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金属椎体替代物力学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董恩纯 康建峰 +4 位作者 孙畅宁 李涤尘 罗洋 王玲 栗向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的 对钛网及3D打印金属椎体替代物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为临床中人工椎体选择与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压缩力学测试,对钛网及3D打印多孔型、桁架型与拓扑型椎体替代物的等效力学属性与结构破坏形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钛网等... 目的 对钛网及3D打印金属椎体替代物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为临床中人工椎体选择与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压缩力学测试,对钛网及3D打印多孔型、桁架型与拓扑型椎体替代物的等效力学属性与结构破坏形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钛网等效弹性模量[(2 908.73±287.39) MPa]仅次于拓扑型椎体替代物,但其结构强度与稳定性较差,等效屈服强度[(46.61±4.85) MPa]高于多孔型椎体替代物,且在压缩中率先屈服;多孔型椎体替代物结构强度[(18.14±0.17)~(25.79±0.40) MPa]不足,难以满足脊柱重建力学要求;桁架型椎体替代物等效弹性模量[(2 477.86±55.19)~(2 620.08±194.36)MPa]与等效屈服强度[(77.61±0.50)~(88.42±1.07) MPa]良好但稳定性不足,在压缩过程中容易出现失稳现象;拓扑型椎体替代物具有最高的等效弹性模量[(3 746.28±183.80) MPa]与等效屈服强度[(177.43±3.82) MPa],可为人工椎体在体服役安全稳定提供更强保障。结论 拓扑优化方法可实现椎体替代物高强度、高稳定性设计,提供更大的设计空间与安全余量,为人工椎体轻量化与新材料设计提供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替代物 钛网 3D打印 力学性能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风险管理公众指南(2024) 被引量:2
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 +8 位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 广东省保健协会脊柱与关节健康分会 中国人群健康风险管理协作组骨质疏松症专业组 罗卓荆 苏佳灿 夏维波 杨克虎 魏富鑫 袁金秋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3-548,共16页
指南制定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质流失、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和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1]。OP与骨重塑失衡有关,骨吸收相对大于骨形成。根据病因,OP可分为原发性OP和继发性OP两大类。原发性OP主要包括绝... 指南制定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质流失、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和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1]。OP与骨重塑失衡有关,骨吸收相对大于骨形成。根据病因,OP可分为原发性OP和继发性OP两大类。原发性OP主要包括绝经后OP(Ⅰ型)、老年OP(Ⅱ型)和特发性OP(包括青少年型)[2]。其中Ⅰ、Ⅱ型OP为最常见的类型;特发性OP主要见于青少年群体中原因不明的OP;而继发性OP则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对骨代谢平衡破坏造成(如服用激素、酒精及射线暴露等)[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 骨重塑 骨吸收 风险管理 骨量低下 骨质流失 指南制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生物陶瓷的功能性生物适配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嘉乾 卢霄 +3 位作者 鲁亚杰 王迎军 王臻 卢建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为了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优质医用生物陶瓷应该具备怎样的性能一直困扰着广大研究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团队致力于研发医用生物陶瓷,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应用经验,相继提出了“生物适配”... 为了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优质医用生物陶瓷应该具备怎样的性能一直困扰着广大研究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团队致力于研发医用生物陶瓷,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应用经验,相继提出了“生物适配”和“精准生物适配”理论。本文围绕“医用生物陶瓷(磷酸钙类材料)的功能性生物适配”这一主题分享本团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经验,从结构适配、降解适配、力学适配、应用适配等四个角度,结合骨科临床应用背景,探讨如何实现其生物适配和设计制造的有效衔接,旨在为医用生物陶瓷的设计、制造、监管和应用提供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陶瓷 生物适配 材料微结构 生物降解 骨再生 血管化 专题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中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冬 朱志杰 +2 位作者 张昭 王臻 范宏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5-913,共9页
目的筛选并验证脊髓损伤中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基因,为脊髓损伤的诊治提供新靶标。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的GSE151371数据集获取脊髓损伤样本(脊髓损伤组,n=38)和健康对照样本(健康对照组,n=10)的外周血转录组数据。利用R软件筛选... 目的筛选并验证脊髓损伤中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基因,为脊髓损伤的诊治提供新靶标。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的GSE151371数据集获取脊髓损伤样本(脊髓损伤组,n=38)和健康对照样本(健康对照组,n=10)的外周血转录组数据。利用R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和LASSO)和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筛选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并构建脊髓损伤的诊断列线图。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验证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共筛选得到2050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涉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造血细胞谱系及坏死性凋亡等途径;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白细胞激活、三级颗粒、防御反应调节等方面。交叉分析筛选出15个坏死性凋亡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坏死性凋亡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坏死性凋亡、甲型流感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坏死性凋亡差异表达基因在细胞对细胞因子刺激的反应、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反应中明显富集。整合两种机器学习算法和PPI分析,进一步筛选出两个特定的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IL1B和PLA2G4A)。利用IL1B和PLA2G4A建立的列线图可用于预测早期脊髓损伤的发生。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脊髓损伤组IL-1β和PLA2G4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IL1B和PLA2G4A作为参与脊髓损伤发生的坏死性凋亡关键基因,可用于预测脊髓损伤的发生,有望成为防治脊髓损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坏死性凋亡 机器学习 诊断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高度可调聚醚醚酮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优化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童童 董恩纯 +4 位作者 郑纪豹 李涤尘 康建峰 石磊 王玲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目的针对传统颈椎融合器与患者解剖形貌匹配程度较低的临床问题,建立一款具备高度调节功能且外形与椎体相匹配的颈椎融合器,并对其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按照颈椎前路解压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建立颈... 目的针对传统颈椎融合器与患者解剖形貌匹配程度较低的临床问题,建立一款具备高度调节功能且外形与椎体相匹配的颈椎融合器,并对其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按照颈椎前路解压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建立颈椎C4~5节段融合模型,模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不同运动工况,计算融合器与椎体终板的应力。3D打印制备融合器后进行体外力学实验,探究融合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结果该融合器可保持融合C4~5节段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1°~2.8°,降低至自然节段ROM的40%~80%。在体外压缩试验中,融合器屈服载荷为(2721.67±209)N,满足服役状态下生理载荷的最大需求。结论所设计的高度可调融合器显示出较优的生物力学性能,且可以减少手术中的选型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可调高度 融合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被引量:26
6
作者 白玉树 翟骁 +29 位作者 陈自强 魏显招 杨明园 杨操 周许辉 李危石 李利 吴继功 许建中 赵建华 王达义 钱邦平 朱泽章 胡勇 孙武权 房敏 郑召民 王征 李淳德 丁文元 夏磊 沈建雄 仉建国 孙天胜 罗卓荆 海涌 吕国华 郝定均 邱勇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常见于老年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加速康复外科(ERAS)要求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身体状况和骨质量等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干... 退变性脊柱侧凸常见于老年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加速康复外科(ERAS)要求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身体状况和骨质量等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干预措施,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和康复十分重要。经全国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在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ERAS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制定本共识意见,供临床工作参考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外科学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架重塑 被引量:3
7
作者 宁芬茹 李东林 程朋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5-511,共7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形态和骨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动脉内皮细胞(RAEC)和BMSC的TranswellTM隔离共培养体系,通过扫描电镜和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观察BMSC的形态和骨架变化,ELISA检测...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形态和骨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动脉内皮细胞(RAEC)和BMSC的TranswellTM隔离共培养体系,通过扫描电镜和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观察BMSC的形态和骨架变化,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的FGF-2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单独和共培养后两种细胞的FGF-2 mRNA水平,共培养体系中添加FGF-2受体的抑制剂NVP-BGJ398,阻断FGF-2受体观察其对BMSC骨架的影响;单独BMSC培养基中添加重组FGF-2,验证外源性FGF-2的作用效果。结果与RAEC共培养后,BMSC逐渐拉伸、收缩,产生大量丝状伪足;在共培养体系中FGF-2含量增加且主要由RAEC分泌;FGF-2受体的抑制剂NVP-BGJ398可显著阻断BMSC骨架重塑,细胞多为短梭形,呈旋涡状排列。外源性FGF-2则促进BMSC胞体收缩、边缘拉伸,产生丝状伪足交错分布。结论RAEC分泌FGF-2诱导BMSC骨架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重塑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大鼠动脉内皮细胞(RA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脊柱原发肿瘤流行病学特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鲁亚杰 李明辉 +4 位作者 龙作尧 张浩强 陈国景 刘冬 王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72,共11页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脊柱原发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Science Direct、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vip citation databases,...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脊柱原发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Science Direct、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vip citation databases,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0年1月~2017年6月,收集有关中国地区脊柱原发肿瘤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病例分析的研究,对文献所报道的各肿瘤占比、男女比例、年龄分布、解剖学部位分布等数据进行提取,按照澳大利亚循证护理中心推荐的标准(JBIcriteria)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英文文献23篇,文献质量评分均在7分以上。对文献中报道的3462例脊柱原发肿瘤进行Meta合并分析,结果显示:(1)在脊柱原发肿瘤中,良性肿瘤所占比例为61%(95%CI:56%~66%),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为39%(95%CI:34%~44%)。(2)良、恶性肿瘤分类中,男性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但骨巨细胞瘤中女性所占比例为52%(95%CI:47%~58%),男性为48%(95%CI:42%~53%)。(3)良性肿瘤21~40岁患者占40%(95%CI:35%~45%),恶性肿瘤41~60岁患者占44%(95%CI:40%~48%),超过70%的脊柱原发肿瘤患者年龄在21~60岁。(4)颈、胸、腰、骶椎肿瘤分别占25%、26%、22%、27%,良性肿瘤好发于颈椎,恶性肿瘤以骶椎多见。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Meta分析结果可靠,除解剖学分布外漏斗图基本对称,不存在较大发表偏倚。结论:中国人脊柱原发肿瘤中,良性肿瘤比例高于恶性,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良性肿瘤好发于21~40岁,恶性肿瘤好发于41~60岁;脊柱原发肿瘤在颈、胸、腰、骶节段的分布大致相当,良性肿瘤颈椎居多,恶性肿瘤骶椎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肿瘤 脊柱 流行病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退变髓核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水平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文天用 刘月 +2 位作者 程实 应金威 阮狄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8-1103,共6页
目的观察探讨退变与正常髓核组织中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差异。方法获取正常和退变髓核组织共9例(均为海军总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住院手术患者),取组织及分离培养髓核细胞,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内质网形态、免疫组化法对髓核组织... 目的观察探讨退变与正常髓核组织中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差异。方法获取正常和退变髓核组织共9例(均为海军总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住院手术患者),取组织及分离培养髓核细胞,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内质网形态、免疫组化法对髓核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表达分布进行定性分析,RT-PCR及Western blot对髓核细胞中GRP78、CHOP进行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分析。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退变髓核细胞的内质网扩张、肿胀,正常片状折叠结构消失;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可见退变髓核组织GRP78、CHOP的表达升高;RT-PCR提示较之于正常组,退变组GRP78[(1.076±0.13)vs(2.471±0.53)]、CHOP[(1.09±0.21)vs(6.873±1.4)]明显升高(P<0.05)。结论退变髓核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水平较正常髓核细胞升高,提示内质网应激可能在髓核细胞退变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内质网应激 人髓核细胞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石磊 栗向东 +4 位作者 王玲 付军 李小康 黄海 郭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2-790,共9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多节段脊柱肿瘤全切并行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患者9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多节段脊柱肿瘤全切并行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患者9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5~64岁,平均41.7±10.5岁,随访18.3±11.4个月(6~36个月)。9例均为原发肿瘤:T5~T7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1例,T7~T8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T10~T11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1例,T11~L1软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5例(T6~T8共2例,T2~T3、T4~T5、T11~L1各1例)。依据肿瘤位置及周围软组织侵袭程度,采取单纯后路手术方式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1例行多节段全椎体切除,并通过激光选区融化技术构建个体化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通过术后X线片(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CT(6个月、12个月、24个月)定期复查,之后每6个月复查1次。应用Brantigan&Steffee脊柱融合分级评估人工椎体稳定性、界面骨融合情况,手术前及术后1周进行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定期观察肿瘤是否复发生原位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稳定性重建术,其中2个节段椎体切除4例,3个节段椎体切除5例。患者手术时间433.3±174.6min(235~740min),术中出血量4816.7±3221.2ml(1000~14000ml)。术前的VAS评分4.1±1.1分,术后7d患者的VAS评分1.2±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Frankel分级为D级的3例患者术后7d时有2例恢复到E级,1例无明显变化,6例E级患者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3D打印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匹配情况良好,无松动、下沉及移位,同时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败情况。术后6个月,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接触紧密,开始出现界面骨长入,术后12个月,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出现骨性连接,发生骨性融合。随访期内7例患者无肿瘤复发转移,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16个月局部复发,安罗替尼治疗后肿瘤无恶化,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全身多发转移于术后18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18个月。结论: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可以满足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要求,精确恢复椎体连续性,精准匹配相邻椎体,自身孔隙结构利于骨的长入,是一种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理想的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3D打印 多节段全椎体切除术 人工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度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远期死亡危险因素初探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趁心 孟冰 +5 位作者 杨照 赵晓蕾 冯亚非 赵雄 雷伟 吴子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总结重度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其远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收治的207例重度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特点,统计其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等)、致伤因素、损伤特点(责任节段、... 目的:总结重度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其远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收治的207例重度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特点,统计其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等)、致伤因素、损伤特点(责任节段、AISA分级、合并伤等)、住院治疗情况(是否手术、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等)和并发症以及远期死亡情况,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183例,女性24例,男女比例为7.63∶1,年龄15~74岁,平均44.7±13.7岁,以高能量损伤(包括高处坠落、车祸、重物砸伤以及其他复合伤)多见(159例,76.8%),50岁以下患者134例(64.73%),损伤节段C1~C2(3例,1.4%)、C3(28例,13.5%)、C4~C5(124例,58%)、C6(25例,12.1%)、C7(26例,12.6%)、C8(5例,2.4%),所有患者治疗受伤至住院时间3.6±3.5d,住院时间为16.2±16.9d;住院期间以呼吸系统(63例,30.4%)和水电解质紊乱(25例,12.1%)为主要并发症。8年间总死亡率为30.91%(64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C1-C4损伤、保守治疗、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是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常见于中青年男性患者,损伤部位好发于C4、C5节段,以高能量暴力创伤为主;高龄、上颈椎损伤、未行手术减压及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易导致患者远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颈脊髓损伤 临床特征 远期死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修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璟 陈婧 +1 位作者 李伟山 王玲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的修复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分别是假手术组(Sham)、脊髓损伤组(SCI)和红景天苷治疗组(SCI+Sal),利用撞击法制备大鼠SCI模型,SCI+Sal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红景天苷...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的修复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分别是假手术组(Sham)、脊髓损伤组(SCI)和红景天苷治疗组(SCI+Sal),利用撞击法制备大鼠SCI模型,SCI+Sal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红景天苷治疗7 d,利用BBB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的脊髓功能,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脊髓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Nrf-2和HO-1的表达。结果:SCI组大鼠脊髓功能受损明显,损伤脊髓组织中SOD活性下降,MDA水平增加,Nrf-2和HO-1蛋白表达增加;经过Sal治疗,SCI大鼠脊髓组织SOD活性增加,MDA降低,同时,Nrf-2和HO-1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Sal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降低SCI大鼠脊髓部位氧化应激,促进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脊髓损伤 Nrf-2/HO-1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下颈椎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白皓 李耀斌 +2 位作者 刘趁心 吴子祥 雷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6-859,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的与多种因素和多种基因相关的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该病通常先发于骶髂关节,逐渐沿脊柱中轴向上至椎旁韧带、关节突及外周关节,发展到后期,椎间盘及韧带出现骨化,多节段融合...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的与多种因素和多种基因相关的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该病通常先发于骶髂关节,逐渐沿脊柱中轴向上至椎旁韧带、关节突及外周关节,发展到后期,椎间盘及韧带出现骨化,多节段融合,并逐渐演变成一个类似长骨的杆状结构,导致严重的脊柱畸形及关节强直。随着AS病程的进展,患者脊柱的弹性、顺应性逐渐降低,力学平衡逐渐丧失,同时长期的慢性炎症导致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使得AS患者脊柱发生骨折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2013年,由Robinson等进行的包含17764例患者的队列研究发现,AS患者发生脊柱骨折的概率约为正常人的3.3倍。同时,处于相对固定的胸椎与活动的颈椎之间连接部的下颈椎,因其解剖特点及生物力学特性,是脊柱骨折最高发的部位,约占73%。笔者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下颈椎骨折(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the lower cervical fracture,ASLCF)的治疗进展进行文献回顾,以期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下颈椎骨折 治疗方法 患者 生物力学特性 脊柱骨折 炎症疾病 非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袖撕裂后脂肪浸润对肩袖再撕裂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丁明 张春礼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前在国内,对于肩袖撕裂,特别是巨大肩袖撕裂,临床医师的主要精力及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如何完美地修复撕裂的肩袖”。但是肩袖撕裂,特别是巨大肩袖撕裂绝不是“一缝了之”,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再撕裂,二是脂肪浸润。这两个... 目前在国内,对于肩袖撕裂,特别是巨大肩袖撕裂,临床医师的主要精力及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如何完美地修复撕裂的肩袖”。但是肩袖撕裂,特别是巨大肩袖撕裂绝不是“一缝了之”,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再撕裂,二是脂肪浸润。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肩袖撕裂修复术后再撕裂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多数文献指出肩袖再撕裂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是脂肪浸润。本文综述肩袖撕裂后脂肪浸润对肩袖再撕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脂肪浸润 修复术后 临床医师 相辅相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线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许奔驰 段伟 +4 位作者 赵昕 来康伟 常乐 孙振 叶正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3-522,共10页
目的:比较中线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dlin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D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 目的:比较中线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dlin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D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骨科采用MIDLIF技术与MIS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的44例伴双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L3-42例;L4-541例;L5-S11例。21例患者接受MIDLIF技术治疗,23例患者接受MIS-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MIDLIF组年龄较MIS-TLIF组大(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来评估腰痛及腿痛情况,术后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ty index,ODI)评定患者躯体功能、行走等整体生活质量。通过腰椎三维CT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椎管横截面积(intervertebral canal cross-sectional area,ICCA)和硬膜囊横截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A),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正侧位X线片比较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侧、后侧及平均高度),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MIDLIF组出现1例脑脊液漏;MIS-TLIF组术后出现1例对侧神经症状加重患者;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随访时间22~28个月,平均26.5个月。末次随访时44例植骨均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情况。两组术后平均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IDLIF组手术时间(159.74±30.54min)比MIS-TLIF组(202.46±61.56min)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MIS-TLIF组术后引流量(55.35±53.24ml)比MIDLIF组(163.74±145.67ml)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DO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腰椎ODI较术前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ICCA、DSCA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ICCA、DSCA较术前均明显增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MIDLIF组ICCA(184.42±46.74mm^(2))较MIS-TLIF组(135.54±42.63mm^(2))增大更明显;两组术后椎间隙前侧及平均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椎间隙前侧及平均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椎间隙后侧高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DLIF和MIS-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双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且MIDLIF技术手术时间相对更少,术后ICCA增大更多。MIDLIF技术减压更广泛、更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技术 椎管减压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选康 胡学昱 王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1-757,共7页
近年来SCI的发生率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呈明显上升趋势[1]。但SCI的修复是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而神经轴突的再生是SCI后功能重建的重要基础。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的增殖活化和胶质瘢痕的形成是阻碍轴突再生的关... 近年来SCI的发生率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呈明显上升趋势[1]。但SCI的修复是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而神经轴突的再生是SCI后功能重建的重要基础。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的增殖活化和胶质瘢痕的形成是阻碍轴突再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重建 胶质瘢痕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脊髓损伤 医学难题 神经轴突 轴突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手术期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雨洁 石晓伟 +7 位作者 黄亮亮 夏冰 高楗勃 马腾 李胜友 陶惠人 黄景辉 罗卓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方案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围手术期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骨科接受矫形手术的AIS患者(...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方案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围手术期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骨科接受矫形手术的AIS患者(未进行三柱截骨)91例,其中应用常规围手术期方案(对照组)51例;围手术期应用ERAS方案(ERAS组)4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血红蛋白、麻醉风险分级、侧凸分型(Lenke)、术前冠状位Cobb角、手术时间、融合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数量、冠状面矫形率、出血量、输同种异体血比例、术后血红蛋白、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引流量、引流管移除时间、术后住院日、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组间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连续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分类变量。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术前血红蛋白、麻醉风险分级、侧凸分型与术前冠状位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ERAS组术中出血量515.0±14.9ml明显低于对照组865.7±309.8ml(t=5.830,P<0.001);ERAS组输同种异体血比例为25.0%(10/40),显著低于对照组64.7%(33/51)(χ2=14.1,P<0.001);ERAS组术后血红蛋白为108.3±14.8g/L,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14.9g/L(t=2.629,P=0.010);ERAS组术后48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5);ERAS组术后引流量为30.0±25.6ml,显著少于对照组662.4±294.4ml(t=13.532,P<0.001);ERAS组引流管移除时间为22.7±10.6h,显著少于对照组58.7±13.3h(t=13.942,P<0.001);ERAS组术后住院日6.5±2.1d,较对照组7.6±1.6d(t=2.843,P=0.006)明显缩短;ERAS组患者满意率为92.5%(37/40),较对照组74.5%(38/51)明显增高(χ2=5.01,P=0.025);ERAS组术后并发术后恶心呕吐比例为10.0%(4/40),显著低于对照组27.5%(14/51)(χ2=4.302,P=0.038)。结论:ERAS方案可显著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状况,提高患者早期康复锻炼效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方案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围术期管理 矫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长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8
18
作者 雷润博 李盼 +5 位作者 甘璐 杨雪蕊 魏彬 曹雄飞 李沫 罗卓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88-695,共8页
目的:比较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 目的:比较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西京医院行单节段ACDR和ACDF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ACDR组(n=21例)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58岁(44.0±7.5岁);采用Discover假体,C4/52例,C5/617例,C6/72例。ACDF组(n=25例)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3~63岁(48.2±8.5岁);C3/41例,C4/53例,C5/618例,C6/73例。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5年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利用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测量和评估ACDR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末次随访时的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DR组随访时间138.9±12.0个月,ACDF组随访时间136.9±10.8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上肢痛VAS评分、颈痛VAS评分和N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DR组术后3个月、1年、2年时手术节段ROM与术前比较显著性增加(P<0.05),术后5年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DR组末次随访时13例(61.9%)手术节段发生HO,其中McAfee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6例,Ⅳ级3例。ACDR组17个(40.5%)邻近节段发生退变,ACDF组34个(68.0%)邻近节段发生退变,两组ASD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CDR组无二次手术患者,ACDF组2例因ASD导致二次手术。两组二次手术率有统计学差异(0 vs 8%,P<0.05)。结论:与ACDF术式相比,单节段ACDR治疗颈椎病能够获得一致的、良好的长期临床疗效,并在减少ASD发生方面具有优势。然而,随时间延长ACDR手术节段HO发生率较高,造成手术节段活动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长期随访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0nm弱激光作用下巨噬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嘉锴 张家玮 +5 位作者 李鲲 郑峤 宋基伟 梁卓文 胡学昱 王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 :探讨810nm弱激光作用下巨噬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分泌的影响。方法:构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动物模型,设立脊髓损伤(SCI)组和脊髓损伤后弱激光治疗(... 目的 :探讨810nm弱激光作用下巨噬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分泌的影响。方法:构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动物模型,设立脊髓损伤(SCI)组和脊髓损伤后弱激光治疗(low level laser therapy,LLLT)组,免疫荧光检测脊髓损伤区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CSPG的表达情况;建立体外巨噬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分为Ctrl组(空白对照),M1组(采用M1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星形胶质细胞);M1+LLLT组(采用M1条件培养基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同时进行弱激光照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经典通路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CSPG的核心蛋白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和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的表达情况。结果 :体内实验发现,LLLT组小鼠脊髓损伤区GFAP和CSPG表达较SCI组均减少(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LLLT后巨噬细胞i NOS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Ctrl组相比,M1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明显升高(P <0.05),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相较于M1组,M1+LLLT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5),pSTAT3/STAT3的表达明显抑制(P<0.05)。RT-q PCR及ELISA结果显示,M1组星形胶质细胞aggrecan、versican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比Ctrl组均显著增强(P<0.05);M1+LLLT组相较于M1组,aggrecan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versican的蛋白表达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LLT可抑制小鼠脊髓损伤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减少CSPG的表达,且这种作用可通过弱激光作用下的巨噬细胞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弱激光治疗 M1型巨噬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医疗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文浩 毕龙 +4 位作者 杨旻 第五维龙 燕明 韩一生 马真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0,共6页
关节置换术作为终末期关节疾病的治疗手段,是骨科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而康复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环节。目前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效果并不十分不理想,而远程医疗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方向。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 关节置换术作为终末期关节疾病的治疗手段,是骨科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而康复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环节。目前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效果并不十分不理想,而远程医疗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方向。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远程医疗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该文就远程医疗在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归纳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医疗 关节成形术 关节置换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