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乳腺超声特征联合Ki-67对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赵阳 肖迎聪 +4 位作者 巨艳 党晓智 薛文欣 李洋 宋宏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5-702,共8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超声(ABUS)特征联合Ki-67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3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127例女性TNBC患者,均在接受ABUS检查后行NAC和手术治...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超声(ABUS)特征联合Ki-67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3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127例女性TNBC患者,均在接受ABUS检查后行NAC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pCR组(n=60)与病理未完全缓解(npCR)组(n=67)。比较两组NAC治疗前各项参数的差异,采用LASSO回归筛选TNBC患者NAC治疗后pCR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应用Bootstrap方法(1000次重抽样)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通过De-long检验比较不同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结果两组TNBC患者NAC治疗前的年龄、Ki-67、绝经状态、肿瘤类型、后方回声、冠状面汇聚征、冠状面跳跃征、冠状面白墙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分析显示,Ki-67、冠状面汇聚征、冠状面白墙征是TNBC患者NAC治疗后pC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Ki-67模型的AUC为0.733(95%CI 0.646~0.819),ABUS特征模型的AUC为0.777(95%CI 0.695~0.858),ABUS特征联合Ki-67模型的AUC为0.816(95%CI 0.741~0.890)。De-long检验显示,联合模型的AUC高于ABUS特征模型和Ki-67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US特征模型的AUC与Ki-67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联合模型的拟合度良好(P=0.304)。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20(95%CI 0.726~0.879),表明模型稳定性良好;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获益。结论构建的ABUS特征联合Ki-67模型可用于预测TNBC患者NAC治疗后pCR的概率,为TNBC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乳腺超声 KI-67 新辅助化疗 三阴性乳腺癌 病理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股静脉置管致股浅动脉贯通伤1例
2
作者 张冰清 韩永峰 +1 位作者 王静 刘丽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9-480,共2页
患者女,63岁,血肌酐升高2个月,经床旁血液透析治疗后接受局麻下右侧股静脉置管术;11年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查体:呼吸困难,双下肢明显水肿,右侧腹股沟区渗血明显,伴疼痛、肿胀;左下腹长约6cm陈旧瘢痕。... 患者女,63岁,血肌酐升高2个月,经床旁血液透析治疗后接受局麻下右侧股静脉置管术;11年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查体:呼吸困难,双下肢明显水肿,右侧腹股沟区渗血明显,伴疼痛、肿胀;左下腹长约6cm陈旧瘢痕。实验室检查:尿素35.98 mmol/L、肌酐697μmol/L、尿酸516μmol/L。床旁超声:右侧股总静脉(common femoral vein,CFV)-髂外静脉置管术后表现,置管穿过右侧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近心段前、后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 穿刺术 导管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超声表现及预后 被引量:10
3
作者 弓文清 刘艳 +4 位作者 周玲 郭富斌 牛义翠 杨旭 郑敏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结果,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D)累及冠状动脉超声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因ADD接受Bentall手术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CTA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AAD是否累及冠状动脉将分为累及组和未累及组,...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结果,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D)累及冠状动脉超声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因ADD接受Bentall手术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CTA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AAD是否累及冠状动脉将分为累及组和未累及组,比较组间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表现及预后差异。结果148例AAD中,34例累及冠状动脉(34/148,22.97%,累及组),多累及右冠状动脉(33/34,97.06%),114例未累及冠状动脉(未累及组)。累及组AAD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28/34,82.35%,χ^(2)=5.52,P=0.02),其晕厥或肢体障碍发生率高于未累及组(χ^(2)=6.47,P=0.01)。累及组多见左心室壁增厚(23/34,67.65%,χ^(2)=4.692,P=0.030)、左心室壁运动减低(14/34,41.18%,χ^(2)=4.481,P=0.034),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左心房增大发生率均低于未累及组(χ^(2)=4.509、6.114,P=0.034、0.013)。围手术期53例患者死亡(53/148,35.81%),累及组死亡率(13/34,38.24%)与未累及组(40/114,3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3,P=0.737)。累及组心力衰竭发生率(6/13,46.15%)高于未累及组(7/40,17.50%,χ^(2)=4.352,P=0.037)。结论ADD常累及右冠状动脉,超声心动图多见左心室壁增厚及室壁运动减低;围手术期易发生心力衰竭致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动脉瘤 夹层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的超声影像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弓文清 魏汝峰 +3 位作者 胥盼 马慧 董洪娜 郑敏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分析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nroofed coronary sinus syndrome,UCSS)患者超声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至2020年1月临床确诊的140例UCSS患者超声影像资料,对其超声影像特征、合并畸形及继发改变进行分析。结果:140... 目的:分析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nroofed coronary sinus syndrome,UCSS)患者超声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至2020年1月临床确诊的140例UCSS患者超声影像资料,对其超声影像特征、合并畸形及继发改变进行分析。结果:140例UCSS患中,女性占62.1%(87/140),且以Ⅰ型为主(45.0%,63/140),缺损范围达(17.16±9.64)mm。111例(79.3%,111/140)UCSS患者合并心血管畸形,最常见的心脏畸形为房间隔缺损(67.5%,75/111)、永存左上腔(40.5%,45/111)及心内膜垫缺损(24.3%,27/111);房间隔好发类型以继发孔型缺损及卵圆孔未闭(PFO)居多,分别占57.3%(43/75),PFO占25.3%(19/75)。继发心脏改变主要是右心房增大和肺动脉高压(48.6%,68/140),Ⅲ型患者肺动脉高压及三尖瓣中度以上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型(P<0.05)。59.0%(49/83)患者有心电图异常。结论:无顶冠状静脉窦女性好发,Ⅰ型常见,常合并多种心血管畸形,继发右心房增大,肺动脉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冠状静脉窦 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临床发病特征及重要脏器、血管受累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玲 弓文清 +5 位作者 胥盼 刘璐 田铭君 牛义翠 刘丽文 郑敏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临床发病特征,分析重要脏器及血管受累情况以及患者预后(死亡)情况。方法连续收集1 220例急性AD患者资料,对其临床发病特征、重要脏器及血管受累情况、预后(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220例AD中,DeBakeyⅢ型...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临床发病特征,分析重要脏器及血管受累情况以及患者预后(死亡)情况。方法连续收集1 220例急性AD患者资料,对其临床发病特征、重要脏器及血管受累情况、预后(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220例AD中,DeBakeyⅢ型占42.70%(521/1 220),其次为Ⅰ型(473/1 220,38.77%)和Ⅱ型(117/1 220,9.59%)。颈部血管受累以DeBakeyⅠ型累及无名动脉最常见(183/271,67.53%);腹部血管和髂血管最高累及率分别为51.64%(221/428)和31.92%(151/473);心脏改变主要累及左心。术前凝血功能异常者占96.62%(1 003/1 038),术后肾功能异常者占57.14%(324/567)。1 220例AD患者总死亡率为14.01%(171/1 220),术前死亡原因主要为夹层破裂(81/171,47.37%),术后死亡原因主要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心律失常(66/171,38.60%)。结论 AD临床特征明显,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诊治需综合考虑重要脏器受累对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DEBAKEY分型 预后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新发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20
6
作者 弓文清 刘艳 +3 位作者 周玲 刘珍 魏梦绮 郑敏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合并新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放射及超声等影像学特征,探讨梗死部位、体积与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连续收集Stanford A型AAD合并新发脑梗死患者45例,分别根据CTA及超声检查...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合并新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放射及超声等影像学特征,探讨梗死部位、体积与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连续收集Stanford A型AAD合并新发脑梗死患者45例,分别根据CTA及超声检查主动脉弓分支是否累及(累及组32例、未累及组13例)及患者生存状况(存活19例、死亡18例、8例放弃治疗)进行分组,分析其基本资料及影像学特征,统计新发脑梗死的好发部位、梗死体积及与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AAD合并脑梗死者男性占77.8%(35/45),71.1%(32/45)的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最常见于无名动脉(66.7%,30例)和右颈总动脉(53.3%,24例)。合并脑梗死者以多发病灶占73.3%(33/45),病灶体积(0.7±0.1)cm^3,最好发于基底节区(P<0.01)。主动脉弓分支累及组病死率高于未累及组[60.0%(15/25)比25.0%(3/12),P=0.046]。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梗死灶范围较大[(1.18±0.25)cm^3比(0.54±0.12)cm^3,P=0.014],梗死灶数目较多(4.40±0.53比3.00±0.33,P=0.025),额叶及基底节区梗死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AAD合并脑梗死者夹层主动脉弓部分支累及率高,脑梗死好发于基底节区,累及主动脉弓部分支患者围术期病死率高于未累及患者。梗死范围越大,病灶数目越多,死亡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瘤 脑梗死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磁共振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弓文清 周玲 +3 位作者 尚磊 段维勋 郑敏娟 刘丽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的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确诊的1 220例AD患者分为高血压组(906例,74.3%)和非高血压组(314例,25.7%),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及死亡率。结果...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的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确诊的1 220例AD患者分为高血压组(906例,74.3%)和非高血压组(314例,25.7%),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及死亡率。结果非高血压的AD患者年龄较轻[(47.1±11.3)岁比(50.7±10.2)岁],Stanford A型患者居多(72.0%),且男性多于女性(71.7%比28.3%),农村多于城市(67.8%比32.2%)。非高血压与高血压AD患者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与高血压组相比,非高血压AD患者的心功能减低、左心室扩大、合并心包积液、颈部血管受累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均为P<0.05),且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窦部内径明显增宽(P<0.05),但非高血压组的主动脉合并血栓、肾功能损伤、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异常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异常比例少于高血压组(均为P<0.05)。结论与合并高血压的AD患者相比,非高血压的患者发病年龄较轻,以Stanford A型为主,男性和农村患者居多,心、脑受累几率明显增高,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窦部的内径明显增宽,提示可能与主动脉壁发育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高血压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肾动脉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弓文清 胥盼 +3 位作者 杨旭 郭富斌 董洪娜 郑敏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 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D)累及肾动脉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死亡率,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5年7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的1 220例AD患者的临床、CT血管成像及超声资料,... 目的 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D)累及肾动脉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死亡率,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5年7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的1 220例AD患者的临床、CT血管成像及超声资料,根据夹层是否累及肾动脉分为肾动脉累及组608例和未累及组61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肾功能(肌酐和尿素氮)及围术期死亡率。结果 AD累及肾动脉的发生率为49.8%(608/1 220),左肾动脉多发(50.2%,305/608)。AD累及肾动脉组患者发病年龄轻[(48.99±10.38)岁比(50.51±10.69)岁;t=2.510,P=0.014],男性居多(80.3%比72.5%;χ^(2)=10.064,P=0.002),升主动脉明显增宽[(43.9±10.8)mm比(41.2±8.5)mm;t=4.229,P<0.01],伴肾灌注差(23.5%比2.9%;χ^(2)=112.752,P<0.05)、术前(29.6%比24.2%;χ^(2)=4.562,P<0.05)、术后肾功能减低者(30.4%比22.9%;χ^(2)=8.900,P<0.05)较多,死亡率升高(16.3%比11.8%;χ^(2)=5.166,P=0.023),肾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于未累及组(25.3%比12.5%;χ^(2)=4.256,P=0.039)。Stanford A型(HR=2.445,P<0.01)、肾灌注差(HR=2.186,P<0.01)及术后肾功能减低(HR=1.512,P=0.008)是影响AD患者围术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D患者累及肾动脉发生率高,左肾多见,多伴发肾灌注差及肾功能减低。Stanford A型、肾灌注差及术后肾功能减低是A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诊治AD时应及时评估分支血管受累程度,高度重视肾动脉受累情况,肾灌注差及术后肾功能减低者应尽早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肾动脉受累 超声检查 CT血管成像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电图表现及与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弓文清 张颖 +4 位作者 刘珍 周玲 牛义翠 李艳飞 郑敏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影像资料,总结AD患者心电图特点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2007—2015年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治疗的895例AD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资料,分析比较心电图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D患...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影像资料,总结AD患者心电图特点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2007—2015年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治疗的895例AD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资料,分析比较心电图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D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高达60.2%(539/895)。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3类:T波或ST段改变(43.5%,389/895)、左室高电压(12.6%,113/895)和病理性Q波(4.1%,37/895)。Stanford A型和B型患者的异常心电图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13例AD患者围术期死亡,Stanford A型患者死亡率明显多于B型[34.4%(167/486)比11.2%(46/409),χ^2=60.76,P<0.001];心电图异常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26.9%(145/539)比19.1%(68/356),χ^2=7.194,P=0.007]。结论AD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以T波或ST段改变为主,病理性Q波并不多见。合并心电图异常的AD患者围术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心电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成人颈内静脉特征及其周长与个体基线资料的相关性
10
作者 韩永峰 王飞飞 +2 位作者 拓胜军 刘丽文 罗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0-683,共4页
目的 观察健康成人颈内静脉(IJV)特征及其周长与个体基线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571名健康成年体检者,采用二维超声测量其双侧IJV周长,计算周长之和及周长之差;评估IJV类型,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观察IJV周... 目的 观察健康成人颈内静脉(IJV)特征及其周长与个体基线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571名健康成年体检者,采用二维超声测量其双侧IJV周长,计算周长之和及周长之差;评估IJV类型,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观察IJV周长与个体基线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受试者身高、体质量及体表面积(BSA)存在明显性别差异(P均<0.05),双侧IJV周长及之和则均无明显性别差异(P均>0.05)。IJV在39.23%(224/571)个体呈右侧优势型,43.26%(247/571)呈均衡型,17.51%(100/571)呈左侧优势型。右侧IJV周长与年龄呈低度正相关(r=0.407,P<0.001),与体质量指数(BMI)呈弱正相关(r=0.179,P<0.001);左侧IJV周长与年龄呈低度正相关(r=0.302,P<0.001),与体质量、BMI及BSA呈弱正相关(r=0.215、0.231、0.194,P均<0.001);双侧IJV周长之和与年龄呈低度正相关(r=0.453,P<0.001),与体质量、BMI及BSA呈弱正相关(r=0.214、0.261、0.179,P均<0.001)。双侧IJV周长之和与年龄及BMI均相关(P均<0.001)。结论 健康成人颈内静脉多呈右侧优势型或均衡型,双侧颈内静脉周长之和与年龄及BMI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 周长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