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脑损伤激活miR-124-3p/Notch通路促进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白威 张欣 +5 位作者 苏鑫洪 孔垂广 杨永祥 叶玉勤 樊泽 贺晓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伤侧海马区微小RNA-124-3p(miR-124-3p)的表达变化,探讨miR-124-3p对大鼠TBI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 TBI组、 miR-124-3p激动剂(miR-124-3p agomir)组与miR-12...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伤侧海马区微小RNA-124-3p(miR-124-3p)的表达变化,探讨miR-124-3p对大鼠TBI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 TBI组、 miR-124-3p激动剂(miR-124-3p agomir)组与miR-124-3p抑制剂(miR-124-3p antagomir)组,后3组大鼠应用控制性皮层撞击(CCI)法建立TBI模型。创伤后, miR-124-3p agomir组与miR-124-3p antagomir组通过由创伤对侧侧脑室分别注射miR-124-3p agomir或miR-124-3p antagomir各1 nmoL,假手术组和TBI组注入等量溶剂。造模后12 h、 1 d、 3 d、 7 d,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伤侧海马区组织miR-124-3p的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Delta样分子1(DLL1)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组织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的表达。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24-3p与DLL1之间的靶向结合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 TBI组大鼠海马区miR-124-3p和DLL1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与TBI组比较, miR-124-3p agomir组miR-124-3p的表达量明显升高、 DLL1表达量明显减少, miR-124-3p antagomir组miR-124-3p表达量明显降低, DLL1表达量则明显升高。创伤后7 d, TBI大鼠海马组织BrdU^+NeuN^+细胞与BrdU^+nestin^+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组, miR-124-3p agomir处理增加BrdU^+NeuN^+细胞与BrdU^+nestin^+细胞数量, miR-124-3p antagomir处理则减少BrdU^+NeuN^+细胞与BrdU^+nestin^+细胞数量。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DLL1为miR-124-3p的靶基因。结论创伤区miR-124-3p的高表达可靶向抑制DLL1蛋白表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TBI) 微小RNA-124-3p(miR-124-3p) 神经干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剑 李清宇 +1 位作者 樊超 闫志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缺氧-缺血(H/I)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H/I组(H/I)、H/I联合Sal治疗组(H/I+Sal),利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及低氧处理制备H/I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给予大鼠Sal治疗3 d...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缺氧-缺血(H/I)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H/I组(H/I)、H/I联合Sal治疗组(H/I+Sal),利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及低氧处理制备H/I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给予大鼠Sal治疗3 d,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TUNEL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H/I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明显(P<0.05),海马细胞凋亡增加明显(P<0.05),LC3-II/LC3-I比值增加(P<0.05);经过Sal治疗后,与H/I大鼠相比,Sal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0.05),凋亡细胞减少(P<0.05),LC3-II/LC3-I比值降低(P<0.05)。结论:Sal能够通过抑制H/I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减轻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自噬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24通过调控PTEN促进脑缺血损伤小鼠神经轴突生长和运动功能恢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敬炟 戴舒惠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478-1485,共8页
目的探究MicroRNA-124(miR-124)对脑缺血损伤小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①取32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n=16),TTC染色和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小鼠脑损伤后3天脑梗死面积和运动情况,RT-qPCR检测miR-124在两组... 目的探究MicroRNA-124(miR-124)对脑缺血损伤小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①取32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n=16),TTC染色和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小鼠脑损伤后3天脑梗死面积和运动情况,RT-qPCR检测miR-124在两组间的表达变化。②培养原代神经元细胞,通过氧糖剥夺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氧糖剥夺后0、72 h miR-124的变化趋势。③另取32只C57小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脑缺血+miR-124组(n=16),TTC染色、转棒实验和肢体放置实验检测小鼠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④细胞实验分为氧糖剥夺组和氧糖剥夺+miR-124组,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两组神经元轴突的生长情况。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124下游靶基因,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和Western blot在原代神经元等上验证对照组和miR-124组下游靶基因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the phosphat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的表达变化。上调PTEN,检测氧糖剥夺+miR-124和氧糖剥夺+miR-124+PTEN两组神经元轴突的生长情况。(5)在体实验中检测脑缺血+miR-124组和脑缺血+miR-124+Pten组(n=8)转棒实验和肢体放置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脑梗死面积约达到40%(P<0.001),小鼠的神经认知功能显著降低(P<0.001),已达到重度认知功能损害;miR-124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进一步过表达miR-124能够促进氧糖剥夺后神经元轴突的生长(P<0.05),显著缩小脑梗死面积(P<0.05),且促进动物运动能力的恢复和改善(P<0.05);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124下游靶基因为PTEN,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和Western blot都证实miR-124能有效下调PTEN的表达(P<0.05);最后,上调PTEN逆转了miR-124促进神经元轴突的生长以及改善小鼠运动能力的效应(P<0.05)。结论miR-124通过下调PTEN促进脑缺血小鼠神经元轴突生长,且有助于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4 PTEN 脑缺血损伤 神经元轴突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预处理对氧糖剥夺诱导的大鼠神经干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董瑜 韩宁 +2 位作者 秦晨 殷安安 章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预处理对氧糖剥夺(OGD)诱导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孕15 d SD大鼠体内胎鼠脑组织原代培养NSCs,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OGD模型组、RES+OGD处理组和RES+OGD+sirtinol处理组。利用CCK-8试...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预处理对氧糖剥夺(OGD)诱导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孕15 d SD大鼠体内胎鼠脑组织原代培养NSCs,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OGD模型组、RES+OGD处理组和RES+OGD+sirtinol处理组。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NSCs的细胞活性,利用乳酸脱氢酶(LDH)检测各组NSCs的损伤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SCs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解偶联蛋白2(UCP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OGD损伤能够降低NSCs中SIRT1蛋白表达(P<0.05),RES预处理能够上调OGD损伤后NSCs中SIRT1蛋白的表达(P<0.05);RES预处理能够提高OGD损伤模型中NSCs的细胞活性(P<0.05),降低LDH漏出量(P<0.05),下调NSCs中UCP2的蛋白表达。SIRT1抑制剂sirtinol能够降低OGD损伤后NSCs的细胞活性(P<0.05),增加LDH漏出量(P<0.05),上调NSCs中UCP2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RES预处理对OGD诱导的大鼠NS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IRT1-UCP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解偶联蛋白2 神经干细胞 氧糖剥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大鼠的抑郁样行为 被引量:4
5
作者 霍军丽 马学燕 +1 位作者 董秋锋 刘志恒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51-555,共5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NS)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CUMS方法制备大鼠抑郁模型,用VNS对大鼠进行治疗,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鼠脑脊液...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NS)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CUMS方法制备大鼠抑郁模型,用VNS对大鼠进行治疗,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CUMS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P<0.05),糖水偏好率降低(P<0.05)且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5),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同时其脑脊液中5-HT、5-HIAA和NE含量显著降低(P<0.05)。经过VNS治疗,大鼠的体重增加明显(P<0.05),糖水偏好率增加(P<0.05)且游泳不动时间减少(P<0.05),与之相适应的是脑脊液中5-HT、5-HIAA和NE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VNS能够改善CUMS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并提高脑脊液中5-HT和NE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抑郁样行为 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D51促进神经胶质母细胞瘤增殖和迁移并降低其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6
作者 李岐 茹懿 +5 位作者 王秦豪 吕伟峰 胡伟 费舟 李霞 林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7-822,共6页
目的研究DNA损伤修复基因Rad51重组酶(RAD51)在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增殖、迁移及在替莫哩胺(TMZ)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RAD51在胶质瘤中表达变化;在U251胶质瘤细胞中,利用慢病毒过表达或敲低RAD51... 目的研究DNA损伤修复基因Rad51重组酶(RAD51)在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增殖、迁移及在替莫哩胺(TMZ)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RAD51在胶质瘤中表达变化;在U251胶质瘤细胞中,利用慢病毒过表达或敲低RAD51或应用小分子抑制剂抑制其活性,通过CCKW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析RAD51表达变化对胶质瘤细胞TMZ敏感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表达改变。结果胶质瘤组织中RAD51表达明显升高;RAD51可增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敲低RAD51后可增强胶质瘤细胞对TMZ的敏感性;过表达RAD51后细胞P53蛋白表达升高,敲低RAD51后P53表达减少。结论RAD51在胶质瘤中发挥癌基因功能,过表达后明显增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敲低RAD51可增加胶质瘤细胞对TMZ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化疗 肿瘤 增殖 Rad51重组酶(RAD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流动力学的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杨秋子 毛星刚 +1 位作者 孙季冬 罗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5-271,共7页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破裂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针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开展预测评估至关重要。作者回顾和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围绕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因素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预...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破裂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针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开展预测评估至关重要。作者回顾和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围绕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因素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预测展开综述,介绍了颅内动脉瘤成像和基于图像进行血流动力学建模的常用方法,讨论了建模关键步骤和常见误差来源,以期为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预测 血流动力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级别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恶性转化的分子标志物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旭朝 周诗崎 +2 位作者 冷海斌 高大宽 徐立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1,共8页
目的探索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及恶性转化(malignant transformation,M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3月至2019年4月接受LGG切除手术及随后进行术后随访的163例患者资料。将术后未出现复发或MT的... 目的探索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及恶性转化(malignant transformation,M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3月至2019年4月接受LGG切除手术及随后进行术后随访的163例患者资料。将术后未出现复发或MT的患者纳入对照组(85例),术后出现复发的患者纳入观察1组(44例),术后出现MT的患者纳入观察2组(34例)。基于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探讨复发和MT的危险因素与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和观察1组患者在术前癫痫发作、术前卡氏(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和手术方式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2组患者在性别、术前KPS评分、肿瘤大小和手术方式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1组患者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癌—睾丸抗原OY-TES-1、OY-TES-1 mRNA、肿瘤抑制蛋白p53、鼠双微粒体2(mouse double minute 2,MDM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2组患者PCNA、MMP-9、癌—睾丸抗原OY-TES-1、OY-TES-1 mRNA和VEGF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DH突变、MMP-9和PCNA是LGG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EGF、MMP-9和PCNA是LGG患者M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NA、MMP-9和IDH突变对预测LGG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44、0.790和0.799。PCNA、MMP-9和VEGF对预测LGG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729、0.750和0.900。结论IDH突变、MMP-9和PCNA是LGG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VEGF、MMP-9和PCNA是LGG MT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蛋白在预测LGG术后复发和MT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能在LGG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效果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LGG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胶质瘤(LGG) 术后复发 恶性转化(MT)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2/DRD2 signaling pathway facilitates astrocytic dedifferentiation in cerebral ischemic mice
9
作者 YI Xuyang KANG Enming +4 位作者 WANG Yanjin ZHANG Kun LIN Wei WU Shengxi WANG Yazhou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opamine receptor D2(DRD2)on astrocytic de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SOX2-regulated genes in neural stem cells(NSCs)and astrocytes.Methods: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SOX2-GFP mic...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opamine receptor D2(DRD2)on astrocytic de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SOX2-regulated genes in neural stem cells(NSCs)and astrocytes.Methods: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SOX2-GFP mice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lineage differentiation of SOX2-positive cell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cortex.Primary NSCs/astrocytes culture,ChIP-seq and Western Blot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and verify the expression of candidate genes.Pharmacological manipulation,neurosphere formation,photochemical ischemia,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behavior tests we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ctivating DRD2 signaling on astrocytic dedifferentiation.Results: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demonstrated the NSC-astrocyte switch of SOX2-expression in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cortex.ChIP-seq revealed enrichment of DRD2 signaling by SOX2-bound enhancers in NSCs and SOX2-bound promoters in astrocytes.Western Blot and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verified the expression of DRD2 in NSCs and reactive astrocytes.Application of quinagolide hydrocholoride(QH),an agonist of DRD2,significantly promoted astrocytic dedifferentiation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following ischemia.In addition,quinagolide hydrocholoride treatment improved locomotion recovery.Conclusion:Activating DRD2 signaling facilitates astrocytic dedifferentiation and may be used to treat ischem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schemia ASTROCYTE DEDIFFERENTIATION SOX2 dopamine D2 receptor(DRD2) mou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中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莉 刘静 +1 位作者 张磊 雷春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刺激下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增殖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利用TGF-β刺...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刺激下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增殖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利用TGF-β刺激RPE细胞增殖模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和TGF-β诱导RPE细胞增殖组(TGF-β组),TGF-β组再根据浓度(0.5μg·L^(-1)、2.5μg·L^(-1)、10.0μg·L^(-1)、12.5μg·L^(-1))分组。利用MTT微量酶比色法检测RPE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观察NLRP3蛋白的表达变化;利用标准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0.5μg·L^(-1) TGF-β组RPE细胞增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LRP3、IL-1β和IL-18表达明显提高(均为P<0.01);2.5μg·L^(-1)、10.0μg·L^(-1)和12.5μg·L^(-1)TGF-β组RPE细胞增殖明显,NLRP3、IL-1β和IL-18表达均提高(均为P<0.05);与0.5μg·L^(-1) TGF-β组相比,2.5μg·L^(-1)、10.0μg·L^(-1)和12.5μg·L^(-1)TGF-β组RPE细胞增殖显著增加,NLRP3、IL-1β和IL-18表达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不同浓度TGF-β诱导RPE细胞增殖中NLRP3炎症小体表达变化不同,两者可能相互调控影响RPE细胞增殖,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样受体蛋白3 转化生长因子β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9b激活自噬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静 雷春灵 +2 位作者 白淑玮 张磊 陈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5-808,共4页
目的研究miR-29b激活自噬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通过病毒颗粒包装转染RPE细胞24~72 h,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强度检测感染效率,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9b mRNA表达。采用凝... 目的研究miR-29b激活自噬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通过病毒颗粒包装转染RPE细胞24~72 h,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强度检测感染效率,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9b mRNA表达。采用凝血酶刺激RPE细胞增殖模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使用0.5×103 U·L^-1凝血酶预刺激1 h,然后分别加入miR-29b和Lenti-vector空载体刺激24 h。分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凝血酶刺激组(RPE组)、凝血酶刺激组+miR-29b过表达组(RPE+Lenti-29b组)、凝血酶刺激组+空载体组(RPE+Lenti-vector组)。利用MTT微量酶比色法检测各组RPE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ight chain 3,LC3)Ⅱ表达变化。结果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RPE+Lenti-29b组和RPE+Lenti-vector组90%以上的RPE细胞成功转染,且RPE+Lenti-29b组miR-29 mRNA水平高表达,与其余3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Sham组比较,其余3组RPE细胞增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C3Ⅱ蛋白表达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RPE+Lenti-29b组比较,RPE组和RPE+Lenti-vector组细胞增殖明显(均为P<0.05),但LC3Ⅱ蛋白表达明显低于RPE+Lenti-29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调miR-29b表达可激活RPE细胞中LC3Ⅱ蛋白表达,提高细胞自噬水平,抑制RPE细胞增殖,可能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及发展中扮演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9b LC3 自噬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阿洛糖下调半乳糖凝集素-3抑制AMPK/mTOR通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耀文 程俊凯 +4 位作者 张敏 苟茂荣 李娟 张磊 高大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67-1473,共7页
目的探讨D-阿洛糖(D-allose)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神经功能恢复、半乳糖凝集素-3(Gal-3)、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及部分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 目的探讨D-阿洛糖(D-allose)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神经功能恢复、半乳糖凝集素-3(Gal-3)、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及部分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MCAO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D-阿洛糖组(MCAO+D-allose组)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良柑橘果胶组(MCAO+MC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造模成功后对小鼠进行Longa神经功能评分及转棒行走评分;采用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灶体积;通过Western blot及RT-PCR技术检测Gal-3、自噬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脑组织中Gal-3的分布情况;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分泌。结果相较于Con组和Sham组,MCAO模型可增加小鼠神经功能评分(P<0.01)、增加脑梗死体积(P<0.01)、上调Gal-3的表达并增强自噬(P<0.01)。给予D-阿洛糖及Gal-3抑制剂MCP治疗后可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减小脑梗死体积(P<0.01),并降低Gal-3的表达(P<0.01),抑制AMPK磷酸化,促进mTOR磷酸化,抑制自噬(P<0.01)。结论D-阿洛糖可有效促进CIRI小鼠神经功能恢复和减小梗死灶体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Gal-3的表达进而抑制组织损伤后细胞过度自噬,并减少TNF-α,IL-8等炎性因子释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D-阿洛糖 半乳糖凝集素-3 自噬 AMPK/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LVIS支架套叠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血泡样动脉瘤 被引量:6
13
作者 吕超 黄小军 +2 位作者 李侠 蒋晓帆 任宏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3-537,共5页
目的观察双LVIS支架套叠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BBA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双LVIS支架组(DLS组,18例)和非双LVIS支架组(NDLS组,27例),对比2组手术效果、围手... 目的观察双LVIS支架套叠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BBA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双LVIS支架组(DLS组,18例)和非双LVIS支架组(NDLS组,27例),对比2组手术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DLS组、NDLS组术后即刻完全栓塞率分别为72.22%(13/18)和55.56%(15/27),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3/18)、25.93%(7/27),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2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DLS组复发率15.38%(2/13),低于NDLS组的57.89%(11/19,P=0.03);术后6个月2组复发率(0 vs 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LVIS支架套叠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BA安全、有效,能降低术后3个月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抑制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氧化应激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礼洲 龙乾发 +5 位作者 鲜盼盼 黑悦 李俊辰 罗强 张强 刘卫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00-306,共7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的MSC-Exo,通过扫描电镜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使用MSC-Exo处理LPS诱导的...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的MSC-Exo,通过扫描电镜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使用MSC-Exo处理LPS诱导的分离培养的新生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并分为对照组(control)、LPS处理组(LPS)和LPS+MSC-Exo联合处理组(LPS+MSC-Exo);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核因子κB家族蛋白RelA(p65)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中血红素氧化酶(HO-1)及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的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中Nrf2和p65核转移增多,HO-1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而Keap1表达量明显下降,NF-κB信号p-p65/p65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MSC-Exo抑制了Nrf2和p65核转移,HO-1表达量明显降低,而Keap1表达量明显升高,NF-κB信号p-p65/p65的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MSC-Exo依赖Nrf2-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星形胶质细胞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剑 李清宇 闫志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0-514,共5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缺氧-缺血(H/I)大鼠脑水肿和血脑屏障(BBB)影响。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氧-缺血组(H/I)和Sal治疗组(Sal),利用单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处理制备H/I模型,Sal组大鼠于术前7 d连续给予Sa...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缺氧-缺血(H/I)大鼠脑水肿和血脑屏障(BBB)影响。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氧-缺血组(H/I)和Sal治疗组(Sal),利用单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处理制备H/I模型,Sal组大鼠于术前7 d连续给予Sal处理,通过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的脑损伤程度,利用检测大脑含水量评估各组大鼠脑水肿程度,伊文思蓝(EB)渗透实验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occludin和ZO-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H/I大鼠神经功能严重受损(P <0. 05),脑水肿明显(P <0. 05),EB漏出增加(P <0. 05),occludin和ZO-1的表达下降(P <0. 05);在经过Sal预处理的大鼠,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 <0. 05),脑水肿减轻(P <0. 05),EB漏出减少(P <0. 05),occludin和ZO-1表达明显升高(P <0. 05)。结论:Sal通过改善H/I大鼠BBB完整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脑屏障 OCCLUDIN ZO-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高原缺氧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霍军丽 董秋峰 王国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高原缺氧(HH)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原缺氧组(HH)和TanⅡA治疗组(TanⅡA)。通过低压氧舱模拟高原环境,低氧28 d造模。利用Morris水...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高原缺氧(HH)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原缺氧组(HH)和TanⅡA治疗组(TanⅡA)。通过低压氧舱模拟高原环境,低氧28 d造模。利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长时程增强(LTP),评估各组大鼠认知功能;取海马组织低温匀浆,利用试剂盒检测其SOD、GSH-Px、GSH、MDA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评价各组大鼠海马氧化应激状态。结果:HH组大鼠在水迷宫试验中逃避潜伏期较control组延长(P <0. 05),缺氧大鼠在目标象限游动时间百分比下降;与HH组相比,TanⅡA治疗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 <0. 05),在目标象限游动时间百分比升高(P <0. 05),HH组LTP幅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5),TanⅡA干预后,海马LTP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 <0. 05);相对control组,HH组大鼠海马SOD、GSH-Px、GSH水平显著降低(P <0. 05)、MDA水平明显升高(P <0. 05),TanⅡA治疗组可显著逆转上述结果(P <0. 05)。结论:TanⅡA可通过降低高原缺氧大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提高其清除氧自由基能力保护海马神经元,进而减轻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缺氧 丹参酮ⅡA 认知功能障碍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酯苷B抑制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基于激活AAMPK/DAF-16/FOXO3通路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兴 王开万 +6 位作者 储德海 朱羽 张文兵 曹慧萍 谢文宇 鲁传豪 李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目的 研究连翘酯苷B(FB)对脑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9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FB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 h,再灌注2... 目的 研究连翘酯苷B(FB)对脑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9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FB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 h,再灌注24 h,制备脑I/R模型。试剂盒检测小鼠脑组织ROS、MDA、PCO、8-OhdG、SOD、GSTα4、CAT、GPx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AMPK、P-AMPK、DAF-16、FOXO3、P-FOXO3蛋白表达。在此基础上,采用AMPK抑制剂Compound C(CC)验证FB是否通过AMPK发挥抑制氧化应激损伤作用,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model组、FB(40 mg/kg)组、FB(40 mg/kg)+CC(10 mg/kg)组。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试剂盒检测ROS、SOD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AMPK、P-AMPK、DAF-16、FOXO3、P-FOXO3蛋白表达。结果 与model组比较,FB可降低小鼠脑组织ROS、MDA、PCO、8-OHdG水平,升高小鼠脑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Tα4、CAT、GPx活性,提高AMPK、FOXO3磷酸化及DAF-16蛋白表达水平(P<0.01)。与FB组比较,FB+CC组AMPK和FOXO3磷酸化水平降低,DAF-1表达减少,脑梗死体积增加,ROS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0.01)。结论 FB能够抑制I/R引起的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AMPK磷酸化、其下游DAF-16蛋白表达及FOXO3磷酸化,促进抗氧化酶的表达,清除过量ROS,从而发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酯苷B 脑缺血/再灌注 氧化应激 AMPK/DAF-16/FOXO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洞-胸腔分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钢 杨双武 +1 位作者 王正君 姬西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9-352,374,共5页
目的观察空洞-胸腔分流术作为脊髓空洞症补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例脊髓空洞症患者采用空洞-胸腔分流术,以Tator术后评定标准对临床症状改善进行疗效判定,借用MR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 目的观察空洞-胸腔分流术作为脊髓空洞症补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例脊髓空洞症患者采用空洞-胸腔分流术,以Tator术后评定标准对临床症状改善进行疗效判定,借用MR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对脊髓空洞影像学特征及神经功能改善进行评估。结果术后3、6、12个月的随访显示,1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JOA评分改善,1例无改善且出现严重胸腔积液。MRI结果显示,10例患者的脊髓空洞明显改善,1例无改善。结论空洞-胸腔分流术对脊髓空洞症患者是一种安全、直接、有效的补充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 胸腔分流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后静息态额顶网络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辛轲轲 王利 +5 位作者 孙泽恒 康飞 全志永 朱元强 穆玥 汪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静息状态下额顶网络自发功能活动的差异。方法: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方法(perAF)对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的静息态额顶网络功能活动进行比...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静息状态下额顶网络自发功能活动的差异。方法: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方法(perAF)对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的静息态额顶网络功能活动进行比较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额顶网络差异脑区的perAF值与PVT脱漏频次差值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睡眠后相比,睡眠剥夺后额顶网络中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眶部额中回、左侧中央后回及右侧角回的perAF值均显著下降(FDR校正,P<0.05,团块大小≥20体素)。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及右侧顶上小叶睡眠剥夺与正常睡眠后perAF值的差异与PVT脱漏频次差值显著负相关。结论:睡眠剥夺后额顶网络局部功能活动强度降低,主要表现为背外侧前额叶及顶上小叶perAF值的显著下降,且上述区域功能活动差异与PVT脱漏频次差值有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睡眠剥夺后持续性注意力受损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睡眠剥夺 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 额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AC-PC线体表投影在脑立体定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闫志强 董秋峰 +2 位作者 陈丹 蔺西铭 蒋晓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高分辨磁共振(MRI)的个体化大脑前连合后缘中点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AC-PC)体表投影在提高立体定向头架安装精度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进行立体定向手术的患者18例,列入个体化投影组,利用3D Slicer计算个体化AC-P... 目的:探讨基于高分辨磁共振(MRI)的个体化大脑前连合后缘中点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AC-PC)体表投影在提高立体定向头架安装精度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进行立体定向手术的患者18例,列入个体化投影组,利用3D Slicer计算个体化AC-PC体表投影,作为安装头架的基线。对照组选取既往按照常规方法安装头架的病例18例。利用Leksell SurgiPlan系统量出AC-PC线与头架基线的角度,比较两组差异。收集4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成年人的3D磁共振数据。计算AC-PC线体表投影,寻找更好的体表参考标志并测量AC-PC长度。结果:(1)个体化投影组AC-PC线与头架基线夹角(1.7±1.0°)显著低于对照组(4.6±2.4°,P<0.05)。(2)测量AC-PC线与外眦-对耳轮下脚下缘连线夹角。平均夹角为-1.12±4.61°,取绝对值后平均夹角为3.32±3.35°,男女无明显差异。(3)男性AC-PC长度为23.28±0.98 mm,女性AC-PC长度为22.45±1.16 mm,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高分辨磁共振的个体化AC-PC体表投影,可显著提高立体定向头架安装精度。外眦-对耳轮下脚下缘连线有可能成为新的AC-PC平行线体表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PC线 立体定向手术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