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抗体与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USPIO)连接的靶向分子探针(VEGF-C-USPIO)在大鼠肝细胞癌(HCC)模型体内的MR成像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诱导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癌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抗体与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USPIO)连接的靶向分子探针(VEGF-C-USPIO)在大鼠肝细胞癌(HCC)模型体内的MR成像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诱导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癌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10)。分别于鼠尾静脉注射靶向探针VEGF-C-USPIO和非靶向探针USPIO,并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 h对大鼠行MR扫描成像,测量其肝脏肿瘤与周围肝组织的T2WI信号强度,计算噪声比(CNR),比较增强前后2组之间CNR的差异。扫描结束后取动物肝脏进行HE染色明确大鼠肝癌病理类型;普鲁士蓝染色验证肿瘤组织细胞中铁含量;免疫组化染色验证肝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或对照组内注射对比剂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30只大鼠全部诱癌成功,病理学诊断为HCC,成瘤率100%。实验组注射靶向对比剂VEGF-C-USPIO后1 h与注射前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0.23 vs 3.47±0.45,t=-13.15,P<0.001);对照组注射非靶向对比剂USPIO后1 h与注射前CN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0.14 vs 3.82±0.61,t=-1.40,P=0.192);2组大鼠注射对比剂后的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0,P<0.001)。对大鼠肝脏标本行HE染色,结果证实为HCC;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C主要在肝癌细胞胞膜及胞浆中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实验组肿瘤组织内蓝染铁颗粒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所合成的分子靶向探针VEGF-C-USPIO对大鼠HCC模型具有较好的主动靶向作用,能够通过MR信号强度的变化实现HCC的特异性成像,为HCC的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HRCT、增强MR扫描诊断面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对18例面神经损伤患者行HRCT及增强MR扫描。在Philips EBW工作站行面神经管、面神经CPR,观察颞骨骨折部位、类型、面神经管、面神经受累及走行。采用GE AW 4.5工作站,与健侧相比,观...目的探讨HRCT、增强MR扫描诊断面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对18例面神经损伤患者行HRCT及增强MR扫描。在Philips EBW工作站行面神经管、面神经CPR,观察颞骨骨折部位、类型、面神经管、面神经受累及走行。采用GE AW 4.5工作站,与健侧相比,观察患侧面神经受累位置、粗细及信号变化。结果 18例中,纵行骨折8例、横行骨折5例、混合型骨折5例。HRCT轴位及CPR显示颞骨骨折18例,其中面神经骨管迷路段受累1例,膝状神经窝受累2例,鼓室段受累4例,膝状神经窝、鼓室段同时受累并发中耳腔积血2例,面神经管鼓室段与中耳腔积血关系密切3例,面神经管骨壁无明显骨折6例。增强MRI及CPR显示面神经损伤18例,其中内听道段受累12例,迷路段受累14例,膝状神经节受累18例,鼓室段受累16例,乳突段受累15例。患侧面神经内听道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鼓室段、乳突段信号强度比值均高于健侧(P均<0.001)。结论 HRCT、增强MRI可评价不同节段面神经损伤,CPR可直观显示颞骨内面神经及骨管损伤。展开更多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球每年有约1690万人新发脑卒中[1]。脑卒中后的步行功能异常通常会严重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步行功能的恢复对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几种康复方法结合比单独的地面步行训练更有效[3]。单...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球每年有约1690万人新发脑卒中[1]。脑卒中后的步行功能异常通常会严重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步行功能的恢复对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几种康复方法结合比单独的地面步行训练更有效[3]。单独的末端驱动型机器人(G-EO)可以改善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4]。但是,尚未见报道G-EO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步行功能障碍。因此,我们拟观察这种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抗体与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USPIO)连接的靶向分子探针(VEGF-C-USPIO)在大鼠肝细胞癌(HCC)模型体内的MR成像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诱导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癌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10)。分别于鼠尾静脉注射靶向探针VEGF-C-USPIO和非靶向探针USPIO,并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 h对大鼠行MR扫描成像,测量其肝脏肿瘤与周围肝组织的T2WI信号强度,计算噪声比(CNR),比较增强前后2组之间CNR的差异。扫描结束后取动物肝脏进行HE染色明确大鼠肝癌病理类型;普鲁士蓝染色验证肿瘤组织细胞中铁含量;免疫组化染色验证肝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或对照组内注射对比剂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30只大鼠全部诱癌成功,病理学诊断为HCC,成瘤率100%。实验组注射靶向对比剂VEGF-C-USPIO后1 h与注射前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0.23 vs 3.47±0.45,t=-13.15,P<0.001);对照组注射非靶向对比剂USPIO后1 h与注射前CN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0.14 vs 3.82±0.61,t=-1.40,P=0.192);2组大鼠注射对比剂后的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0,P<0.001)。对大鼠肝脏标本行HE染色,结果证实为HCC;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C主要在肝癌细胞胞膜及胞浆中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实验组肿瘤组织内蓝染铁颗粒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所合成的分子靶向探针VEGF-C-USPIO对大鼠HCC模型具有较好的主动靶向作用,能够通过MR信号强度的变化实现HCC的特异性成像,为HCC的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文摘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球每年有约1690万人新发脑卒中[1]。脑卒中后的步行功能异常通常会严重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步行功能的恢复对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几种康复方法结合比单独的地面步行训练更有效[3]。单独的末端驱动型机器人(G-EO)可以改善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4]。但是,尚未见报道G-EO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步行功能障碍。因此,我们拟观察这种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