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吕涛 刘立鹏 +6 位作者 李伟杰 栾荣华 赵志敬 胡涛 陶凌 瞿发林 郭文怡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程度和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的AMI患者114例,并选择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117例...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程度和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的AMI患者114例,并选择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11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Gensini评分评估入选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Gensini评分的四分位数间距将入选患者分为4组;应用Framingham危险因素评分综合评估入选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根据未来10年心脏病风险将入选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收集所有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外周动脉血,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比较不同组间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差异及端粒长度与不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AMI组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0.67,1.50)比1.26(0.83,1.67),Z=-2.47,P=0.014];Gensini评分4组间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P<0.05),且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175,P<0.01);Framingham评分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收缩压(r=0.14,P=0.04)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6,P=0.03)相关,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AM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明显降低;随着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增加,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进一步降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可作为AMI的预测因子,提示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白细胞 端粒 GENSINI评分 Framingham危险因素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GRACE评分高危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许晓明 文亮 +1 位作者 李超 程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56-76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评分)高危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室住院、诊断为STEMI多支病变且GR... 目的探讨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评分)高危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室住院、诊断为STEMI多支病变且GRACE评分高危(>140分)的177例患者,根据是否首次急诊同台或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68例)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109例)。所有患者随访3年,比较两种治疗策略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心力衰竭)、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以及全部出血事件[出血学术研究协会(BARC)1–5型]的发生率。结果经过3年随访,完全血运重建组MACE(16.2%vs. 31.2%,P=0.021)、心源性死亡(2.9%vs. 11.9%,P=0.038)及全因死亡(4.4%vs. 14.7%,P=0.034)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而两组再发心肌梗死(1.5%vs.1.8%,P=0.729)、缺血驱动血运重建(10.3%vs. 12.8%,P=0.446)、心力衰竭(2.9%vs. 10.1%,P=0.062)、顽固性心绞痛(22.1%vs. 22.0%,P=0.711)以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1.5%vs. 1.8%,P=0.812)的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相比,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可明显降低GRACE评分高危的STEMI多支病变患者PCI术后3年MAC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脉多支病变 血运重建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属性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IgM亚类抗体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冯旭阳 任彬诚 +1 位作者 曹开宇 徐瑞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天然属性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IgM亚类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部分小鼠巨噬细胞分为LDL组、铜(Cu)oxLDL组与对照组,LDL组、CuoxLDL组分别预先与LDL、冰CuoxLDL孵育,然后与对照组进行黏附实验。3A6,5G8和2H7... 目的探讨天然属性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IgM亚类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部分小鼠巨噬细胞分为LDL组、铜(Cu)oxLDL组与对照组,LDL组、CuoxLDL组分别预先与LDL、冰CuoxLDL孵育,然后与对照组进行黏附实验。3A6,5G8和2H7分别与^(125)I-CuoxLDL混合,另取部分巨噬细胞分为3A6组,5G8组和2H7组,分别加入上述处理的^(125)I-CuoxLDL进行黏附实验。采用油红O染色以及细胞内脂质分析泡沫细胞。结果 CuoxLDL组结合^(125)I-Cuox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LDL组(P<0.01)。5G8组和2H7组结合^(125)I-CuoxLDL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3A6组结合^(125)I-Cuox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5G8组和2H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未活化的巨噬细胞未见油滴,3A6组有少量油滴,而对照组油滴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3A6组胞内胆固醇酯水平明显降低了45%,且TG水平明显降低170%(P<0.01)。结论抗体3A6能够有效阻断未活化巨噬细胞与ox-LDL相结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类 LDL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球蛋白M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NT-IGFBP-4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代新春 于芃 +4 位作者 韩东 李聪叶 李伟杰 曹瑞华 曹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索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氨基末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降解片段(NT-IGFBP-4)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西京医院心内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住院接受经皮冠... 目的探索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氨基末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降解片段(NT-IGFBP-4)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西京医院心内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183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7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4例;对照组选取同期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24例。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浆NT-IGFBP-4浓度。随访3个月,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CS组的血浆中NT-IGFBP-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STEMI、NSTEMI、UAP 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75)。NT-IGFBP-4预测ACS患者PCI术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95%CI:0.608~0.797,P=0.009),但与Gensini评分无相关(P=0.950)。结论血浆NT-IGFBP-4可作为判断ACS短期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氨基末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片段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进入4500 m高原青年男性半年高血压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邓龙祥 张鹏天 +1 位作者 周飞 袁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1-1088,共8页
目的研究首次暴露于海拔4500 m地区并停留半年时间的青年男性高血压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由平原首次前往藏北海拔4500 m地区并停留半年时间的青年男性228例,根据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HTN)组(n=66)与非高血压(NTN)组(n=162)。... 目的研究首次暴露于海拔4500 m地区并停留半年时间的青年男性高血压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由平原首次前往藏北海拔4500 m地区并停留半年时间的青年男性228例,根据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HTN)组(n=66)与非高血压(NTN)组(n=162)。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以了解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伴随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伴随症状的发生倾向。结果228例中青年男性66例发生高血压,发病率为28.9%,其中Ⅰ级高血压52例,Ⅱ级高血压14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58例,收缩压合并舒张压升高8例。HTN组肥胖及超重、中心性肥胖、吸烟>10支/d、高血压家族史、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明显高于NTN组(P<0.05),PSQI评分明显高于NTN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P=0.02)、中心性肥胖(P=0.04)、高血压家族史(P=0.03)、PSQI评分(P<0.001)是高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HTN组近1个月伴随不适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NTN组(P=0.001),伴随3种及以上不适的占比也高于NTN组(P=0.01),调整人口学差异后,HTN组伴随头晕及头痛的风险均高于NTN组(P<0.05)。结论青年男性首次暴露于4500 m地区半年时间仍伴有较高的高血压发病率,主要为Ⅰ级高血压且以舒张压升高为主;高尿酸血症、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家族史、睡眠质量差是高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原高血压易引起多种不适,且伴随头晕、头痛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海拔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小鼠血清外泌体在H9C2心肌细胞损伤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侯智为 李玉莹 +6 位作者 宋海旭 李佳荫 邢瑞楠 刘丹 刘晶 闫承慧 田孝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37-842,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小鼠(db/db)血清外泌体在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db/db小鼠(n=10)及其对照组小鼠(db/+,n=5)制备糖尿病心肌损伤小鼠模型。提取小鼠血清中的外泌体,定量检测其数量并应用PKH26标记为红色荧光... 目的探讨糖尿病小鼠(db/db)血清外泌体在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db/db小鼠(n=10)及其对照组小鼠(db/+,n=5)制备糖尿病心肌损伤小鼠模型。提取小鼠血清中的外泌体,定量检测其数量并应用PKH26标记为红色荧光;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泌体相关蛋白及外泌体刺激后H9C2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ab1a中和抗体进行阻断实验。结果db/db小鼠血清外泌体数量(30.95×109/ml)明显多于db/+小鼠(10.45×1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培养的H9C2细胞能够内吞更多db/db小鼠血清来源的外泌体;应用db/db小鼠血清外泌体干预H9C2细胞可以刺激细胞炎性因子表达明显增加,其中IL-6和IL-1β分别增加6.2倍和2.6倍(P<0.01),且H9C2细胞凋亡明显增多。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Rab1a在db/db小鼠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明显增多,应用Rab1a中和抗体阻断db/db小鼠外泌体中Rab1a表达后可明显抑制H9C2细胞对外泌体的内吞及细胞凋亡。结论db/db小鼠血清来源的外泌体可诱导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凋亡及发生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心肌损伤的演进。抑制外泌体分泌或干预其调控分子可能成为糖尿病心肌损伤治疗新的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外泌体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抑制Perilipin5表达降低肝脏脂质储积的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开宇 高星 +3 位作者 袁媛 张琎 张笑言 张利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2-497,共6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R)对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及脂滴蛋白Perilipin5(Plin5)在其中的关键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喂养野生型和Plin5敲除小鼠,利用生理盐水和每天ATR 20 mg/kg灌胃小鼠10天。取小鼠肝脏组织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R)对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及脂滴蛋白Perilipin5(Plin5)在其中的关键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喂养野生型和Plin5敲除小鼠,利用生理盐水和每天ATR 20 mg/kg灌胃小鼠10天。取小鼠肝脏组织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和脂质变化,并进行脂质定量分析。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脂滴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分离培养野生型小鼠原代肝细胞,使用Plin5过表达的腺病毒进行感染,Bodipy 493/503染色观察脂滴形态和数量,定量试剂盒测定原代肝细胞各脂质含量,Western blot分析脂质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脂喂养小鼠肝脏脂质储积明显增加,且ATR可以显著降低肝脏脂滴数量和大小,下调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和胆固醇含量。同时,ATR能够下调脂滴蛋白Plin5的mRNA和蛋白水平。但是,ATR对Plin5缺失小鼠肝脏的脂肪含量无明显影响。原代肝细胞中过表达Plin5可显著增加肝细胞中脂滴数量和大小,提高肝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Plin5过表达增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 A carboxylase 1,ACC1)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等脂质合成相关酶的表达。结论 ATR能够降低肝细胞Plin5表达,抑制脂质合成,减少肝脏脂质储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PERILIPIN 5 胆固醇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