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扣带回皮质参与小鼠脊髓损伤后疼痛和认知障碍共病
1
作者 田珂 赵瑞 +2 位作者 张昆龙 孙晓龙 袁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SCI)后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P)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以及前扣带回皮质(ACC)神经元激活情况,为研究SCI后NP与认知障碍之间的联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1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制备脊髓半横断SCI模型。采用von Frey、...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SCI)后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P)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以及前扣带回皮质(ACC)神经元激活情况,为研究SCI后NP与认知障碍之间的联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1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制备脊髓半横断SCI模型。采用von Frey、热刺激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评估SCI后小鼠的痛行为和认知功能。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析SCI模型小鼠ACC内c-Fos以及GAD67/VGLUT2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小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定位隐藏平台的搜索策略使用明显减少;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CC内c-Fos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并且主要与兴奋性神经元VGLUT2阳性细胞共标。结论:SCI可以导致小鼠痛行为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并引起ACC内神经元激活,且主要激活兴奋性神经元。本研究为ACC内的兴奋性神经元参与SCI后的NP和认知障碍共病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认知障碍 C-FOS VGLUT2 GAD67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下脂肪垫损伤中肌骨超声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鑫 白倩 +8 位作者 孟斌 张建祥 李勇 马保安 徐奎 刘涛 袁华 赵晨光 王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06-709,共4页
髌下脂肪垫损伤,又称髌下脂肪垫炎,是引起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的常见病因之一。髌下脂肪垫填充于膝前区髌骨、股骨和胫骨的缝隙之间,具有衬垫及润滑的作用,以限制膝关节的过度活动,防止摩擦和碰撞,并吸收震荡[1]。髌下脂肪垫损伤多因... 髌下脂肪垫损伤,又称髌下脂肪垫炎,是引起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的常见病因之一。髌下脂肪垫填充于膝前区髌骨、股骨和胫骨的缝隙之间,具有衬垫及润滑的作用,以限制膝关节的过度活动,防止摩擦和碰撞,并吸收震荡[1]。髌下脂肪垫损伤多因外伤、畸形、劳损、退行性改变和湿冷环境刺激等引起髌下脂肪垫充血、水肿、肥厚的无菌性炎症反应[2~7],表现为剧烈活动时疼痛加重,上下楼梯时更为显著,休息后减轻,发病率较高[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下脂肪垫 剧烈活动 常见病因 肌骨超声 膝关节疼痛 功能受限 退行性改变 环境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驱动型下肢机器人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田飞 赵晨光 +6 位作者 孙晓龙 琚芬 孙玮 胡旭 薛艺珂 牟翔 袁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0-982,共3页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球每年有约1690万人新发脑卒中[1]。脑卒中后的步行功能异常通常会严重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步行功能的恢复对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几种康复方法结合比单独的地面步行训练更有效[3]。单...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球每年有约1690万人新发脑卒中[1]。脑卒中后的步行功能异常通常会严重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步行功能的恢复对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几种康复方法结合比单独的地面步行训练更有效[3]。单独的末端驱动型机器人(G-EO)可以改善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4]。但是,尚未见报道G-EO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步行功能障碍。因此,我们拟观察这种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步行功能 康复方法 脑卒中患者 神经系统疾病 恢复期脑卒中 临床疗效 驱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8-5p通过降低STAT3水平促进A549细胞凋亡并抑制其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慧琳 魏敏 王国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2-527,共6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98-5p (miR-98-5p)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HBE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来源的细胞(A549细胞、H1299细胞和H460细胞)中miR-98-5p的水平,后续选择miR-98-5p水平最低的A549细... 目的研究微小RNA-98-5p (miR-98-5p)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HBE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来源的细胞(A549细胞、H1299细胞和H460细胞)中miR-98-5p的水平,后续选择miR-98-5p水平最低的A549细胞进行实验。CCK-8法检测miR-98-5p模拟物(miR-98-5p mimic)及miR-98-5p抑制物(anti-miR-98-5p)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iR-98-5p对A549细胞的凋亡的影响,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TranswellTM小室实验检测miR-98-5p对A549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miR-98-5p对A549细胞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 mRNA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miR-98-5p对A549细胞STAT3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与HBE细胞相比,A549细胞、H1299细胞和H460细胞中miR-98-5p的表达水平降低。上调A549细胞miR-98-5p水平后,能够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同时,miR-98-5p可以显著降低STAT3的表达。结论 miR-98-5p通过降低STAT3水平促进A549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8-5p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增殖 侵袭 迁移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R-107促进HT29细胞增殖和成瘤能力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慧玲 谢华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08-913,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07(miR-107)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07在结肠癌组织及NCM460、HT29、HCT116、SW480、Colo205和Lo Vo结肠癌细胞系的水平;培养HT29结肠癌细胞,分别转染miR-107模拟物(miR-107 mimic)、miR-10... 目的探讨微小RNA107(miR-107)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07在结肠癌组织及NCM460、HT29、HCT116、SW480、Colo205和Lo Vo结肠癌细胞系的水平;培养HT29结肠癌细胞,分别转染miR-107模拟物(miR-107 mimic)、miR-107抑制物(miR-107 inhibitor),过表达或抑制miR-107后,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及裸鼠成瘤实验检测HT29细胞的成瘤能力,Wetern blot法检测miR-107对HT29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蛋白水平。结果 miR-107在结肠癌组织及多种结肠癌细胞中高表达。过表达miR-107增加HT29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成瘤能力并上调细胞cyclin D1蛋白水平,抑制miR-107表达则可降低HT29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成瘤能力。结论 miR-107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过表达的miR-107通过上调cyclin D1水平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及成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07(miR-107) 结肠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驱动型机器人步行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皮质脊髓束重塑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田飞 孙晓龙 +7 位作者 赵晨光 刘慧琳 郗宵 胡旭 田梅 邢英茹 袁华 薛艺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7-1290,共4页
步行功能的恢复是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最重要的目标之一[1]。既往的研究表明,约38%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6个月仍不能行走[2],而那些出院时可以步行的患者,回归家庭后的步行能力也大幅下降[3]。因此,恢复步行功能对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步行能力 步行功能 运动诱发电位 步行训练 皮质脊髓束 回归家庭 驱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痛行为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昆龙 朱慧 +5 位作者 王正梅 杨依 吴菲菲 杨雁灵 王亚云 袁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疼痛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寻找有效镇痛手段。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不能充分控制顽固性疼痛,主要归结于疼痛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对实验室动物痛行为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疼痛的相关机制。经典刺激诱发痛行为学检测,如vonFrey痛阈实验、甩尾实验... 疼痛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寻找有效镇痛手段。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不能充分控制顽固性疼痛,主要归结于疼痛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对实验室动物痛行为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疼痛的相关机制。经典刺激诱发痛行为学检测,如vonFrey痛阈实验、甩尾实验、热板实验哈格里夫斯实验等,已用于大鼠和小鼠动物研究多年,且在检测镇痛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急需新的可靠的行为学检测助力痛觉机制研究和镇痛策略研发。本文对动物痛行为学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8种检测方法:鬼脸量表、自主行为、转轮跑步行为、挖洞行为、筑巢行为、家庭笼监控、步态分析以及条件性位置偏爱/厌恶。每种检测方法均给出其优缺点,以帮助研究者选择最合适的行为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 刺激诱发痛行为学检测实验 家庭笼监控 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