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迎侠 田恬 +1 位作者 高颂轶 范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7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哮喘的年发作次数是否≥5次,划分为频发组(n=69)和非频发组(n=33)。收集患儿的基本资...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与儿童行为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哮喘的年发作次数是否≥5次,划分为频发组(n=69)和非频发组(n=33)。收集患儿的基本资料,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评定患儿的社会行为能力,比较两组患儿行为问题得分,比较频发组不同性别、父母最高文化程度患儿各行为问题得分,并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与行为异常的相关性。结果频发组患儿各行为问题得分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非频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组男童的攻击性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组不同性别患儿其他行为问题得分和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组父母最高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者焦虑/抑郁得分高于专科及以上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组父母最高文化程度不同患儿其他行为问题得分和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哮喘的急性发作次数与行为问题的总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522,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行为异常程度与急性发作次数呈正相关,且患儿的性别及父母文化程度对其行为异常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矫正和心理干预治疗有助于减少患儿的发病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 社会行为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儿童哮喘家庭管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梁娟 白博 +2 位作者 胡雪慧 张美霞 汪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9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对儿童哮喘家庭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在院外接受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 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对儿童哮喘家庭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在院外接受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进行延续性健康教育的护理服务。干预6个月后,观察哮喘患儿呼吸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儿童哮喘生命质量问卷评分(PAQLQ)、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再就诊次数、哮喘症状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PEF%和FEV1%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PEF%和FEV1%、PAQL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再就诊次数、哮喘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对儿童哮喘管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哮喘患儿急性发作频率,提高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哮喘 儿童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窒息患儿复苏、生存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妮 程功梅 朱晓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3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究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窒息患儿复苏、生存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 目的探究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窒息患儿复苏、生存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抢救时间、5 min Apgar评分和住院时间等救治指标,复苏率和死亡率,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5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 min内复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0 min内复苏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应用在新生儿窒息患儿中,对抢救的效率、患儿生存率和家长护理满意度均有良好的提升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系统化急救护理 复苏 生存率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支持性护理联合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喂养进程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田艳艳 杨妮 李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6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究发育支持性护理联合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喂养进程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8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发育支持性护理联合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喂养进程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8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喂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发育支持性护理联合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两组均干预1周。比较两组喂养进程指标的差异及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持续、达全肠喂养、达纠正胎龄体重、鼻胃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体重、头围、身高、上臂围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育支持性护理联合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的实施,可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现象,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喂养不耐受 发育支持性护理 标准微量喂养支持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6种益生菌的混合制剂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婧一 张娟 +1 位作者 李秋红 孙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96-601,共6页
目的观察口服6种混合益生菌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探讨其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6-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哮喘模型组(OVA)和治疗组(OVA+LK),每组20只。OVA组和OVA+LK组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 目的观察口服6种混合益生菌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探讨其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6-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哮喘模型组(OVA)和治疗组(OVA+LK),每组20只。OVA组和OVA+LK组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致敏开始为第0天)及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OVA。治疗组小鼠在第0-46天通过灌胃的方式给予6种混合益生菌(格氏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溶液,每只10~7CFU/d。第47天取小鼠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BALF中细胞因子IL-4、IL-5、IL-10、IL-13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引流淋巴结调节性T细胞(Tregs)变化。结果哮喘小鼠与对照小鼠比较,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炎症细胞浸润明显,BALF中嗜酸粒细胞(P<0.001)、中性粒细胞(P<0.000 1)和淋巴细胞(P<0.05)明显增多;BALF中IL-4、IL-5、IL-13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肺引流淋巴结中Tregs比例明显下降。治疗组小鼠相比于哮喘组小鼠,气道炎症反应明显减轻;BALF中嗜酸粒细胞(P<0.001)、中性粒细胞(P<0.000 1)和淋巴细胞(P<0.05)明显减少,而且IL-4(P<0.01)、IL-5(P<0.05)、IL-13(P<0.05)水平明显降低。此外,混合益生菌治疗增加了小鼠肺引流淋巴结中Tregs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并促进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P<0.01)。结论混合益生菌通过诱导Tregs及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抑制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对哮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哮喘 气道炎症 TRE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抑制因子抑制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模型神经元凋亡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汤丽萍 闫瑾 +1 位作者 王浩 范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06-714,共9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抑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大鼠中神经元凋亡及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将7日龄SPF级Sprague-Dawley(SD)新生大鼠分为4组(n=15):假手术组、HIE组、HIE+LV-NC组和HIE+LV-LIF组。通过结扎新生大鼠的右侧颈...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抑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大鼠中神经元凋亡及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将7日龄SPF级Sprague-Dawley(SD)新生大鼠分为4组(n=15):假手术组、HIE组、HIE+LV-NC组和HIE+LV-LIF组。通过结扎新生大鼠的右侧颈总动脉建立HIE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进行相同的手术操作但不结扎右侧颈总动脉。HIE+LV-LIF组和HIE+LV-NC组在HIE建模前7 d,分别对新生大鼠脑室注射过表达LIF的慢病毒(LV-LIF)或对照慢病毒(LV-NC)。LV-LIF或LV-NC给药及HIE建模后,采用2%2,3,5-三苯基四氮唑氯(TTC)染色检测梗死体积,根据Longa评分进行神经行为评估,通过尼氏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和神经元凋亡。通过RT-PCR或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影区内LIF、NLRP3、ASC、Caspase-1、NF-κB p65和IκBα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HIE组LI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HIE组和HIE+LV-NC组相比,HIE+LV-LIF组LI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HIE组和HIE+LV-NC组相比,HIE+LV-LIF组脑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均降低(P<0.05)。与HIE组和HIE+LV-NC组相比,HIE+LV-LIF组脑组织中Iba-1的相对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与HIE组和HIE+LV-NC组相比,HIE+LV-LIF组大鼠脑缺血半影区内NLRP3、ASC、Caspase-1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LIF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体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有效抑制缺氧缺血性脑病后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元凋亡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