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外囊泡与结核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清玉 刘家云 龙铟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7-1084,共8页
结核病的诊断仍然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利用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诊断结核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EV是纳米级膜状结构,在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细胞内和细胞间通讯中至关重要,其携带的微生物特异性抗原物质对于疾病... 结核病的诊断仍然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利用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诊断结核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EV是纳米级膜状结构,在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细胞内和细胞间通讯中至关重要,其携带的微生物特异性抗原物质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巨大潜力。寻找EV新型生物标志物、利用高敏感核酸技术或使用纳米材料富集结核病患者体液中EV是提高结核病诊断准确性的主要研究方向。笔者介绍了EV及其中重要生物标志物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方面的诊断潜力和研究进展,阐述了EV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技术瓶颈与突破方向,为跨学科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结核 生物学标记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布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倩 马静 +2 位作者 汤茜 徐苏昊 乔学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临床用药的疗效。方法 62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参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虚痰浊、肾虚血瘀、肾虚痰浊、肾阴亏虚、肝肾阴虚、肾虚气滞6大证型,按临床实际...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临床用药的疗效。方法 62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参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虚痰浊、肾虚血瘀、肾虚痰浊、肾阴亏虚、肝肾阴虚、肾虚气滞6大证型,按临床实际用药的真实情况非随机分为中药+中成药+西药、中药+西药、中成药+西药、中药+中成药、中药、中成药、西药等7种治疗方案辨证施治,采用颈动脉B超为药效监测手段,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和斑块数目。结果 (1) 62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中以气虚痰浊型最多(34.2%,215/358),然后依次为肾虚血瘀型(22.0%,138/628)、肾虚痰浊型(15.3%,96/628)、肾阴亏虚型(10.7%,67/328)、肝肾阴虚型(9.7%,215/628)和肾虚气滞型(8.1%,51/628);(2)各证型间治疗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和斑块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7种治疗方案经6个月治疗后均能有效降低斑块Crouse积分和斑块数目,且中药+中成药+西药、中药+西药、中成药+西药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P<0.05),中药+中成药、中药、中成药的治疗与西药的治疗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以气虚痰浊型最多见、肾虚血瘀型次之;(2)中药+中成药+西药、中药+西药、中成药+西药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且7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降低斑块Crouse积分和斑块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证型 辨证论治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黄调节AQP2效应探讨“泄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姚锐 刘超 +2 位作者 张晓菊 宋楠楠 李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8-191,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对阳明病肠热腑实证大鼠的退热效应及对结肠与肾脏组织AQP2表达的调节效应,揭示大黄“泄热”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明病肠热腑实证)、大黄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 目的探讨大黄对阳明病肠热腑实证大鼠的退热效应及对结肠与肾脏组织AQP2表达的调节效应,揭示大黄“泄热”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明病肠热腑实证)、大黄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于造模前后、隔日测大鼠肛温、计算粪便干湿重;采用炭粉指示液观察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及脑脊液中AVP含量;HE法观察肾脏与结肠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与肾脏AQP2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阳明病肠热腑实证大鼠1、3、5、7 d肛温升高(P<0.01,P<0.01,P<0.01,P<0.01)、肠推进率降低、粪水含量降低(P<0.01,P<0.01)、血浆及脑脊液中体温负调节介质AVP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1);给予大黄水煎液治疗后,肛温明显降低,肠推进率、粪水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5),血浆及脑脊液中AVP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5),同时结肠与肾组织病理显著改善、结肠与肾组织AQP2表达明显降低,水排出增多、重吸收减少,提示大黄可通过利尿“利尿”与“泻下”退热。结论大黄可以显著性降低阳明病肠热腑实证大鼠的体温升高,可能通过升高血浆及脑脊液中体温负调节介质AVP含量,同时降低结肠与肾脏AQP2表达,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退热 泻下 利尿 AQ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RAQ技术的肾阳虚不育小鼠睾丸差异蛋白表达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贾瑊 马静 +2 位作者 卢建军 陈昌波 董海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189-193,223,共6页
目的应用iTRAQ技术研究肾阳虚证小鼠睾丸的差异蛋白表达,探讨肾阳虚引起雄性不育的机制。方法选用20只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肾阳虚证组,每组10只,肾阳虚组予氢化可的松25 mg/(kg·d)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予生理盐... 目的应用iTRAQ技术研究肾阳虚证小鼠睾丸的差异蛋白表达,探讨肾阳虚引起雄性不育的机制。方法选用20只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肾阳虚证组,每组10只,肾阳虚组予氢化可的松25 mg/(kg·d)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予生理盐水0.2 mL/d腹腔注射10 d。提取睾丸总蛋白,利用iTRAQ技术对两者进行蛋白质组质谱检测,并通过筛选差异蛋白、GO富集以及Pathway信号通路富集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两组间小鼠睾丸的差异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肾阳虚组小鼠睾丸表达的差异蛋白共87个,其中27个上调,60个下调;显著富集于生物过程中"生殖"或"生殖过程"或"精子生成"的差异蛋白18个;主要集中在核糖体通路、PPAR信号通路及钙离子信号通路中信号转导分子的活性改变。GO与Pathway共富集于Rps5、Rps19、Rps28、Rpl11、Rplp1、Rplp2核糖体蛋白。结论肾阳虚证可能通过调节核糖体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及信号转导,或下调表达对精子有保护作用的分子,或影响睾丸脂质代谢及激素水平,从而引起睾丸中生精细胞的发育异常,最终导致精子活性改变及男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 生物信息学 差异蛋白 肾阳虚 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