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K1抑制剂GSK2334470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1
作者 刘伟 张秀秀 +6 位作者 韩研春 石俊义 姜婉藤 何志强 代彬 李雅楠 王胜正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8,86,共8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白念珠菌是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中较为常见的菌种之一.耐药性的产生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其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亟需开发抗耐药菌和生物被膜的新型药物.课题组通过药敏筛选实验发现化合物GSK2... 侵袭性真菌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白念珠菌是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中较为常见的菌种之一.耐药性的产生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其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亟需开发抗耐药菌和生物被膜的新型药物.课题组通过药敏筛选实验发现化合物GSK2334470(J1)单用时对耐药白念珠菌表现一定的抑制活性(MIC值范围为32~>128μg/mL),且在较高浓度时(64~256μg/mL)能明显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及损伤成熟生物被膜.进一步,通过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生长实验、存活实验、纸片扩散实验、生物被膜实验等证实J1与氟康唑合用后对耐药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均表现较好的协同抗菌作用,它们能协同抑制耐药白念珠菌的生长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初步的机制研究发现J1能增加耐药白念珠菌的细胞壁厚度,并且还能抑制其药物的外排.因此,进一步对化合物J1深入研究,有望发现新型抗耐药真菌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K1抑制剂 抗真菌活性 耐药白念珠菌 生物被膜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质量标志物筛选 被引量:3
2
作者 井亚江 王七龙 +9 位作者 黄建萍 安佳 王祥 张岗 彭亮 高静 王昌利 王育朋 张鑫磊 颜永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93-3399,共7页
目的筛选桔梗质量标志物。方法建立HPLC-ELSD指纹图谱,获取化学成分信息。采用网络药理学建立成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靶点与潜在质量标志物,并进行细胞实验验证。结果19批药材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相似度0.933~0.997。共... 目的筛选桔梗质量标志物。方法建立HPLC-ELSD指纹图谱,获取化学成分信息。采用网络药理学建立成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靶点与潜在质量标志物,并进行细胞实验验证。结果19批药材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相似度0.933~0.997。共得15种活性成分、5个核心靶点、5个质量标志物。各质量标志物干预后,A549细胞上清IL-17、TNF水平降低(P<0.01),EGFR、JUN、RXRA、STAT3、TNF、PTGS2 mRNA表达升高(P<0.01)。结论桔梗皂苷D 3、桔梗皂苷D 2、桔梗皂苷A、远志皂苷D 2、桔梗酸A可作为桔梗质量标志物,该药材能通过免疫调节、抑制炎症因子分泌、调控细胞分化与增殖等途径达到宣肺、利咽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质量标志物 HPLC-ELSD指纹图谱 网络药理学 细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含笑内酯缓解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冰 王兰 秦向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7,共9页
为了探讨含笑内酯(MCL)缓解痛风性关节炎(GA)的潜在靶点及相关作用机制.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检索数据库获取MCL和GA相关靶点,筛选两者交集靶点,构建蛋白互作图并筛选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绘制“MCL-靶点... 为了探讨含笑内酯(MCL)缓解痛风性关节炎(GA)的潜在靶点及相关作用机制.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检索数据库获取MCL和GA相关靶点,筛选两者交集靶点,构建蛋白互作图并筛选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绘制“MCL-靶点-通路-GA”网络图并对MCL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MCL相关靶点778个,GA相关靶点351个,交集靶点58个.预测TNF和IL-1Β(IL-1β)等24个靶点为MCL缓解GA的核心靶点.GO分析确定生物过程(BP)相关条目294条,细胞组分(CC)相关条目38条,分子功能(MF)相关条目57条.KEGG分析得到105条信号通路,涉及炎症、代谢、感染及肿瘤等多种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MCL可通过氢键与TNF和IL-1Β(IL-1β)等核心靶点紧密结合,其中MCL与IL-1Β(IL-1β)结合最紧密.初步预测了MCL缓解GA的核心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并进行了分子对接验证,为进一步体内外实验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含笑内酯 痛风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PPPS模式下SRT融入药剂学实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苗 成颖 +2 位作者 刘道洲 张邦乐 周四元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0-213,共4页
为加强药剂学实验教学与大学生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的衔接,将SRT部分环节迁移到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并采用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模块化教学。合理构建"药剂学实验"... 为加强药剂学实验教学与大学生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的衔接,将SRT部分环节迁移到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并采用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模块化教学。合理构建"药剂学实验"教学框架,强调参与式学习,实现药剂学实验课程与SRT的有效结合,在实验课程阶段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提高科研素养,为后续开展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应用型药学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实验 BOPPPS教学模式 大学生科研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FoxO1信号通路探索白虎加人参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芳 姚敏娜 +1 位作者 张雅 王四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15-3320,共6页
目的 基于PI3K/Akt/FoxO1信号通路观察白虎加人参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白虎加人参汤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 目的 基于PI3K/Akt/FoxO1信号通路观察白虎加人参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白虎加人参汤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连续给药8周。分别检测生化指标HbAlc、FBG、INS、TG、TCH、HDL、LDL水平,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RT-qPCR法检测胰腺组织中caspase 3、Bax、Bcl-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中p-Akt、Akt、Pdx1、FoxO1、GCK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FoxO1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白虎加人参汤各剂量组大鼠血清FBG、HbAlc、TG、TCH、HDL、ISI水平,胰腺组织caspase 3、Bax、Bcl-2 mRNA表达,FoxO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胰腺指数,血清INS水平,胰腺组织p-Akt/Akt、Pdx1、GCK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胰腺组织病理损伤均有改善。结论 白虎加人参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Fox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加人参汤 2型糖尿病 胰腺组织 PI3K/Akt/FoxO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心脏中血管损伤病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凯峰 翟蒙恩 +7 位作者 宋凡 江丽青 李捷 何萌杉 梁宏亮 金振晓 段维勋 王四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6-782,共7页
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中各级血管的病理改变,对炎症、纤维化、凋亡等病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确定更为有效相关的血管损伤与保护病理评价指标。选用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中各级血管的病理改变,对炎症、纤维化、凋亡等病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确定更为有效相关的血管损伤与保护病理评价指标。选用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DCM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DCM小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12周后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法、TUNEL染色法,EVG染色法等方法观察血管的结构病变、纤维化及胶原纤维collagen I,collagen III堆积情况、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程度,检测心脏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及血管壁弹力纤维环的破坏情况。DCM各级血管结构病变显著,血管壁增厚(P <0. 01),纤维化显著加重(P <0. 01),炎性细胞聚集浸润。胶原纤维中collagen I,collagen III均在血管壁明显增加,其中以collagen III更为显著;炎性细胞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分子CD68、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标记分子Ly6G显示两种炎性细胞均明显增多(P <0. 01),其中巨噬细胞增加更为明显且在血管壁大量浸润(P <0. 01); DCM血管弹力纤维环紊乱,不连续,DCM中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加(P <0. 01),但特异性发生于血管上的细胞凋亡并不明显。结论DCM中血管病变严重,是病变心脏组织中纤维化最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为最严重的部位。血管壁结构紊乱,但与特异性发生于血管的细胞凋亡相关性不大,炎症反应和纤维化是其主要的损伤因素。其中,纤维化以collagen III增加最为显著,炎性细胞对血管的直接浸润以巨噬细胞为主。因此,胶原纤维collagen III和巨噬细胞浸润强度可作为DCM血管损伤与保护的有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血管损伤 炎症 纤维化 凋亡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u RNA及其突变体真核表达质粒构建以及对A549细胞活性氧簇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雷恩宇 毛壮 +3 位作者 纪奇峰 束毅 王伟 颜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7-581,共5页
目的:从氧化应激的A549细胞鉴定Alu RNA表达,构建Alu RNA及其2种功能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质粒,探讨过表达Alu RNA及其突变体对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设计Alu RNA特异性引物,H2O2应激A549细胞,RT-PCR扩增目的片段,通过定向克隆、点... 目的:从氧化应激的A549细胞鉴定Alu RNA表达,构建Alu RNA及其2种功能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质粒,探讨过表达Alu RNA及其突变体对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设计Alu RNA特异性引物,H2O2应激A549细胞,RT-PCR扩增目的片段,通过定向克隆、点突变等方法构建pc DNA3.0-Alu(p Alu)重组质粒、右臂缺失突变体pc DNA3.0-Alu-left arm(p Alu-LA)、G25C突变体pc DNA3.0-Alu G25C(p Alu-M);转染A549细胞,DCFH-DA检测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水平。结果:从应激的A549细胞成功扩增了Alu分子,重组的真核表达质粒p Alu、p Alu-LA、p Alu-M经酶切及DNA测序鉴定符合预期;p Alu、p Alu-LA转染显著促进A549细胞ROS产生;与p Alu相比,p Alu-M转染诱导产生的ROS显著降低。结论:成功克隆了氧化应激刺激下A549细胞产生的Alu RNA及其2种功能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质粒,体外实验显示Alu RNA通过翻译水平调控促进A549细胞ROS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 RNA 氧化应激 A549细胞 基因重组 活性氧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药抗真菌有效部位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伟 赵然然 +4 位作者 张梦莎 罗凯英 庞廷松 赵鹏帅 周翼鹏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64,共7页
旨在筛选鹿药抗真菌的有效部位,初步探讨鹿药抗真菌有效部位的作用机制.首先采用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与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鹿药进行提取分离制备鹿药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水... 旨在筛选鹿药抗真菌的有效部位,初步探讨鹿药抗真菌有效部位的作用机制.首先采用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与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鹿药进行提取分离制备鹿药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水萃取部位,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生长实验、时间-杀菌曲线实验、生物被膜实验、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等考察鹿药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真菌和抗生物被膜活性,CCK8法考察鹿药部位的细胞毒性,并采用点板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初步研究鹿药部位对真菌细胞壁的作用.结果发现鹿药的正丁醇部位具有良好的抗真菌和抗生物被膜活性,MIC值范围为104~832 μg/mL,其抗真菌活性浓度低于细胞毒性浓度.此外,鹿药的正丁醇部位与两性霉素B或阿尼芬净联用具有协同抗真菌活性.初步机制研究显示鹿药正丁醇作用后的真菌对细胞壁抑制剂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增加,且会引起真菌几丁质含量增加.因此,鹿药的正丁醇部位可能是其抗真菌的有效部位,其抗真菌活性可能与影响细胞壁尤其是增加几丁质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药 抗真菌 抗生物被膜 有效部位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分期相关 被引量:1
9
作者 马焱 唐康 +6 位作者 宋朝君 范黎 张宇丝 张春梅 张赟 金伯泉 马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27-1031,共5页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浆褪黑素(M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分期或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14例HFRS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同时采集14例正常对照者血浆,经萃取后,用竞争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CELISA)检测正常人和不同病情...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浆褪黑素(M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分期或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14例HFRS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同时采集14例正常对照者血浆,经萃取后,用竞争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CELISA)检测正常人和不同病情或病期HFRS患者血浆中MLT含量,分别比较正常人与不同病期、不同病情HFRS患者血浆中MLT水平,同时分析MLT水平与白细胞(WBC)计数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FRS患者急性期血浆中MLT水平较正常人血浆MLT水平明显降低,较恢复期血浆MLT水平也明显降低。急性期中型、重型HFRS患者血浆中MLT水平较危重型患者低,且HFRS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中MLT水平与WBC计数呈负相关。结论 MLT可能参与调控HFRS患者体内炎症反应,从而影响HFRS的发病和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MLT)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竞争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C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