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发育原理的牙颌再生与转化应用
1
作者 陈姝言 高晓彤 +1 位作者 蒋文凯 隋秉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1-746,共6页
在各类口颌系统疾病中,组织缺损的发病率高且危害大、形态与功能重建难,严重影响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基于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的牙颌再生是实现牙颌缺损治疗的潜在途径,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该文基于干细胞调控器官发育性形成的... 在各类口颌系统疾病中,组织缺损的发病率高且危害大、形态与功能重建难,严重影响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基于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的牙颌再生是实现牙颌缺损治疗的潜在途径,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该文基于干细胞调控器官发育性形成的可能机制,回顾了当前牙颌再生与转化应用的现状,并提出该领域将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牙颌再生与转化研究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医学 缺损修复 干细胞 组织工程 颅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娄典 刘利 秦炜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775-780,共6页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在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的27例老年初治...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在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的27例老年初治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omplete remission/complete remission with incomplete hematological recovery,CR/CRi)率、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及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转阴率,分析影响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因素,并评估该方案的安全性。结果:27例患者的中位疗程数为3(1~9)个,CR/CRi率为51.9%(14/27),ORR为63.0%(17/27),其中44.4%的患者在1个疗程后即达到CR/CRi。14例CR/CRi患者中的9例(64.3%)在1~2个疗程治疗后MRD转阴。年龄≥70岁(P=0.035)、初诊血红蛋白≥80 g/L(P=0.028)、合并ASXL1突变(P=0.015)及未合并TP53突变(P=0.039)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治疗反应。中位随访10.8(0.9~29.6)个月,中位OS时间未达到,1年OS率为5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P=0.015)、合并TP53突变(P<0.001)、未达到CR/CRi状态(P<0.001)是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且多因素分析显示,上述危险因素均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所有患者均发生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第1个疗程。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肺部感染,患者基本可以耐受,仅1例患者因合并严重肺部感染于早期死亡。结论: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老年初治AML患者安全有效。患者年龄、初诊血红蛋白、ASXL1突变及TP53突变是患者疗效的预测因素,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TP53突变及是否达CR/CRi状态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患者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娄典 刘利 +3 位作者 严学倩 谷芳娜 张阳萍 秦炜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77-1585,共9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80例难治/复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者总体生存(...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80例难治/复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者总体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复发率及移植相关死亡(TRM)率,并分析影响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80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3年OS、DFS率分别为(48.8±6.3)%和(40.8±6.7)%,3年累积复发率为33.8%(95%CI:0.254-0.449),3年累积TRM率为15.0%(95%CI:0.114-0.1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未达完全缓解、合并DNMT3A R882突变和移植后合并II-IV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影响患者OS和DFS的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DNMT3A R882突变和移植后合并II-IV度aGVHD是影响患者OS(HR=0.253,95%CI:0.092-0.695,P=0.008;HR=5.681,95%CI:2.101-15.361,P=0.001)和DFS(HR=0.200,95%CI:0.071-0.569,P=0.003;HR=7.117,95%CI:2.556-19.81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细胞遗传学高危组患者的复发风险为71.4%(95%CI:0.610-0.836),较中危组患者的23.3%(95%CI:0.147-0.370)和低危组患者的23.5%(95%CI:0.127-0.437)明显增加(P=0.006)。结论:Allo-HSCT是挽救性治疗难治/复发AML患者的有效手段,合并DNMT3A R882突变和移植后合并II-IV度aGVHD是影响难治/复发AML患者移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难治 复发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扎胞苷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移植后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娄典 刘利 秦炜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42-647,共6页
目的:探讨阿扎胞苷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维持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 目的:探讨阿扎胞苷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维持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接受allo-HSCT且在移植后使用阿扎胞苷维持治疗的3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移植后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转阴情况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及累积复发率,并评估该方案的安全性。结果:83.33%(25/30)的患者完成了4个周期的维持治疗,36.67%(11/30)的患者完成了全部6个周期的维持治疗。使用阿扎胞苷维持治疗后10例MRD阳性患者中的9例转为阴性,总体转阴率达90%。随访至2021年11月30日,3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3.7±1.8)个月,3年OS率为(83.2±9.9)%,3年DFS率为(81.3±9.4)%。至随访截止,共4例(13.33%)患者复发,3年累积复发率为(18.7±9.4)%。治疗中23.33%(7/30)的患者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2例患者皮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不同程度减轻,1例患者肝脏cGVHD加重,无患者出现新发GVHD的现象。结论:应用阿扎胞苷进行AML患者allo-HSCT后的维持治疗,可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增加患者GVH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阿扎胞苷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范丹 刘强 +4 位作者 肖方 郭欢绪 赵辉 严学倩 刘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比较一线与挽救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年龄≤60岁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时机将患者分为一线auto-HSCT组(15例)和挽救性auto-HSCT组(难治复发... 目的:比较一线与挽救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年龄≤60岁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时机将患者分为一线auto-HSCT组(15例)和挽救性auto-HSCT组(难治复发患者,15例),进行疗效分析。接受一线auto-HSCT的患者需满足以下任意一条:aaIPI评分≥2分,Ann-Arbor III-IV期,大包块(直径≥10 cm)或c-myc/BCL-2双表达。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6(3-103)个月。截至随访终点,共23例患者存活,死亡7例,7例均死于疾病复发和进展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7例死亡患者从移植到死亡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3-11)个月。其中一线auto-HSCT组的15例患者,2例复发,复发率为13.3%,死亡1例,死亡率为6.7%,14例存活,总生存(OS)率为93.3%。挽救性auto-HSCT的15例患者中,6例因疾病进展或复发而死亡,死亡率为40%,9例存活,OS率为60%。两组间患者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6.7%vs 40%,P=0.006)。一线auto-HSCT组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93.3%,3年OS率为93.3%。挽救性auto-HSCT组3年PFS率为58.7%,3年OS率为59.2%。一线auto-HSCT组3年OS及PFS均明显高于挽救性auto-HSCT组(P=0.03,P=0.0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出现Ⅲ-Ⅳ级粒细胞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口腔黏膜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一线auto-HSCT可作为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DLBCL患者的巩固治疗方案,auto-HSCT可进一步改善挽救化疗敏感的难治复发DLBCL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一线 挽救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线与挽救性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肖方 刘强 +4 位作者 范丹 郭欢绪 严学倩 赵辉 刘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83-1688,共6页
目的:比较一线与挽救性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5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因无同胞全相合供者而进行haplo-HSCT的重型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9例。一... 目的:比较一线与挽救性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5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因无同胞全相合供者而进行haplo-HSCT的重型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9例。一线haplo-HSCT组20例,中位病程1(1-3)个月;免疫抑制治疗(IST)失败后挽救性haplo-HSCT组19例,中位病程72(6-168)个月。所有患者均为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Flu/Cy+ATG方案22例,Bu/Cy+ATG方案17例。结果:2组患者造血重建时间、感染发生率、Ⅰ-Ⅱ度及Ⅲ-Ⅳ度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线haplo-HSCT组中继发性植入失败1例(5%),挽救性haplo-HSCT组中原发性植入失败2例(10.5%),继发性植物失败4例(21.1%)。挽救性haplo-HSCT组植入失败发生率高于一线haplo-HSC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中位随访时间为45(3-92)个月。一线haplo-HSCT组死亡率10%(2/20),挽救性haplo-HSCT组死亡率42.1%(8/19)。一线haplo-HSCT组预期5年无失败生存率(90%)明显高于挽救性haplo-HSCT组(5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一线hap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疗缺乏同胞全相合供者患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挽救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治疗老年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7
作者 娄典 刘利 秦炜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 报道1例经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方案治疗的老年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的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aCML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伴CSF3R T618I突变的老年aCML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应用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方案治疗的临床过程。... 目的 报道1例经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方案治疗的老年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的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aCML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伴CSF3R T618I突变的老年aCML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应用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方案治疗的临床过程。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截至2021年12月),结合文献报道总结aCML的临床特点及应用地西他滨方案联合芦可替尼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本病例系72岁男性,因“乏力、头晕1个月余”入院。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粒系明显增生伴粒系发育异常,原始细胞<20%,二代测序显示CSF3R T618I突变,诊断为aCML。给予地西他滨治疗4个周期,并联合芦可替尼靶向治疗后,患者达到形态学完全缓解(CR),且分子应答良好,长期口服芦可替尼维持治疗病情稳定。国内外报道采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或阿扎胞苷治疗aCML的患者共11例,其中8例采用单药地西他滨治疗[总体CR率为87.5%(7/8)],2例采用单药阿扎胞苷治疗[有效率为50.0%(1/2)],1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化疗,患者达到CR;采用芦可替尼治疗伴CSF3R T618I突变的aCML患者共4例,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50.0%(2/4)。目前国内外尚无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方案治疗老年aCML的病例报道。结论 aCML是一种罕见病,其诊断依赖形态学检测,本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方案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 地西他滨 芦可替尼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