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辅助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俊杰 窦维佳 王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其诊疗现状不容乐观,而早期诊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已有多种内镜成像技术成功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但各有利弊,其中内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以其无创及高分辨率的优势... 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其诊疗现状不容乐观,而早期诊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已有多种内镜成像技术成功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但各有利弊,其中内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以其无创及高分辨率的优势而崭露头角,在浅表消化道肿瘤的分期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海量图像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进步可得到有效处理,使AI辅助OCT在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OCT的原理及发展,并探讨了AI辅助OCT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进行深度学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消化道肿瘤 人工智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反流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宋俊良 林强 +1 位作者 梁世洋 王景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0-366,共7页
胃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的第3位原因,也是全球第5位常见的恶性肿瘤。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符合Correa模型,其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是胃黏膜由良性转为恶性的关键环节,也是胃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探究GIM的发病机制并早期干预是胃... 胃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的第3位原因,也是全球第5位常见的恶性肿瘤。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符合Correa模型,其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是胃黏膜由良性转为恶性的关键环节,也是胃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探究GIM的发病机制并早期干预是胃癌防治的重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GIM公认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单纯根除HP并不能逆转GIM,考虑在GIM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其他因素的持续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已证实胆汁反流可诱导GIM,但胆汁反流诱导GIM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针对胆汁反流及其诱导胃黏膜损伤的机制、GIM与胃癌的关系、胆汁反流诱导GIM的研究现状及胆汁酸诱导GIM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胆汁反流诱导GIM的认识,为早期干预GIM及防治胃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胆汁酸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100的表达变化及其对T淋巴细胞的功能调控 被引量:1
3
作者 范慧娟 宋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6,共9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CD100的变化,探讨CD100对HCC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4月—2021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HCC患者57例和对照者22例。采集抗凝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CD100的变化,探讨CD100对HCC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4月—2021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HCC患者57例和对照者22例。采集抗凝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可溶型CD100(sCD10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膜型CD100(mCD100)表达。使用重组人CD100刺激HCC患者PBMC,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类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和杀伤性T淋巴细胞(Tc细胞)比例,酶联斑点吸附试验检测甲胎蛋白(AFP)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纯化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使用重组人CD100刺激后与HepG2细胞共培养,检测AFP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诱导HepG2细胞死亡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HCC组血浆sCD100水平低于对照组[(2.73±0.58)ng/mL vs(3.33±0.84)ng/mL,t=3.584,P<0.001]。HCC组CD4^(+)T淋巴细胞中mCD100阳性细胞比例(55.57%±11.33%vs 43.67%±6.40%,t=4.636,P<0.001)和mCD100平均荧光强度(294.80±74.01 vs 255.00±74.01,t=2.126,P=0.037)均高于对照组。HCC组CD8^(+)T淋巴细胞中mCD100阳性细胞比例(48.65%±7.71%vs 41.74%±4.77%,t=3.914,P<0.001)和mCD100平均荧光强度(289.20±89.30 vs 246.10±60.73,t=2.082,P=0.041)亦均高于对照组。HCC患者PBMC增殖、T淋巴细胞比例在经CD100刺激和无CD100刺激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CD100刺激后,HCC患者PBMC中CD4^(+)IFNγ^(+)Th1细胞、CD4^(+)IL-17A+Th17细胞、CD4^(+)IL-22+Th22细胞、CD8^(+)IFNγ^(+)Tc1细胞比例均高于无CD100刺激(t值分别为2.608、5.663、4.113、4605,P值均<0.05),CD8^(+)IL-17A+Tc17细胞和CD8^(+)IL-22+Tc22细胞比例在经CD100刺激和无CD100刺激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LA-A02限制性HCC患者的PBMC经CD100刺激后,AFP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细胞数量均高于无CD100刺激(t值分别为6.794、2.308,P值均<0.05)。CD100刺激后,AFP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诱导HepG2细胞死亡的比例亦升高(P<0.05)。结论HCC患者中存在sCD100和T淋巴细胞中mCD100表达失衡,sCD100水平降低可能无法维持T淋巴细胞功能活性,造成HCC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CD100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免疫细胞通过肠-肝轴调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平 张明鑫 +2 位作者 程世林 王新 秦鸿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5-280,共6页
脂肪性肝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而肠-肝轴在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肠道功能紊乱会影响肝脏疾病的发生或发展,其中肠道免疫细胞在肝病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量研究表明肠道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 脂肪性肝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而肠-肝轴在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肠道功能紊乱会影响肝脏疾病的发生或发展,其中肠道免疫细胞在肝病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量研究表明肠道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C)等免疫细胞以及它们的亚群可通过肠-肝轴途径的不同机制影响脂肪肝病的进展,包括调控肠道屏障功能、肠道脂质转运体功能以及免疫细胞直接迁移至肝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免疫细胞 肠道黏膜屏障 肠-肝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D)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