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组织精准复位提高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1
作者 佘建祯 谢江徽 +7 位作者 王乐 曹锋 鲍涵 杨璐颖 徐晓莹 田磊 孔亮 蔡卜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通过与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T-ORIF)的髁突囊内骨折(ICFs)患者进行对比,评估辅助软组织精准复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PSTR-ORIF)对ICFs治疗效果的提升情况。方法:纳入行T-ORIF及PSTR-ORIF治疗的ICFs患者各20名,收集术前和术后... 目的:通过与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T-ORIF)的髁突囊内骨折(ICFs)患者进行对比,评估辅助软组织精准复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PSTR-ORIF)对ICFs治疗效果的提升情况。方法:纳入行T-ORIF及PSTR-ORIF治疗的ICFs患者各20名,收集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全口曲面断层片、CT及MRI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评估颞下颌关节(TMJ)软硬组织的复位情况,用Helkimo指数评估患者TMJ的临床症状及主观症状。结果:PSTR-ORIF组26侧和ORIF组27侧术后6个月骨折段完全解剖复位率分别为96.15%和81.48%,各型ICF关节盘复位整体有效率分别为96.15%和74.07%,PSRT-ORI组对B型骨折患者术后下颌升支高度恢复更好(P<0.05)。术后6个月,PSTR-ORIF组的患者在张口度、下颌前伸距离和侧向运动的恢复程度上均较T-ORIF组有显著提升(P<0.05)。Helkimo指数显示,PSTR-ORIF在主诉症状指数评分和临床症状指数评分上均较T-ORIF组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与T-ORIF相比,PSTR-ORIF对TMJ关节盘及关节囊等软组织进行良好复位,促进髁突骨折愈合,更好地恢复术后TMJ的运动能力并减少术后关节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髁突 髁突囊内骨折 软组织精准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专家共识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东升 郑家伟 +10 位作者 张陈平 蔡志刚 李龙江 廖贵清 尚政军 孙沫逸 韩正学 尚伟 孟箭 龚忠诚 黄圣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3-615,共13页
近年来,随着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的建立,大型综合医院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功能定位日益凸显,来诊的口腔癌患者常伴有全身情况复杂的系统性疾病,传统的单一诊疗模式难以达到医疗需求。为此,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应运... 近年来,随着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的建立,大型综合医院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功能定位日益凸显,来诊的口腔癌患者常伴有全身情况复杂的系统性疾病,传统的单一诊疗模式难以达到医疗需求。为此,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规范口腔癌患者的MDT,组织专家制订了本专家共识,对诊疗流程、常见系统性疾病的诊治等给出了规范化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多学科协作诊疗 系统性疾病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术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述寅 莫静珍 胡开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比较先出根法(出根法)和先出冠法(出冠法)拔除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名双侧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一侧采用出根法拔除、另一侧采用出冠法拔除,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根法和出冠... 目的:比较先出根法(出根法)和先出冠法(出冠法)拔除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名双侧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一侧采用出根法拔除、另一侧采用出冠法拔除,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根法和出冠法手术时间分别为:(8.59±1.62)min和(10.49±1.55)min(P<0.05),邻牙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4.5%(P<0.05);两种方法术后疼痛、面部肿胀、术后出血、下牙槽及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出根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可减少手术时间及邻牙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牙拔除术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葡萄糖关节盘后附着注射治疗TMD慢性关节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泽玮 刘平 +1 位作者 薛洋 周宏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观察高渗葡萄糖关节盘后附着注射(增生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慢性关节痛的疗效。方法:2012年6月起纳入患者244例(16~75岁),按照DC/TMD标准分类。于关节盘后附着处,注射利多卡因1.5~2 mL,张闭口活动5~10 min,同法注射50%... 目的:观察高渗葡萄糖关节盘后附着注射(增生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慢性关节痛的疗效。方法:2012年6月起纳入患者244例(16~75岁),按照DC/TMD标准分类。于关节盘后附着处,注射利多卡因1.5~2 mL,张闭口活动5~10 min,同法注射50%葡萄糖1.5~2 mL。治疗后2周、2月、6月、12月定期复诊,2023年3月终期随访。结果:终期完成随访221例(失访率9.4%),平均随访时间(75.7±25.1)月。治疗后2周患者即可有关节痛明显缓解,2月时多数患者张口/咀嚼功能明显改善,随后复查多数患者保持稳定恢复。186例经注射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张口/咀嚼功能基本正常,17例后期有张口/咀嚼功能障碍和关节痛复发表现,由于有注射恐惧改为接受咬合垫治疗,16例述注射治疗无明显效果,但也未再作其他治疗,2例后续接受手术治疗。无病例出现治疗后疼痛加重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盘后附着注射高渗葡萄糖治疗TMD及慢性关节痛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慢性关节痛 关节盘后附着 高渗葡萄糖 增生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辅助柯-路氏入路拔除眶下区异位尖牙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柳 石晋 +3 位作者 马戈 丁明超 蔡卜磊 田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436,共3页
针对1例位于眶下缘下方并紧贴上颌窦前壁内侧的倒置上颌异位尖牙,采用柯-路氏入路行上颌窦外侧壁骨小范围开窗,再利用鼻内镜辅助从上颌窦内进行拔除,并复位固定上颌窦外侧壁骨窗。该病例成功经口内微创拔除罕见眶下区异位牙,术后无明显... 针对1例位于眶下缘下方并紧贴上颌窦前壁内侧的倒置上颌异位尖牙,采用柯-路氏入路行上颌窦外侧壁骨小范围开窗,再利用鼻内镜辅助从上颌窦内进行拔除,并复位固定上颌窦外侧壁骨窗。该病例成功经口内微创拔除罕见眶下区异位牙,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牙 尖牙 眶下 鼻内镜 柯-路氏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TL3/DUXAP8轴促进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6
作者 赵琦 高万鹏 +6 位作者 王嘉乐 刘荣 史明锐 任骋昊 杨子桧 白朕卿 杨新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目的:研究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介导的m6A修饰调控双同源盒A假基因8(DUXAP 8)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LM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基因DUXAP 8并进行qRT-... 目的:研究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介导的m6A修饰调控双同源盒A假基因8(DUXAP 8)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LM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基因DUXAP 8并进行qRT-PCR验证;采用m6A修饰位点预测网站SRAMP预测DUXAP 8上的m6A修饰位点;qRT-PCR、Western blot检测m6A修饰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干扰或过表达METTL3和DUXAP 8,通过CCK-8、划痕、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合MeRIP-qPCR检测METTL3和DUXAP 8的相关性。结果:DUXAP 8在SACC肿瘤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干扰DUXAP 8可以显著抑制SACC-LM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EMT相关基因表达水平(P<0.05);DUXAP 8上存在多个可信度较高的m6A修饰位点;METTL3在肿瘤组织高表达且较其他相关基因差异最为显著(P<0.05);METTL3作为甲基转移酶调控DUXAP 8的表达;下调METTL3可以显著抑制SACC-LM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可部分逆转DUXAP 8过表达对这些能力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METTL3介导的m6A修饰上调DUXAP 8的表达,从而促进了SA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METTL3 DUXAP 8 增殖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sk 基因敲除调控H型血管参与小鼠牙槽窝愈合的研究
7
作者 张武阳 李登科 +6 位作者 王一名 李元 陈禹喆 郑雪妮 周宏志 胡开进 薛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0-336,共7页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K(CTSK)对小鼠牙槽窝愈合及H型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 R/Cas9技术构建Ctsk基因敲除小鼠,通过基因测序、大体观、Micro-CT及免疫组化对基因敲除情况进行鉴定;随后选择8周龄野生(wide type,WT)和Ctsk基因敲...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K(CTSK)对小鼠牙槽窝愈合及H型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 R/Cas9技术构建Ctsk基因敲除小鼠,通过基因测序、大体观、Micro-CT及免疫组化对基因敲除情况进行鉴定;随后选择8周龄野生(wide type,WT)和Ctsk基因敲除小鼠拔除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于术后第7、10、14、21、28和35天处死各组小鼠(n=3),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牙槽窝软组织愈合情况,利用Micro-CT观察骨组织愈合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牙槽窝愈合过程H型血管生成情况。结果:Ctsk基因敲除不影响小鼠牙槽窝黏膜软组织愈合,但能显著促进牙槽窝骨质愈合,且Ctsk基因敲除小鼠牙槽窝内H型血管生成显著增多。结论:Ctsk基因敲除能够增强H型血管生成,进而促进小鼠牙槽窝骨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K 拔牙创愈合 H型血管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控溅射的PEEK表面HA涂层构建及其生物安全性评估
8
作者 马天源 陆斌 +6 位作者 刘富伟 辛河 陈怡成 贾雪连 朱思敏 张浚睿 宁小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7-472,共6页
目的:基于磁控溅射技术在PEEK表面构建羟基磷灰石(HA)涂层,并系统评估该方法的生物安全性。方法:磺化PEEK以增加结合面积,并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其上构建HA涂层;通过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检测构建效果;通过细胞黏附实验、细胞骨架荧光染... 目的:基于磁控溅射技术在PEEK表面构建羟基磷灰石(HA)涂层,并系统评估该方法的生物安全性。方法:磺化PEEK以增加结合面积,并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其上构建HA涂层;通过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检测构建效果;通过细胞黏附实验、细胞骨架荧光染色以及扫描电镜来评估细胞层面安全性;通过SD大鼠全身毒性评估材料在体安全性;通过金黄地鼠黏膜刺激实验评估材料口腔应用安全性。结果:利用上述技术可在PEEK表面成功构建具有梯度形貌的HA涂层;该涂层可促进细胞黏附、伸展与增殖;且无全身毒性,对动物体重与体内重要脏器HE染色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同时该涂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单纯磺化带来的口腔黏膜刺激。结论:基于磁控溅射技术可稳定制备HA涂层,并满足临床应用的生物安全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PEEK) 羟基磷灰石(HA)涂层 磁控溅射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缝牵引成骨动物模型制备及早期组织学变化研究
9
作者 赵芝鹤 张于凡 +7 位作者 张文慧 陈怡成 贾雪连 周善洛 申福定 杜宇轩 李云鹏 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79,共7页
目的:构建SD大鼠颅骨骨缝牵引成骨动物模型。方法:自主设计并制作了V型牵引装置,牵张宽度(mm)为5、4、3、2、1、0时施加的牵引力(N)分别为0、1.3、2.2、3.0、4.3和5.0。可满足5周龄SD大鼠的骨缝牵引需求。在12只SD大鼠颅骨矢状缝安放扩... 目的:构建SD大鼠颅骨骨缝牵引成骨动物模型。方法:自主设计并制作了V型牵引装置,牵张宽度(mm)为5、4、3、2、1、0时施加的牵引力(N)分别为0、1.3、2.2、3.0、4.3和5.0。可满足5周龄SD大鼠的骨缝牵引需求。在12只SD大鼠颅骨矢状缝安放扩张器,术后1、3、5、7 d连续取材(n=3),通过HE、Masson染色检测牵引成骨区组织变化,Arg-1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炎症水平,CD31与EMCN共染检测早期成血管情况。结果:V型牵引器可稳定制备颅骨骨缝牵引成骨模型,牵引7 d即完全达到预设宽度,有显著的新骨形成;Arg-1表达量递增,向骨边缘集中,与新骨形成区域相重叠;EMCN表达量逐渐递减,7 d时以CD31表达明显增加,标志血管基本成熟。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稳定、有效的骨缝牵引动物模型,为研究其早期连续生理变化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缝牵引成骨 动物模型 早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注射式软骨移植体的构建及应用探究
10
作者 马超群 李海强 吴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索一套流程实现软骨的高效颗粒化处理,与富血小板凝胶(PRG)构建注射式的软骨移植体,并利用裸鼠模型评估其效果。方法:取成年雄兔的肋软骨,切割为碎块,置入研钵依次进行液氮冷冻和30~60 s研磨获得颗粒软骨;从耳中动脉采集血液,二... 目的:探索一套流程实现软骨的高效颗粒化处理,与富血小板凝胶(PRG)构建注射式的软骨移植体,并利用裸鼠模型评估其效果。方法:取成年雄兔的肋软骨,切割为碎块,置入研钵依次进行液氮冷冻和30~60 s研磨获得颗粒软骨;从耳中动脉采集血液,二次离心法制备PRG。动物实验:对照组(n=5)为颗粒软骨,实验组(n=5)以颗粒软骨和PRG混合,分别注射于裸鼠皮下,8周后进行取材,观察大体形态并进行组织学观察。以实验组构建裸鼠鼻背增高功能模型(n=5)。结果:冷冻研磨处理后颗粒直径分布在10~500μm范围,可实现注射;体外培养证实颗粒软骨的细胞存活率能够达到80%。动物实验取材显示,对照组形态保持较差,存在明显颗粒感;实验组形态保持良好,表面光滑可见明显毛细血管;实验组在裸鼠鼻背增高模型实现显著的增高效果。结论:冷冻研磨技术能实现软骨的高效颗粒化处理,与PRG构建移植体适用颌面部软骨移植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式 软骨移植 鼻背增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树脂模具的注塑聚醚醚酮下颌骨植入物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绘龙 田磊 +6 位作者 孙文森 秦勉 陈若梦 吴艳 王春雨 刘彦普 刘亚雄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01-1008,共8页
为了促进基于光固化3D打印模具注塑工艺成型的个性化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植入物的临床应用,首先对PEEK下颌骨植入物与骨骼的装配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然后采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对PEEK原材料和PEEK注塑成型植入物材料进... 为了促进基于光固化3D打印模具注塑工艺成型的个性化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植入物的临床应用,首先对PEEK下颌骨植入物与骨骼的装配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然后采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对PEEK原材料和PEEK注塑成型植入物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表征,最后采用该工艺方案制造出个性化PEEK全颞下颌关节,并联合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成功治疗了一例严重“半侧颜面短小综合征”患者。研究结果表明,PEEK下颌骨植入物的设计厚度应不小于2 mm;该工艺方案所使用的PEEK原材料对细胞无毒害作用,而且在整个工艺过程中没有引入新的有毒物质;一次手术实现了颞下颌关节重建、下颌骨缺损修复和偏颌畸形的精确矫正,手术效果好、手术安全、患者满意度高。因此,采用3D打印树脂模具个性化注塑成型PEEK下颌骨植入物是治疗重度“半侧颜面短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为个性化PEEK植入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树脂模具 聚醚醚酮 注塑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骨膜-骨瓣术和传统刮治术治疗颌骨囊肿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振 王一名 +6 位作者 薛洋 胡开进 张武阳 伍丹丹 陈垂雄 周宏志 邓天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探索黏骨膜-骨瓣术式对颌骨囊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50例颌骨囊肿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25例采用黏骨膜-骨瓣术式,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刮治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反应、CBCT评价骨腔成骨修复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和... 目的:探索黏骨膜-骨瓣术式对颌骨囊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50例颌骨囊肿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25例采用黏骨膜-骨瓣术式,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刮治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反应、CBCT评价骨腔成骨修复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和术后肿胀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410),但观察组疼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骨腔体积、表面积及灰度值变化百分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骨框架基本完整,仅遗留较小骨腔,开窗处未见塌陷;而对照组骨窗的框架丧失,仍遗留较大骨腔,开窗处可见明显塌陷畸形。结论:颌骨囊肿黏骨膜-骨瓣术式保存了骨及骨框架,加快了成骨比率,显著缩小了骨腔,具有更好的成骨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骨膜-骨瓣 颌骨囊肿 CBCT 骨腔体积 手术时间 术后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外囊泡对大鼠软骨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平平 吕守印 +3 位作者 马晓婷 程雯 吴炜 韶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外囊泡(BMSCs-EVs)对大鼠软骨细胞(CHs)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BMSCs后使用超速离心法分离BMSCs-EVs,并对BMSCs-EVs进行鉴定及内吞实验;采用不同浓度BMSCs-EVs处理大鼠CHs,ki67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外囊泡(BMSCs-EVs)对大鼠软骨细胞(CHs)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BMSCs后使用超速离心法分离BMSCs-EVs,并对BMSCs-EVs进行鉴定及内吞实验;采用不同浓度BMSCs-EVs处理大鼠CHs,ki67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miRNA测序技术解释其相关机制。结果:成功分离鉴定BMSCs-EVs并证明BMSCs-EVs可有效进入CHs中。BMSCs-EVs剂量依赖性促进CHs增殖和迁移。miRNA测序结果表明BMSCs-EVs可能通过释放多种miRNA调控CHs迁移和增殖。结论:BMSCs-EVs可促进CH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能与BMSCs-EVs中的miRNA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旁分泌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ip-1通过差异影响松质与皮质骨调节骨生物力学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晔 秦东泽 +7 位作者 唐明玥 马天源 蔡卜磊 刘富伟 戴太强 吕前欣 侯燕 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研究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KIP-1)对小鼠股骨松质骨与皮质骨的骨量、胶原变化的影响,及其在调节股骨、下颌骨生物力学中的作用。方法:取3月龄Ckip-1基因敲除(KO)小鼠作为实验组,野生型(WT)小鼠作为对照组(同窝、雄性)(n=5)... 目的:研究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KIP-1)对小鼠股骨松质骨与皮质骨的骨量、胶原变化的影响,及其在调节股骨、下颌骨生物力学中的作用。方法:取3月龄Ckip-1基因敲除(KO)小鼠作为实验组,野生型(WT)小鼠作为对照组(同窝、雄性)(n=5)。分别对小鼠股骨松质与皮质骨进行影像学Micro CT扫描,组织学丽春红三色染色、 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及力学三点弯曲实验,定量分析,评估Ckip-1对松质与皮质骨量、胶原含量与比例、及生物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Ckip-1 KO小鼠,股骨松质骨:骨量提高,胶原含量增加,但比例不变,生物力学强度增强;股骨皮质骨:骨量、胶原含量、比例无显著影响,复合型下颌骨组织生物力学显著增强。结论:Ckip-1对松质骨各项性能指标影响较大,对皮质骨无显著影响,可负调控骨组织的生物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 松质骨与皮质骨 骨量 骨胶原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获得纯度较高的内皮祖细胞的方法
15
作者 邹德慧 王维戚 +3 位作者 许方方 丁明超 那思家 马淑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差速贴壁法联合特殊培养基诱导法来分离、扩大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方法:从兔的髂骨处抽取骨髓,利用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高速梯度离心,先利用α-MEM培养液培养单核淋巴细胞层48 h,然后取其上清离... 目的:探讨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差速贴壁法联合特殊培养基诱导法来分离、扩大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方法:从兔的髂骨处抽取骨髓,利用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高速梯度离心,先利用α-MEM培养液培养单核淋巴细胞层48 h,然后取其上清离心后用EGM-2 Bulletkit培养液进行培养诱导并进行扩增传代。从形态学、特异性荧光染色、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体外成管腔以及体内成血管等方面来鉴定细胞以及活性。结果:获得的细胞培养1周即出现典型的铺路石样,细胞表面高度表达造血来源的CD133和VEGFR2标志物。具有同时摄取Dil-ac-LDL及结合FITC-UEA-I的能力。在体外6 h就可形成管腔样并随着时间延长相互连接成脉管样且维持时间长达2周之久;在裸鼠皮下可以形成明显的血管网络结构,且可以迁移至周边组织。结论:建立一种新的可快速获得纯度较高的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分离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