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关穴联合膻中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梦钰 庹小双 +1 位作者 付静文 路志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4-718,共5页
目的探讨内关穴联合膻中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53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穴组(... 目的探讨内关穴联合膻中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53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穴组(内关穴)、双穴组(内关穴和膻中穴)和对照组,每组51例。在麻醉诱导前30 min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单穴组刺激内关穴,双穴组刺激内关穴和膻中穴,对照组不刺激),采用疏密波2/10 Hz,强度4~11 mA,持续时间30 min。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PACU内和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双穴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单穴组和对照组(P<0.05)。双穴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单穴组和对照组(P<0.05)。三组在PACU内及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电刺激内关穴比较,同时刺激内关穴和膻中穴明显减少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的瑞芬太尼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穴位 瑞芬太尼 术后疼痛 乳腺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21年围术期针刺领域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敏娟 才仁卓玛 +2 位作者 张君宝 王云 路志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8-622,共5页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和Web of Science(WoS)对围术期针刺领域2012—2021年的研究状况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以针刺和围术期相关检索词对CNKI、CSSCI、WoS收录的中英...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和Web of Science(WoS)对围术期针刺领域2012—2021年的研究状况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以针刺和围术期相关检索词对CNKI、CSSCI、WoS收录的中英文文献分别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为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文献。采用CiteSpace 5.7.R5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包括人员和机构发文情况、人员和机构共现情况、关键词热度、突现度及时间线图。结果共纳入1607篇中文文献和1201篇英文文献。整体发文数量随年度有一定波动,2019年度发文数量最多。中英文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分别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沈卫东(32篇)和韩国的Inhyuk Ha(19篇),最多的机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66篇)和上海中医药大学(43篇)。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针刺”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等技术,以及“针刺镇痛”和“术后恶心呕吐”等适应证。代表研究趋势的关键词为“脑功能网络”、“加速康复外科”、“睡眠质量”和“老年”。结论针刺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转归是围术期针刺持续关注的领域,老年患者、脑功能和加速康复外科是未来应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围术期 CITESPACE 中国知网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因编辑猪原位肝脏移植于脑死亡受体的麻醉管理一例
3
作者 路志红 李权 +9 位作者 陈敏 朱正华 王永徽 付静文 刘婷婷 马婷 张娇 张未 何姗 董海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4-665,共2页
肝移植是急性或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最终治疗方法,但由于供肝来源有限,我国每年有数以千计的患者在等待肝移植过程中死亡。尽管人工肝支持系统等技术已被批准用于肝功能衰竭的救治,但并未能降低这一死亡率。基因编辑器官领域近年来发... 肝移植是急性或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最终治疗方法,但由于供肝来源有限,我国每年有数以千计的患者在等待肝移植过程中死亡。尽管人工肝支持系统等技术已被批准用于肝功能衰竭的救治,但并未能降低这一死亡率。基因编辑器官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基因编辑猪器官已经从向非人灵长目动物移植发展到了向人移植。基因编辑猪器官的优势包括大小与人器官接近、获取数量不受限制等,展现出了一定前景。过去两年心脏、肾脏均有多例猪向人的移植病例,亚临床和临床试验均有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脑死亡受体 多基因编辑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岩 加三三 +5 位作者 赵冰清 汲媛美 王丽 何涛 何晓兰 曾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TIVA)应用阿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鼻内镜手术(ESS)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130例,男62例,女68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阿芬太尼组(A组)和瑞芬太尼...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TIVA)应用阿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鼻内镜手术(ESS)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130例,男62例,女68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阿芬太尼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A组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丙泊酚靶控输注(TCI)3μg/ml、阿芬太尼20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阿芬太尼泵注。R组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丙泊酚TCI 3μg/ml、瑞芬太尼1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泵注。记录术中高血压、心动过速、低血压、心动过缓等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30、60 min、24 h的疼痛程度,拔管时间,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A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30、60 min无痛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鼻内镜手术中TIVA应用阿芬太尼对术后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瑞芬太尼,且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阿芬太尼的苏醒时间略长于瑞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瑞芬太尼 全凭静脉麻醉 鼻内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深度监测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夕 侯丽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07-1311,共5页
脑电图能够监测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应用广泛,对原始脑电图的解读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基于处理后脑电图开发的麻醉深度监测仪的使用,有利于术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加速患者苏醒,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本文主要对... 脑电图能够监测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应用广泛,对原始脑电图的解读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基于处理后脑电图开发的麻醉深度监测仪的使用,有利于术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加速患者苏醒,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本文主要对麻醉深度监测仪的基本原理、监测方法,及其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和不足进行综述,为麻醉深度监测仪在临床上的应用和相关参数的解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麻醉深度监测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全麻术后青年和老年患者苏醒期的脑电图类别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欣欣 李傲 +2 位作者 刘畑畑 杨谦梓 董海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目的研究青年和老年患者在接受七氟醚维持的全麻手术后苏醒期的脑电图(EEG)类别。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非心脏手术且记录围术期全程EEG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n=30)和老年组(n=41)。青年组年龄19~38岁,男9例,女21... 目的研究青年和老年患者在接受七氟醚维持的全麻手术后苏醒期的脑电图(EEG)类别。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非心脏手术且记录围术期全程EEG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青年组(n=30)和老年组(n=41)。青年组年龄19~38岁,男9例,女21例,ASAⅡ或Ⅲ级。老年组年龄65~79岁,男20例,女21例,ASAⅡ或Ⅲ级。两组均在完全恢复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呼唤可睁眼时拔除气管导管,而后被麻醉科医师送往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并记录30 min前额叶EEG信号。采用多窗口谱估计法提取EEG信号中θ、α、β和γ四个频段的功率谱,应用聚类算法寻求四个频段功率谱相似的患者,计算轮廓系数得到PACU中EEG类别最优总数。分析青年组和老年组在各个类别中的数目和四个频段的功率谱大小分布、青年组和老年组特有的EEG类别、PACU中麻醉深度指数(Ai)及θ和γ振荡功率谱在青年组和老年组中的分布特征。结果青年组和老年组在PACU的Ai均处于清醒状态区间,青年组的Ai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恢复期EEG功率谱显示为6类,青年组30%分布在类别Ⅰ,在类别Ⅵ中没有分布。老年组49%分布在类别Ⅱ中,在类别Ⅰ中没有分布。类别Ⅰ显示最小的θ和α功率,类别Ⅵ显示最小β和γ功率,类别Ⅱ显示较高的θ和α功率,较低的β和γ功率。类别Ⅰ和Ⅵ分别是青年和老年患者特有的类别。青年组87%患者显示高γ功率低θ功率模式,老年组73%患者显示较高θ功率和γ功率的延迟恢复。结论青年组和老年组苏醒期的EEG恢复特征存在多个类别,不同的EEG类别代表个体从麻醉中的恢复能力。老年患者苏醒期类别主要表现为较高的θ和α功率,较低的β和γ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脑电 聚类算法 老年 脑电图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石力文 路志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0,共6页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尽管其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表明线粒体参与了其发病过程,因此基于线粒体的保护措施可能是治疗PSCI颇具前途的一种策略。针刺的作用具有多靶点、多途径...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尽管其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表明线粒体参与了其发病过程,因此基于线粒体的保护措施可能是治疗PSCI颇具前途的一种策略。针刺的作用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在PSCI治疗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针刺基于线粒体功能保护作用治疗PSCI的机制涵盖了线粒体生物能学、线粒体通透性、线粒体质量、线粒体氧化还原系统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等多个方面。针对线粒体的进一步研究将为针刺治疗PSCI提供理论支持,并推进针刺治疗方案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针刺 线粒体 凋亡 焦亡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促进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减轻神经炎症改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情感功能障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勤 孟昭君 +3 位作者 何晓兰 王嘉炜 杨琳 方宗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 明确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减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情感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SAE小鼠模型,采用小鼠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MSS)评估小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并进行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相关行为学... 目的 明确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减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情感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SAE小鼠模型,采用小鼠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MSS)评估小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并进行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相关行为学实验检测SAE小鼠的情感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热休克蛋白同源蛋白70(HSC70)、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LAMP2A)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AMP2A与神经元的共定位情况。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水平。同时按30 mg/kg剂量每天连续给予白藜芦醇灌胃直至第14天。结果 CLP小鼠14 d死亡率为45.83%,而幸存小鼠均存在情感功能障碍。CLP术后24 h海马神经元HSC70和LAMP2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HMGB1表达水平以及炎症因子IL-6和TNF-α释放增加,CMA活性受损,而在灌胃给予白藜芦醇后,HSC70和LAMP2A表达水平增加,HMGB1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释放减少,提示CMA活性提高且神经炎症减轻,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给予小鼠白藜芦醇灌胃后小鼠情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结论 SAE小鼠海马神经元CMA活性显著降低,导致情感功能障碍;白藜芦醇能够促进CMA,从而抑制HMGB1的表达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神经炎症,从而改善SAE小鼠的情感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 情感功能障碍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白藜芦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激动剂花生四烯酰氯乙胺(ACEA)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9
作者 杨正东 吴优 +3 位作者 唐军 刘仁怀 方宗平 苏斌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9-326,共8页
目的 探讨大麻素受体激动剂花生四烯酰氯乙胺(ACEA)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成人工脑脊液(ACSF)组和脂多糖(LPS)组,通过采用LPS侧脑室注射构建SAE模型,小鼠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MSS)和体质量... 目的 探讨大麻素受体激动剂花生四烯酰氯乙胺(ACEA)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成人工脑脊液(ACSF)组和脂多糖(LPS)组,通过采用LPS侧脑室注射构建SAE模型,小鼠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MSS)和体质量变化判断小鼠的基本情况;行为学范式评估小鼠运动能力(旷场实验)、认知功能(情景前置性条件恐惧实验、 Y迷宫实验)。评估ACEA干预效果中,小鼠随机分为ACSF组、 ACEA干预的ACSF组、 LPS组和ACEA干预的LPS组,ACEA干预组给与1.5 mg/kg ACEA,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IL-6、 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尼氏染色检测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行为学范式评估小鼠运动能力(旷场实验)、认知功能(情景前置性条件恐惧实验、 Y迷宫实验)。结果 侧脑室注射LPS 3 d后,小鼠存在显著认知功能障碍,证实SAE造模成功。与ACSF组相比,LPS组海马炎症因子IL-6、 TNF-α及IL-1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6、 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CA1区可见神经元尼氏体减少,小鼠存在显著认知功能障碍;与LPS组相比,ACEA干预组IL-6、 TNF-α及IL-1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L-6、 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神经元尼氏小体增多,小鼠认知功能改善。结论 ACEA通过抑制IL-6、 TNF-α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改善SAE小鼠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 花生四烯酰氯乙胺(ACEA)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进展中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模式的变化及干预
10
作者 周子清 李婧 +5 位作者 王小可 思越 朱旭东 雷迎峰 马宏炜 张芳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310,共8页
目的 明确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模式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首先通过足垫注射乙型脑炎病毒(JEV)构建流行性乙型脑炎小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IFA)检测JEV非结构蛋白3(NS3)在小鼠全脑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利用IFA、 RNA测序技... 目的 明确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模式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首先通过足垫注射乙型脑炎病毒(JEV)构建流行性乙型脑炎小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IFA)检测JEV非结构蛋白3(NS3)在小鼠全脑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利用IFA、 RNA测序技术(RNA-seq)、实时定量PCR明确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不同阶段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模式的变化;最后,通过侧脑室注射鸢尾素(irisin)调控补体C3阳性A1型星形胶质细胞、 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A10)阳性的A2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比例,探索其是否可改善乙型脑炎模型小鼠的体质量、行为学评分及脑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流行性乙型脑炎模型组小鼠的M1、 M2等运动皮层脑区和海马组织中NS3蛋白显著增加。上述区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目和体积较对照组也显著增加,其中JEV感染后与A1/A2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相关的基因均显著升高。侧脑室或者腹腔注射irisin虽不能改善流行性乙型脑炎预后,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神经炎症。结论 JEV主要感染小鼠的运动皮质和海马神经元,且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激活导致神经炎症损伤。Irisin可能抑制A1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减轻JEV感染后的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星形胶质细胞 A1型星形胶质细胞 A2型星形胶质细胞 C3 S100A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促进自噬减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丽霞 范仲敏 +2 位作者 李仪 方宗平 张西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 明确雷帕霉素促进自噬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SAE小鼠模型,采用小鼠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MSS)评估SAE小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条件恐惧记忆实验观察小鼠认知功能。Wester... 目的 明确雷帕霉素促进自噬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SAE小鼠模型,采用小鼠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MSS)评估SAE小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条件恐惧记忆实验观察小鼠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SAE小鼠海马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与P62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LC3在海马区神经元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CLP术后14 d小鼠死亡率高达41.7%,而幸存小鼠存在显著认知功能障碍。同时,CLP术后14 d小鼠海马组织自噬水平降低。雷帕霉素可促进SAE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减轻其认知功能障碍。结论雷帕霉素促进SAE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减轻其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 雷帕霉素 自噬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全脑缺血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震 王进 +2 位作者 王世全 侯武刚 郭海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709-712,共4页
缺血性脑损伤是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其发生机制与干预策略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而能否建立较好模拟临床缺血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是开展实验研究的重要基础.全脑缺血模型是研究脑缺血损伤的常用模型.随着转基因小鼠在脑缺... 缺血性脑损伤是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其发生机制与干预策略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而能否建立较好模拟临床缺血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是开展实验研究的重要基础.全脑缺血模型是研究脑缺血损伤的常用模型.随着转基因小鼠在脑缺血损伤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全脑缺血模型及其重要.但由于小鼠脑血管解剖变异较大,全脑缺血模型的可重复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近年来,为减少小鼠血管解剖变异造成的不稳定性,众多研究人员对该模型进行了一系列改良优化.本文将对最新小鼠全脑缺血模型的制备、验证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总结,旨在提供一个通用、可靠的模型,为缺血性脑损伤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模型 脑缺血损伤 后交通动脉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