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罗润芬 查定军 +4 位作者 柏亚玲 刘星星 宋勇莉 陈俊 董晨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我院的124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62例,采用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我院的124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62例,采用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出现疼痛、睡眠障碍、便秘、敷料周围肿胀的发生率,术后脱水热、哭闹的发生率,术前、术后平均禁食水时间及术后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出现疼痛、睡眠障碍、便秘、敷料周围肿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937、4.644、9.538、7.0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术后脱水热发生率9.68%、哭闹发生率33.87%,明显低于对照组27.42%的脱水热发生率、70.97%的哭闹发生率,χ^2值分别为6.459、17.1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平均禁食水时间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8.55、34.08、33.86、34.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8.39%,高于照组的83.87%,χ^2值为8.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实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显著减少术后不适的发生率,降低术后脱水热和哭闹的发生率,缩短术前、术后平均禁食水时间,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人工耳蜗植入术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噪声损伤后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齐柳 宋勇莉 +5 位作者 岳波 梁鹏飞 陈俊 李薇 邱建华 查定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噪声损伤后耳鸣患者的耳鸣特点及预后。方法对61例(75耳)参加打靶训练后2周仍有持续性耳鸣的空军军医大学学员进行耳鸣残疾量表(THI)、耳鸣评价量表(TEQ)调查及耳鸣心理声学检测,并给予耳鸣咨询及金纳多治疗一个月,随访6个... 目的探讨急性噪声损伤后耳鸣患者的耳鸣特点及预后。方法对61例(75耳)参加打靶训练后2周仍有持续性耳鸣的空军军医大学学员进行耳鸣残疾量表(THI)、耳鸣评价量表(TEQ)调查及耳鸣心理声学检测,并给予耳鸣咨询及金纳多治疗一个月,随访6个月分析结果。结果 61例(75耳)耳鸣者中,左耳45例,右耳2例,双耳14例;耳鸣主调频率主要在4 000~8 000 Hz 65耳(86.67%),平均为5 708±1 568 Hz;耳鸣响度≤10 dB SL 74耳(98.67%),平均为2.714±2.46 dB SL;Feldman掩蔽曲线主要为汇聚型(54耳, 72%)和重叠型(13耳,17.33%);残余抑制试验阳性61耳(81.33%);耳鸣的严重程度多为轻中度(Ⅰ~Ⅲ级);伴耳鸣相应频率听阈下降者61耳(81.33%),听阈正常14耳(18.67%)。随访6个月后耳鸣消失35例(57.38%),减轻24例(39.34%),无变化2例(3.28%),其中耳鸣未消失者打靶后两周的纯音听阈均值(44±18.85 dB HL)及耳鸣频率(6 204.45±1 364.51 Hz)显著高于耳鸣消失者(分别为28.15±14.48 dB HL,5 446.18±1 520.17 Hz)(P<0.05)。结论打靶后2周持续性耳鸣者耳鸣的主调声频率为高频,掩蔽曲线以汇聚型为主,残余抑制试验多为阳性,打靶后6个月仍有持续耳鸣者打靶后2周患耳的纯音听阈及耳鸣频率均高于耳鸣消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噪声损伤 射击 耳鸣 心理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性聋机制及潜在分子治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3
作者 范贝 陆菲 查定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96,共5页
噪声性聋(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HL)又称噪声性听力损伤,是由于暴露于噪声环境中,导致耳蜗毛细胞损伤为典型性病理改变的一种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成年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是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世界... 噪声性聋(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HL)又称噪声性听力损伤,是由于暴露于噪声环境中,导致耳蜗毛细胞损伤为典型性病理改变的一种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成年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是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世界上约5%的人口遭受噪声导致的听力损伤,噪声性聋是世界工业化国家的一个主要职业风险,影响工人的交流,严重者会造成神经、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等功能受损,导致社会生产力下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聋 分子治疗 听力损伤 噪声性聋 世界工业化 NIH 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