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浆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李妙雨 王露露 +5 位作者 田彪 肖婉婷 翁艳霞 孙文瑞 唐海龙 高广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5-912,共8页
目的:探索循环浆细胞(circulating plasma cell,CPC)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预后的影响,结合CPC与RISS分期(Revised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建立并验证改良的CPC-RISS分期系统。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23年... 目的:探索循环浆细胞(circulating plasma cell,CPC)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预后的影响,结合CPC与RISS分期(Revised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建立并验证改良的CPC-RISS分期系统。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23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治疗的639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数据,利用外周血涂片来计算患者CPC比例,分析CPC等相关因素对MM患者预后的影响,结合RISS分期与CPC比例建立CPC-RISS分期系统,分析不同分期患者生存及预后差异。结果:与无CPC的患者相比,可检测的CPC与MM的诸多高危因素显著相关,存在CPC的MM患者完全缓解率更低,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更短。本研究使用改良CPC-RISS分期系统将MM患者分为4期,不同分期MM患者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存在CPC的MM患者表现出更具侵袭性的特征,对治疗反应较差,长期生存率降低,改良的CPC-RISS分期系统可有效预测初治MM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循环浆细胞 预后 分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律分子BMAL2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有氧糖酵解和细胞增殖的影响
2
作者 贾卫静 牟佼 崔文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2-408,共7页
目的:了解类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2(BMAL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其对AML细胞有氧糖酵解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AML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MAL2的表达情况。利用美国国家... 目的:了解类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2(BMAL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其对AML细胞有氧糖酵解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AML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MAL2的表达情况。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共数据库分析BMAL2表达与AM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通过慢病毒系统敲低AML细胞系HL-60和Kasumi-1中BMAL2的表达,葡萄糖摄取实验、乳酸含量实验、CCK-8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其对细胞糖代谢、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BMAL2 mRNA在AML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MAL2表达高的AML患者总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P<0.05)。敲低AML细胞系HL-60和Kasumi-1中的BMAL2后,细胞葡萄糖摄取减少,乳酸生成减少。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MAL2通过增强HIF1A的表达来促进AML细胞有氧糖酵解,进而促进细胞增殖。结论:BMAL2高表达于AML中,通过HIF1A增强AML细胞有氧糖酵解从而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2 糖代谢 细胞增殖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卢铭 何春玲 +6 位作者 吴振天 吕垚 段晓晖 王冰璇 王世雄 王健红 梁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6-1713,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DB增殖、焦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5、10、20、40μmol/L)的黄芩苷处理DB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焦亡形... 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DB增殖、焦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5、10、20、40μmol/L)的黄芩苷处理DB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焦亡形态,LDH含量释放检测验证细胞膜完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mRNA及蛋白(NLRP3、GSDMD、GSDME、N-GSDMD、N-GSDME)表达。为进一步阐明黄芩苷诱导DB细胞焦亡与ROS生成之间的关联,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黄芩苷组、NAC组及NAC联合黄芩苷组,NAC组用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2 mmol/L预处理DB细胞2 h;联用组经预处理后加入黄芩苷,培养48 h,用DCFH-DA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结果:黄芩苷剂量依赖性抑制DB细胞的增殖活性(r=-0.99),作用48 h的IC50为20.56μmol/L,倒置显微镜观察到药物组DB细胞焦亡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相比,黄芩苷组细胞释放LDH明显升高(P<0.01),表明细胞膜完整性丧失;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黄芩苷剂量依赖的增加焦亡通路中NLRP3、N-GSDMD和N-GSDME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ROS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黄芩苷组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NAC组ROS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NAC组比较,NAC联合黄芩苷组ROS含量增加,提示黄芩苷显著减弱了NAC对ROS生成的抑制作用(P<0.05)。同样地,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黄芩苷组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NAC组抑制NLRP3表达并减少了N-GSDMD和N-GSDME的切割(P<0.05);与NAC组比较,NAC联合黄芩苷组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升高。表明,黄芩苷能有效诱导DB细胞焦亡,并逆转NAC对ROS生成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芩苷能抑制DLBCL细胞株DB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ROS生成来影响焦亡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细胞焦亡 炎症小体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通过FOXO3/CCL22信号通路调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晓晖 李宏 +7 位作者 吕垚 刘静 王世雄 吴振天 王冰璇 卢铭 王健红 梁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0-738,共9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细胞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培养正常NK细胞及人ENKTCL细胞株SNK-6和YTS,分别采用5、10、20μmol/L的黄芩苷处理SNK-6和YTS细胞并设置对照,EdU法检测细胞增殖,FCM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细胞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培养正常NK细胞及人ENKTCL细胞株SNK-6和YTS,分别采用5、10、20μmol/L的黄芩苷处理SNK-6和YTS细胞并设置对照,EdU法检测细胞增殖,FCM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FOXO3和CCL22蛋白的表达;设计并合成干扰质粒,采用PEI转染试剂对FOXO3 siRNA干扰质粒和CCL22 pcDNA过表达质粒进行转染,建立动物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对照组和5、10、20μmol/L黄芩苷处理组SNK-6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56.17±2.96)%、(51.92±4.63)%、(36.42±1.58)%、(14.60±2.81)%,各组YTS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58.85±2.98)%、(51.38±1.32)%、(34.75±1.09)%、(15.45±1.10)%,各组SNK-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93±0.74)%、(11.78±0.34)%、(28.46±0.44)%、(32.40±0.37)%,各组YTS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7.93±0.69)%、(16.29±1.35)%、(33.91±1.56)%、(36.27±1.06)%。与对照组相比,SNK-6和YTS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01),仅在黄芩苷浓度为20μmol/L时SNK-6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YTS细胞经不同浓度(5,10,20μmol/L)黄芩苷处理后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ENKTCL细胞系SNK-6、YTS细胞较人NK细胞中FOXO3蛋白表达降低,CCL22蛋白表达升高(P<0.001),经黄芩苷处理后细胞中FOXO3蛋白表达增高(P<0.01),CCL22蛋白表达下降(P<0.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黄芩苷处理可抑制肿瘤的生长,经黄芩苷处理的裸鼠ENKTCL组织中CCL22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1),而FOXO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升(P<0.05)。此外,FOXO3沉默会导致FOXO3蛋白表达下降和CCL22蛋白表达增高(P<0.01,P<0.001)。结论:黄芩苷对ENKTCL细胞株SNK-6和YTS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可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且可通过FOXO3介导下调CCL22表达;动物实验发现黄芩苷可抑制肿瘤生长;黄芩苷可通过FOXO3/CCL22信号通路调控抑制ENKTCL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FOXO3 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扈利红 苏小丽 +7 位作者 王家璇 张春燕 胡伍悦 赵思璐 崔续馨 曹宇琛 高广勋 高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8期1031-1038,共8页
目的分析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患者的基因突变,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初诊BCR∷ABL阴性MPN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3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 目的分析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患者的基因突变,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初诊BCR∷ABL阴性MPN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3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ET)3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141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统计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其中72例通过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了69种MPN相关基因突变,探讨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208例MPN患者中,96.15%(200/208)患者检测出至少1个驱动基因突变(JAK2、CALR、MPL),0.48%(1/208)患者同时检出JAK2和CALR两种驱动基因突变。将136例仅检测了驱动基因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最常见的JAK2(110例)基因突变与临床资料的关系。JAK2基因突变组与无JAK2突变组相比,白细胞计数较高,血小板计数较低。72例MPN患者应用NGS技术检出40个基因共173个突变,人均检出(2.40±1.40)个突变。TET2、ASXL1和TP53为最常见的非驱动基因突变,44.4%(32/72)患者检出至少其中一个突变。与未检出这三个基因突变相比,TET2、ASXL1、TP53突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较低、脾大发生率较高、骨髓纤维化程度更严重。22.22%(16/72)患者检出高危基因突变(high-molecular risk category,HMR),与无HMR突变患者相比,HMR突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较低、血小板计数较少、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1%的概率较高、脾大发生率较高、骨髓纤维化程度更严重。ASXL1基因突变仅发生于PMF患者中,且ASXL1突变的PMF患者(12例)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1%的概率较高,有更严重的骨髓纤维化程度。结论约96%的MPN患者检出驱动基因阳性,其中JAK2突变率较高。各亚组有不同的非驱动基因突变模式,其中ASXL1突变仅出现在PMF患者中,且ASXL1突变的PMF患者骨髓纤维化程度更明显,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驱动基因 高危基因突变 JAK2 ASX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