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二甲胺四环素拮抗新霉素致小鼠耳蜗外毛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人凤
齐美浩
+4 位作者
安晓刚
陈二方
徐卓
刘珍珍
查定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2-446,共5页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究二甲胺四环素对新霉素导致外毛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C57小鼠45只,雌雄不限,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新霉素处理组及新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处理组,每组15只,测试3组小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究二甲胺四环素对新霉素导致外毛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C57小鼠45只,雌雄不限,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新霉素处理组及新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处理组,每组15只,测试3组小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比较3组外毛细胞存活情况;采用cleaved caspase-3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nick end labeling assay,TUNEL)染色,比较3组外毛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新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处理组ABR阈值在各个频率均显著低于新霉素处理组,且ABR阈值在各个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膜铺片显示,二甲胺四环素处理能显著减轻新霉素导致的外毛细胞损失。在对照组基底膜中,未检测到cleaved 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新霉素处理组,cleaved 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上升;新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处理组,cleaved 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下降。结论二甲胺四环素对新霉素导致的外毛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外毛细胞凋亡通路而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胺四环素
新霉素
外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前庭植入后患者的姿势、步态、生活质量和听力[英]
2
作者
AYIOTIS A I
+3 位作者
SCHOO D P
林颖(摘译)
杭鹏飞(摘译)
郭蔷(摘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1,共2页
全球约有180万成年人患有严重的双侧前庭功能低下(bilateral vestibular hypofunction,BVH),也被称为双侧前庭病。临床上针对此患者常规行前庭康复练习,并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增加受伤活动(如游泳、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散步及开车)。...
全球约有180万成年人患有严重的双侧前庭功能低下(bilateral vestibular hypofunction,BVH),也被称为双侧前庭病。临床上针对此患者常规行前庭康复练习,并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增加受伤活动(如游泳、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散步及开车)。使用声音、皮肤振动或电刺激等非侵入性设备仅能传达身体运动和方向的信息,并不能替代外周前庭觉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毒性药物
前庭功能
非侵入性
电刺激
前庭康复
前庭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周前庭功能低下的前庭康复最新临床实践指南[英]
3
作者
林颖(编译)
+1 位作者
HERCLMAN S J
WHITNEY S L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2-404,共3页
未代偿的前庭系统功能减弱可导致头晕、失衡和/或振动幻视、凝视和步态不稳、空间定向受损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驾驶和工作活动的能力。据估计,美国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有前庭功能障碍,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关键词
失衡
凝视
振动幻视
临床实践指南
空间定向受损
头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与菌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霄霄
杨润琴
+3 位作者
李瑞
王文悦
查定军
韩宇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5年第6期800-804,共5页
中耳胆脂瘤是一种非真性肿瘤,其特征是中耳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增殖,侵袭临近的骨质结构,引起广泛的局部组织破坏,可引发耳流脓、听力下降、耳鸣、周围性面瘫、眩晕等各临床表现。目前,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然而,随着...
中耳胆脂瘤是一种非真性肿瘤,其特征是中耳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增殖,侵袭临近的骨质结构,引起广泛的局部组织破坏,可引发耳流脓、听力下降、耳鸣、周围性面瘫、眩晕等各临床表现。目前,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然而,随着菌群组学的不断研究与发现,中耳胆脂瘤发病与侵袭机制与菌群的关系逐渐被揭示,现就其相关性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胆脂瘤
菌群
16S
rRNA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甲胺四环素拮抗新霉素致小鼠耳蜗外毛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人凤
齐美浩
安晓刚
陈二方
徐卓
刘珍珍
查定军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出处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2-44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71161,82101214)。
文摘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究二甲胺四环素对新霉素导致外毛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C57小鼠45只,雌雄不限,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新霉素处理组及新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处理组,每组15只,测试3组小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比较3组外毛细胞存活情况;采用cleaved caspase-3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nick end labeling assay,TUNEL)染色,比较3组外毛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新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处理组ABR阈值在各个频率均显著低于新霉素处理组,且ABR阈值在各个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膜铺片显示,二甲胺四环素处理能显著减轻新霉素导致的外毛细胞损失。在对照组基底膜中,未检测到cleaved 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新霉素处理组,cleaved 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上升;新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处理组,cleaved 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下降。结论二甲胺四环素对新霉素导致的外毛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外毛细胞凋亡通路而介导的。
关键词
二甲胺四环素
新霉素
外毛细胞
Keywords
minocycline
neomycin
outer hair cell
分类号
R76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庭植入后患者的姿势、步态、生活质量和听力[英]
2
作者
AYIOTIS A I
SCHOO D P
林颖(摘译)
杭鹏飞(摘译)
郭蔷(摘译)
机构
不详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出处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1,共2页
文摘
全球约有180万成年人患有严重的双侧前庭功能低下(bilateral vestibular hypofunction,BVH),也被称为双侧前庭病。临床上针对此患者常规行前庭康复练习,并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增加受伤活动(如游泳、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散步及开车)。使用声音、皮肤振动或电刺激等非侵入性设备仅能传达身体运动和方向的信息,并不能替代外周前庭觉输入。
关键词
耳毒性药物
前庭功能
非侵入性
电刺激
前庭康复
前庭觉
分类号
S76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周前庭功能低下的前庭康复最新临床实践指南[英]
3
作者
林颖(编译)
HERCLMAN S J
WHITNEY S L
机构
不详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出处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2-404,共3页
文摘
未代偿的前庭系统功能减弱可导致头晕、失衡和/或振动幻视、凝视和步态不稳、空间定向受损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驾驶和工作活动的能力。据估计,美国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有前庭功能障碍,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关键词
失衡
凝视
振动幻视
临床实践指南
空间定向受损
头晕
分类号
R76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与菌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霄霄
杨润琴
李瑞
王文悦
查定军
韩宇
机构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出处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5年第6期800-804,共5页
基金
陕西省一般项目社会发展领域(2023-YBSF-2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471167)
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放课题(2024KF010)。
文摘
中耳胆脂瘤是一种非真性肿瘤,其特征是中耳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增殖,侵袭临近的骨质结构,引起广泛的局部组织破坏,可引发耳流脓、听力下降、耳鸣、周围性面瘫、眩晕等各临床表现。目前,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然而,随着菌群组学的不断研究与发现,中耳胆脂瘤发病与侵袭机制与菌群的关系逐渐被揭示,现就其相关性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中耳胆脂瘤
菌群
16S
rRNA
发病机制
Keywords
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flora
16S rRNA
pathogenesis
分类号
R764.2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二甲胺四环素拮抗新霉素致小鼠耳蜗外毛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王人凤
齐美浩
安晓刚
陈二方
徐卓
刘珍珍
查定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前庭植入后患者的姿势、步态、生活质量和听力[英]
AYIOTIS A I
SCHOO D P
林颖(摘译)
杭鹏飞(摘译)
郭蔷(摘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外周前庭功能低下的前庭康复最新临床实践指南[英]
林颖(编译)
HERCLMAN S J
WHITNEY S L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与菌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刘霄霄
杨润琴
李瑞
王文悦
查定军
韩宇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