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睡眠质量调查
1
作者 张丽 孙瑾 +3 位作者 刘美娟 王俊微 杜霞 梁立雯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调查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情况并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65例老年IS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 目的调查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情况并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65例老年IS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等。根据PSQI得分将患者分为睡眠质量不良组(PSQI≥7分,176例)和睡眠质量良好组(PSQI<7分,182例)。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老年IS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睡眠质量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365例患者共回收有效问卷358份,有效回收率为98.08%。358例老年IS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PSQI平均得分为(7.20±1.46)分。睡眠质量不良组精力、活动能力、自理、上肢功能维度SS-QOL评分及SS-QOL总分均显著低于睡眠质量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张力3级(OR=3.357,95%CI 1.766~6.381;P<0.05)、日常活动重度依赖(OR=4.121,95%CI 2.389~7.107;P<0.05)、抑郁表现(OR=2.838,95%CI 1.425~5.652;P<0.05)及维生素D缺乏(OR=2.606,95%CI 1.347~5.043;P<0.05)均为老年IS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睡眠质量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IS恢复期肌张力严重增强、日常活动能力低下、抑郁情绪及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缺血性脑卒中 肌张力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脑与命门当为阴阳脏腑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德帅 王芙蓉 +1 位作者 李军 贾成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804-807,共4页
中医脏腑体系的认识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以阴阳五行为指导,脑脏与命门腑及其经脉(督脉和任脉)是一对以阴阳属性为主属性的脏腑,可以成为相互影响的配对脏腑。它们与以五行属性为主的五脏六腑相对应,可以称之为为阴阳脏腑。用阴阳脏腑系统... 中医脏腑体系的认识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以阴阳五行为指导,脑脏与命门腑及其经脉(督脉和任脉)是一对以阴阳属性为主属性的脏腑,可以成为相互影响的配对脏腑。它们与以五行属性为主的五脏六腑相对应,可以称之为为阴阳脏腑。用阴阳脏腑系统来补充中医脏腑系统,形成阴阳、五行系统相对应的脏腑体系,且这一对脏腑对五脏六腑的阴阳变化具有统领和相互的影响,这应该是对中医脏腑理论的合理补充和阐发。这一配对脏腑将可能对中医阐发神经内分泌和生殖发育系统疾病的生理及其病机的阐发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脏 命门腑 脏腑理论 中医基础 阴阳脏腑 五行脏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脏腑体系学说及其临床应用构想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德帅 王芙蓉 +1 位作者 李军 贾成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248-1251,共4页
中医脏腑系统中的五脏六腑是以五行属性来分类脏腑的,而脑脏与命门腑的认识逐步完善后,却一直未能归属五行属性进行分类。课题组认为脑脏与命门腑及其经脉(督脉和任脉)是以阴阳为其主要属性特征的,可构建为阴阳脏腑体系。这一对以阴阳... 中医脏腑系统中的五脏六腑是以五行属性来分类脏腑的,而脑脏与命门腑的认识逐步完善后,却一直未能归属五行属性进行分类。课题组认为脑脏与命门腑及其经脉(督脉和任脉)是以阴阳为其主要属性特征的,可构建为阴阳脏腑体系。这一对以阴阳属性为主要属性的脏腑,不同于五行脏腑体系。用这一配对脏腑来补充中医脏腑系统,可以形成分别与阴阳、五行系统相对应的脏腑体系,这可以看做是对中医脏腑理论的补充和阐述。本文详细论述了脑脏与命门腑的构成及其生理病机特点,以及诊治脑脏与命门腑疾病而需要特别关注的脉诊和舌诊等临床诊断方法,并对这一认识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这对中医认识脑系及神经内分泌和生殖发育系统生理,以及阐发其病机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脏 命门腑 脏腑理论 中医基础 阴阳脏腑 五行脏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支架材料学特征和置入后的并发症及护理——评《生物材料学(第二版)》
4
作者 梁艺宁 郝晓梅 张洁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2-192,共1页
目前,对相关颅内血管类疾病进行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置入血管内支架,己被临床广泛认同,颅内支架的出现及应用为临床中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置入血管内支架能够使得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及比率... 目前,对相关颅内血管类疾病进行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置入血管内支架,己被临床广泛认同,颅内支架的出现及应用为临床中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置入血管内支架能够使得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及比率显著降低,但是有效性及安全性都待临床更进一步的验证。在置入脑血管支架之后,相关并发症,如形成血栓、高灌注综合征、再狭窄、脑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等持续发生,对该技术在临床中的更进一步应用及发展产生了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学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支架 血管内支架 高灌注综合征 颅内支架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