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左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庆烨 文娣娣 郑敏文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包括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H...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包括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HFrEF且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的患者34例,基于CCTA图像测量患者的EAT CT值、体积以及左前降支(LAD)和右冠状动脉(RCA)的PCAT CT值,同时基于CMR图像评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参数、心肌钆延迟增强(LGE)和细胞外容积(ECV)。采用Spearman系数分析HFrEF患者中EAT、PCAT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EAT体积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LGE均呈正相关(P均<0.05)。EAT CT值与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呈正相关,与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输出量(LVCO)、LGE均呈负相关(P均<0.05)。LAD的PCAT CT值与LVESV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室壁最大厚度、LVSV、LVEF、LVCO、LGE均呈负相关(P均<0.05)。RCA的PCAT CT值与LVEDV和LVESV均呈正相关,与LVEF和LGE均呈负相关(P均<0.05)。EAT CT值和体积以及PCAT CT值与ECV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在HFrEF患者中,EAT和PCAT均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外膜脂肪组织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左心室重构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特征构建模型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 被引量:2
2
作者 郭艺 文娣娣 +5 位作者 刘会佳 逯慧珍 郭敏 陈安琪 宦怡 魏梦绮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MRI特征构建的模型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接受MR检查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Ki-67表达水平将其分为低表达组(n=8)与高表达组(n=54);比较组间计数资料,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乳腺癌Ki-67表... 目的观察基于MRI特征构建的模型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接受MR检查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Ki-67表达水平将其分为低表达组(n=8)与高表达组(n=54);比较组间计数资料,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以线性相关分析评估患者年龄、乳腺癌病灶最大径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构建多元线性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乳腺癌病灶位置及分叶征均为预测其Ki-67表达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据此构建单独及联合logistic回归模型,包括回归模型位置、回归模型分叶及回归模型位置+分叶。Ki-67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病灶最大径呈正相关(r=0.347,P<0.05),与其ADC值呈负相关(r=-0.300,P<0.05),而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r=-0.048,P>0.05);故基于病灶最大径及ADC值构建线性模型。回归模型位置+分叶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的效能(AUC=0.903)高于回归模型位置及回归模型分叶(AUC=0.743、0.817)而与线性模型(AUC=0.852)相当。结论基于MRI特征构建的模型可有效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其中,回归模型位置+分叶及线性模型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KI-67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的睡眠剥夺大脑血流灌注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潇磊 李磊磊 +6 位作者 韩博 孙泽恒 辛轲轲 林港 张蓉 朱元强 白亚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3-658,共6页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与正常睡眠状态下大脑血流灌注特点的差异。资料与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在西安市各高校中招募50例受试者。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比较睡眠剥夺后与正常...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与正常睡眠状态下大脑血流灌注特点的差异。资料与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在西安市各高校中招募50例受试者。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比较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分析两种状态下差异脑区的rCBF与PVT脱漏频次差值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睡眠后相比,睡眠剥夺后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双侧顶上小叶、左侧眶部额中回、双侧颞中回、右侧中央后回、双侧角回的血流灌注显著减低,而双侧丘脑、左侧楔前叶、右侧内侧前额叶、左侧后扣带回、左侧颞下回的血流灌注明显增高(FDR校正,P<0.05,团块大小≥20体素)。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及右侧顶上小叶的rCBF变化与PVT脱漏频次差值呈负相关(r=-0.56,P<0.001;r=-0.64,P<0.001),左侧楔前叶的rCBF变化与PVT脱漏频次差值呈正相关(r=0.72,P<0.001)。结论默认网络、额顶网络及丘脑相关脑区血流灌注异常改变可能是睡眠剥夺后持续性注意力下降的重要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默认模式网络 额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预测胰腺癌组织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娓娓 宦怡 +2 位作者 郑敏文 任静 韩志巍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2-506,共5页
目的:探讨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术前无创性评估胰腺癌组织生物学状况的可行性。方法:21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均行胰腺DCE-MRI扫描,测量病灶的药代动力学参数K_(trans)、K_(ep)、V_(e)和V_(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临床... 目的:探讨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术前无创性评估胰腺癌组织生物学状况的可行性。方法:21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均行胰腺DCE-MRI扫描,测量病灶的药代动力学参数K_(trans)、K_(ep)、V_(e)和V_(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临床及病理状况时各项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各项定量参数对胰腺癌不同组织生物学状况的诊断效能。结果:胰头区肿瘤的V_(p)高于体尾部(P=0.014);最大径>3 cm和Ⅱ~Ⅲ期胰腺癌的K_(trans)、K_(ep)分别高于最大径≤3 cm(P=0.036、0.026)及Ⅰ期胰腺癌(P=0.005、0.037);低分化胰腺癌的K_(trans)、K_(ep)和V_(p)均高于中~高分化胰腺癌(P=0.007、0.003和0.036),而V_(e)低于中~高分化胰腺癌(P<0.001);伴血管侵犯胰腺癌的K_(trans)、K_(ep)和V_(p)均高于不伴血管侵犯者(P=0.007、0.015和0.003);伴淋巴转移胰腺癌的K_(trans)、K_(ep)和V_(e)均高于不伴淋巴转移者(P=0.012、0.028和0.049)。K_(trans)和K_(ep)鉴别Ⅱ~Ⅲ期与Ⅰ期胰腺癌的AUC分别为0.931和0.812;K_(trans)、K_(ep)、V_(e)和V_(p)鉴别低分化与中~高分化胰腺癌的AUC分别为0.829、0.843、0.926和0.750;K_(trans)、K_(ep)和V_(p)评估胰腺癌有无血管侵犯的AUC分别为0.817、0.832和0.875;K_(trans)、K_(ep)和V_(e)评估胰腺癌有无淋巴转移的AUC分别为0.796、0.801和0.755。结论:胰腺癌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能在术前无创性评估胰腺癌的组织生物学状况,有助于精准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药代动力学参数 组织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睡眠剥夺影响持续性注意力的认知神经机制:基于静息态功能MRI低频振幅分数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永强 王兴瑞 +2 位作者 胡文鐘 印弘 朱元强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MRI,分析健康成人24 h睡眠剥夺前后大脑低频振幅分数(fALFF)的变化,探讨持续性注意力损伤的神经影像机制。方法:将5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每例志愿者分别于正常睡眠(RW)及剥夺睡眠(SD)24 h后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MRI,分析健康成人24 h睡眠剥夺前后大脑低频振幅分数(fALFF)的变化,探讨持续性注意力损伤的神经影像机制。方法:将5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每例志愿者分别于正常睡眠(RW)及剥夺睡眠(SD)24 h后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采集每例志愿者的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使用DPABI平台和fALFF方法对2次静息态fMRI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志愿者在睡眠剥夺前、后的fALFF差值与执行PVT任务时脱漏(反应时间>500 ms)次数的差值(ALSD-ALRW)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4 h睡眠剥夺严重影响持续性注意力水平,睡眠剥夺后大脑fALFF有明显变化,表现为以背外侧前额叶为主的额顶网络区域的fALFF降低及以丘脑为主的皮层下灰质区域fALFF升高。RW和SD后PVT任务中脱漏数量的差值与颞中回fALFF的差值呈正相关(r=0.34,P=0.01),与背外侧额上回fALFF的差值呈负相关(r=-0.32,P=0.02)。结论:额顶网络及丘脑等皮层下灰质区域自发神经活动的改变可能是睡眠剥夺后持续性注意力下降的重要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睡眠剥夺 比率低频振幅 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 背外侧前额叶 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导致的孤立性眩晕MRI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兴瑞 席一斌 +3 位作者 康晓伟 李陈 田萍 印弘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0,共4页
眩晕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椎基底动脉缺血可导致小脑、脑干梗死,早期可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临床确诊比较困难。从孤立性眩晕患者中筛查出血管源性卒中患者非常关键。以往常规MRI结合MRA对后循环缺血性病变的检出敏感度较高,但特... 眩晕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椎基底动脉缺血可导致小脑、脑干梗死,早期可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临床确诊比较困难。从孤立性眩晕患者中筛查出血管源性卒中患者非常关键。以往常规MRI结合MRA对后循环缺血性病变的检出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一般。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技术较MRA能更直观地反映后循环的血流变化并且能对其定量分析,采用ASL技术结合常规MRI、DWI和MRA对责任血管、缺血部位及缺血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可显著提高磁共振检查对于早期脑缺血性眩晕的检出率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超声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颖 郑敏娟 +3 位作者 刘莹 李艳飞 马慧 田铭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86-590,共5页
目的分析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超声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血管造影(CTA)确诊为APVC的151例患者的超声资料,其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67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84例,分析其超声特征、诊断符合率及合并畸形。结... 目的分析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超声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血管造影(CTA)确诊为APVC的151例患者的超声资料,其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67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84例,分析其超声特征、诊断符合率及合并畸形。结果TAPVC组和PAPVC组均以心内型[分别为44.8%(30/67)和72.6%(61/84)]和心上型[分别为41.8%(28/67)和23.8%(20/84)]多见。PAPVC心内型90.2%(55/61)为右侧1~3支肺静脉直接回流入右心房。TAPVC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0%,分型正确率为95.2%(64/67);PAPVC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1.0%(68/84),分型正确率为77.4%(65/84)。138例(91.4%)APVC合并房间隔缺损和(或)卵圆孔未闭。房间隔完整的APVC 13例,漏诊率(61.5%,8/13)最高,均为部分型,其中30.8%(4/13)合并主动脉发育异常。结论PAPVC以心内型多见,多以右侧肺静脉回流入右心房。超声心动图对TAPVC诊断准确率较高,部分型主要漏诊心上型。房间隔完整的APVC患者极易漏诊,常合并主动脉发育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 心血管畸形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管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表型 被引量:8
8
作者 唐兴 白国艳 +4 位作者 王虹 印弘 张艰 徐肖攀 康晓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0-101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在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表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行肺部MRI检查及EGFR基因检测的74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资料。对肿瘤标本进行基因检测,证实EGFR突变型32例,野生... 目的:探讨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在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表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行肺部MRI检查及EGFR基因检测的74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资料。对肿瘤标本进行基因检测,证实EGFR突变型32例,野生型42例。MRI序列包括T_(2)WI、DWI及ADC图。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CEA、Ki-67、位置、最大直径和病理分级。分别在T_(2)WI、DWI和ADC图上于肿瘤最大截面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共提取1404个影像组学特征。然后,利用Student-t检验和基于非线性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SVM-RFE)策略进行特征优选后建立预测模型,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最终选取16个最优纹理特征构建EGFR表型预测模型,其预测EGFR突变型的敏感度为53.1%,特异度为92.9%,符合率为75.7%,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合性别因素构建模型,预测符合率提高到78.9%。结论: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肺腺癌的EGFR基因表型,为术前肺腺癌患者的个体化风险分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KI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及临床病理分级的定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睿 仲津漫 +6 位作者 汪洋 杨如武 赵明增 任小军 任芳 范颖 任静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相关定量参数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与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间的鉴别诊断并评估其在临床病理分级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相关定量参数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与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间的鉴别诊断并评估其在临床病理分级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57例前列腺病变,其中PCa 25例,BPH 32例。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常规MRI及DKI扫描,获得病灶的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以及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各参数对PCa及BPH的鉴别诊断效能。分析各DKI参数与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PCa临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PH和PCa组间MK、M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其中MK值诊断效能最大(AUC=0.99)。AJCC PCa不同临床病理分级的组间MK、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leason评分组间MD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MK值与AJCC临床病理分级之间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60和0.805),FA值与其呈中等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3和-0.465)。结论:DKI模型定量分析有助于BPH及PCa的鉴别诊断,其中MK值诊断效能较高,且有助于预测PCa的临床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特征追踪技术量化左心室心肌应变参数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泽明 郑敏文 +4 位作者 赵宏亮 徐子良 李爽昕 任子龙 贺太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8-127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特征追踪技术量化左心室心肌应变(MS)的可行性以及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2021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HOCM患者35例,并随机纳... 目的探讨基于CT特征追踪技术量化左心室心肌应变(MS)的可行性以及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2021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HOCM患者35例,并随机纳入疑似冠状动脉疾病就诊者中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阴性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后处理软件分别量化受试者的常规心功能参数及MS参数,分析两组各参数的差异,并评估MS参数诊断HOCM的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OCM组常规左心室功能参数中左心室壁最大厚度、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每搏输出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9~24.861,P均<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心排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参数中,HOCM组整体纵向及径向应变值显著减少(t=12.857、-6.427,P<0.01),而心内膜下整体周向应变值显著增加(t=-2.369,P<0.05)。MS参数中心肌整体纵向应变对HOCM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997。当心肌整体纵向绝对值≤20.78%时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100%与95%。结论CT特征追踪技术量化的MS参数在定量分析左心室功能方面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其中纵向应变对早期心肌功能损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最高,并且该技术可重复性好,有望成为HOCM患者心肌功能评估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应变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fMRI的睡眠剥夺百分比振幅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磊磊 王潇磊 +5 位作者 逯慧珍 孙泽恒 赵萌萌 王虹 郑建民 朱元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96,131,共6页
目的基于百分比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指标探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过程中大脑自发功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36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于22时、24时、2时、4时及6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 目的基于百分比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指标探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过程中大脑自发功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36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于22时、24时、2时、4时及6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图像,同时利用斯坦福嗜睡量表(Stanford Sleepiness Scale,SSS)收集个体睡眠状态数据。应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多时间全脑perAF值动态变化存在差异的脑区(P<0.05,FDR校正)。同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差异脑区的perAF值动态变化与SSS分数的相关性。结果双侧丘脑、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顶上小叶、左内侧前额叶及右侧颞上回的perAF值存在显著的时间主效应(FDR校正,P<0.05,团块大小≥20体素),即上述脑区的perAF值在五个时间点中至少有两个时间点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发现22时与6时的右侧颞上回(r=0.36,P=0.03;r=0.37,P=0.02)及左内侧前额叶(r=0.33,P=0.05;r=0.41,P=0.01)perAF值与SSS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默认模式网络、额顶注意力网络及丘脑的异常活动可能是SD过程中个体嗜睡程度增加及注意力下降的重要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百分比振幅 斯坦福嗜睡量表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