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士标准化病人在急诊科护士心血管重症患者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莉莉 艾美梅 李天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65-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护士标准化病人在急诊科护士心血管重症患者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工作1~3年规范化培训轮转护士36名,根据参加培训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8名、对照组18名... 目的探讨护士标准化病人在急诊科护士心血管重症患者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工作1~3年规范化培训轮转护士36名,根据参加培训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8名、对照组18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观察组联合应用护士标准化病人互动培训法。培训1年后,比较两组护士心血管重症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教学方法认可度。结果培训后,两组急救理论知识中的心肌梗死并发症观察、电复律、电除颤、心肺复苏评分高于培训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急救操作技能中的心肺复苏、心肌梗死并发症观察、电复律、电除颤评分高于培训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培养协作精神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标准化病人互动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对心血管重症的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与协作精神,提高急诊科护士心血管重症急救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心血管重症 护士标准化病人 护士培训 急救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与医院磁性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舒瑶 范乔 +3 位作者 郭风 尹文 黄杨 谢建刚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1,共4页
目的了解护士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感知医院磁性水平,探讨医院磁性水平对护士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5-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磁性要素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对西安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825名临床... 目的了解护士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感知医院磁性水平,探讨医院磁性水平对护士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5-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磁性要素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对西安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825名临床护士开展调查。结果护士自我调节疲劳总分(48.22±6.62)分,感知医院磁性水平总分(103.44±14.84)分。医院磁性水平与护士自我调节疲劳呈负相关;医院磁性水平、聘用类型、每月收入、夜班频次是护士自我调节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医院磁性水平可解释护士自我调节疲劳16.00%的总变异。结论护士自我调节疲劳及感知医院磁性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医院磁性水平是护士自我调节疲劳的重要影响因素。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善医院磁性水平以降低护士自我调节疲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自我调节疲劳 医院磁性水平 护理工作环境 自我控制 自我管理 夜班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凝血检测技术在评估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早期病情中的应用
3
作者 代铮 刘善收 +3 位作者 张琪 马玥香 李俊杰 尹文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
目的分析新型凝血检测技术(Sonoclot分析仪)在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合并凝血功能障碍(ATC)早期预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第一阶段开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THS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重点关注凝血功能指标;第二... 目的分析新型凝血检测技术(Sonoclot分析仪)在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合并凝血功能障碍(ATC)早期预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第一阶段开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THS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重点关注凝血功能指标;第二阶段开展前瞻性研究,探究Sonoclot分析仪早期预警THS患者ATC的效能。结果回顾性研究纳入215例THS患者,随访至伤后30 d,死亡34例(1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动脉血乳酸、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为THS患者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THS合并ATC患者(ATC组)病死率较无ATC组明显升高,ATC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较无ATC组显著延长(P<0.01)。Sonoclot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的指标包括活化凝血时间、凝血速率、血小板功能,与现用凝血指标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升对THS患者发生ATC预测效能(P<0.05)。结论高乳酸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是TH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Sonoclot分析仪可早期预警THS患者发生ATC,且联合现用凝血指标可进一步提升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凝血酶原时间 血乳酸 血红蛋白 活化凝血时间 凝血速率 血小板功能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结局为导向的一体化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中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高亮 王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0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中以结局为导向的一体化零缺陷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中以结局为导向的一体化零缺陷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以结局为导向的一体化零缺陷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院前接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室救治时间、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急诊救治成功率、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院前接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室救治时间和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诊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中采用以结局为导向的一体化零缺陷护理可缩短接诊时间、分诊时间和救治时间,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减少近期预后不良事件,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结局为导向 一体化护理 零缺陷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卫娟 任胜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9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3例。急诊入院后,A组... 目的探讨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3例。急诊入院后,A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B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零缺陷护理模式,C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比较三组急救室救治时间和急诊救治成功率,比较三组入院时、转出急救室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三组急诊救治期间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急救室救治时间均短于A、B组,且B组短于A组(P <0.05);C组急诊救治成功率高于A组(P <0.017);转出急救室时三组GCS评分较入院时均升高,且C组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P <0.05);C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 <0.017)。结论将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理论 零缺陷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急诊救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脓毒症早期抗生素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狄 刘善收 +1 位作者 王倩梅 李俊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5期95-100,共6页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较高。脓毒症治疗的关键在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包括及时性、精准性以及个体化治疗。本文系统查阅国内外关于脓毒症抗生素抗菌谱与治疗时机、不同感染部位常见病原菌...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较高。脓毒症治疗的关键在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包括及时性、精准性以及个体化治疗。本文系统查阅国内外关于脓毒症抗生素抗菌谱与治疗时机、不同感染部位常见病原菌与耐药性、抗生素治疗方案与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早期选用抗生素的精准性:基于病原菌流行病学和药敏学特征合理地选用抗生素,结合药效学和药代学特点优化脓毒症早期抗生素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抗菌药 抗菌谱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耐药性 药代学 药效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调节焦点现状及与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乔 舒瑶 +3 位作者 郭风 尹文 黄杨 谢建刚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2-65,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调节焦点与创新行为现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管理者制订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6-8月,采用一般资料量表、护士调节焦点量表、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西安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945名临床护士开展调查。结果临床护士促...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调节焦点与创新行为现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管理者制订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6-8月,采用一般资料量表、护士调节焦点量表、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西安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945名临床护士开展调查。结果临床护士促进型焦点得分22.92±4.26,防御型焦点得分25.50±4.32;创新行为总分34.33±5.24。护士调节焦点中的促进型焦点维度与创新行为呈正相关,防御型焦点维度与创新行为呈负相关性(均P<0.05)。促进型焦点、防御型焦点、学历是影响护士创新行为的主要因素(均P<0.05),促进型焦点、防御型焦点可解释护士创新行为15.0%的总变异。结论临床护士调节焦点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可预测临床护士的创新行为。管理者可以从调节焦点层面出发,适当引导护士调节焦点的倾向性,刺激促进型焦点的产生,进一步促进护士的创新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调节焦点 防御性焦点 促进型焦点 创新行为 自我调节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护理管理模式在急性会厌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天红 艾美梅 王莉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162-164,共3页
目的 分析团队护理管理模式在急性会厌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2例急性会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以红蓝球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1例。... 目的 分析团队护理管理模式在急性会厌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2例急性会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以红蓝球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团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病情转归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情转归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BC、NEUT、LC、PL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会厌炎患者实施团队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会厌炎 临床护理 团队护理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舌下微循环、血清糖萼成分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欢 杨婧 +4 位作者 刘善收 王倩梅 虎晓岷 罗许 尹文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舌下微循环、血清糖萼成分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脓毒症者32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异质性指数(HI)、De Backer评分、总血管密...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舌下微循环、血清糖萼成分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脓毒症者32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异质性指数(HI)、De Backer评分、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和血清糖萼[多糖蛋白-1(Syndecan-1)、硫酸肝素(HS)、透明质酸(HA)、灌注边界区域(PBR)]相关指标变化,并分析观察组舌下微循环相关指标与血清糖萼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PV、MFI减小,HI增加(P均<0.05);两组De Backer、TVD、PVD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yndecan-1、HS、HA、PBR增加(P均<0.05)。观察组PBR与PPV、MFI呈负相关(r分别为-0.508、-0.375,P均<0.05),PBR与HI呈正相关(r为0.466,P<0.05),HS与PPV呈负相关(r为-0.366,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及糖萼受损,且糖萼损伤与微循环障碍存在一定联系,糖萼受损可能是脓毒症微循环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舌下微循环 糖萼 灌注边界区域 灌注血管比例 微血管流动指数 硫酸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SK9抑制剂在不同危险分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PCI术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亮 刘建正 +8 位作者 李迎 张子鑫 林琦 王芳 杨旺伟 杨华 张亚敏 贺媛 陈继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5期64-67,82,共5页
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联合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在不同危险分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6月收治的ASCVD经PCI术后应用PCSK9抑制... 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联合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在不同危险分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6月收治的ASCVD经PCI术后应用PCSK9抑制剂联合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2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危险分层分为超高危组和非超高危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CSK9抑制剂,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超高危组治疗前hs-CRP高于非超高危组(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及脂蛋白-α(Lp-α)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治疗前,超高危组Lp-α水平低于非超高危组(P<0.05)。2组LDL-C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危组LDL-C达标率为70.0%,非超高危组LDL-C达标率为82.5%。2组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CSK9抑制剂可明显降低不同危险分层ASCVD患者PCI术后LDL-C、Lp-α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三酰甘油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α 再发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重症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空运医疗后送管理
11
作者 吴丹 胡雪军 +5 位作者 黄太平 刘善收 于明哲 王倩梅 赵霄君 李俊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155-158,共4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高级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术后心力衰竭等的救治中。空运医疗后送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灵活性强、范围广、受地域影响小等特点。但空运医疗后送途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多种并发...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高级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术后心力衰竭等的救治中。空运医疗后送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灵活性强、范围广、受地域影响小等特点。但空运医疗后送途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多种并发症,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肢体缺血、血栓、脑梗死等,且ECMO使用时间过长也可能造成感染等并发症。基于此,为更好地救治患者,减少空运医疗后送途中并发症的发生,现将ECMO支持下重症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空运医疗后送管理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呼吸道传染 重症 空运医疗后送 后送流程 人员培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肽对脓毒症诱发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12
作者 张杏 陈继军 陈科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4期18-23,共6页
目的探究蜂毒肽对脓毒症诱发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SPF级6~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5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假手术处理,其余各组小鼠通过盲肠结扎和穿刺技术建立脓... 目的探究蜂毒肽对脓毒症诱发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SPF级6~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5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假手术处理,其余各组小鼠通过盲肠结扎和穿刺技术建立脓毒症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在造模成功后即刻腹腔注射蜂毒肽0.1、0.2、0.4μg/g,2次/d,连续给药3 d。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肝脏形态学变化;检测肝组织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评估肝脏功能;TUNEL染色分析肝组织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通路蛋白含量。结果对照组肝组织正常,脓毒症组肝组织出现病理损伤,蜂毒肽处理后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减轻。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肝损伤组织学评分增加(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肝损伤组织学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ALT、AST含量升高(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ALT、AST含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比例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TGF-β1、Smad3、p-Smad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TGF-β1、Smad3、p-Smad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蜂毒肽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3通路的激活减轻脓毒症诱发的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肽 脓毒症 急性肝损伤 凋亡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