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在心身科八年制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1
作者 才延辉 王中恒 +2 位作者 刘文明 郭海云 王化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3期161-164,共4页
目的分析在心身科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带教过程中应用问题教学法(PBL)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实习带教方法的不同将其分... 目的分析在心身科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带教过程中应用问题教学法(PBL)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实习带教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LBL教学组(传统临床实习教学)及PBL教学组,每组各50名。在1个月的实习结束后,通过对两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考评以及满意度的调查,比较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PBL教学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及总分明显高于LBL教学组(P<0.01)。PBL教学组的学习兴趣、沟通能力、思维启发和学习气氛满意度明显高于LBL教学组(P<0.01)。结论在心身科八年制临床实习带教中,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科 临床实习 问题教学法 八年制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住院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佳遥 崔怡 +4 位作者 尼春萍 史艳茹 王苗苗 欧阳安平 画妍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5期107-112,共6页
目的了解慢性疼痛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4年5月至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空军第九八六医院392例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onnor-David... 目的了解慢性疼痛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4年5月至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空军第九八六医院392例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评估量表(CPS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慢性疼痛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民族、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疼痛类型、每次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慢性疼痛住院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疼痛住院患者的CD-RISC总分为(64.66±18.35)分。CD-RISC及其各维度与CPS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_(s)>0,P<0.001)、与HAD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_(s)<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疼痛类型、疼痛程度、自我效能感和抑郁是慢性疼痛住院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45.6%。结论慢性疼痛住院患者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者心理弹性的早期评估,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改善患者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心理弹性 护理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精神科临床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0
3
作者 蔡敏 史艳茹 +2 位作者 郭力 乔昱婷 王化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9期74-77,共4页
目的探究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精神科临床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及空军军医大学护理学系联合承担的《精神病学》授课的90名全日制本科学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精神科临床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及空军军医大学护理学系联合承担的《精神病学》授课的90名全日制本科学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名。试验组接受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对教学效果满意度及综合能力。结果试验组学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教学整体评价、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的动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对未来工作的帮助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有效沟通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评判性思维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精神科护理学员的理论考核分数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加有效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值得在后续教学活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法 临床护理 本科教学 精神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八年制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郭海云 才延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9期68-71,共4页
目的分析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八年制实习带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实习的大五阶段八年制实习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将... 目的分析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八年制实习带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实习的大五阶段八年制实习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法(LBL)教学组和CBL教学组,每组各40名。实习1个月结束后,通过对两组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及实践技能、理论知识的考评,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CBL教学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考核成绩及总分均明显高于LBL教学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CBL教学组的学习兴趣、沟通能力和思维启发的满意度均高于LBL教学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学习气氛和听课状况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八年制学生临床实习的过程中,CBL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成绩和积极性,具有普及推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临床实习 病例教学法 八年制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失能老人孤独抑郁焦虑的网络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曹效亲 杨天奇 +3 位作者 史艳茹 周琴 程乔 胡雪慧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基于网络视角探索社区失能老人孤独-抑郁-焦虑症状网络特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西安市5个社区325例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UCLA孤独感量表简化版(the short-form of the UCLA loneliness scale,ULS-8)、患者... 目的基于网络视角探索社区失能老人孤独-抑郁-焦虑症状网络特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西安市5个社区325例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UCLA孤独感量表简化版(the short-form of the UCLA loneliness scale,ULS-8)、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量表(patients’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scale-9 item,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item scale,GAD-7)对其进行调查,运用R 4.1.1软件进行网络模型构建及分析。结果症状网络显示“做事时提不起劲或没有兴趣”和“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存在最强的正则化偏相关(0.51);“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1.32)和“我感到孤独”(1.16)预期影响最高;“我感到孤独”(0.21)、“很难集中精神做事”(0.52)和“变得容易烦恼或易被激怒”(0.40)分别是孤独、抑郁和焦虑社团中桥预期影响最高的项目。结论“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和“我感到孤独”为网络的核心症状,以此作为干预靶点可最大化降低网络的严重程度。“我感到孤独”“很难集中精神做事”和“变得容易烦恼或易被激怒”为关键的桥梁症状,可作为预防和治疗孤独、抑郁、焦虑共病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人 孤独 抑郁 焦虑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P300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中恒 刘子榕 +2 位作者 关慕桢 谭庆荣 王化宁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枕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对首发且未用药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首发未用药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枕叶rTMS真刺激组22例,伪... 目的探讨枕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对首发且未用药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首发未用药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枕叶rTMS真刺激组22例,伪刺激组18例,两组均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每日药物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估治疗前后抑郁症状;采用N2、P3a和P3b评估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善。结果两组治疗20 d后HAMD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14.851±3.694 vs 20.062±4.143,F 1,38=346.279,P<0.001);治疗后,真刺激组的P3a的潜伏期显著低于伪刺激组[(304.571±56.330)ms vs(321.396±45.569)ms,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P3b的潜伏期显著低于伪刺激组[(359.818±47.544)ms vs(393.333±48.340)ms,P<0.001]。结论枕叶rTMS治疗,能增强抑郁症患者早期疗效,有效改善认知加工的速度,为临床抑郁症患者rTMS治疗新靶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经颅重复磁刺激 枕叶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社会人格高危群体注意保持的关联性负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平 宋丽娜 +2 位作者 黄微 廖扬 关慕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注意保持的关联性负变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关联性负变经典范式,评估健康对照组(n=22)、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组(CD+AP)(n=20)和品行障碍组(CD)(n=21)注意保持的特点,主要分析三组不同加工进程中CNV的波... 目的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注意保持的关联性负变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关联性负变经典范式,评估健康对照组(n=22)、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组(CD+AP)(n=20)和品行障碍组(CD)(n=21)注意保持的特点,主要分析三组不同加工进程中CNV的波幅和潜伏期特点。结果 ERP数据表明,500-1 000 ms的平均波幅分析,CD+AP组的CNV平均波幅[(-1. 429±0. 519)μV]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5. 541±1. 305)μV,P <0. 001]和CD组[(-4. 068±1. 728)μV,P <0. 001]; 1 000-1 500 ms的平均波幅分析,CD组的CNV平均波幅[(-2. 418±0. 802)μV,P <0. 001]和CD+AP组[(0. 358±0. 225)μV,P <0. 00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CNV平均波幅[(-5. 033±2. 037)μV]; 1 500-2 000 ms的平均波幅分析,CD+AP组的CNV平均波幅[(-0. 728±0. 347)μV,P <0. 001]和CD组的CNV平均波幅[(-0. 546±0. 181)μV,P <0. 00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CNV平均波幅[(-3. 112±1. 562)μV]。结论 CD+AP患者CNV波幅始终在基线上下波动,表明CD+AP组的注意保持能力缺如,可见,CD+AP患者在时间知觉的加工中可能不能预期准备或控制行为,导致了行为冲动和无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 品行障碍 关联性负变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卫娟 任胜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9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3例。急诊入院后,A组... 目的探讨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3例。急诊入院后,A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B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零缺陷护理模式,C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比较三组急救室救治时间和急诊救治成功率,比较三组入院时、转出急救室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三组急诊救治期间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急救室救治时间均短于A、B组,且B组短于A组(P <0.05);C组急诊救治成功率高于A组(P <0.017);转出急救室时三组GCS评分较入院时均升高,且C组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P <0.05);C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 <0.017)。结论将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理论 零缺陷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急诊救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额上回和辅助运动皮层度中心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邢静静 王化宁 周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147-1153,共7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抑郁症患者(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作为MDD组,同时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rTMS治疗以左...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抑郁症患者(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作为MDD组,同时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rTMS治疗以左背外侧前额叶为靶点,采集治疗前、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和静息态磁共振功能影像数据,比较HAMD-17总分与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后MDD患者HAMD-17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8.27±4.21 vs 20.93±5.16,P<0.001)。(2)影像学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比较,治疗前抑郁症患者左侧额上回(t=-6.235,P<0.001)和右侧额上回(t=-6.988,P<0.001)DC值显著减少,左侧辅助运动皮层(t=6.173,P<0.001)和右侧辅助运动皮层(t=7.588,P<0.001)DC值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抑郁症患者左侧额上回(t=5.798,P<0.001)和右侧额上回(t=6.405,P<0.001)DC值显著增加,左侧辅助运动皮层(t=-5.367,P<0.001)和右侧辅助运动皮层(t=-6.462,P<0.001)DC值显著减少。结论连续15 d rTMS治疗快速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左侧额上回脑功能增强可能是抑郁症状缓解潜在的神经影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度中心性 额上回 辅助运动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