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氢姜黄素通过激活SIRT3信号通路抵抗小鼠胸主动脉瘤和夹层的形成
1
作者 彭祥燕 张彬 +6 位作者 乔喜楠 孙赫 江丽青 朱翰朝 金振晓 刘金成 段维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323,共13页
目的 探究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 THC)对小鼠胸主动脉瘤和夹层(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 TAAD)的保护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 monofumarate, BAPN)1 g/(kg·d)饮... 目的 探究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 THC)对小鼠胸主动脉瘤和夹层(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 TAAD)的保护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 monofumarate, BAPN)1 g/(kg·d)饮水法在3周龄的C57BL/6J小鼠构建小鼠TAAD模型,实验分为Con组、BAPN组、BAPN+THC组、BAPN+THC+3-TYP组,每组20只,4周后,统计各组小鼠生存情况;检测小鼠主动脉最大直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弹力纤维(EVG)染色评估主动脉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α-SMA、OPN表达;DHE染色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IL-6、TNF-α、NRF2、NOX2、α-SMA、OPN、SIRT3、Ac-SOD2和SOD2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BAPN组相比,BAPN+THC组小鼠的生存率明显升高、TAAD发生率显著降低,主动脉扩张程度、形态结构明显得到改善(P<0.05);炎症反应指标CD68阳性巨噬细胞、MMP2、MMP9、IL-6、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组织ROS生成量、MDA含量、NOX2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而SOD的活性和NRF2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α-SMA含量明显升高,而OPN明显降低(P<0.05);SIRT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Ac-SOD2/SOD2蛋白比值明显降低(P<0.01);而使用SIRT3特异性抑制剂3-TYP和沉默SIRT3后,THC通过SIRT3信号通路抵抗TAAD的作用被抵消(均P<0.05)。结论 THC通过激活SIRT3信号通路降低主动脉组织的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进而抑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的表型转化,抵抗了小鼠TAAD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姜黄素 胸主动脉瘤和夹层 炎症 氧化应激 SIR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人工膜肺氧合器研究进展
2
作者 魏毅 张静隆 +1 位作者 刘金成 乔永辉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3-1353,共11页
微流控人工膜肺氧合器是一种利用微流控技术设计的高级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可以为严重呼吸衰竭等肺部疾病的患者通过体外循环提供氧合支持,相比于传统人工膜肺氧合器,具有更加优异的仿生设计,展现了提高疗效和降低并发症的潜力。本文综述... 微流控人工膜肺氧合器是一种利用微流控技术设计的高级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可以为严重呼吸衰竭等肺部疾病的患者通过体外循环提供氧合支持,相比于传统人工膜肺氧合器,具有更加优异的仿生设计,展现了提高疗效和降低并发症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微流控人工膜肺氧合器在血流动力学、膜材料、生物相容性、气体交换效率、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血液通道设计、材料、表面修饰技术等因素对微流控人工膜肺氧合器性能的影响,如仿生流动路径能减小剪切应力、内皮细胞衬里能显著减少血栓形成。最后,探讨微流控人工膜肺氧合器的局限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微流控人工膜肺氧合器还需要在生物相容性、便携性、可制造性和降低成本方面进行研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氧合器 微流控 血流动力学 生物相容性 气体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心脏中血管损伤病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凯峰 翟蒙恩 +7 位作者 宋凡 江丽青 李捷 何萌杉 梁宏亮 金振晓 段维勋 王四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6-782,共7页
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中各级血管的病理改变,对炎症、纤维化、凋亡等病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确定更为有效相关的血管损伤与保护病理评价指标。选用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中各级血管的病理改变,对炎症、纤维化、凋亡等病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确定更为有效相关的血管损伤与保护病理评价指标。选用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DCM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DCM小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12周后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法、TUNEL染色法,EVG染色法等方法观察血管的结构病变、纤维化及胶原纤维collagen I,collagen III堆积情况、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程度,检测心脏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及血管壁弹力纤维环的破坏情况。DCM各级血管结构病变显著,血管壁增厚(P <0. 01),纤维化显著加重(P <0. 01),炎性细胞聚集浸润。胶原纤维中collagen I,collagen III均在血管壁明显增加,其中以collagen III更为显著;炎性细胞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分子CD68、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标记分子Ly6G显示两种炎性细胞均明显增多(P <0. 01),其中巨噬细胞增加更为明显且在血管壁大量浸润(P <0. 01); DCM血管弹力纤维环紊乱,不连续,DCM中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加(P <0. 01),但特异性发生于血管上的细胞凋亡并不明显。结论DCM中血管病变严重,是病变心脏组织中纤维化最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为最严重的部位。血管壁结构紊乱,但与特异性发生于血管的细胞凋亡相关性不大,炎症反应和纤维化是其主要的损伤因素。其中,纤维化以collagen III增加最为显著,炎性细胞对血管的直接浸润以巨噬细胞为主。因此,胶原纤维collagen III和巨噬细胞浸润强度可作为DCM血管损伤与保护的有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血管损伤 炎症 纤维化 凋亡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皂苷成分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任恺 段维勋 +4 位作者 俞波 刘洋 李步潆 金振晓 俞世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3-786,共4页
研究中药皂苷成分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影响情况。将45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A组(三七花总皂苷组) 15只、B组(卡托普利组) 15只和C组(阳性对照组) 15只,15只大鼠为D组(正常对照组),检测与比较A组、B组及C组大鼠治疗... 研究中药皂苷成分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影响情况。将45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A组(三七花总皂苷组) 15只、B组(卡托普利组) 15只和C组(阳性对照组) 15只,15只大鼠为D组(正常对照组),检测与比较A组、B组及C组大鼠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压、血浆及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表达情况。治疗前A组、B组及C组的血压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A组及B组的血压、血浆及及主动脉ICAM-1及ET-1均低于C组,但仍高于D组,A组均低于B组,A组及B组的NO高于C组,但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药皂苷成分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果较好,且对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更为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皂苷成分 高血压大鼠 主动脉 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打印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马燕燕 毛予 +7 位作者 刘洋 李兰兰 吴永健 张海波 宋光远 尚小珂 杨毅宁 杨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8-355,共8页
目的:利用3D打印主动脉根部模型评估分析来辅助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以减少TAVR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2021年在国内28家心脏中心行TAVR的86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3D打印组(n=326)和非3D打印组(n=542)。... 目的:利用3D打印主动脉根部模型评估分析来辅助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以减少TAVR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2021年在国内28家心脏中心行TAVR的86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3D打印组(n=326)和非3D打印组(n=542)。非3D打印组按照正常的影像评估规划行TAVR,3D打印组在影像评估的基础上,利用患者1:1的3D打印模型进行分析、模拟辅助指导TAVR手术,评估两组平均手术时间、跨瓣时间、X线照射时间、射线辐射量及并发症、预后等临床数据方面的差异。结果:86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与非3D打印组相比,3D打印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6.8±35.8)min vs(.103.4±27.9)min]、跨瓣时间[(11.7±5.2)min vs(.6.4±3.9)min]、X线照射时间[(22.3±10.7)min vs(.16.9±7.4)min]均明显缩短,射线辐射量明显减少[(1392.1±215.78)mGy vs.(964.2±169.9)mGy];3D打印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5.5±43.3)min vs.(112.6±31.6)min]、跨瓣时间[(4.3±1.6)min vs.(2.9±1.3)min]、X线照射时间[(12.9±4.6)min vs.(8.6±3.1)min]也均明显缩短,射线辐射量显著减少[(663.4±148.6)mGy vs.(486.3±117.8)mGy];与非3D打印组相比,3D打印组术后≥中度瓣周漏[5.7%(31/542)vs.1.2%(4/326)]发生率显著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3例患者TAVR术后发生冠状动脉阻塞,均在非3D打印组中。结论:心血管3D打印对TAVR的辅助指导作用显著,可缩短TAVR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助力TAVR个性化方案的制订及精准实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3D打印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根部3D打印模型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心脏手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美珠 孙惠英 +5 位作者 常琰 李萌 吕行 遆新宇 吴朔 杨诏旭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8-804,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手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2017年1月—2021年5月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胸骨切开术的成人心脏手术患者病历资料。选取术后发生VAP患者为病例组,按照1∶1进行病例-对照匹配。采...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手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2017年1月—2021年5月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胸骨切开术的成人心脏手术患者病历资料。选取术后发生VAP患者为病例组,按照1∶1进行病例-对照匹配。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5919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使用呼吸机,其中766例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48 h。62例患者发生VAP,发病率1.05%,8.03例/1000机械通气日,成功匹配61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肌酐≥1.1 mg/dL、手术时间≥7.33 h及术后意识障碍是成人心脏手术后VAP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4株,90.0%),检出率最高为鲍曼不动杆菌(24株,40.0%)。VAP患者消化道出血、鼻饲和急性肾损伤风险明显升高,ICU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及病死率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术前改善肾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意识障碍可降低成人心脏手术后VAP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心脏手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酚对阿霉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陆晨曦 韩跃虎 +8 位作者 辛振龙 闫娟娟 李天 韩梦珍 姬婷 王立伟 吕德文 金振晓 杨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9-775,共7页
探究补骨脂提取物补骨脂酚(Bakuchiol,BAK)是否可以减轻ADR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及其作用机制。首先建立损伤合适的H9c2心肌细胞ADR损伤模型,采用不同浓度BAK处理,观察其对心肌细胞ADR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并筛选最佳保护浓度。检测的指标包... 探究补骨脂提取物补骨脂酚(Bakuchiol,BAK)是否可以减轻ADR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及其作用机制。首先建立损伤合适的H9c2心肌细胞ADR损伤模型,采用不同浓度BAK处理,观察其对心肌细胞ADR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并筛选最佳保护浓度。检测的指标包括:细胞活力、凋亡率、活性氧(ROS)含量以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用Western blot检测AMPK/PGC1α通路相关分子表达情况,初步明确该通路在BAK抗ADR心肌损伤中的作用。ADR可显著降低H9c2细胞的活力,并呈浓度依赖性,当浓度为2μM时损伤明显,用于进一步研究。BAK对H9c2细胞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当其浓度为1. 25μM时效果最佳,具体表现为:细胞活力增加、凋亡率下降、ROS含量下降以及培养液中LDH水平下降。Western结果显示,BAK可以逆转ADR下调的p-AMPK和PGC1-α蛋白表达。BAK可显著减轻ARD引起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其作用跟激活AMPK/PGC1α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酚 阿霉素 心肌细胞损伤 AMPK/PGC1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30的特点及其在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洪紫薇 张帅帅 刘金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0-374,共5页
纤维化是一种组织受到破坏后的修复反应,主要由于炎症因子过度刺激引发实质细胞坏死、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分泌过剩,大量沉积于细胞间质,形成胶原蛋白排列紊乱的病理表现,严重者导致器官结构紊乱和功能障碍,甚至发生... 纤维化是一种组织受到破坏后的修复反应,主要由于炎症因子过度刺激引发实质细胞坏死、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分泌过剩,大量沉积于细胞间质,形成胶原蛋白排列紊乱的病理表现,严重者导致器官结构紊乱和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器官衰竭[1]。据报道,纤维化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理过程[2],目前临床上对纤维化疾病以干预和对症治疗为主[3],尚无特定的治疗药物。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4-5]已被确定为多种纤维化疾病治疗的关键靶点。那么,阻断炎症因子的信号途径是否可控制纤维化的发生、发展?G蛋白偶联受体30(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是一种7次跨膜雌激素受体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雌激素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主动脉根自动分割研究
9
作者 杨婷婷 朱光宇 +1 位作者 罗雪琪 杨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51-451,共1页
目的基于个体化三维重建的术前主动脉根形态学评估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安全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个体化三维重建中的图像分割环节主要依赖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分割一致性难以保证。针对该问题,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对主动脉根的快... 目的基于个体化三维重建的术前主动脉根形态学评估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安全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个体化三维重建中的图像分割环节主要依赖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分割一致性难以保证。针对该问题,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对主动脉根的快速、准确自动分割。方法首先,选取95例患者胸腹部CT影像,进行标注、图像增强、分割子体积等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图像增强 图像分割 深度学习 自动分割 胸腹部CT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瓣膜瓣周漏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致溶血的预防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宝玲 苏洁 +3 位作者 陈静 杨秀玲 徐娴 李瑞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5-46,共2页
目的总结人造瓣膜瓣周漏患者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致溶血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对96例人造瓣膜瓣周漏患者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尿液变化及肾脏功能,严格控制出入水量,加强抗凝及发热护理。结果术后并发溶... 目的总结人造瓣膜瓣周漏患者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致溶血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对96例人造瓣膜瓣周漏患者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尿液变化及肾脏功能,严格控制出入水量,加强抗凝及发热护理。结果术后并发溶血23例,其中5例血红蛋白低至73~80g/L,经输血治疗后血红蛋白升至99~105g/L;发生急性肾衰竭2例,行CRRT治疗3~5d,1例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因重度溶血性贫血导致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2例患者治疗后7d内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下降至18.2mg/L,尿红细胞0~12个/μL;其余患者术后随访1年未见溶血。结论加强围术期观察和专科护理是介入封堵治疗人造瓣膜瓣周漏患者预防溶血发生的护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 人造瓣膜瓣周漏 介入封堵治疗 溶血 肾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亮亮 冯俊凯 +3 位作者 史喜德 卫婷 李飞 刘峰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1-924,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发生的影响因素,为COVID-19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火神山医院200例治愈出院的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按照临床分型将其分为非重症(轻型/普通型)...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发生的影响因素,为COVID-19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火神山医院200例治愈出院的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按照临床分型将其分为非重症(轻型/普通型)和重症(重型/危重型)2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COVID-19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COVID-19患者中,非重症和重症患者人数占比分别为57.0%和43.0%;组间比较年龄(t=4.593,P<0.001)、脉率(t=2.134,P=0.034)、高血压(χ^2=23.933,P<0.001)、糖尿病(χ^2=5.141,P=0.023)、冠心病(χ^2=5.879,P=0.015)、白蛋白(t=3.073,P=0.002)、白/球比值(t=2.127,P=0.035)和尿素氮(t=2.064,P=0.041)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40,95%CI=1.012~1.069,P=0.040)、脉率(OR=1.029,95%CI=1.000~1.006,P=0.051)和高血压病(OR=4.378,95%CI=2.033~9.429,P<0.001)是重症COVID-19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高龄、伴有基础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病的COVID-19患者,应当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降低COVID-19重症发生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切除与老龄两种动物模型在研究GPR30心肌保护机制中的比较
12
作者 王晓武 李子林 +4 位作者 马继鹏 张帅帅 王晓亚 洪紫薇 刘金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卵巢切除(ovariectomized,OVX)及老龄(Old)两种模型的心血管相关指标,明确模拟雌激素缺乏的两种模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为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的心肌保护机制选取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 目的通过比较卵巢切除(ovariectomized,OVX)及老龄(Old)两种模型的心血管相关指标,明确模拟雌激素缺乏的两种模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为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的心肌保护机制选取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建立OVX和Old两种动物模型,通过超声心动图、ELISA、Western blot、形态学以及透射电镜等方法,比较各组的心功能、雌激素水平,心肌组织雌激素受体水平、心肌纤维化程度以及心肌组织线粒体变化。结果OVX组的心脏功能、雌激素水平及雌激素受体蛋白水平具有时间依赖性,OVX-8W的心脏功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雌激素水平及雌激素受体蛋白水平呈持续性下降;Old组的心脏功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OVX组,雌激素水平以及雌激素受体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OVX-4W组;Old模型组可见明显的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显著变大,心体比显著增高,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肿胀变形、嵴断裂,有空泡化。结论OVX及Old两种动物模型均可成功模拟雌激素水平降低。在与纤维化相关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线粒体等能量代谢的相关研究中,建议选择Old动物模型;如果选择OVX模型,建议实验观察终点在OVX后4周以上;雌激素与血压、肥胖、缺血再灌等研究建议选择OVX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G蛋白偶联受体30 心肌保护 卵巢切除术 老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