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士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与医院磁性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舒瑶 范乔 +3 位作者 郭风 尹文 黄杨 谢建刚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1,共4页
目的了解护士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感知医院磁性水平,探讨医院磁性水平对护士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5-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磁性要素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对西安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825名临床... 目的了解护士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感知医院磁性水平,探讨医院磁性水平对护士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5-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磁性要素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对西安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825名临床护士开展调查。结果护士自我调节疲劳总分(48.22±6.62)分,感知医院磁性水平总分(103.44±14.84)分。医院磁性水平与护士自我调节疲劳呈负相关;医院磁性水平、聘用类型、每月收入、夜班频次是护士自我调节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医院磁性水平可解释护士自我调节疲劳16.00%的总变异。结论护士自我调节疲劳及感知医院磁性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医院磁性水平是护士自我调节疲劳的重要影响因素。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善医院磁性水平以降低护士自我调节疲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自我调节疲劳 医院磁性水平 护理工作环境 自我控制 自我管理 夜班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左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庆烨 文娣娣 郑敏文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包括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H...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包括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HFrEF且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的患者34例,基于CCTA图像测量患者的EAT CT值、体积以及左前降支(LAD)和右冠状动脉(RCA)的PCAT CT值,同时基于CMR图像评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参数、心肌钆延迟增强(LGE)和细胞外容积(ECV)。采用Spearman系数分析HFrEF患者中EAT、PCAT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EAT体积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LGE均呈正相关(P均<0.05)。EAT CT值与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呈正相关,与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输出量(LVCO)、LGE均呈负相关(P均<0.05)。LAD的PCAT CT值与LVESV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室壁最大厚度、LVSV、LVEF、LVCO、LGE均呈负相关(P均<0.05)。RCA的PCAT CT值与LVEDV和LVESV均呈正相关,与LVEF和LGE均呈负相关(P均<0.05)。EAT CT值和体积以及PCAT CT值与ECV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在HFrEF患者中,EAT和PCAT均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外膜脂肪组织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左心室重构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SF1通过增加P53的稳定性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3
作者 刘佳俊 龙少媛 +1 位作者 胡接力 崔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75-1483,共9页
目的探究丝氨酸/精氨酸富集剪接因子1(serine/arginine-rich splicing factor 1,SRSF1)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通过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ELISA实验在不同的HBV复制细胞模型中检测SRSF1... 目的探究丝氨酸/精氨酸富集剪接因子1(serine/arginine-rich splicing factor 1,SRSF1)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通过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ELISA实验在不同的HBV复制细胞模型中检测SRSF1对HBV复制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PCR实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以及ChIP实验在HepG2细胞中研究SRSF1对HBV核心启动子/增强子活性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和泛素化检测实验探索SRSF1与P53的关系,同时在不同的HBV复制细胞模型中验证P53对HBV复制的影响,之后明确P53在SRSF1抑制HBV中的作用。结果过表达SRSF1可以在多种HBV复制细胞模型中显著抑制HBV DNA和HBV RNA,降低HBeAg和HBsAg的分泌水平(P<0.0001)。SRSF1还可以抑制HBV核心启动子活性,尽管这种抑制是通过间接机制调控的。此外,SRSF1通过保护P53免受泛素化和随后的蛋白酶体降解从而增强P53的稳定性。同时,过表达P53或敲低P53对HBV的调控作用也在不同的细胞模型中得到了验证(P<0.0001)。结论剪接因子SRSF1的过表达可以显著抑制HBV的复制,且该抑制效应在多种肝癌细胞模型中均有重现性,这一抑制效应由其增强P53的稳定性来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复制 SRSF1 P53 SR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专业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专家共识
4
作者 高兴莲 郭莉 +14 位作者 何丽 徐梅 常后婵 陈肖敏 李国宏 宋玲 穆莉 米湘琦 张增梅 边冬梅 陈云超 曾玉 翟永华 柯稳 梁元元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5-50,共6页
目的形成《手术室专业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专家共识》,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模型为理论框架,形成专家共识初稿。经过2轮专家函询及5次专家线上论证会,筛选、修改和完善指标。结果专... 目的形成《手术室专业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专家共识》,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模型为理论框架,形成专家共识初稿。经过2轮专家函询及5次专家线上论证会,筛选、修改和完善指标。结果专家函询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3。敏感指标的重要性得分4.50~5.00。形成的手术室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包括15项,其中结构质量指标1项,过程质量指标6项,结果质量指标8项。结论形成的共识具备科学性及临床实用性,可为手术室管理者临床督导检查和护理质量控制提供评价标准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质量控制 敏感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安全核查 护理管理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老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金科 杨凯凯 +2 位作者 杨善儒 李旭 王晓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7-529,共3页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3.10亿,占比22.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日益加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衰老与增龄相关疾病的增加,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能力,给家庭与社会造成...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3.10亿,占比22.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日益加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衰老与增龄相关疾病的增加,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能力,给家庭与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其中,血管老化导致的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仍然是国人死亡的第一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衰老 炎症 线粒体 表观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ICU住院病人多重耐药菌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
6
作者 路晓芸 张银萍 +3 位作者 沈丽 孙惠英 张鹏亮 杨诏旭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4-1100,共7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病人多重耐药菌(MDRO)的病原学特点及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神经内科ICU的多重耐药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1 003例ICU住院病人的资料...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病人多重耐药菌(MDRO)的病原学特点及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神经内科ICU的多重耐药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1 003例ICU住院病人的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63例病人检出多重耐药菌,以鲍曼不动杆菌[274株(51.41%)]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92株(17.26%)]及金黄色葡萄球菌[85株(15.95%)],鲍曼不动杆菌连续4年检出率排名第1位;标本主要分布于痰液(82.55%),其次为尿液(15.20%);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生素使用天数、白细胞计数、留置导尿管是神经内科ICU病人检出多重耐药菌的影响因素。结论:神经内科ICU病人病情复杂,病程长,易检出多重耐药菌,根据多重耐药菌病原学特点及发生的危险因素精准制定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提高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病原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骶神经根病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高磊磊 刘俊 +2 位作者 黄晓夏 刘涛 滕勇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748,共10页
腰骶神经根病(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LR)是指腰骶神经根受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痛,并以皮节模式放射至下肢,可伴有麻木、感觉异常、刺痛、肌无力和特异性反射丧失等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腰骶神经根病(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LR)是指腰骶神经根受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痛,并以皮节模式放射至下肢,可伴有麻木、感觉异常、刺痛、肌无力和特异性反射丧失等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困扰,且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作为一种安全、有效、低成本和精准微创的临床技术手段,可针对特定神经根进行精准干预,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周围环境而快速缓解疼痛症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争议,如精确定位要求、药物选择、潜在风险及并发症、不同患者群体间的疗效差异等。本文对SNRB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 腰痛 腰骶神经根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昊霖 王舒 +1 位作者 赵燕 杨建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7-283,共7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伊马替尼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被用作转移性GIST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多数患者在治疗后数年间出现肿瘤进展,高耐药率成为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而增加药量及后线治疗等传统治疗方...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伊马替尼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被用作转移性GIST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多数患者在治疗后数年间出现肿瘤进展,高耐药率成为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而增加药量及后线治疗等传统治疗方式的效果均不理想。肠道菌群作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已被证实与多种肿瘤的耐药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特定肠道菌群可作为GIST的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而干预肠道菌群可延缓甚至逆转GIST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进程。本文就GIST耐药性、肠道菌群与肿瘤耐药的相关性,以及肠道菌群与GIST耐药的关系等进行综述,旨在为GIST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胃肠道微生物组 伊马替尼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地区的中药材蒲公英叶进行质量评价
9
作者 曾擎屹 郑炜欣 +1 位作者 王小慧 陈文娟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5期55-57,共3页
【目的】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蒲公英叶15种酚酸、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以评价6个地区30个批次蒲公英叶质量。【方法】运用SPSS 22.0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5种酚酸、黄酮类物质原始数据转化为4个主成分得分的形式。【结果】蒲公英叶15... 【目的】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蒲公英叶15种酚酸、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以评价6个地区30个批次蒲公英叶质量。【方法】运用SPSS 22.0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5种酚酸、黄酮类物质原始数据转化为4个主成分得分的形式。【结果】蒲公英叶15种酚酸、黄酮类物质前4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7.595%,主要影响成分为异绿原酸A、阿魏酸、金丝桃苷、芦丁、异绿原酸B。【结论】15种酚酸、黄酮类物质的因子得分和主成分分析可以用于蒲公英叶的综合质量评价,其中产地为黑龙江、山西的蒲公英叶综合质量排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叶 黄酮化合物 酚酸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对猪-猪肾移植手术效果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张小燕 魏迪 +7 位作者 王国辉 韩士超 戚若晨 刘克普 樊小艳 杨晓剑 马帅军 秦卫军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8-544,共7页
目的探讨原位肾移植术和腹腔异位肾移植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猪-猪肾移植手术效果及对受体猪术后短期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4只巴马小香猪分别进行原位肾移植术和腹腔异位肾移植术,每组各12只。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移植术后受体猪围手术... 目的探讨原位肾移植术和腹腔异位肾移植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猪-猪肾移植手术效果及对受体猪术后短期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4只巴马小香猪分别进行原位肾移植术和腹腔异位肾移植术,每组各12只。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移植术后受体猪围手术期指标、移植肾血流灌注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存活率。结果腹腔异位肾移植术组的总手术时间、肾动脉吻合时间、肾静脉吻合时间、冷缺血时间和总缺血时间均短于原位肾移植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腹腔异位肾移植术组肾脏灌注满意例数多于原位肾移植术组(83%比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异位肾移植术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3%,存活率为92%,死亡原因为血管吻合口破裂;原位肾移植术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0%,存活率为83%,死亡原因分别为肾静脉血栓、肾动脉血栓。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和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相较于原位肾移植术,腹腔异位肾移植术对猪-猪肾移植手术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受体猪术后短期生存,这为后期提高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模型的稳定性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猪肾移植 异种肾移植 腹腔异位肾移植 术后并发症 α-1 3半乳糖基转移酶 预后 基因修饰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行多基因编辑猪皮肤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
11
作者 王艳子 罗旭芳 +3 位作者 赵德莉 赵云茜 王小慧 袁丽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48,共4页
总结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行多基因编辑猪皮肤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包括及时规范液体复苏;积极防治烧伤感染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识别异种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给予全程心理干预,积极调动患者正性心理,突破心理屏障... 总结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行多基因编辑猪皮肤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包括及时规范液体复苏;积极防治烧伤感染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识别异种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给予全程心理干预,积极调动患者正性心理,突破心理屏障,配合异种皮肤移植治疗。经过130 d护理人员精准评估与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度烧伤 多基因 基因编辑 猪皮 皮肤移植 围手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阐明免疫血栓形成的分子特性与诊疗潜力
12
作者 王雅芬 吴晓双 +4 位作者 刘志新 李欣蕾 陈要臻 安宁 胡兴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5,共8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血栓形成的共同分子特征,以期深入理解由免疫炎症反应所诱发的血栓形成过程,为发掘潜在的诊疗靶点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和功能富集分析,...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血栓形成的共同分子特征,以期深入理解由免疫炎症反应所诱发的血栓形成过程,为发掘潜在的诊疗靶点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和功能富集分析,随后与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的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得到SLE-NET和VTE-NET的串扰基因(CG)。对这些CG进行功能富集和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分析,以识别中枢(hub)基因。使用维恩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最佳共享诊断CG,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数据集中进行了验证。结果 SLE和VTE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富集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而SLE-NET-CG和VTE-NET-CG则共同涉及白细胞迁移、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等途径。通过PPI网络分析,识别出多个hub基因,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被鉴定为SLE[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936和0.832]和VTE(AUC分别为0.719和0.759)的最佳共享诊断CG。在GVHD数据集中,也证实MMP9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0.696)。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SLE、 VTE和NET的共同分子特征,筛选出MMP9和S100A12作为最佳共享诊断CG,为免疫血栓形成的诊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MMP9在GVHD中的表达验证了其在免疫系统疾病VTE风险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血栓形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二尖瓣结构特点对二尖瓣成形术的意义
13
作者 李昱茜 孟欣 +5 位作者 白炜 曹亮 蒋国盟 杨建龙 徐学增 刘丽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8,共8页
目的:探讨利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成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二尖瓣结构特点对二尖瓣成形术的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9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行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年人二尖瓣相关数据,共纳入32例为观察组。获得患者麻醉... 目的:探讨利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成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二尖瓣结构特点对二尖瓣成形术的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9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行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年人二尖瓣相关数据,共纳入32例为观察组。获得患者麻醉后手术前二尖瓣的二维及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成像资料,记录舒张晚期及收缩晚期共两个时相的二尖瓣结构参数,包括瓣环前后径及左右径、前叶及后叶长度、收缩期瓣叶2区对合点至瓣环平面间垂直距离(对合深度)以及对合缘长度。另收集32例心内结构正常且二尖瓣无反流者为对照组,分析房间隔缺损成年人的二尖瓣结构特点。二尖瓣结构明显异常的7例及心脏复跳后二尖瓣反流明显增加的2例患者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所有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2年,观察术后二尖瓣反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中26例(81.3%)患者二尖瓣存在不同程度的形态异常,其中10例(31.3%)患者二尖瓣对合缘长度短或对合深度浅,12例(37.5%)为关闭点错位,4例(12.5%)为前、后瓣叶不同程度的膨隆,存在明显形态异常。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收缩期及舒张期二尖瓣环左右径、二尖瓣后叶长度、二尖瓣对合深度及对合缘长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跨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年,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例患者,二尖瓣保持无或少量反流,且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均小于5 mmHg(1 mmHg=0.133 kPa);未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的23例患者中,2例在术后1年出现中量反流,其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均大于2.8。结论:较大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往往合并二尖瓣结构异常,建议对二尖瓣结构显著异常者在进行房间隔修补术中同期进行二尖瓣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二尖瓣结构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成形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三维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人旅程地图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14
作者 黄玉冰 朱丽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56-1760,共5页
介绍了病人旅程地图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绘制,综述了病人旅程地图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优点和局限性进行总结,旨在为我国应用病人旅程地图提供参考,为促进高质量护理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病人旅程地图 护理 病人体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浆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李妙雨 王露露 +5 位作者 田彪 肖婉婷 翁艳霞 孙文瑞 唐海龙 高广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5-912,共8页
目的:探索循环浆细胞(circulating plasma cell,CPC)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预后的影响,结合CPC与RISS分期(Revised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建立并验证改良的CPC-RISS分期系统。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23年... 目的:探索循环浆细胞(circulating plasma cell,CPC)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预后的影响,结合CPC与RISS分期(Revised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建立并验证改良的CPC-RISS分期系统。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23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治疗的639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数据,利用外周血涂片来计算患者CPC比例,分析CPC等相关因素对MM患者预后的影响,结合RISS分期与CPC比例建立CPC-RISS分期系统,分析不同分期患者生存及预后差异。结果:与无CPC的患者相比,可检测的CPC与MM的诸多高危因素显著相关,存在CPC的MM患者完全缓解率更低,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更短。本研究使用改良CPC-RISS分期系统将MM患者分为4期,不同分期MM患者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存在CPC的MM患者表现出更具侵袭性的特征,对治疗反应较差,长期生存率降低,改良的CPC-RISS分期系统可有效预测初治MM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循环浆细胞 预后 分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前庭功能低下的前庭康复最新临床实践指南[英]
16
作者 林颖(编译) +1 位作者 HERCLMAN S J WHITNEY S L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2-404,共3页
未代偿的前庭系统功能减弱可导致头晕、失衡和/或振动幻视、凝视和步态不稳、空间定向受损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驾驶和工作活动的能力。据估计,美国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有前庭功能障碍,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关键词 失衡 凝视 振动幻视 临床实践指南 空间定向受损 头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植入后患者的姿势、步态、生活质量和听力[英]
17
作者 AYIOTIS A I +3 位作者 SCHOO D P 林颖(摘译) 杭鹏飞(摘译) 郭蔷(摘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1,共2页
全球约有180万成年人患有严重的双侧前庭功能低下(bilateral vestibular hypofunction,BVH),也被称为双侧前庭病。临床上针对此患者常规行前庭康复练习,并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增加受伤活动(如游泳、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散步及开车)。... 全球约有180万成年人患有严重的双侧前庭功能低下(bilateral vestibular hypofunction,BVH),也被称为双侧前庭病。临床上针对此患者常规行前庭康复练习,并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增加受伤活动(如游泳、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散步及开车)。使用声音、皮肤振动或电刺激等非侵入性设备仅能传达身体运动和方向的信息,并不能替代外周前庭觉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毒性药物 前庭功能 非侵入性 电刺激 前庭康复 前庭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鳃耳综合征家系EYA1基因新的无义突变的鉴定及遗传学分析
18
作者 李琼 梁鹏飞 +4 位作者 王淑娟 李薇 王剑 邱建华 查定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为一个鳃耳综合征家系明确其致病基因及变异位点。方法收集该家系临床资料,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耳聋基因捕获测序,通过Sanger测序验证该变异的致病性。结果该家系共3代17人,3人表现为听力下降、耳前瘘管和鳃裂瘘管,符合鳃耳综合征... 目的为一个鳃耳综合征家系明确其致病基因及变异位点。方法收集该家系临床资料,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耳聋基因捕获测序,通过Sanger测序验证该变异的致病性。结果该家系共3代17人,3人表现为听力下降、耳前瘘管和鳃裂瘘管,符合鳃耳综合征临床诊断,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患病成员均携带EYA1基因c.963dupT(p.E322X)杂合变异,该变异为无义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既往文献无相关报导。家系内该变异与鳃耳综合征表型共分离,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本研究在一个鳃耳综合征家系中鉴定了一个新的致病性变异位点EYA1基因c.963dupT(p.E322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耳综合征 EYA1基因 无义突变 遗传性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孤独症脑功能网络与梯度特征分类研究
19
作者 周源 朱元强 +3 位作者 杜向熠 李磊磊 王晨 郑建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4,共9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机器学习与集成学习分类模型,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与梯度特征的分类性能。材料与方法基于246例ASD患者与251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目的基于多模态机器学习与集成学习分类模型,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与梯度特征的分类性能。材料与方法基于246例ASD患者与251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独立成分分析、梯度分析结果进行差异分析,并基于静态功能网络连接(static functional network connectivity,sFNC)与动态功能梯度(dynamic functional gradient,dFNG)特征构建多模态机器学习分类模型。结果(1)ASD患者的默认网络(triple network-default mode,TN-DM)和视觉颞叶(visual-occipitotemporal,VI-OT)、视觉枕叶(visual-occipital,VI-OC)网络静态连接强度显著减弱,而高级认知-额叶(higher cognition-frontal,HC-FR)与显著网络(triple network salience,TN-SA)的连接强度则显著增强(P<0.05,false discovery rate,FDR校正);(2)动态梯度聚类分析显示,ASD患者在低维空间中长期滞留于额叶-感觉运动主导状态2(P<0.05);(3)sFNC与dFNG的多模态机器学习模型结果表明,dFNG与sFNC具有显著的协同分类贡献,显著提高了分类准确率(准确率为99.3%)。结论ASD患者在sFNC与dFNG两个层面均存在系统性异常,基于sFNC与dFNG特征构建的多模态集成学习模型可对ASD高效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梯度特征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腺样囊性癌特征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HPV感染状态分析
20
作者 孟祥超 王映梅 +5 位作者 李轩 倪文静 秦扬 徐红 曾淑俊 张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2-437,443,共7页
目的探讨伴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特征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状态、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0例具有ACC特征的子宫颈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伴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特征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状态、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0例具有ACC特征的子宫颈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EnVision法),并进行涵盖18种hrHPV E6/E7 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7.5岁,包括4例活检标本和6例手术标本。除2例因体检偶然发现外,其余8例均存在无诱因阴道出血或接触性出血。肿瘤平均最大径4.5 cm(范围2.5~9.0 cm),8例患者获知肿瘤分期(Ⅰ期5例,Ⅱ、Ⅲ和Ⅳ期各1例)。随访时间8~42个月,除1例失访外,2例(ⅢC1和ⅣB期)术后1年内死亡。组织学上,4例具有单纯性ACC形态,5例为混合性癌(分别合并鳞状细胞癌、腺样基底细胞癌、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或癌肉瘤),ACC形态学表现为筛状、假腺样、管状、小梁状和(或)实性结构,1例混合性癌的淋巴结转移癌仅具有ACC形态。免疫表型:10例肿瘤p16和p63均呈弥漫强阳性、Ki67细胞增殖指数高(40%~90%),p53均为野生型,50%病例c-MYB仅少部分细胞阳性;此外,SOX10(8/9)和CD117(7/10)呈阳性。hrHPV E6/E7 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证实病例均存在具有转录活性的HPV感染。结论具有ACC特征的子宫颈癌罕见,常发生于绝经后老年女性,属于HPV相关型高级别癌,临床分期是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CD117和SOX10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该类型肿瘤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腺样囊性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mRNA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