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初级运动皮质改善慢性疼痛的感觉-运动-感觉环路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菲(译) 罗层(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406,共2页
慢性疼痛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以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为核心的神经调控技术成为治疗顽固性疼痛的前沿手段,M1也被认为是位于神经系统最高位的疼痛神经调控靶点。然而,感觉系统的痛觉敏... 慢性疼痛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以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为核心的神经调控技术成为治疗顽固性疼痛的前沿手段,M1也被认为是位于神经系统最高位的疼痛神经调控靶点。然而,感觉系统的痛觉敏化如何影响M1的功能活动,改善M1的功能活动又是否能够调控慢性疼痛,其相关环路及细胞机制却尚未阐明。本研究发现慢性损伤或炎症诱致的慢性疼痛会引起初级感觉皮质(primary sensory cortex,S1)-M1兴奋抑制失衡从而导致M1兴奋性神经元功能活动显著降低,而M1锥体神经元的异常活动进一步通过投射到外侧下丘脑谷氨酸能的Parvalbumin神经元损伤疼痛调控的下行抑制系统,加剧疼痛信息向脊髓不断传入。而通过靶向M1对小鼠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结果显示r TMS通过纠正S1-M1兴奋抑制失衡并修复M1锥体神经元的功能异常从而激活了下行抑制系统,产生缓解疼痛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从感觉-运动交互作用的角度阐明了靶向初级运动皮质的感觉-运动-感觉的环路在调控慢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有望为研发靶向M1治疗慢性疼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MS 兴奋抑制失衡 初级感觉皮质 初级运动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源性巨噬细胞在小鼠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晶晶 宋越 +2 位作者 李林 刁玉刚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7-503,共7页
目的:探讨血源性巨噬细胞在小鼠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首先用UBC-GFP小鼠(供体)和野生型小鼠(受体)制备骨髓嵌合体动物区分血源性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神经夹伤后血源性巨噬细胞在损伤区... 目的:探讨血源性巨噬细胞在小鼠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首先用UBC-GFP小鼠(供体)和野生型小鼠(受体)制备骨髓嵌合体动物区分血源性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神经夹伤后血源性巨噬细胞在损伤区浸润及活化情况。其次利用CCR2 KO小鼠,上丘定位注射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节细胞(RGC),观察损伤区缺乏血液来源的巨噬细胞浸润时相应神经元胞体RGC的存活情况。结果:骨髓嵌合体小鼠显示视神经损伤区有大量的血源性巨噬细胞(Iba-1+GFP+)浸润、且此类细胞内多表达M2型巨噬细胞标记精氨酸酶1(arginase 1);CCR2 KO小鼠视神经夹伤后7 d同侧视网膜上存活RGC的数目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P<0.01),其损伤区活化巨噬细胞(CD68+)的数目同野生型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CCR2 KO小鼠损伤区arginase 1的表达较野生型小鼠明显有所降低(P<0.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后损伤区血液来源巨噬细胞不同于小胶质细胞,血液来源的巨噬细胞多向M2方向极化,表达arginase 1,对RGC存活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夹伤 血源性单核巨噬细胞 精氨酸酶1 视网膜节细胞 骨髓嵌合体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N/IGF1促进小鼠皮质脊髓束轴突再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倩 张坤 +2 位作者 张增强 李剑勇 崔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55-960,共6页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小鼠皮质脊髓束(CST)再生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6~8周龄C57BL/6小鼠2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4只。建立小鼠单侧锥体束横断模型,实验组在损伤对侧皮质注射腺相关病毒(...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小鼠皮质脊髓束(CST)再生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6~8周龄C57BL/6小鼠2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4只。建立小鼠单侧锥体束横断模型,实验组在损伤对侧皮质注射腺相关病毒(AAV)-OPN/IGF1,对照组在损伤对侧皮质注射AAV-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术后每2周采用行为学方法评估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术后12周处死小鼠,采用脊髓蛋白激酶Cγ(PKCγ)免疫组化染色判断皮质脊髓束横断情况;采用红色荧光蛋白(RFP)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轴突发芽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OPN和IGF1相关信号通路中核糖体蛋白S6激酶(pS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表达情况,研究OPN/IGF1促进轴突发芽的分子机制。结果通过采用PKCγ免疫组化染色判断皮质脊髓束残余情况,最终实验组入组小鼠10只,对照组入组小鼠8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OPN/IGF1对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无明显作用;皮质神经元高表达OPN/IGF1以后,损伤对侧皮质脊髓束发芽增多,神经元pS6和IGFR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IGF1可通过增加神经元IGFR和pS6表达而促进CST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锥体束横断术 轴突再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苷对糖尿病性膀胱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昆 邝芳 +3 位作者 闫飞 谭超 袁建林 刘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2,共8页
目的目前针对糖尿病性膀胱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手段,寻找天然抗氧化剂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文中旨在观察肌苷对糖尿病大鼠膀胱的保护作用及探索抗氧化应激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肌苷治疗... 目的目前针对糖尿病性膀胱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手段,寻找天然抗氧化剂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文中旨在观察肌苷对糖尿病大鼠膀胱的保护作用及探索抗氧化应激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肌苷治疗组,每组各2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1周后取尾静脉血,血糖水平≥16.7 mmol/L定义为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肌苷治疗组接受肌苷(75 mg/kg,腹腔注射,2/d治疗,糖尿病组接受同量等渗盐水。干预4周、8周后,各组的两个时间点分别取10只大鼠,取膀胱组织切片做HE染色、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膀胱组织中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情况,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膀胱组织的超微结构。同时对大鼠膀胱组织进行TUNEL凋亡分析,并测定膀胱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膀胱组织HE染色提示黏膜显著增生,肌束排列紊乱,结构松散,肌束断裂,肌束间间隙明显增宽,肌细胞萎缩,淋巴细胞浸润,肌束间胶原纤维填充,血管增生充血,神经束少见;在电镜下观察,可见肌细胞排列紊乱,中间连接消失,肌细胞和间质细胞内线粒体空泡化显著,核膜皱缩,核仁消失,染色质不规则边集,凝聚成块;免疫荧光结果提示NGF和c-kit信号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弱;4周和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凋亡率[(4.65±3.04、5.48±2.00)%]比较,糖尿病组[(1.68±3.04、10.51±0.90)%]、肌苷治疗组[(7.00±1.72、7.24±1.66)%]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糖尿病组比较,肌苷治疗组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GSH增多(P<0.05),糖尿病组SOD、GSH含量明显增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肌苷治疗组大鼠膀胱组织中SOD含量明显减少(P<0.05),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SOD、GSH含量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肌苷治疗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及肌苷治疗组膀胱湿重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氧化应激在糖尿病性膀胱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inosine能降低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糖尿病大鼠膀胱组织的受损程度,保护膀胱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性膀胱病 肌苷 氧化应激 C-K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脑科学基础与前沿课程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3
5
作者 解柔刚 王文挺 +2 位作者 韩文娟 武胜昔 罗层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4-636,共3页
为适应脑科学的迅猛发展,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脑科学研究人才,文章结合笔者所在空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近年来不断总结的实践经验,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的教学形式与灵活的授课模式相结合,构建脑科学基础与前沿的研究生课程新... 为适应脑科学的迅猛发展,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脑科学研究人才,文章结合笔者所在空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近年来不断总结的实践经验,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的教学形式与灵活的授课模式相结合,构建脑科学基础与前沿的研究生课程新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脑科学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教育 脑科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