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雄黄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体外抗病毒活性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丹 王莉 +2 位作者 徐锐 吴兴安 李云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3-1150,共8页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Ⅱ,HSV-2)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以阿昔洛韦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观察不同浓度(200....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Ⅱ,HSV-2)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以阿昔洛韦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观察不同浓度(200.00,150.00,100.00,50.00,25.00,12.50,6.25,3.13,1.54,0.78,0.39和0 mg/L)纳米雄黄对正常非洲绿源猴肾细胞(Vero细胞)作用48 h的细胞毒性;空斑法测定病毒滴度,建立病毒感染细胞模型,并采用细胞病变观察和MTT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浓度(20.00,10.00,5.00,2.50,1.25,0.63,0.31,0.15,0.08,0.04和0 mg/L)纳米雄黄在预防、治疗及直接灭活病毒3种给药方式下的抗HSV-2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纳米雄黄对正常Vero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为37.15 mg/L,HSV-2病毒滴度为7.30 log PFUs/mL,纳米雄黄在预防、治疗和直接灭活病毒3种给药方式下对HSV-2感染细胞的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0.13,1.80和0.52 mg/L,对应的治疗指数分别为285.77,20.64和71.44,纳米雄黄在预防给药下的治疗指数高于其治疗和直接灭活给药。结论:纳米雄黄在3种给药方式下均具有良好的抗HSV-2活性,且预防给药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雄黄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抗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滩病毒核衣壳蛋白与宿主相互作用蛋白的分离与纯化
2
作者 刘赫 叶伟 +5 位作者 张亮 程林峰 马宏炜 董阳超 雷迎峰 张芳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构建带有亲和素标签的汉滩病毒(HTNV)核衣壳蛋白(NP)表达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并表达后,鉴定与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合成亲和素标签基因(SF)与HTNV NP基因,先后克隆入哺乳动物真核表达载体pCAGGS,构建带有亲和标签SF的HTNV N... 目的构建带有亲和素标签的汉滩病毒(HTNV)核衣壳蛋白(NP)表达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并表达后,鉴定与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合成亲和素标签基因(SF)与HTNV NP基因,先后克隆入哺乳动物真核表达载体pCAGGS,构建带有亲和标签SF的HTNV NP表达质粒,酶切鉴定重组质粒,获得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CAGGS-SF-NP。将重组表达质粒瞬时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 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瞬时转染并收获蛋白样品,与StrepTrap^(TM) HP琼脂珠混匀后, 4℃过夜孵育;转移到层析柱中,经缓冲液洗涤、脱硫生物素洗脱完成亲和层析,获得洗脱样本;洗脱样品进行SDS-PAGE,分离得到与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结果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CAGGS-SF和pCAGGS-SF-NP,重组质粒成功表达串联SF与NP的融合蛋白;在亲和层析过程中,成功特异富集融合蛋白SF-NP;洗脱样品成功分离出与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结论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可以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SF-NP并获得了与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滩病毒 核衣壳蛋白 亲和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