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与血小板体外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 被引量:2
1
作者 顾顺利 刘二雄 +2 位作者 徐金梅 胡兴斌 尹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2-786,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巨噬细胞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增殖的效率,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108个/mL MRSA接种至LB培养体系,分为血小板组(每升加入2×10^(11)个去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巨噬细... 目的体外研究巨噬细胞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增殖的效率,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108个/mL MRSA接种至LB培养体系,分为血小板组(每升加入2×10^(11)个去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巨噬细胞组(每升加入1×10~9个体外诱导培养的巨噬细胞)、对照组(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和巨噬细胞均不加)。培养不同时间后,检测两组菌液的吸光度值以反映细菌的增殖情况,并在培养2 h时采集菌液,倍比稀释后涂板计数细菌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对MRSA的捕获,ELISA检测对照组和血小板组中的血小板因子4(PF4)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巨噬细胞组和血小板组均可抑制MRSA增殖,且血小板组的作用更加显著。结论血小板可以在体外抑制MRSA增殖,其抑制效果优于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抗黄热病毒感染的效果及初步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兵安 钱汐晶 +5 位作者 吴兴安 徐铮昊 罗正汉 唐海琳 赵平 戚中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检测利福平抗黄热病毒(YFV)感染的效果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04、0.2、1、5、25、125、625μmol/L)的利福平处理人肝癌细胞Huh-724 h,通过CCK-8检测利福平的细胞毒性并计算其细胞半数毒性浓度(CC50)。YFV感染Huh-7细... 目的检测利福平抗黄热病毒(YFV)感染的效果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04、0.2、1、5、25、125、625μmol/L)的利福平处理人肝癌细胞Huh-724 h,通过CCK-8检测利福平的细胞毒性并计算其细胞半数毒性浓度(CC50)。YFV感染Huh-7细胞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0.04、0.2、1、5、25μmol/L)的利福平,检测其抗YFV感染的剂量效应,并计算IC50。YFV感染Huh-7细胞的同时加入5μmol/L利福平,孵育不同时长(2、4、8、12、24 h),检测其抗YFV感染的时间效应。YFV感染Huh-7细胞后,在感染的不同时间段(2、4、6、8、12 h)加入25μmol/L利福平(药物作用时间2 h,病毒感染2 h),检测其抗YFV感染最显著的起效阶段。利用病毒结合实验、内吞荧光标记实验评价利福平对YFV入侵靶细胞的影响。结果利福平细胞毒性较弱(CC50为176.9μmol/L),抑制YFV作用显著(IC50为1.868μmol/L,P<0.01);动力时间窗、结合和内吞实验表明,利福平能抑制YFV结合、入侵靶细胞(P<0.01),但不影响YFV的内吞过程。此外,利福平在感染后期的复制阶段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P<0.01)。结论利福平可抑制YFV感染靶细胞,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在病毒感染早期的入侵阶段阻断病毒结合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黄热病毒 抗病毒药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滩病毒糖蛋白Gn的T细胞表位预测及其跨种属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报增 秦聪聪 +8 位作者 张俊琦 王永凯 张文标 刘瑞波 白天原 张志辉 张宇丝 杨琨 姜东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00-1010,共11页
目的筛选、鉴定并验证汉滩病毒(HTNV)包膜糖蛋白-N末端(Gn)上的免疫反应性表位。方法通过UniProt数据库获取HTNV 76-118株Gn蛋白序列。采用IEDB、SMMPMBEC、NetMHCpan 4.1、SYFPEITHI、Rankpep算法预测表位亲和力,VaxiJen v2.0分析免疫... 目的筛选、鉴定并验证汉滩病毒(HTNV)包膜糖蛋白-N末端(Gn)上的免疫反应性表位。方法通过UniProt数据库获取HTNV 76-118株Gn蛋白序列。采用IEDB、SMMPMBEC、NetMHCpan 4.1、SYFPEITHI、Rankpep算法预测表位亲和力,VaxiJen v2.0分析免疫原性,Blastp工具计算保守性,HPEPDOCK和EpiDOCK模拟pMHC对接,TBtools进行双向聚类分析,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实验评价表位细胞免疫反应性。结果通过UniProt数据库获得了HTNV 76-118株Gn蛋白序列(PRO_0000036816)。整合5种亲和力算法,在小鼠H-2亚型中获得了61个优势表位,在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亚型中得到234个优势表位,MHC-Ⅱ亚型中得到212个优势表位;VaxiJen筛选分别获得H-2、MHC-Ⅰ、MHC-Ⅱ亚型强免疫原性优势表位23、110、42个;进一步采用Blastp筛选获得高亲和力、强免疫原性、种间种内保守的MHC-Ⅰ类限制性表位3个,MHC-Ⅱ类限制性表位81个。双向分层聚类分析揭示了小鼠H2-d、H2-b和部分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在提呈HTNV Gn表位上的相似性。ELISpot验证了5个表位具有较强的诱导脾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结论预测并验证了HTNV Gn上的细胞免疫反应性表位,证实在MHC提呈中病毒抗原存在跨基因、种属、物种的交叉免疫反应性,为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滩病毒 糖蛋白 表位 计算机预测 免疫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