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库巴曲缬沙坦防治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林艺婷 韩晴 +1 位作者 郭小博 张红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cancer 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CTRCD)的疗效。方法:汇总分析自建库至2023年3月发表于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五大数据库的沙库...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cancer 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CTRCD)的疗效。方法:汇总分析自建库至2023年3月发表于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五大数据库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TRCD的所有文献,归纳总结用药时机、剂量、药物疗效等;梳理总结其预防CTRCD的临床研究。结果: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TRCD 3~12个月后,肿瘤患者NYHA心功能从Ⅱ~Ⅳ级改善为Ⅰ~Ⅱ级,LVEF上升幅度为3.0%~37.0%,NTproBNP下降幅度为280.0~65498.0 pg/mL。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TRCD有效,在改善患者LVEF、GLS等指标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使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得以继续、生存期得以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 肿瘤心脏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的诊疗及防控2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天驰 白露 +3 位作者 解柔刚 周柯 孙菲 田克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691,共5页
目的对2例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的弧菌属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NOVC)的微生物学特性,为霍乱弧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API细菌生化反应... 目的对2例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的弧菌属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NOVC)的微生物学特性,为霍乱弧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API细菌生化反应鉴定卡、VITEK 2 Compact鉴定仪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2株弧菌分离株,并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分子检测和耐药表型检测。结果2株菌株均鉴定为霍乱弧菌,血清学试验确定为NOVC,毒力基因ctx AB检测阴性;药敏试验显示1株菌对氨苄西林、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和氯霉素敏感,对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唑耐药,另一菌株对所有检测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NOVC所致的血流感染在中国少有报道,完善血培养标本分离霍乱弧菌的准确鉴定、分型和耐药表型检测,对诊断、治疗和防控霍乱弧菌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 血流感染 血清学分型 抗菌药物敏感性 感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CAR-M)疗法在炎症相关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徐雨菲 王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4-838,共5页
经典的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CAR-M)发挥促炎作用实现抗肿瘤免疫,但是通过改造CAR的结构设计也可以使其有类似M2的抗炎功能,从而治疗炎症性疾病。目前靶向M1型小胶质细胞的CAR-M疗法能够有效减少神经炎症,用于治疗炎症相关抑郁症。随着... 经典的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CAR-M)发挥促炎作用实现抗肿瘤免疫,但是通过改造CAR的结构设计也可以使其有类似M2的抗炎功能,从而治疗炎症性疾病。目前靶向M1型小胶质细胞的CAR-M疗法能够有效减少神经炎症,用于治疗炎症相关抑郁症。随着关于CAR-M抗炎作用的研究不断发展,CAR-M细胞疗法为治疗炎症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CAR-M) 抑郁症 炎症 治疗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活性肠肽阳性神经元在疼痛信息传递和敏化中的作用
4
作者 李嘉琳 杨新江 +4 位作者 丁慧 刘万能 曹紫萱 韩文娟 罗层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其传递和调控涉及多种神经元和分子机制。血管活性肠肽(VIP)阳性神经元是一类表达VIP的抑制性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分布广泛,并参与调节多种生理过程。目前已有研究表明VIP阳性神经元参与疼痛信息传递和...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其传递和调控涉及多种神经元和分子机制。血管活性肠肽(VIP)阳性神经元是一类表达VIP的抑制性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分布广泛,并参与调节多种生理过程。目前已有研究表明VIP阳性神经元参与疼痛信息传递和敏化等方面的功能。VIP阳性神经元通过其复杂的突触连接和广泛的投射范围,参与了疼痛的产生、传递和调节过程。进一步研究VIP阳性神经元的功能和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疼痛的产生和调控,并为疼痛治疗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本综述将重点介绍VIP阳性神经元在大脑、脊髓以及外周背根神经节(DRG)中的分布情况、功能特性以及其在疼痛中的作用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P阳性神经元 抑制性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 背根神经节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神经调控及与情绪关联性的机制
5
作者 周文倩 江文瑞 +2 位作者 刘玉杰 张明明 窦小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772,共5页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由于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临床治疗上尚未取得显著的突破。目前已知OAB常伴随情绪障碍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深入探讨OAB...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由于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临床治疗上尚未取得显著的突破。目前已知OAB常伴随情绪障碍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深入探讨OAB的神经系统调控机制及其与情绪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揭示其发病机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OAB的神经系统调控机制及其与情绪关联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情绪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痛的中枢传递与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邱欣彤 史英武 +1 位作者 曹鹏 张明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3,共5页
内脏痛具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内脏痛机制复杂,在脊髓和脑内有大量与内脏痛有关的核团,如脊髓背角、孤束核、臂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腹内侧区等。此外,脑内还有大量与内脏痛相关的传导通路,如上... 内脏痛具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内脏痛机制复杂,在脊髓和脑内有大量与内脏痛有关的核团,如脊髓背角、孤束核、臂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腹内侧区等。此外,脑内还有大量与内脏痛相关的传导通路,如上行传递通路、下行调节通路、迷走神经通路等。掌握内脏痛的神经解剖学特征,探索内脏痛的中枢机制对于临床上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内脏痛的神经病理性痛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内脏痛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痛 中枢神经系统 传导通路 中枢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nAchR)增加小鼠海马组织M2型小胶质细胞数量并减轻脓毒症脑病 被引量:9
7
作者 黄鑫怡 郑依婷 +2 位作者 顾婷婷 王佳佳 方宗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0-544,共5页
目的检测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nAchR)对M2型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探索其减轻脓毒症脑病(SAE)的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于2月龄雄性C57BL/6小鼠构建SAE模型,比较两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 目的检测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nAchR)对M2型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探索其减轻脓毒症脑病(SAE)的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于2月龄雄性C57BL/6小鼠构建SAE模型,比较两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α7nAchR的表达变化。给予腹腔注射α7nAchR的激动剂二甲氧基苯亚胺基假木贼碱(GTS-21),观察给予激动剂后海马组织中α7nAchR的表达变化,同时探索GTS-21是否能减轻SAE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精氨酸酶1(ARG1)、离子钙结合接头蛋白1(Iba-1)的表达确定SAE小鼠M2型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GTS-21对M2型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SAE小鼠的新物体识别及恐惧记忆能力显著下降,小鼠海马组织中α7nAchR表达显著降低。GTS-21可改善SAE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增加脑组织中α7nAchR的表达。同时,脓毒症小鼠海马组织中M2型小胶质细胞显著减少,而GTS-21可显著增加M2型小胶质细胞的数量。结论SAE小鼠海马组织中α7nAchR表达降低,使抑制炎症反应的M2型小胶质细胞减少,GTS-21可显著增加M2型小胶质细胞数量,减轻SAE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脑病(SAE)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nAchR) M2型小胶质细胞 胆碱能抗炎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注意力调控慢性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崔雅婷 从翔宇 +4 位作者 王福东 吴文斌 田志成 马绥斌 罗层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炎症或损伤诱致的慢性疼痛,其反复发作、迁延难治的特性使患者长期备受折磨,并且焦虑、抑郁、恐惧等恶性情绪常伴随整个病程甚至终生,严重危害患者的...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炎症或损伤诱致的慢性疼痛,其反复发作、迁延难治的特性使患者长期备受折磨,并且焦虑、抑郁、恐惧等恶性情绪常伴随整个病程甚至终生,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质量。目前已知控制疼痛的方法有很多种,分散注意力作为认知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有着无痛苦、无不良反应、使用简单、方便和不需要医生医嘱等优点。本文就目前分散注意力缓解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痛 分散注意力 痛觉过敏 临床应用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叶参与痛觉信息传递与调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9
作者 邱欣彤 魏斯顿 +1 位作者 史英武 张明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2-556,共5页
岛叶是大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解剖学结构上,岛叶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从功能上,前部岛叶与痛引起的情绪反应密切相关,而后部岛叶则侧重于痛信息的感受,因此岛叶同时参与了痛与痛相关情绪的信息传递与... 岛叶是大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解剖学结构上,岛叶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从功能上,前部岛叶与痛引起的情绪反应密切相关,而后部岛叶则侧重于痛信息的感受,因此岛叶同时参与了痛与痛相关情绪的信息传递与调控。岛叶对痛的调节机制包括自上向下和自下向上两个方面,由于存在着丰富的纤维联系和神经递质,其调节作用复杂而精细。本文就岛叶的解剖学结构及其参与痛觉传递与调控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深入探索岛叶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痛觉 情绪 神经递质 前岛叶皮质 后岛叶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A能神经元光遗传学调控在神经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施艺 马天驰 +1 位作者 赵再华 沈学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721-724,共4页
光遗传学技术借助光脉冲精准调控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活动,具有细胞特异性和时空精确性。本文基于光遗传学技术调控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综述了在单细胞和神经环路水平,GABA能神经元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D)、癫痫、精神分裂症(SCZ)... 光遗传学技术借助光脉冲精准调控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活动,具有细胞特异性和时空精确性。本文基于光遗传学技术调控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综述了在单细胞和神经环路水平,GABA能神经元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D)、癫痫、精神分裂症(SCZ)等神经精神类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对于其在今后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潜在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疾病 光遗传学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神经环路 兴奋/抑制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strin 2(SESN2)通过激活蛋白激酶B促进肝癌细胞索拉非尼原发性抵抗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济民 牛坤伟 +4 位作者 王博 李艺杰 夏聪聪 陶开山 戴竞耀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7-433,共7页
目的探讨sestrin 2(SESN2)在肝癌细胞索拉非尼原发性抵抗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el-7404、SNU-398、HLE、HLF、Hep3B肝癌细胞系中SESN2 mRNA和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组织中SESN2的表达。分别... 目的探讨sestrin 2(SESN2)在肝癌细胞索拉非尼原发性抵抗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el-7404、SNU-398、HLE、HLF、Hep3B肝癌细胞系中SESN2 mRNA和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组织中SESN2的表达。分别用(0、2、5、10、15、20、25)μmol/L索拉非尼处理上述肝癌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索拉非尼半数抑制浓度(IC50),(0、2、4、6、8)μmol/L索拉非尼刺激Bel-7404、SNU-398肝癌细胞24 h,检测癌细胞SESN2 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SESN2的特异性小干涉RNA(si SESN2)敲低Bel-7404、SNU-398肝癌细胞的SESN2水平,再分别用(0、8)μmol/L索拉非尼刺激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水平。结果与正常肝细胞和癌旁肝组织相比,肝癌细胞系和肝癌组织中SESN2水平升高,且癌细胞中SESN2水平与索拉非尼IC50呈正相关;索拉非尼刺激Bel-7404、SNU-398肝癌细胞后,癌细胞SESN2水平升高,AKT信号活化;敲低Bel-7404、SNU-398肝癌细胞的SESN2水平,可进一步抑制细胞增殖活性、促进细胞凋亡、抑制AKT磷酸化。结论 SESN2可通过激活AKT信号促进肝癌细胞索拉非尼原发性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原发性抵抗 Sestrin 2(SESN2) 蛋白激酶B(AKT)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肠-脑轴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兆清 任泽盛 +2 位作者 李彤昕 马斌芳 寇珍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93-597,共5页
脑肠轴(braingut axis)是大脑和消化系统之间存在的一种密切联系,在维持体内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微生物群作为脑肠功能的关键调节因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方面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微生物通过免疫系统、氨基... 脑肠轴(braingut axis)是大脑和消化系统之间存在的一种密切联系,在维持体内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微生物群作为脑肠功能的关键调节因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方面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微生物通过免疫系统、氨基酸代谢、内脏神经等方式调节神经元活动和激活小胶质细胞从而对脑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挥调节作用。本文将对微生物-肠-脑轴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做以讨论,阐述微生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人们对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而关于微生物影响疾病发生的一些相关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肠-脑轴 神经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亨廷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盆神经初级传入在脊髓的局部调控及与上级神经元的纤维联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欣彤 史英武 张明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299,共7页
目的:利用重组伪狂犬病毒介导的逆行跨多突触追踪技术,观察小鼠盆神经初级传入在脊髓突触前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与上级神经元的纤维联系。方法:在成年雄性C57小鼠一侧盆神经注射伪狂犬病毒,动物存活一周后灌注取材,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目的:利用重组伪狂犬病毒介导的逆行跨多突触追踪技术,观察小鼠盆神经初级传入在脊髓突触前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与上级神经元的纤维联系。方法:在成年雄性C57小鼠一侧盆神经注射伪狂犬病毒,动物存活一周后灌注取材,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全脑的突触前神经元的分布;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特异性标记脊髓神经元,观察盆神经初级传入的突触前神经元与痛相关神经元的共存情况。结果:将伪狂犬病毒介导的逆行跨多突触病毒注入盆神经后,脊髓和脑内大量核团,如下丘脑、运动皮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和腰骶髓后连合核(DCN)都可观察到密集分布的突触前神经元。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到DCN内存在大量SP受体(SPR)阳性神经元,且SPR阳性神经元与盆神经跨突触标记的突触前神经元不共存,这些突触前神经元主要呈GABA阳性。结论:DCN是盆神经初级传入在脊髓的关键中继部位,内脏伤害性信息可能在DCN处进行初级调控后向上逐级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神经 初级传入 腰骶髓后连合核 逆行跨多突触标记病毒 SP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瘤的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正 韩骅 梁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4-948,共5页
基于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的过继治疗成为治疗肿瘤的新策略,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无严格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并且已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针对实体瘤的治疗中,CAR-T细胞疗法具有易脱靶性以... 基于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的过继治疗成为治疗肿瘤的新策略,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无严格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并且已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针对实体瘤的治疗中,CAR-T细胞疗法具有易脱靶性以及治疗效率低下的问题.合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极大的提高了CAR-T细胞设计者们的热情,我们围绕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掣肘现状、合成生物学武装的新型CAR-T细胞的前沿进展进行讨论;并详细介绍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几种实体瘤靶点的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 实体瘤 免疫治疗 靶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基因敲除对小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5
作者 姚艳 王玉珏 +3 位作者 李渊博 高小川 刘芳芳 张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03-308,共6页
目的:研究醛糖还原酶(AR)在小鼠脊髓损伤(SCI)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野生型(WT)小鼠和AR敲除(AR KO)小鼠,制备小鼠脊髓钳夹伤模型,通过BMS评分对比观察损伤后两种小鼠在不同时间点(3、7、14和28 d)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免疫荧... 目的:研究醛糖还原酶(AR)在小鼠脊髓损伤(SCI)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野生型(WT)小鼠和AR敲除(AR KO)小鼠,制备小鼠脊髓钳夹伤模型,通过BMS评分对比观察损伤后两种小鼠在不同时间点(3、7、14和28 d)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损伤面积恢复程度;利用试剂盒和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后小鼠脊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磷酸化核因子-κB(NF-κB)家族p65、4-羟基壬烯醛(4-HNE)和活性氧(ROS)的表达。通过体外培养来源于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给予脂多糖(LPS)及4-HNE联合刺激,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V2细胞极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iNOS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WT小鼠相比,AR基因敲除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损伤区面积显著减小,并且抑制小鼠脊髓损伤区小胶质细胞活化,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性分子iNOS表达水平明显下调。WT小鼠和AR KO小鼠在脊髓损伤后ROS、4-HNE的含量逐渐上升,在损伤后7 d表达较高,并且具有相似的表达变化模式。LPS联合4-HNE刺激BV2细胞系,可抑制M1型相关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16/32(CD16/32)、iNOS和p-p65的表达,促进M2型相关分子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结论:AR敲除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后4-HNE的累积,减少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小胶质细胞 醛糖还原酶 4-羟基壬烯醛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显微外科互联网教学实践的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天驰 田克勇 +6 位作者 岳波 宋勇莉 韩宇 查定军 邱建华 陈阳 孙菲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9-742,共4页
互联网教学是耳显微外科教学的有效方式,不仅可以作为本科生课外延伸学习,更能对规培生基础培训、专科医师技能提升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我们对耳显微外科互联网教学实践开展探索,从2017年开始进行手术全程实时直播、典型病例精讲、“... 互联网教学是耳显微外科教学的有效方式,不仅可以作为本科生课外延伸学习,更能对规培生基础培训、专科医师技能提升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我们对耳显微外科互联网教学实践开展探索,从2017年开始进行手术全程实时直播、典型病例精讲、“耳显微外科从入门到精通”系列学术讨论等尝试。通过多途径互联网教学,互相探讨、教学相长,旨在共同提高耳科同道的耳显微外科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学 耳显微外科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探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特征
17
作者 温立势 张泉 +5 位作者 严宏祥 李曼红 苏静波 常天芳 王雨生 孙嘉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1-252,共12页
目的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探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内皮细胞(EC)的分子表达与病理特征。方法取6只6~8周龄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3只,处死后摘取双眼眼球,分别采用剪碎脉络膜巩膜复合体法和刮... 目的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探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内皮细胞(EC)的分子表达与病理特征。方法取6只6~8周龄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3只,处死后摘取双眼眼球,分别采用剪碎脉络膜巩膜复合体法和刮取脉络膜法分离脉络膜组织,采用胰蛋白酶/Ⅰ型胶原酶37℃连续消化制得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率及EC比例,确定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选取6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NV组,每组3只,其中CNV组小鼠建立激光诱导的CNV模型;于造模后7 d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10xGenomics进行单细胞分离并构建测序文库,Illumina Novaseq6000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基因表达矩阵;根据文献报道并参考Cellmarker数据库定义细胞亚群;选取EC亚群进行拟时序分析,生成各个细胞分化状态(State)的基因表达矩阵,筛选CNV-EC并初步分析表达特征。另选取6只小鼠建立CNV模型,于造模后7 d取小鼠眼球制备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C标志物Pecam1与线粒体外膜蛋白Tomm20、mt-Co1和毛细血管标志物Kdr、Plvap的共定位及面积占比情况,并统计血管直径。结果剪碎复合体和刮取脉络膜所制备单细胞悬液的细胞活率分别为99.4%和99.1%,符合测序要求;流式细胞术检测EC占比约为1.58%。scRNA-seq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CNV组小鼠脉络膜均包含13个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NV组视锥/视杆细胞、EC和造血系细胞比例增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施万细胞比例相应减少。在所有细胞亚群中,EC比例为18.40%。EC拟时序分析显示,脉络膜EC可分为4个State,CNV组中位于State 2状态的EC比例为29.1%,较正常对照组的9.5%明显升高;差异基因分析显示,State 2 EC中线粒体相关基因mt-Nd4和mt-Atp6等表达上调而毛细血管基因Kdr和Esm1等表达显著下调。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NV区域内Tomm20和mt-Co1在Pecam1阳性EC内表达分布面积比例分别为(19.50±4.68)%和(4.64±2.82)%,明显高于正常区域的(3.00±2.09)%和(0.18±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8、3.84,均P<0.01)。CNV区域内Kdr和Plvap在Pecam1阳性EC内表达面积比例分别为(1.50±0.29)%和(0.79±0.97)%,明显低于正常区域的(31.30±5.44)%和(10.43±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0、9.48,均P<0.01)。CNV区域血管直径为(5.52±1.85)μm,明显大于正常区域的(4.21±1.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P<0.001)。结论CNV发生时,脉络膜组织中EC比例增加,CNV-EC呈现线粒体代谢活化和毛细血管特性丢失的病理特征,提示EC线粒体活化可能在CNV生成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内皮细胞 线粒体 毛细血管 单细胞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