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大学生对死亡伦理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岳帅 孙权 +1 位作者 周嘉恒 马晓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7期945-949,共5页
目的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对于死亡伦理观念的认知程度以及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下是否存在认知差异,为医学生走上临床及医护人员对病患及其家属进行死亡教育、安宁疗护做好准备,以利更好地、全方位地开展临床照护。方法自行设计问题式问卷,... 目的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对于死亡伦理观念的认知程度以及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下是否存在认知差异,为医学生走上临床及医护人员对病患及其家属进行死亡教育、安宁疗护做好准备,以利更好地、全方位地开展临床照护。方法自行设计问题式问卷,采取网络发放的形式对以陕西、内蒙古为主的29个省市区在校本科大学生(包括医学类与非医学类)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84.82%的大学生认同“医院有较大的可能让我的亲人脱离危险”;67.5%的大学生认为生命的质量更重要,如果生命已经完全没有了质量,会选择面对别离;38.75%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对亲人实施安乐死,选择“不惜一切全力抢救临终亲人”;48.21%的大学生选择“放弃抢救,平静的陪伴亲人走到生命的终点,给他温暖的慰藉”。结论总体看来,当代大学生对死亡伦理有一定的认知,可能与受教育程度较高、信息交换迅捷等有关;对于安乐死的接受程度不是很高,并且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进一步引导其认同死亡教育、安宁疗护理念,以促进对“生命安逝”的高度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伦理 安乐死 死亡教育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红细胞岛在红系发育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邹琳茹 白健 +2 位作者 魏调霞 冯蕾 秦鸿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6-941,共6页
成红细胞岛(EBI)是成红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结构,由成红细胞围绕一个中央巨噬细胞组成。其中巨噬细胞在介导EBI形成以及成红细胞增殖分化、脱核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应激状态下,二者之间黏附分子表达异常将导致多... 成红细胞岛(EBI)是成红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结构,由成红细胞围绕一个中央巨噬细胞组成。其中巨噬细胞在介导EBI形成以及成红细胞增殖分化、脱核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应激状态下,二者之间黏附分子表达异常将导致多种红系疾病的发生。提示靶向EBI中的中央巨噬细胞有望成为治疗红系疾病的新策略。文章归纳总结了EBI的结构功能、巨噬细胞和成红细胞相互作用以及EBI内中央巨噬细胞在红系疾病中的作用和治疗潜力,为临床治疗红系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红细胞岛 红系发生 中央巨噬细胞 黏附分子 红系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釉基质蛋白水凝胶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春宝 曾子瑜 +1 位作者 全雅琦 王忠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4-618,共5页
目的:构建一种负载釉基质蛋白(EMP)的泊洛沙姆(Poloxamer)可注射温敏水凝胶,研究其性能。方法:提取6月龄幼猪牙胚EMP,制备空白凝胶以及负载釉基质蛋白(2 mg/mL)的凝胶(P407∶P188分别为23∶8和19∶1),采用试管倒置法测定胶凝温度,超微... 目的:构建一种负载釉基质蛋白(EMP)的泊洛沙姆(Poloxamer)可注射温敏水凝胶,研究其性能。方法:提取6月龄幼猪牙胚EMP,制备空白凝胶以及负载釉基质蛋白(2 mg/mL)的凝胶(P407∶P188分别为23∶8和19∶1),采用试管倒置法测定胶凝温度,超微量蛋白定量法测定优选组方的EMP释放性能。结果:负载2 mg/mL EMP,P407∶P188为23∶8的泊洛沙姆可注射温敏水凝胶(编号FP1)胶凝温度为33℃,其释放性能符合Higuchi方程,适合临床应用。结论:构建了可缓释EMP的泊洛沙姆可注射温敏水凝胶,该体系具有合适的相转变温度和控释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洛沙姆 温敏可注射水凝胶 釉基质蛋白 释放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长庆油田职工与陕西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车天乐 梁英 +3 位作者 张海悦 徐勇勇 史博飞 谭志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比较长庆油田职工和陕西省居民糖尿病患病水平,为企业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工作打下基础。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倾向指数评分,选用最邻近匹配法进行1∶1匹配。匹配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两个人群的糖... 目的比较长庆油田职工和陕西省居民糖尿病患病水平,为企业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工作打下基础。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倾向指数评分,选用最邻近匹配法进行1∶1匹配。匹配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两个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差异。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长庆油田职工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更高(糖尿病:OR=1.764,95%CI=1.448~2.148,P<0.001)。结论该企业的糖尿病防控挑战比普通人群更大,应该更加重视男性员工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患病率 倾向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静类药物在瘙痒症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彬彬 王嘉仪 +3 位作者 张天爱 马鸣曦 吴振宇 李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93-97,共5页
瘙痒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受,其发生和调控机制复杂多样且尚不明了,给瘙痒症(尤其是慢性瘙痒)的治疗带来了困难,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瘙痒症的治疗药物多种多样,其中,镇静类药物在治疗瘙痒症方面效果显著,具体包括抗抑郁药,抗惊... 瘙痒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受,其发生和调控机制复杂多样且尚不明了,给瘙痒症(尤其是慢性瘙痒)的治疗带来了困难,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瘙痒症的治疗药物多种多样,其中,镇静类药物在治疗瘙痒症方面效果显著,具体包括抗抑郁药,抗惊厥药以及部分抗H1受体药物,其各自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对应治疗的瘙痒症类型也有所不同。镇静类药物一方面可从主观情感上降低患者对瘙痒的感觉,打破瘙痒-抑郁-瘙痒的循环链;另一方面从客观机制出发抑制痒觉的传导,最终达到缓解瘙痒症状甚至治疗瘙痒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类药物 瘙痒 抗抑郁药物 抗惊厥药物 抗H1受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脑脊液神经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瑞 刘海鹰 +4 位作者 王家瑶 郭保霖 高方 武胜昔 王文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3-637,共5页
触脑脊液神经元(cerebrospinal fluid-contacting neurons,CSF-cNs)是一种分布于脑室、中央管、脑室周器及脑实质等处与脑脊液接触的特殊神经元。根据分布位置不同可将CSF-cNs分为室管膜上、室管膜下和远位CSF-cNs三类,不同部位的CSF-... 触脑脊液神经元(cerebrospinal fluid-contacting neurons,CSF-cNs)是一种分布于脑室、中央管、脑室周器及脑实质等处与脑脊液接触的特殊神经元。根据分布位置不同可将CSF-cNs分为室管膜上、室管膜下和远位CSF-cNs三类,不同部位的CSF-cNs分泌不同的神经递质。以往研究CSF-cNs多采用脑室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subunit B labeled with horseradish peroxidase,CB-HRP)进行逆行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脑脊液神经元 POLYCYSTIN KIDNEY disease 2-like 1(PKD2L1) 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的PU支架复合CA以及PRF促进软骨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梦琪 全雅琦 +1 位作者 曾子瑜 王忠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2-569,共8页
目的:研究3D打印聚氨酯(PU)材料复合体外诱导的软骨细胞聚集体(CA)以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促进软骨再生的效果。方法:运用熔融沉积技术(FDM)将PU材料快速成型为15 mm×15 mm×5 mm的多孔支架试件,孔径400μm,孔隙率60%;分离... 目的:研究3D打印聚氨酯(PU)材料复合体外诱导的软骨细胞聚集体(CA)以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促进软骨再生的效果。方法:运用熔融沉积技术(FDM)将PU材料快速成型为15 mm×15 mm×5 mm的多孔支架试件,孔径400μm,孔隙率60%;分离培养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耳廓软骨细胞,将第3代软骨细胞在富含维生素C的培养基中诱导10 d,形成CA,qPCR检测Aggrecan、Collagen Ⅱ、Sox9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每抽取10 m L兔耳中央动脉血,即刻高速离心制备1单位的PRF,细胞计数法检测PRF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q-PCR检测PRF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后上述软骨表型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将PU支架与CA、PRF复合后移植入裸鼠背部皮下,8周后取出,硬组织切片染色检测新生软骨情况。结果:软骨细胞与PRF共培养后,Aggrecan、Collagen Ⅱ、Sox9的mRNA均呈现较高的表达(P<0.05)。1/8、1/4、1/2 PRF均促进了软骨细胞的增殖,不同剂量间比较,P>0.05。异位移植结果表明:实验组硬组织切片可见大量成熟的软骨陷窝样结构形成,与支架紧密结合,而对照组软骨陷窝样结构形成较少,可见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结论:3D打印的PU支架可精确维持新生软骨外形,CA以及PRF的联合应用有利于软骨细胞的增殖和软骨表型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支架 软骨细胞聚集体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侧海马内给予雷公藤内酯醇(T10)对慢性痛大鼠痛行为和抑郁样行为及其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牛泽浩 谯煜 +2 位作者 胡晓帆 史娟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7-533,共7页
目的:探究背侧海马内置管给予雷公藤内酯醇(T10)对于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痛行为和抑郁样行为,以及海马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采用L5脊神经结扎(SNL)的方法制作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利用von Frey丝刺激法连续观察造模后大鼠... 目的:探究背侧海马内置管给予雷公藤内酯醇(T10)对于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痛行为和抑郁样行为,以及海马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采用L5脊神经结扎(SNL)的方法制作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利用von Frey丝刺激法连续观察造模后大鼠的痛行为学变化;运用强迫游泳(FST)和新奇摄食抑制实验(NSF)观察造模后动物的抑郁样行为;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背侧海马内电离钙绑定衔接分子1(Iba-1)的表达情况。结果:(1)痛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1 d后SNL模型大鼠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P <0. 001),且术后21 d维持在较低水平(P <0. 001);从术后第14 d起背侧海马内置管连续给予T10至第21 d,观察到T10能够明显提高上述模型大鼠手术侧后足的机械性痛阈(P <0. 01)。(2)抑郁样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SNL模型大鼠于术后21 d出现明显抑郁样行为,与对照组相比,NSF的不动时间和FST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 <0. 05,P <0. 001);背侧海马内给予T10后,动物的NSF和FST抑郁样行为均有明显缓解(FST P <0. 05; NSF P <0. 00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NL模型大鼠双侧背侧海马内Iba-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给予T10后,其背侧海马内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均被显著抑制。(4)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造模后21 d双侧背侧海马内I-ba1的表达明显上调(P <0. 01),连续给予T10后可以显著下调其内Iba-1的表达水平(P <0. 05)。结论:背侧海马内置管连续给予T10能有效缓解由SNL诱导的慢性痛模型大鼠的痛行为和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背侧海马内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进而减轻海马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T10) L5脊神经结扎 抑郁样行为 背侧海马 小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相关的实体瘤治疗新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心航(综述) 陈丽华 唐康(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8-633,共6页
巨噬细胞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巨噬细胞的实体瘤治疗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与巨噬细胞相关的实体瘤治疗新策略主要包括: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数量和表型及构建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CAR-M),前者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募... 巨噬细胞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巨噬细胞的实体瘤治疗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与巨噬细胞相关的实体瘤治疗新策略主要包括: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数量和表型及构建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CAR-M),前者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募集、耗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重编程TAM等方式,减弱TAM对实体瘤的促进作用,增强TAM的抗肿瘤效应;后者基于CAR-T的设计原理,使得巨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并利用巨噬细胞较强的浸润能力,使得CAR-M能够进入实体瘤发挥抗肿瘤效应。目前,CAR-M疗法已在动物模型中获得了成功,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尚未获得明确的结论。TAM具有良好的组织浸润能力、吞噬活性和安全性,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前景,进一步研究TAM表型极化的机制、解决巨噬细胞来源问题、优化CAR-M的体外转染策略,将有效推动巨噬细胞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瘤 治疗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1受体在小鼠大脑皮层的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瑞 范运龙 +4 位作者 刘海鹰 郭保霖 任可可 武胜昔 王文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9-235,共7页
目的:利用多巴胺受体1(D1Rs)荧光转基因小鼠系统探讨D1Rs在小鼠大脑皮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对表达模式。方法:使用成年Drd1-tdTomato转基因小鼠,制备冠状全脑切片,采用DAPI衬染细胞核,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1Rs的分布,使用Imaris软件荧... 目的:利用多巴胺受体1(D1Rs)荧光转基因小鼠系统探讨D1Rs在小鼠大脑皮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对表达模式。方法:使用成年Drd1-tdTomato转基因小鼠,制备冠状全脑切片,采用DAPI衬染细胞核,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1Rs的分布,使用Imaris软件荧光阈值点自动计数算法实现细胞计数。结果:D1Rs在大多数大脑皮层区域内都有表达,但总体比例较低,这些区域包括眶皮层、岛叶皮层、扣带皮层、视皮层、听觉皮层、运动皮层、躯体感觉皮层、外嗅皮层和梨状皮层等。同时我们发现D1Rs在大脑皮层中主要集中在浅层(1/2层)和深层(5/6层)。结论:不同大脑皮层区域D1Rs分布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受体1 大脑皮层 表达模式 Drd1-tdTomato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产素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罡 张倩 +3 位作者 于新阁 阎伟 吴振宇 李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2-626,共5页
催产素(oxytocin,OXT),又称缩宫素,主要由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和视上核(supraoptic nucleus,SON)的神经细胞合成,可经下丘脑-垂体轴的神经纤维输送到垂体后叶,然后分泌释放入血液,也可通过神经纤维分泌到... 催产素(oxytocin,OXT),又称缩宫素,主要由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和视上核(supraoptic nucleus,SON)的神经细胞合成,可经下丘脑-垂体轴的神经纤维输送到垂体后叶,然后分泌释放入血液,也可通过神经纤维分泌到神经系统的其它部位。OXT广泛分布在外周组织(如子宫、胎盘、乳腺等)和中枢神经系统(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背核、脊髓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疼痛 镇痛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扣带回皮质参与痛觉信息传递与调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佳明 张明喆 +2 位作者 王俊达 陈晏 张明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95-598,共4页
前扣带回皮质(ACC)是边缘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解剖学结构上ACC可以分为背侧部(dACC)和腹侧部(vACC)。背侧部主要功能是疼痛的感觉与认知,而腹侧部主要功能是参与痛相关情绪反应。ACC接受自下而上的伤害性信息传入,并对痛觉起着... 前扣带回皮质(ACC)是边缘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解剖学结构上ACC可以分为背侧部(dACC)和腹侧部(vACC)。背侧部主要功能是疼痛的感觉与认知,而腹侧部主要功能是参与痛相关情绪反应。ACC接受自下而上的伤害性信息传入,并对痛觉起着自上而下的中枢调控作用。其主要接受丘脑内侧核群的纤维投射,并与丘脑内侧核群、岛叶和杏仁核等有复杂的纤维联系,参与痛觉的形成和调节,并编码痛觉强度与行为反应。本文将针对ACC参与痛觉传递与调控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扣带回皮质 痛觉 情绪 神经递质 神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积调节性阴离子通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岩 靳嘉岩 +2 位作者 王晓明 侯莉明 刘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0-1002,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占据多个国家病死率的榜首。体积调节性阴离子通道(VRAC)是一种对渗透压敏感、体积随着渗透压变化而改变的离子通道。近年来的研究发现,VRAC在哺乳动物的肾脏、胃肠道及心血管系统中广泛表达,包括...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占据多个国家病死率的榜首。体积调节性阴离子通道(VRAC)是一种对渗透压敏感、体积随着渗透压变化而改变的离子通道。近年来的研究发现,VRAC在哺乳动物的肾脏、胃肠道及心血管系统中广泛表达,包括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VRAC不仅对生理状态下的细胞容积调节起重要作用,而且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通道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囊泡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佳鑫 任盼 +3 位作者 黄嘉兴 丁一笑 侯征 方超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细菌囊泡(membrane vesicles,MVs)是一类由细菌分泌产生的膜性小体,通过携带运输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参与群体交流、宿主感染、生存防御等过程。MVs常见于革兰氏阴性菌,由细菌外膜向外出芽产生。最新研究表明,MVs也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 细菌囊泡(membrane vesicles,MVs)是一类由细菌分泌产生的膜性小体,通过携带运输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参与群体交流、宿主感染、生存防御等过程。MVs常见于革兰氏阴性菌,由细菌外膜向外出芽产生。最新研究表明,MVs也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分泌方式;此外,噬菌体裂解细菌亦可诱发MVs的产生。理解MVs的多样性可为深入探究细菌群体行为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推进生物医药及纳米技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本文将对MVs的分类、发生机制及其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囊泡 多样性 发生机制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汉滩病毒固有免疫应答研究的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的建立
15
作者 张惠 贾岩 +5 位作者 靳嘉岩 叶伟 程林峰 雷迎峰 张芳琳 刘赫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57-1065,共9页
目的通过导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构建永生化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hTERT),探索永生化HUVEC对汉滩病毒(HTNV)感染效率及细胞固有免疫调控的影响,评价HUVEC-hTERT作为研究HTNV细胞模型的潜能。方法将hTERT基因克隆入慢病... 目的通过导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构建永生化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hTERT),探索永生化HUVEC对汉滩病毒(HTNV)感染效率及细胞固有免疫调控的影响,评价HUVEC-hTERT作为研究HTNV细胞模型的潜能。方法将hTERT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载体,构建pCDH-CMV-hTERT-EF1-puro质粒后包装慢病毒并感染HUVEC;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hTERT基因的HUVEC命名为HUVEC-hTERT;利用显微镜观察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对HUVEC-hTERT的形态及内皮细胞标志分子人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CD3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进行鉴定;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TNV感染后核衣壳蛋白(NP)阳性细胞百分比,观察HTNV对HUVEC和HUVEC-hTERT的感染效率差异;利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感染HTNV后,病毒基因组小片段(S)及其编码的NP在不同时间点的复制水平,验证HTNV在细胞中的增殖效率;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β干扰素(IFN-β)、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MxB、干扰素诱导蛋白2(IFIT2)、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及炎症因子环加氧酶2(COX2)、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和CC趋化因子配体5(CCL5)的mRNA水平并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FIT2、IFITM3和MxA的蛋白水平,观察细胞固有免疫对HTNV的反应是否一致。利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检测感染HTNV后细胞上述分子的表达情况,观察永生化后细胞固有免疫对HTNV的反应是否一致。结果成功筛选出永生化细胞系HUVEC-hTERT,鉴定出其与HUVEC具有相同的表型并表达内皮细胞标志分子vWF、CD31、VE-cadherin;HUVEC-hTERT和HUVEC均可被HTNV感染且感染效率基本相同;在HTNV感染过程中,HUVEC-hTERT的固有免疫分子,如IFN-β、MxA、MxB、IFIT2、IFITM3、COX2、ICAM及CCL5的表达情况与HUVEC相同,表明HUVEC-hTERT固有免疫调控未发生改变。结论HUVEC-hTERT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原代HUVEC用于HTNV感染致固有免疫应答调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化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汉滩病毒 固有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航空作业对前庭系统的影响及其相关模拟实验策略
16
作者 金鑫 吴昊洋 +4 位作者 王竞宇 蒋帅 李骁 彭昳 林家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36-240,共5页
前庭系统是人体感知空间位置和自我运动的重要感受系统,良好的前庭系统功能是进行航天航空作业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围绕航天航空作业和前庭系统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介绍了航天航空作业中对于前庭系统的危险因素(载荷、噪音、电磁波、... 前庭系统是人体感知空间位置和自我运动的重要感受系统,良好的前庭系统功能是进行航天航空作业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围绕航天航空作业和前庭系统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介绍了航天航空作业中对于前庭系统的危险因素(载荷、噪音、电磁波、化学等)、前庭系统损害对于航天航空人员的重要影响(空间定向障碍以及睡眠情感、高级认知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以及与前庭系统相关的实验研究策略(前庭系统刺激实验和前庭系统代偿实验),为探索航天航空作业中前庭系统的防护和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航空作业 前庭系统 前庭系统刺激实验 前庭系统代偿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