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医大学本科生鼻腔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可培养菌群的筛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强 周柯 孙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0-935,共6页
目的了解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其他可培养共生菌的定植情况,为鼻腔定植条件致病菌特别是SA的感染预防及其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在某院临床医学课程学习的健康军医大学本科生鼻前庭标本,以微生物自动化系统... 目的了解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其他可培养共生菌的定植情况,为鼻腔定植条件致病菌特别是SA的感染预防及其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在某院临床医学课程学习的健康军医大学本科生鼻前庭标本,以微生物自动化系统接种于各类细菌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观察,对分离菌株采用质谱鉴定,对SA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采集鼻前庭标本161份,检出鼻腔定植菌5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3株,革兰阴性菌56株,居前三位的细菌为拥挤棒状杆菌(151株)、表皮葡萄球菌(150株)、假白喉棒状杆菌(54株)。共有72种不同的带菌模式,以同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拥挤棒状杆菌带菌模式的学员最多,达21名(13.04%)。鼻腔SA定植率为25.46%(41/16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率为4.35%(7/161),SA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为39.02%~78.05%。结论军医大学本科生鼻腔定植菌群以正常菌群为主,需注意定植的SA和其他条件致病菌导致自身感染和引发医院感染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共生菌群 鼻前庭 健康人群 鼻腔定植菌筛查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相关脑神经及血管改变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思宁 毕佳俊 +4 位作者 于瀛 代盼 曹馨予 崔燕燕 颜林枫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4,共4页
失眠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长期失眠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炎症引起中枢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是失眠导致认知损伤的病理学基础,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可能通过神经血管偶联机制触发炎症级联反应和微环境变化,导... 失眠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长期失眠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炎症引起中枢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是失眠导致认知损伤的病理学基础,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可能通过神经血管偶联机制触发炎症级联反应和微环境变化,导致Aβ清除障碍。因此,尽早发现失眠相关脑血管及神经活动的特异性改变,对早期干预、延缓失眠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至关重要。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在大脑血管异常和神经活动的监测及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重点综述失眠相关脑血管和神经活动改变的MRI研究现状,为阐明失眠患者大脑神经和血管改变间的偶联关系提供线索,同时为揭示失眠相关认知损伤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神经活动 脑血管 神经血管偶联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神经功能监测在躯体症状障碍病人临床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时小晗 杜思敬 +7 位作者 杨波 吕琳 徐金 王庆 徐亚楠 祁婧 吕岩 顾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49,共7页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symptomdisorders,SSD)与慢性疼痛的症状高度重叠,疼痛是SSD病人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疼痛科医师在SSD的高效评估和准确诊断上面临着重大挑战。常用量表评估难以充分解释和处理这些问题,临床需要客观、可靠的方法...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symptomdisorders,SSD)与慢性疼痛的症状高度重叠,疼痛是SSD病人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疼痛科医师在SSD的高效评估和准确诊断上面临着重大挑战。常用量表评估难以充分解释和处理这些问题,临床需要客观、可靠的方法来改善以疼痛为表现的SSD病人的评估。新近研究提示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在SSD发生与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心率变异性、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红外热成像皮温检测等自主神经功能监测指标,为SSD的临床评估带来了新方向。本文旨在系统综述主流自主神经功能监测技术在SSD评估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点、局限性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症状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监测 心率变异性 红外热成像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昊霖 王舒 +1 位作者 赵燕 杨建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7-283,共7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伊马替尼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被用作转移性GIST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多数患者在治疗后数年间出现肿瘤进展,高耐药率成为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而增加药量及后线治疗等传统治疗方...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伊马替尼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被用作转移性GIST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多数患者在治疗后数年间出现肿瘤进展,高耐药率成为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而增加药量及后线治疗等传统治疗方式的效果均不理想。肠道菌群作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已被证实与多种肿瘤的耐药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特定肠道菌群可作为GIST的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而干预肠道菌群可延缓甚至逆转GIST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进程。本文就GIST耐药性、肠道菌群与肿瘤耐药的相关性,以及肠道菌群与GIST耐药的关系等进行综述,旨在为GIST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胃肠道微生物组 伊马替尼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定带参与帕金森病调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俊 田甜 +5 位作者 彭霏 纪英博 刘博语 李文柯 韩欣妍 林家骥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518,共7页
未定带(ZI)是位于丘脑底区后部内的一个叶状核团,与经典基底运动环路的调控联系紧密,在帕金森病(PD)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干预调控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围绕ZI参与PD干预调控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ZI和PD经典环路之间存在多种投射联... 未定带(ZI)是位于丘脑底区后部内的一个叶状核团,与经典基底运动环路的调控联系紧密,在帕金森病(PD)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干预调控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围绕ZI参与PD干预调控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ZI和PD经典环路之间存在多种投射联系、ZI在PD病程发展中的变化特点,调控和损毁ZI改善PD运动症状的现状,利用ZI治疗改善PD非运动症状(睡眠觉醒、精神情感)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中基于ZI的干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定带 帕金森病 神经调控 功能外科 聚焦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算法在抗肿瘤药物响应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谈妍辰 王文文 +1 位作者 夏结来 李晨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8,共9页
随着药物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对生物标记物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开创了抗肿瘤治疗的新时代。由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和肿瘤微环境的多变性,即使在具有相同生物标记物富集的患者群体中,对于同一药物的反应仍存在显著差异。通... 随着药物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对生物标记物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开创了抗肿瘤治疗的新时代。由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和肿瘤微环境的多变性,即使在具有相同生物标记物富集的患者群体中,对于同一药物的反应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将多组学数据与药物敏感性分析整合的算法,可以预测抗肿瘤药物的反应,进而将其转化成符合个体化医疗需求的诊疗方案,从而有望提高抗肿瘤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机器学习是目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响应预测建模算法之一。然而,由于输入数据和算法构建方法的差异,对该领域尚缺乏较全面的文献综述。因此,本文对抗肿瘤药物响应预测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综述,总结公开可用的药物基因组数据集、机器学习算法和在药物响应预测中的评价指标以及在临床应用中所面临的现状和挑战,以期为机器学习算法在药物响应预测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和潜在解决方案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药物响应预测 监督学习 精准医疗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用于小鼠黑色素瘤模型免疫治疗的效应及其机制
7
作者 徐铭泽 宁唤唤 +8 位作者 路延之 康健 彭钰君 张婧瑶 胡家豪 代婷 董梦娟 薛飒 柏银兰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20-1426,共7页
目的:探究卡介苗(BCG)和c-di-AMP为佐剂的重组卡介苗(rBCG)用于黑色素瘤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构建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腹股沟皮下注射荷瘤模型,分别采用1×10^(6)CFU BCG和rBCG皮下瘤旁注射免疫治疗3次,观察小鼠生存... 目的:探究卡介苗(BCG)和c-di-AMP为佐剂的重组卡介苗(rBCG)用于黑色素瘤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构建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腹股沟皮下注射荷瘤模型,分别采用1×10^(6)CFU BCG和rBCG皮下瘤旁注射免疫治疗3次,观察小鼠生存情况、肿瘤生长与转移情况;分离小鼠肿瘤组织制备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免疫细胞比例;qRTPCR检测肿瘤组织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结果:BCG和rBCG免疫治疗均可显著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时间,且rBCG免疫治疗抑制肿瘤转移的效果优于BCG。两菌株均可显著降低肿瘤生长和转移相关M2型巨噬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比例。两菌株均能促进肿瘤组织淋巴细胞浸润,rBCG显著促进肿瘤组织B细胞浸润增加。BCG免疫治疗上调肿瘤转移相关细胞因子转录水平,而rBCG治疗并不影响上述基因转录。结论:BCG和rBCG免疫均对小鼠黑色素瘤具有治疗作用,c-diAMP为佐剂的rBCG抑制肿瘤转移的效果优于BCG,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肿瘤组织内免疫应答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重组卡介苗 黑色素瘤 c-di-AMP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c-di-AMP磷酸二酯酶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8
作者 胡家豪 宁唤唤 +7 位作者 董梦娟 路延之 代婷 张从玥 徐子晴 王姝予 周正言 柏银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369,共6页
目的构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M.tb)c-di-AMP磷酸二酯酶CnpB的重组腺病毒(rAd)并检测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经密码子优化的M.tb CnpB编码基因克隆入质粒pcADV,获得的重组质粒pcADV-CnpB转染HEK293T细胞,并用Western blot鉴定表达。重... 目的构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M.tb)c-di-AMP磷酸二酯酶CnpB的重组腺病毒(rAd)并检测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经密码子优化的M.tb CnpB编码基因克隆入质粒pcADV,获得的重组质粒pcADV-CnpB转染HEK293T细胞,并用Western blot鉴定表达。重组pcADV-CnpB与骨架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rAd-CnpB,以HEK293T细胞扩增rAd-CnpB,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rAd-CnpB表达目的蛋白。以rAd-CnpB滴鼻免疫小鼠,收集小鼠血清与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检测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重组质粒pcADV-CnpB构建成功,该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在HEK293T细胞内包装并获得rAd-CnpB,大量扩增并纯化获得滴度为5.53×10^(10) PFU/mL的rAd-CnpB。rAd-CnpB可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CnpB。rAd-CnpB滴鼻免疫小鼠,可诱导BALF中CnpB特异性IgG与分泌型IgA水平的增加,同时诱导血清中产生高水平的CnpB特异性IgG。结论成功构建表达M.tb c-di-AMP磷酸二酯酶CnpB的重组腺病毒rAd-CnpB,并且rAd-CnpB经黏膜免疫可诱导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与黏膜免疫应答,可用于结核病新疫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重组腺病毒 c-di-AMP 磷酸二酯酶 黏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成年神经干细胞综述撰写浅析医学生课外科研能力培养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方 李瑞 +1 位作者 刘子赫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142,共2页
神经科学研究是当前国际科技前沿的热点领域,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皆与神经科学不断交叉融合,促使了认知神经科学、发育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中不断涌现出革命性的突破和进展。面对神经科学大发展的机遇和... 神经科学研究是当前国际科技前沿的热点领域,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皆与神经科学不断交叉融合,促使了认知神经科学、发育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中不断涌现出革命性的突破和进展。面对神经科学大发展的机遇和国际竞争的激烈性,我国的神经科学研究是否能够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经科学领域优秀人才的培养。目前,国内外许多医学院校都在本科生课程体系内设置了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等课程,将神经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关口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神经干细胞 综述撰写 课外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大学生对死亡伦理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岳帅 孙权 +1 位作者 周嘉恒 马晓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7期945-949,共5页
目的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对于死亡伦理观念的认知程度以及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下是否存在认知差异,为医学生走上临床及医护人员对病患及其家属进行死亡教育、安宁疗护做好准备,以利更好地、全方位地开展临床照护。方法自行设计问题式问卷,... 目的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对于死亡伦理观念的认知程度以及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下是否存在认知差异,为医学生走上临床及医护人员对病患及其家属进行死亡教育、安宁疗护做好准备,以利更好地、全方位地开展临床照护。方法自行设计问题式问卷,采取网络发放的形式对以陕西、内蒙古为主的29个省市区在校本科大学生(包括医学类与非医学类)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84.82%的大学生认同“医院有较大的可能让我的亲人脱离危险”;67.5%的大学生认为生命的质量更重要,如果生命已经完全没有了质量,会选择面对别离;38.75%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对亲人实施安乐死,选择“不惜一切全力抢救临终亲人”;48.21%的大学生选择“放弃抢救,平静的陪伴亲人走到生命的终点,给他温暖的慰藉”。结论总体看来,当代大学生对死亡伦理有一定的认知,可能与受教育程度较高、信息交换迅捷等有关;对于安乐死的接受程度不是很高,并且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进一步引导其认同死亡教育、安宁疗护理念,以促进对“生命安逝”的高度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伦理 安乐死 死亡教育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防治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艺婷 韩晴 +1 位作者 郭小博 张红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cancer 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CTRCD)的疗效。方法:汇总分析自建库至2023年3月发表于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五大数据库的沙库...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cancer 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CTRCD)的疗效。方法:汇总分析自建库至2023年3月发表于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五大数据库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TRCD的所有文献,归纳总结用药时机、剂量、药物疗效等;梳理总结其预防CTRCD的临床研究。结果: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TRCD 3~12个月后,肿瘤患者NYHA心功能从Ⅱ~Ⅳ级改善为Ⅰ~Ⅱ级,LVEF上升幅度为3.0%~37.0%,NTproBNP下降幅度为280.0~65498.0 pg/mL。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TRCD有效,在改善患者LVEF、GLS等指标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使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得以继续、生存期得以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 肿瘤心脏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引发癫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海妮 李宇轩 +2 位作者 温晓敏 席烨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PISE)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同时增加残疾和死亡的风险。虽然已有多项研究试图关注PISE的治疗,但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癫痫发作的风险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卒中的严重程度、损伤的具体...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PISE)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同时增加残疾和死亡的风险。虽然已有多项研究试图关注PISE的治疗,但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癫痫发作的风险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卒中的严重程度、损伤的具体位置和范围、患者的年龄以及之前的药物使用史等。然而,这些因素与癫痫之间的确切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确认。本综述旨在系统地回顾PISE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诊断方法和现有治疗策略,并探讨当前研究的限制与针对PISE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 卒中后癫痫评分系统 缺血 缺氧 神经炎症 抗癫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脱氮腺苷(3-DAA)加速小鼠及仓鼠细胞日本脑炎病毒复制并下调炎症因子水平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雪云 姚敏 +4 位作者 李越香 程治蓉 张世哲 张芳琳 吕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43,共9页
目的利用N_(6)-甲基腺苷酸(m^(6)A)甲基化修饰抑制剂3-脱氮腺苷(3-DAA)初步明确其对日本脑炎病毒(JEV)复制的影响。方法JEV分别感染Neuro2a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9小鼠小胶质细胞和BHK幼仓鼠肾传代细胞,然后用3-DAA处理;在C57BL/6成... 目的利用N_(6)-甲基腺苷酸(m^(6)A)甲基化修饰抑制剂3-脱氮腺苷(3-DAA)初步明确其对日本脑炎病毒(JEV)复制的影响。方法JEV分别感染Neuro2a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9小鼠小胶质细胞和BHK幼仓鼠肾传代细胞,然后用3-DAA处理;在C57BL/6成年小鼠足底接种JEV,腹腔注射3-DAA。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与小鼠脑组织中JEV,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α干扰素(IFN-α)、IFN-β、IFN-γ、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及小鼠脑组织中JEV蛋白表达,观察小鼠生存情况,并通过HE染色检测小鼠脑部病理变化。结果3-DAA可剂量依赖性的促进JEV在小鼠和仓鼠细胞及小鼠脑组织的核酸复制与蛋白表达,显著加速JEV感染小鼠的发病进程,降低小鼠生存率。3-DAA的处理下调IL-6、TNF-α、CXCL10、IL-1β、iNOS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免疫反应减弱。结论3-DAA促进JEV感染,加速被感染细胞及小鼠死亡,提示m^(6)A修饰可能对JEV复制起负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脱氮腺苷(3-DAA) N^(6)-甲基腺苷酸(m^(6)A) 日本脑炎病毒(JEV)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初级体感皮质神经元异常敏化的研究
14
作者 袁滋铎 解进祎 +3 位作者 柳俊宇 郭保霖 武胜昔 白占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1,共9页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胡须触觉刺激后初级躯体感觉皮质(S1)神经元的激活情况及PTSD小鼠S1皮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变化。方法:使用神经元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rc)标记策略,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PTSD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胡须刺激...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胡须触觉刺激后初级躯体感觉皮质(S1)神经元的激活情况及PTSD小鼠S1皮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变化。方法:使用神经元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rc)标记策略,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PTSD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胡须刺激后S1皮质神经元Arc进行标记并观察,通过分析Arc标记神经元的空间表达位置和阳性细胞数量差异,对比分析两组S1皮质神经元的激活水平。利用病毒稀疏标记方法标记S1皮质的锥体神经元,比较两组小鼠神经元树突数量及树突棘的形态与数量分布。结果:胡须刺激两组小鼠后发现Arc阳性神经元在S1浅层至深层均有分布,其中在Ⅱ/Ⅲ与Ⅴ层分布更密集。与对照组小鼠相比,PTSD组在不同层的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明显增多。细胞形态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神经元相比,PTSD组小鼠树突棘密度在Ⅱ/Ⅲ层异常增高,其中蘑菇型树突棘数量增多,丝状伪足型树突棘数量减少;而S1Ⅴ层蘑菇型与细长型的树突棘数量均较多,但树突棘总数没有明显差异。结论:PTSD小鼠胡须刺激后S1神经元过度激活,神经元结构及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初级躯体感觉皮质 胡须刺激 ARC 稀疏标记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调节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时素娟 张颖宁 +5 位作者 毛娥 陈玉玲 王兮 周一航 寇珍珍 王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1,共5页
下丘脑是调控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整合中枢,其中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在代谢调控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此,深入理解其生理功能有助于揭示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 下丘脑是调控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整合中枢,其中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在代谢调控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此,深入理解其生理功能有助于揭示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VMH在调节代谢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其在能量平衡、葡萄糖稳态、脂质代谢等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理解和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腹内侧核 糖尿病 肥胖 糖代谢 脂代谢 葡萄糖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蓝斑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投射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蓬鑫 朱慧 +5 位作者 彭霏 吕培源 冯慧洁 薛美琪 薛懿珈 董玉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412,共8页
目的:观察蓝斑(LC)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从形态学上观察该通路是否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或调控。方法:利用TAC1-ires-Cre与Rosa26:CAG-LSL-tdTomato(Ai9)小鼠杂交,繁育TAC... 目的:观察蓝斑(LC)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从形态学上观察该通路是否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或调控。方法:利用TAC1-ires-Cre与Rosa26:CAG-LSL-tdTomato(Ai9)小鼠杂交,繁育TAC1-ires-Cre::Ai9小鼠,并制备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NI)模型,观察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与FOS免疫阳性产物的共存情况,以及TAC1/FOS双标神经元与TH阳性轴突终末之间的密切接触。其次在C57BL/6小鼠PVT内注入荧光金(FG),在显微镜下观察LC内TH阳性神经元与FG逆标神经元的共标情况。最后在TAC1-ires-Cre小鼠的PVT注射RV逆行跨单突触三联病毒,观察LC内TH阳性神经元与RV逆标神经元之间的共存情况。结果:在TAC1-ires-Cre::Ai9小鼠脑内,TAC1阳性神经元为红色荧光所标记。SNI模型下PVT内可观察到部分TAC1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FOS蛋白,且与TH阳性轴突终末之间形成密切接触。将FG注射入小鼠PVT后,在LC内可观察到大量的FG逆标神经元,且部分FG标记神经元同时表达TH阳性。利用RV逆行跨单突触示踪病毒,也可在LC内观察到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的突触前神经元,且大部分突触前神经元为TH阳性。结论:LC内TH阳性神经元可向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发出投射,形成LC^(TH+)-PVT^(TAC1+)神经通路,该通路可以被伤害性信息激活,提示其可能在痛觉信息的传递或调控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 丘脑室旁核 酪氨酸羟化酶 速激肽-1 伤害性信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红细胞岛在红系发育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琳茹 白健 +2 位作者 魏调霞 冯蕾 秦鸿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6-941,共6页
成红细胞岛(EBI)是成红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结构,由成红细胞围绕一个中央巨噬细胞组成。其中巨噬细胞在介导EBI形成以及成红细胞增殖分化、脱核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应激状态下,二者之间黏附分子表达异常将导致多... 成红细胞岛(EBI)是成红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结构,由成红细胞围绕一个中央巨噬细胞组成。其中巨噬细胞在介导EBI形成以及成红细胞增殖分化、脱核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应激状态下,二者之间黏附分子表达异常将导致多种红系疾病的发生。提示靶向EBI中的中央巨噬细胞有望成为治疗红系疾病的新策略。文章归纳总结了EBI的结构功能、巨噬细胞和成红细胞相互作用以及EBI内中央巨噬细胞在红系疾病中的作用和治疗潜力,为临床治疗红系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红细胞岛 红系发生 中央巨噬细胞 黏附分子 红系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司懿 方政 +2 位作者 徐艺铭 杨琨 杨舒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9-1034,共6页
宫颈癌(CC)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一直是妇科癌症领域里的热点。作为主要组成成分之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微环境(TME)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TAM可经过不同的细胞因子介导分化为M1型以及M2型,而通常所说的TAM大多属于M2型。... 宫颈癌(CC)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一直是妇科癌症领域里的热点。作为主要组成成分之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微环境(TME)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TAM可经过不同的细胞因子介导分化为M1型以及M2型,而通常所说的TAM大多属于M2型。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作用效果几乎相反,M1型巨噬细胞通常促进炎症反应且抑制肿瘤发生发展,而M2型巨噬细胞更倾向于抑制免疫反应和促进肿瘤进展。同时,TAM可通过与体内多种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的侵袭转移和免疫调节。多项研究证明TAM可作为CC的预后指标,在临床上TAM也可以作为CC的治疗靶点。综合多方面的研究数据与结论,更全面的认识TAM与CC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发现研究新方向,提出临床治疗新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 宫颈癌 肿瘤微环境 巨噬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7在慢性痛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云欣 卢俊宇 +4 位作者 李永康 潘坤清 李腊梅 解柔刚 杨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2-506,共5页
电压门控钠通道1.7(Nav1.7)是一种钠离子通道蛋白,与多种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综合征相关。Nav1.7已被证明是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的主要因素,在参与疼痛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编码Nav1.7的SCN9A基因发生功能获得性突变会导致严重的神经性... 电压门控钠通道1.7(Nav1.7)是一种钠离子通道蛋白,与多种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综合征相关。Nav1.7已被证明是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的主要因素,在参与疼痛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编码Nav1.7的SCN9A基因发生功能获得性突变会导致严重的神经性疼痛。本文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总结了常见SCN9A突变引发疾病的研究报道,探讨Nav1.7通道在慢性痛中的作用机制,阐释Nav1.7作为慢性痛疾病治疗新靶点的潜在意义,为慢性痛的机制研究以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痛 Nav1.7 SCN9A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未定带腹侧区GABA能神经元参与慢性痒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诗皓 樊泽 +5 位作者 戴梓怡 张怡文 史晓烔 朱媛媛 武胜昔 黄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在慢性瘙痒模型上检测小鼠的痒行为和焦虑、抑郁样行为,并观察未定带腹侧区(ZIv)内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情况,为其参与痒觉信息的调控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二苯基环丙烯酮(DCP)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 目的:在慢性瘙痒模型上检测小鼠的痒行为和焦虑、抑郁样行为,并观察未定带腹侧区(ZIv)内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情况,为其参与痒觉信息的调控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二苯基环丙烯酮(DCP)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上建立慢性瘙痒模型,然后运用视频跟踪系统检测痒行为,以验证模型制备是否成功。运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悬尾实验检测慢性痒模型小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利用GAD67-GFP小鼠观察未定带(ZI)各区域内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别观察对照组和DCP组小鼠ZIv内GABA能神经元与FOS的双标情况。结果:在GAD67-GFP小鼠的脑切片上可观察到GABA能神经元在未定带各亚区均有分布,且更集中于ZIv。DCP组小鼠抓挠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0.001)。悬尾实验中DCP组小鼠完全不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出现抑郁样不动状态。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DCP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进入十字交叉区域的次数和时间占比均明显减少,表现出焦虑样行为。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DCP组小鼠ZIv内FOS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该区域观察到大量的FOS与GABA能神经元的共标细胞。结论:小鼠未定带以GABA能神经元分布为主,且更集中于ZIv;慢性痒状态下,ZIv内GABA能神经元激活,为ZIv内GABA能神经元参与慢性痒及其伴发的负性情绪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定带 GABA能神经元 痒觉 负性情绪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