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主神经功能监测在躯体症状障碍病人临床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时小晗 杜思敬 +7 位作者 杨波 吕琳 徐金 王庆 徐亚楠 祁婧 吕岩 顾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49,共7页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symptomdisorders,SSD)与慢性疼痛的症状高度重叠,疼痛是SSD病人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疼痛科医师在SSD的高效评估和准确诊断上面临着重大挑战。常用量表评估难以充分解释和处理这些问题,临床需要客观、可靠的方法...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symptomdisorders,SSD)与慢性疼痛的症状高度重叠,疼痛是SSD病人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疼痛科医师在SSD的高效评估和准确诊断上面临着重大挑战。常用量表评估难以充分解释和处理这些问题,临床需要客观、可靠的方法来改善以疼痛为表现的SSD病人的评估。新近研究提示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在SSD发生与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心率变异性、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红外热成像皮温检测等自主神经功能监测指标,为SSD的临床评估带来了新方向。本文旨在系统综述主流自主神经功能监测技术在SSD评估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点、局限性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症状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监测 心率变异性 红外热成像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相关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海涛 张茹 +3 位作者 李迎春 丁慧 褚文广 罗层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92,共5页
慢性疼痛是帕金森病(PD)除典型的运动症状外最常见的并发病症,其发生机制复杂。近些年,新的研究集中在PD慢性疼痛共病发生伴随着免疫系统激活和神经炎症,PD肌强直性疼痛与患者线粒体功能障碍相互关联,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通路对PD... 慢性疼痛是帕金森病(PD)除典型的运动症状外最常见的并发病症,其发生机制复杂。近些年,新的研究集中在PD慢性疼痛共病发生伴随着免疫系统激活和神经炎症,PD肌强直性疼痛与患者线粒体功能障碍相互关联,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通路对PD慢性疼痛的影响等机制的探索,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晰。由于PD慢性疼痛共病情况复杂多样,目前临床分类、评估以及治疗仍不完善,本文就PD相关疼痛共病的以上问题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更多的研究关注PD慢性疼痛共病,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疼痛 发生机制 评估方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谢霞 崔效玮 +3 位作者 杨世明 郑妍 穆士杰 安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弱凝集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微柱凝胶法在ABO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弱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增加红细胞或血清量、2次离心血清标本、37℃洗涤红细胞及吸收放散试...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弱凝集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微柱凝胶法在ABO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弱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增加红细胞或血清量、2次离心血清标本、37℃洗涤红细胞及吸收放散试验进行处理后,再采用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对照检测。结果在156例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出现1+w~2+w弱凝集患者血标本中,ABO血型抗原性弱38例(24. 4%)、ABO抗体效价低19例(12. 2%)、ABO亚型血16例(10. 3%)、高效价冷凝集素24例(15. 4%)、纤维蛋白增高32例(20. 5%)、自身免疫性抗体27例(17. 3%)。156例弱凝集血标本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29例(82. 7%),抗体筛选阳性51例(32. 7%)。交叉配血不合99例(63. 5%),其中正反定型不符合并交叉配血不合48例,交叉配血不合合并抗体筛选阳性51例。结论血型抗原性弱、抗体效价低、高效价冷凝集素、纤维蛋白增高及自身免疫性抗体的干扰,是微柱凝胶法出现弱凝集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增加红细胞及血清量,2次离心血清标本、37℃洗涤红细胞及吸收放散试验等方法处理后,再进行检测可排除上述影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配血试验 抗体筛选 微柱凝胶法 弱凝集 影响因素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与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赖盛伟 席文锦 +4 位作者 史圣甲 王超 郝晓柯 刘家云 张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9-733,共5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索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周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18... 目的检测并分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索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周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18例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与PD-L1表达,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和PD-L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相关性。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PSMA^+PD-L1^+、PSMA^+PD-L1^-、PSMA^-PD-L1^+、PSMA^-PD-L1^-四组,而后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生存周期曲线分析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存周期的关系。结果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PSMA和PD-L1双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PSMA与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两分子联合检测有助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评估及生存周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