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脑炎病毒逃逸Ⅰ型干扰素机制在小鼠感染模型创制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周轶凡 张彩勤 +3 位作者 李秉润 包娇娇 张延英 师长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5,共8页
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感染人体后首先会逃避先天免疫的Ⅰ型干扰素(Ⅰ-interferon,Ⅰ-IFN)的抑制作用,进而感染其他细胞和组织,引起痉挛、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神经性炎症等系列严重症状甚至死亡。JEV主要通过抑制... 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感染人体后首先会逃避先天免疫的Ⅰ型干扰素(Ⅰ-interferon,Ⅰ-IFN)的抑制作用,进而感染其他细胞和组织,引起痉挛、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神经性炎症等系列严重症状甚至死亡。JEV主要通过抑制IFN-α/β产生和干扰素的Janus激酶(Janus kinase, 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信号通路来逃逸先天免疫,基于JEV的免疫逃逸机制构建了多种小鼠感染模型,用于研究JEV感染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本文在阐述JEV的干扰素(interferon, IFN)免疫逃逸机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相应的小鼠感染模型,分析该类小鼠模型的特点、人类症状的模拟程度等,基于此可能发现新的研究靶点,进而开发新的JEV感染小鼠模型,为JEV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Ⅰ型干扰素 免疫逃逸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级运动皮质介导电针镇痛和抗焦虑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纪若馨 唐扬 +5 位作者 田志成 丁慧 杨新江 李祥辰 王菲 罗层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慢性疼痛及相关负性情绪的治疗作用,探讨初级运动皮质(M1)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在电针(EA)刺激后的活动改变。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单纯电针刺激组(EA)、神经损伤组(SNI)、电针治...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慢性疼痛及相关负性情绪的治疗作用,探讨初级运动皮质(M1)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在电针(EA)刺激后的活动改变。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单纯电针刺激组(EA)、神经损伤组(SNI)、电针治疗神经损伤组(SNI+EA)。在构建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第30 d后,在小鼠双侧足三里(ST36)给予EA刺激。采用von Frey纤维丝与Hargreaves热敏测试箱对小鼠进行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检测。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检测小鼠的焦虑样行为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观察M1区谷氨酸能神经元c-Fos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SNI组小鼠在造模30 d后双侧后足产生显著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P<0.01),并伴随明显的焦虑样行为(P<0.01)。SNI+EA组小鼠疼痛及焦虑样行为均得到显著缓解(P<0.01);SNI组小鼠M1区谷氨酸能神经元c-Fos表达显著降低;给予EA治疗后,与SNI组相比,SNI+EA组小鼠M1区谷氨酸能神经元c-Fos表达显著增多(P<0.01)。结论:EA治疗显著缓解了SNI诱致的慢性疼痛及相关焦虑样情绪,M1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痛 初级运动皮质 谷氨酸能神经元 焦虑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结构域受体DDRs家族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天翼 廖浩乾 +3 位作者 乔成治(综述) 白琳 何晶 卜歆(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3-1006,共4页
肝纤维化是一个以因再生障碍和炎症反应而刺激细胞外基质(ECM)胶原纤维增生、沉积为特点的慢性损伤和修复过程。盘状结构域受体(DDRs)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可与多种胶原特异性结合。DDRs家族的两大成员DDR1和DDR2在肝纤维化发展中具... 肝纤维化是一个以因再生障碍和炎症反应而刺激细胞外基质(ECM)胶原纤维增生、沉积为特点的慢性损伤和修复过程。盘状结构域受体(DDRs)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可与多种胶原特异性结合。DDRs家族的两大成员DDR1和DDR2在肝纤维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以DDRs为靶点可能在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现就盘状结构域受体DDRs家族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盘状结构域受体 抗纤维化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