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高效价冷凝集素和不规则抗体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丹 曲浩魁 +4 位作者 杨世明 崔效玮 崔颖 穆士杰 安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高效价冷凝集素及伴同种不规则抗体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对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及2-巯基乙醇处理患者血标本,用消除冷凝集素以后的患者红细胞及血清进行AB... 目的探讨高效价冷凝集素及伴同种不规则抗体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对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及2-巯基乙醇处理患者血标本,用消除冷凝集素以后的患者红细胞及血清进行ABO正反定型、 RhD定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结果 19例患者血标本处理前在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中均发生3+~4+凝集,经鉴定由高效价冷凝集素引起16例,由冷凝集素伴同种不规则抗体引起3例。处理后的患者血标本反定型、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均得到正确结果。患者输注交叉配血相合的供血者血液后无不良反应,血红蛋白上升值达到预期要求。结论采用洗涤、吸收放散试验及2-Me处理患者血标本后,再进行ABO、 RhD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可消除冷凝集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集素 自身抗体 血型鉴定 抗体筛选 不规则抗体检测 交叉配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谢霞 崔效玮 +3 位作者 杨世明 郑妍 穆士杰 安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弱凝集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微柱凝胶法在ABO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弱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增加红细胞或血清量、2次离心血清标本、37℃洗涤红细胞及吸收放散试...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弱凝集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微柱凝胶法在ABO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弱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增加红细胞或血清量、2次离心血清标本、37℃洗涤红细胞及吸收放散试验进行处理后,再采用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对照检测。结果在156例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出现1+w~2+w弱凝集患者血标本中,ABO血型抗原性弱38例(24. 4%)、ABO抗体效价低19例(12. 2%)、ABO亚型血16例(10. 3%)、高效价冷凝集素24例(15. 4%)、纤维蛋白增高32例(20. 5%)、自身免疫性抗体27例(17. 3%)。156例弱凝集血标本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29例(82. 7%),抗体筛选阳性51例(32. 7%)。交叉配血不合99例(63. 5%),其中正反定型不符合并交叉配血不合48例,交叉配血不合合并抗体筛选阳性51例。结论血型抗原性弱、抗体效价低、高效价冷凝集素、纤维蛋白增高及自身免疫性抗体的干扰,是微柱凝胶法出现弱凝集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增加红细胞及血清量,2次离心血清标本、37℃洗涤红细胞及吸收放散试验等方法处理后,再进行检测可排除上述影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配血试验 抗体筛选 微柱凝胶法 弱凝集 影响因素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例Lewis血型抗体血清学特征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勇萍 安宁 +2 位作者 杨世明 李楚 崔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Lewis血型系统抗体的血清学特征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临床送检的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采用Liss/Coombs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对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 目的探讨Lewis血型系统抗体的血清学特征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临床送检的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采用Liss/Coombs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对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法和盐水试管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对有特异性抗体者采用盐水试管法进行Lewis血型抗原检测。结果在76例Lewis血型抗体中,抗Lea抗体75例(98.7%),抗Leb抗体1例(1.3%);男26例(34.2%),女50例(65.8%),女性患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76例Lewis血型抗体在盐水试管法中出现凝集76例(100%),在Liss/Coombs卡中出现凝集72例(94.7%),Lewis血型抗原检测均为Lea-b-。76例Lewis血型抗体在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中均出现凝集,13例在ABO血型反定型中出现凝集。盐水试管法凝集强度为1+以下~1+(22℃),Liss/Coombs卡凝集强度为混合外观凝集至1+以下(37℃),抗体类型为IgM型。结论产生Lewis血型抗体的血型抗原均为Lea-b-;Lewis血型抗体可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采用盐水试管法和Liss/Coombs卡联合检测可提高对Lewis血型抗体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Lewis血型系统 血清学特征 抗Le^a抗体 抗Le^b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I抗体的鉴定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娟 江涛 +3 位作者 杨世明 穆士杰 崔颖 安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0-933,共4页
目的分析抗HI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盐水法抗体筛选阳性的3例患者血标本,采用盐水试管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效价及抗体性质测定。结... 目的分析抗HI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盐水法抗体筛选阳性的3例患者血标本,采用盐水试管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效价及抗体性质测定。结果3例患者中A型血2例,AB型血1例,RhD血型为阳性。不规则抗体筛选中患者血清与3组筛选细胞在4℃、22℃盐水试管法凝集,在37℃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凝集。抗体鉴定中患者血清与10组谱细胞在4℃、22℃盐水试管法凝集,在37℃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凝集,与自身红细胞在不同温度及介质中均不凝集。经增加脐血O型红细胞进行血型血清学鉴定为抗HI抗体,凝集强度为2+~4+,抗体效价为1∶32~1∶512,抗体类型为IgM型。结论抗HI抗体为IgM型冷抗体,含有抗HI抗体的患者输血时,应选择ABO同型血而且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交叉配血均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I抗体 IgM型抗体 冷抗体 输血相容性检测 正反定型不符 配血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琳 张勇萍 +4 位作者 穆士杰 焦琴 赵静雅 杨世明 崔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54-1556,共3页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异常结果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Rh D抗原检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等输血相容性检测,观察血型抗...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异常结果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Rh D抗原检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等输血相容性检测,观察血型抗原及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在39例MDS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异常结果中,单项ABO血型抗原减弱25例(64.1%),其中A抗原减弱15例(60.0%),B抗原减弱10例(40.0%),抗原减弱同时伴抗体效价降低2例(5.1%),单项血型抗体效价降低4例(10.3%),冷自身抗体5例(12.8%),不规则抗体阳性3例(7.7%),其中抗E抗体2例,抗M抗体1例。39例MDS患者血标本在ABO血型鉴定中均引起正反定型不相符,同时伴交叉配血不合者8例(20.5%)。结论 MDS患者可出现ABO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冷自身抗体或不规则抗体,引起正反定型不相符或交叉配血不合。采用高效价定型血清和抗原性强的试剂红细胞对患者血标本进行正反定型,结合吸收放散试验可准确鉴定ABO血型,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输血相容性检测 异常结果 原因分析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3例Rh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6
作者 焦琴 李娜 +2 位作者 杨世明 曹丽妍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Rh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法、微胶凝柱法及经典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及特异性鉴定,然后根据与谱细胞反应格局再确定抗体的特异性,并采用定型血清检测患... 目的探讨Rh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法、微胶凝柱法及经典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及特异性鉴定,然后根据与谱细胞反应格局再确定抗体的特异性,并采用定型血清检测患者红细胞上相应抗原为阴性,确定特异性后再进行免疫球蛋白分类及抗体效价测定。结果在163例Rh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中,男59例(36.2%),女104例(63.8%)。MNSs血型系统67例(41.1%),Lewis血型系统67例(41.1%),Kidd血型系统15例(9.2%),Duffy血型系统11例(6.7%),P血型系统3例(1.8%)。免疫球蛋白分类:Ig M型120例(73.6%),Ig G型23例(14.1%),Ig M+Ig G型20例(12.3%)。凝集强度1+w^3+,抗体效价1∶1~1∶32。结论不规则抗体既可影响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又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和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Rh血型系统 不规则抗体 抗人球蛋白试验 溶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0例Rh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琛 安宁 +3 位作者 杨世明 江涛 穆士杰 崔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5-838,共4页
目的分析Rh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及在临床安全输血和新生儿溶血病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在全自动血型仪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及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血标本再采用试管盐水法(NS)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目的分析Rh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及在临床安全输血和新生儿溶血病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在全自动血型仪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及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血标本再采用试管盐水法(NS)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体类型测定。确定抗体特异性后筛选不含相应抗原的献血员红细胞与患者血液,在NS及IAT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在410例Rh血型不规则抗体中抗D抗体3例(0.73%)、抗C抗体12例(2.93%)、抗E抗体302例(73.66%)、抗c抗体14例(3.41%)、抗e抗体7例(1.71%)、抗CD抗体6例(1.46%)、抗DE抗体4例(0.98%)、抗Ce抗体29例(7.07%)、抗Ec抗体28例(6.83%)、抗E+S抗体1例(0.24%)、抗E+Fy^(b)抗体1例(0.24%)、抗Ec+Jk^(a)抗体1例(0.24%)、抗E+Jk^(b)抗体1例(0.24%)、抗E+Le^(a)抗体1例(0.24%)。男141例(34.39%),女269例(65.61%)。结论Rh血型不规则抗体为免疫性IgG型抗体,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抗体筛选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因素。对Rh血型其他抗原表型及相应抗体进行检测和同型输血,对保证输血安全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系统 不规则抗体 特异性鉴定 住院就诊患者 孕产妇 输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不规则抗体阳性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宁 张勇萍 +4 位作者 杨世明 王琛 江涛 穆士杰 崔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献血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及不规则抗体阳性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对排除受血者原因以外9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员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DAT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DAT及抗体筛选阳性的血标本再采用单特异性... 目的探讨献血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及不规则抗体阳性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对排除受血者原因以外9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员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DAT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DAT及抗体筛选阳性的血标本再采用单特异性抗人球蛋白试剂和谱细胞进行免疫球蛋白分型及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9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员血标本中检出DAT阳性4例,其中多特异性抗体和IgG同时阳性3例,多特异性抗体和C3d同时阳性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5例,其中抗E抗体3例,抗M抗体2例。结论献血员DAT及不规则抗体阳性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或输血不良反应,对其进行检测既可方便再次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又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员 血型不规则抗体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配血不合 临床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对ABO和Rh血型鉴定的干扰及其处理方法 被引量:24
9
作者 曹丽妍 董晓天 +3 位作者 杨世明 崔颖 焦琴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抗球蛋白试验(AGT)阳性对ABO和Rh血型鉴定的干扰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对出现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再采用试管法进行复检、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抗球蛋白试验(AGT)阳性对ABO和Rh血型鉴定的干扰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对出现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再采用试管法进行复检、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对AGT阳性患者红细胞采用45℃生理盐水温和洗脱或酸试剂放散,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阴性后,再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采用患者红细胞吸收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后,再进行ABO血型反定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试验。结果 69例AGT阳性血标本在ABO血型鉴定中正定型受干扰10例(14.5%)、反定型受干扰9例(13.0%)、正反定型均受干扰50例(72.5%)。受干扰者正定型似AB型,反定型似O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凝集强度为1+~2+。经45℃生理盐水洗脱或酸试剂放散患者红细胞DAT阴性及吸收自身抗体后,再进行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相符。结论 AIHA患者AGT阳性可干扰ABO和Rh血型鉴定,将患者红细胞进行放散和吸收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后再检测,可准确鉴定ABO和Rh血型及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抗球蛋白试验 血型鉴定 吸收放散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例Kidd血型不规则抗体血清学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琳 焦琴 +4 位作者 崔颖 穆士杰 安宁 杜娟 杨世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Kidd血型不规则抗体的血清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对23例Kid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患者的血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采用试管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采用抗Jk抗体定... 目的探讨Kidd血型不规则抗体的血清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对23例Kid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患者的血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采用试管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采用抗Jk抗体定型血清检测患者红细胞Kidd血型抗原。结果在23例Kidd血型不规则抗体中,男3例(13.0%),女20例(87.0%)。抗Jka抗体13例(56.5%),抗Jk^b抗体10例(43.5%)。ABO血型鉴定为A型血7例(30.4%),B型血8例(34.8%),O型血7例(30.4%),AB型血1例(4.3%)。Kidd血型抗原为Jk^(a-b+)13例,Jk^(a+b-)10例。23例患者血标本在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中出现1+~2+意外凝集,抗体性质为IgG型,抗体效价为1∶2~1∶8。结论患者Kidd血型抗原为Jk^(a-b+)或Jk^(a+b-),血型不相合的妊娠或多次输血可产生免疫性IgG型抗Jk抗体,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输血相容性检测中也可引起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抗体鉴定 KIDD血型系统 抗Jka抗体 抗Jkb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I抗体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杜娟 张勇萍 +3 位作者 杨世明 焦琴 穆士杰 安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中抗I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方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正反定型不符和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血标本,将其红细胞用37℃生理盐水反复洗涤后,进行复查血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其血清进行冷凝...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中抗I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方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正反定型不符和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血标本,将其红细胞用37℃生理盐水反复洗涤后,进行复查血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其血清进行冷凝集素吸收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血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性质及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6例患者ABO血型鉴定结果为:A型2例、B型3例、O型1例。患者血清标本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与反定型红细胞、自身红细胞、成人O型红细胞,在4℃、22℃发生1+~2+意外凝集,与脐血O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与抗体筛选细胞在37℃不凝集,说明该抗体为抗I抗体。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Ig G阴性、抗C3d阳性。将患者血清用2-巯基乙醇处理后,再与成人O型细胞、脐血O型细胞在4℃、22℃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均不凝集,说明该抗体性质为Ig M型。抗体效价4℃为1∶128~1∶512、22℃为1∶32~1∶64、37℃为0。结论对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意外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37℃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冷凝集素吸收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并在37℃条件下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Ⅰ抗体 抗体鉴定 吸收试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球蛋白试验在疑难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勇萍 崔颖 +2 位作者 安宁 李楚 杨世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分析抗人球蛋白试验在疑难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疑难交叉配血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 D血型复检、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筛),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血标本再进行免疫球蛋白分型,对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 目的分析抗人球蛋白试验在疑难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疑难交叉配血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 D血型复检、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筛),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血标本再进行免疫球蛋白分型,对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血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查找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在96例疑难交叉配血患者血标本中,主侧凝集73例,次侧凝集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0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筛)96例均为阳性,自身对照阳性38例。96例疑难交叉配血患者血标本经抗人球蛋白试验确定为不规则抗体56例,Ig G型自身温抗体23例,Ig M型冷凝集素15例,未确定特异性2例。结论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不规则抗体、自身温抗体及冷凝集素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不规则抗体以Rh血型抗体为主,采用Rh血型抗原同型输血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人球蛋白试验 疑难交叉配血 红细胞血型 不规则抗体 特异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例抗M抗体的鉴定及其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琛 焦琴 +5 位作者 杨世明 江涛 穆士杰 杨琳 李丹 安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 分析抗M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及其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和处理对策。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采用盐水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筛选,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或抗体... 目的 分析抗M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及其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和处理对策。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采用盐水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筛选,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或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血标本,采用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复检、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类型及抗体效价测定。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供血者血液与患者血液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在81例抗M抗体阳性患者中,IgM型抗体71例(87.65%)、IgG型抗体3例(3.70%)、IgM型+IgG型抗体7例(8.64%),抗体效价为1∶4~1∶32。男28例(34.57%),女53例(65.43%)。1~10岁5例(6.17%)、11~20岁3例(3.70%)、21~30岁12例(14.81%)、31~40岁16例(19.75%)、41~50岁17例(20.99%)、51~60岁8例(9.88%)、61~70岁13例(16.05%)、71~77岁7例(8.64%)。骨科15例(18.52%)、脑外科12例(14.81%)、胸外科6例(7.41%)、血液科12例(14.81%)、妇产科12例(14.81)、传染科11例(13.58%)、消化科6例(7.41%)、其他科7例(8.64%)。结论 IgM型抗M抗体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在37℃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有反应活性的抗M抗体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S血型系统 抗M抗体 血型血清学检测 正反定型不相符 交叉配血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6例住院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江涛 张勇萍 +3 位作者 杨世明 杜娟 徐宁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拟输血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116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采用不规则抗体筛选和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鉴别,找出其原因并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在116例... 目的探讨拟输血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116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采用不规则抗体筛选和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鉴别,找出其原因并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在116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患者血标本中,由生理原因引起8例(6.9%),由临床治疗原因引起10例(8.6%),由疾病原因引起98例(84.5%)。通过增加抗A1、抗AB及抗H定型血清,了解患者治疗前血型,37℃生理盐水洗涤患者红细胞,增加患者血清量及离心次数,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特异性鉴定等处理,准确鉴定了患者ABO血型。结论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疑难血标本,根据系列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准确鉴定患者ABO血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鉴定 正反定型不相符 原因分析 卡式法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Duffy血型不规则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江涛 杜娟 +3 位作者 安宁 穆士杰 焦琴 杨世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Duffy血型不规则抗体的血清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对16例Duffy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患者的血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采用盐水试管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性质及其效价测定,... 目的探讨Duffy血型不规则抗体的血清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对16例Duffy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患者的血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采用盐水试管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性质及其效价测定,采用抗Fy抗体血型定型试剂检测患者红细胞Duffy血型抗原。结果 16例患者血标本在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1+~2+意外凝集,经血型血清学鉴定为Duffy血型不规则抗体,即抗Fya抗体1例(6. 3%)、抗Fyb抗体15例(93. 8%),其中抗Fyb抗体联合抗E抗体2例;男5例(31. 3%)、女11例(68. 8%)。Duffy血型抗原鉴定为Fya-b+1例(6. 3%)、Fya+b-15例(93. 8%)。患者自身对照试验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抗体性质为Ig G类,抗体效价为1∶4~1∶16。结论患者Duffy血型抗原为Jka-b+或Jka+b-表现型的个体,由于反复输血或妊娠的免疫刺激而产生Ig G类抗Fya或Fyb抗体,该抗体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也可引起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ffy血型系统 血型鉴定 抗体筛选 特异性鉴定 抗Fya抗体 抗Fyb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M抗Le^(a)、抗P_(1)抗体联合IgG抗E抗体的血清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世佳 张勇萍 +4 位作者 杨世明 曹丽妍 江涛 安宁 崔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2-935,共4页
目的分析患者血清中含有IgM型抗Le^(a)、P1抗体联合IgG型抗E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及交叉配血对策。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对有疑问的血标本采用盐水法(NS)、手工凝聚胺法(MPT)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进行不规... 目的分析患者血清中含有IgM型抗Le^(a)、P1抗体联合IgG型抗E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及交叉配血对策。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对有疑问的血标本采用盐水法(NS)、手工凝聚胺法(MPT)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的血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采用NS、MPT及IAT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患者1为AB型,RhD阳性,Le^(a-b-),P_(2)型,抗体筛选阳性,抗体特异性鉴定为IgM型抗Le^(a)、抗P1抗体;患者2为A型,RhCcDee,Le^(a-b-),P_(2)型,抗体筛选阳性,抗体特异性鉴定为IgM型抗Le^(a)、抗P1抗体联合IgG型抗E抗体。结论抗Le^(a)、抗P1抗体多为IgM型抗体,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抗E为IgG型抗体,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抗体鉴定 抗Lea抗体 抗P1抗体 IGM 抗E抗体 IGG 抗人球蛋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5例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类型及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杜娟 张勇萍 +5 位作者 杨世明 崔颖 穆士杰 安宁 李丹 谢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对185例患者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类型及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特抗球蛋白试剂对疑似贫血患者的血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对DAT阳性患者的血标本采用单特抗IgG和抗C3d进行分型试验... 目的对185例患者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类型及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特抗球蛋白试剂对疑似贫血患者的血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对DAT阳性患者的血标本采用单特抗IgG和抗C3d进行分型试验,对IAT阳性患者的血标本采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185例抗球蛋白试验阳性中DAT阳性126例(68.1%),IAT阳性12例(6.5%),DAT和IAT均阳性47例(25.4%)。185例AGT阳性临床科室分布:血液科79例(42.7%)、免疫科33例(17.8%)、感染科22例(11.9%)、呼吸科8例(4.3%)、其他科43例(23.3%)。90例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在疾病中的分布,贫血和白血病22例(24.4%),相关血液病23例(25.6%),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结缔组织病25例(27.8%),其他疾病20例(22.2%)。95例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在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中,77例抗IgG或抗C3d阳性及抗IgG加抗C3d同时阳性,凝集强度较强时,卡式法抗体筛选、交叉配血主侧弱阳性,凝集强度较弱时阴性;13例抗IgG或抗C3d阳性伴不规则抗体阳性,在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主侧次侧阳性;5例单独不规则抗体阳性在抗体筛选、交叉配血主侧阳性。结论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和不规则抗体均可引起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干扰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球蛋白试验 自身抗体 抗体类型 IGG C3D 不规则抗体 交叉配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筛选与特异性鉴定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崔颖 张勇萍 +4 位作者 杨世明 曹丽妍 刘世佳 江涛 安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选与特异性鉴定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采用盐水法(NS)、手工凝聚胺法(MPT)、微柱凝胶法(MGT)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与特异性鉴定,结果有疑问时,采用不同厂家的抗体筛选细...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选与特异性鉴定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采用盐水法(NS)、手工凝聚胺法(MPT)、微柱凝胶法(MGT)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与特异性鉴定,结果有疑问时,采用不同厂家的抗体筛选细胞和谱细胞对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与鉴定,对疑难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吸收放散血清自身抗体后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鉴定。结果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低效价不规则抗体在有“剂量效应”的抗体筛选细胞和谱细胞中,可引起不规则抗体筛选与鉴定假阴性;自身抗体及DAT阳性,可引起不规则抗体筛选假阳性或掩盖同种不规则抗体。结论采用纯合子抗体筛选细胞和谱细胞在不同方法中进行检测验证,可防止低效价不规则抗体漏检;采用吸收放散后的患者血标本进行检测鉴定,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筛选与鉴定 低效价抗体 剂量效应 自身抗体 影响因素 处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e抗体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清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丹 王琳 +4 位作者 杨世明 杨琳 穆士杰 江涛 崔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分析患者血清存在抗Ce抗体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配血对策。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患者血标本采用试管盐水法(NS)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进行抗体特... 目的分析患者血清存在抗Ce抗体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配血对策。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患者血标本采用试管盐水法(NS)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性质及抗体效价测定。采用NS、MGT及IAT对患者与供血者血液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在21例患者中ABO血型A型6例、B型9例、O型4例、AB型2例,Rh血型均为ccDEE,抗体筛选阳性,交叉配血不合。采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确认21例患者血清存在抗Ce抗体,抗体效价1∶4~1∶8,其中6例伴DAT阳性。结论抗Ce抗体为免疫性IgG型抗体,可引起抗体筛选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及溶血性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筛选 特异性鉴定 RH血型 抗Ce抗体 IGG型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型抗体减弱或缺乏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江涛 安宁 +4 位作者 杨世明 崔颖 穆士杰 王林 杜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分析血型抗体减弱或缺乏的原因及其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正反定型、抗体增强方法、吸收放散试验、抗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对患者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病例1、2、3、4正定型为O型,病例1... 目的分析血型抗体减弱或缺乏的原因及其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正反定型、抗体增强方法、吸收放散试验、抗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对患者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病例1、2、3、4正定型为O型,病例1、2反定型抗A、抗B抗体在常规方法中与Ac、Bc不凝集,病例3抗B抗体在常规方法中与Bc不凝集。经采用抗体增强方法及吸收放散试验,使抗A、抗B抗体凝集强度增加到弱凝集至2+。病例4正定型为O型、病例5正定型为A型,反定型采用抗体增强方法及吸收放散试验,仍未检测出抗B抗体,为抗B抗体缺乏。结论患者血型抗体减弱或缺乏可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使判定结果和临床及时输血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抗体减弱 抗体缺乏 正反定型 不相符 血型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