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联璧 邢长洋 +4 位作者 杨沛 柴国虎 王海燕 郭万刚 袁丽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2D-STE)技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收集32例拟接受急诊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其中15例血管开通后发生临床MIRI(MIRI组),17例未发生MIRI(对照组...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2D-STE)技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收集32例拟接受急诊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其中15例血管开通后发生临床MIRI(MIRI组),17例未发生MIRI(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E,于术前8 h内及术后2 h内对左心结构、舒张及收缩功能和长轴应变(GLS)进行评价,对比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各超声指标。结果PCI术前、术后,2组左心内径及室壁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MIRI组E峰较术前显著降低(P=0.032),E/A显著低于术前(P=0.021),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显著低于术前(P=0.018),E/e高于术前(P=0.047);对照组舒张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MIRI组术后射血分数(ET)无明显变化,GLS显著减低(P<0.05),对照组术后EF及GLS显著升高。结论PCI术后发生临床MIRI者舒张功能及GLS减低,联合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E可对PCI术后MIRI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缺血 心肌再灌注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心肺信号降维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坤 李蔚琛 +4 位作者 郭奕彤 王伟策 王煜 闫孝姮 史学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9-549,共11页
心脏射血与肺通气活动信息的实时获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胸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的心肺信号降维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以同时分离胸部EIT数据中的心脏射血和肺通气活动信号。招募9名志愿者进行了EIT胸部数据采集... 心脏射血与肺通气活动信息的实时获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胸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的心肺信号降维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以同时分离胸部EIT数据中的心脏射血和肺通气活动信号。招募9名志愿者进行了EIT胸部数据采集。首先,根据屏息状态下胸部EIT数据中心脏活动信号的强弱对测量通道分类;随后,使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自主呼吸状态下的EIT数据进行分解,并根据频谱特性对分解出的各分量归类,以得到肺通气EIT信号;然后,结合带通滤波方法,同时依据前述通道分类对心脏活动信号降维,得到心脏活动EIT信号;最后,重构得到通气相和心搏相EIT图像序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通气相图像的肺区能够获得最高的肺通气功率谱峰(52.71±1.39)dB,在心搏相图像的心脏区域能够获得最高的心脏活动功率谱峰(43.05±3.26)dB,表明保留的通气信息和心脏活动信息非常丰富,同时在通气相图像心脏区域获得了最低心脏活动相关功率谱峰(10.02±2.65)dB,表明心脏活动的抑制效果更佳,相较于参考方法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分离肺通气与心脏活动相关信号,分别保留各自活动信息并抑制心脏对肺区成像的影响,同时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有效抑制,为临床上提供更加准确的治疗策略指导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心脏活动相关信号 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