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手术器械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及实施 被引量:6
1
作者 姜雪 赵将 +3 位作者 潘卓 李杨 李佳 程莎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3-35,47,共4页
目的提高神经外科手术室术中器械充足及完好率,以保障手术顺利完成。方法按时间段将14823例手术患者分为长效机制管理实施前组9952例、长效机制管理实施后组4871例;实施前组实施常规手术器械管理;实施后组成立长效管理小组,分析器械不... 目的提高神经外科手术室术中器械充足及完好率,以保障手术顺利完成。方法按时间段将14823例手术患者分为长效机制管理实施前组9952例、长效机制管理实施后组4871例;实施前组实施常规手术器械管理;实施后组成立长效管理小组,分析器械不足或不良现象及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长效管理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信息化建设、优化器械管理流程等)。比较两组器械不足或不良发生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后,器械不足或不良发生率显著下降,手术医生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长效管理机制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器械不足或不良发生率,保障患者手术安全顺利完成,有利于医护更好地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手术室 手术器械 长效管理机制 流程管理 信息化建议 满意度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跃辉 刘芹芹 +2 位作者 刘琦 马肃 李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7-520,共4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癫痫持续状态组(SE组,注射和红景天苷等量的DMSO)和A组、B组、C组(在造模前15 min分别腹腔注射0.5、1.0、1.5 g/kg红...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癫痫持续状态组(SE组,注射和红景天苷等量的DMSO)和A组、B组、C组(在造模前15 min分别腹腔注射0.5、1.0、1.5 g/kg红景天苷),腹腔内注射氯化锂和匹罗卡品构建癫痫模型,并测定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活化的Caspase-12(Cleaved-Caspase-12)、活化的Caspase-3(Cleaved-Caspase-3)、C/EBP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E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AT、SOD、GSH水平均降低,神经细胞凋亡数升高,Cleaved-Caspase-12、Cleaved-Caspase-3、CHOP、GRP78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SE组比较,A组、B组、C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海马组织中CAT、SOD、GSH水平升高,神经细胞凋亡数减少,Cleaved-Caspase-12、Cleaved-Caspase-3、CHOP、GRP78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抑制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从而减少内质网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癫痫持续状态 神经细胞 凋亡 内质网应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部分回收取栓在急性大脑前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应用的初步体会
3
作者 陈虎 王冰 +3 位作者 崔健 张涛 赵振伟 邓剑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 初步探讨支架部分回收技术在急性大脑前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9月在唐都医院和西安市第一医院采用支架部分回收技术治疗急性大脑前动脉(ACA)闭塞患者38例,记录术后血管再通比例、首次再通... 目的 初步探讨支架部分回收技术在急性大脑前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9月在唐都医院和西安市第一医院采用支架部分回收技术治疗急性大脑前动脉(ACA)闭塞患者38例,记录术后血管再通比例、首次再通比例(FPE)、围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标准评估血管再通率(mTICI 0~2a级为闭塞血管未开通,mTICI 2b~3级为成功再通)。FPE定义为1次取栓后mTICI 3级。术后3月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临床预后,预后良好定义为mRS评分0~2分。结果 38例患者中血管成功再通36例(94.7%)(mTICI 2b~3级),FPE为73.7%(28/38)。术中发生2例轻度血管痉挛(5.3%),无需进一步治疗即可完全缓解。38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血管破裂或夹层,ACA取栓过程中未发生血栓逃逸,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及ACA闭塞相关区域脑实质出血。术后90 d mRS评分0~2分14例(36.8%),3~5分18例(47.4%),死亡6例(15.8%)。结论 初步经验提示支架部分回收技术治疗急性大脑前动脉闭塞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取栓 大脑前动脉 闭塞 远端中等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分类解读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樑 潘亚文 +1 位作者 屈延 巩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83-790,共8页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简称新版肿瘤分类)首次将弥漫性胶质瘤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两大类,其中成人型分为3种类型,即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为...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简称新版肿瘤分类)首次将弥漫性胶质瘤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两大类,其中成人型分为3种类型,即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为进一步准确理解和应用新版肿瘤分类,本文就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诊断分类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 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 成年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小鼠中脑神经元多巴胺D2受体使其生脂基因表达上凋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家琦 陈晓莉 +2 位作者 林家骥 朱俊玲 李柱一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研究小鼠中脑神经细胞多巴胺D2受体(DRD2)对神经元生脂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针对DRD2短发夹RNA(shRNA)的慢病毒载体,特异性下调小鼠原代中脑神经元的DRD2表达;神经元分为阴性病毒对照组和DRD2-shRNA病毒感染组,进行高通量转录... 目的研究小鼠中脑神经细胞多巴胺D2受体(DRD2)对神经元生脂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针对DRD2短发夹RNA(shRNA)的慢病毒载体,特异性下调小鼠原代中脑神经元的DRD2表达;神经元分为阴性病毒对照组和DRD2-shRNA病毒感染组,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两组差异基因并以共表达网络筛选核心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验证该差异基因表达并检测神经元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成功培养小鼠中脑神经元并下调DRD2;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发现中脑神经细胞DRD2下调对多个生脂基因有调节作用,主要包括δ(14)-固醇还原酶、乙酰辅酶A合成酶、胰岛素诱导基因1蛋白、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等,其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上调最显著(上调4倍),并经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得到验证。同时脂肪酸含量检测发现与SCD1关系密切的游离脂肪酸在DRD2下调组显著增加。结论下调小鼠中脑神经元DRD2可以显著上调SCD1的表达,SCD1上调可以加速饱和脂肪酸向单不饱和脂肪酸转化,防止脂毒性对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D2受体 高通量测序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中脑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洛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与卡铂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白爽 罗国强 张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5-1241,共7页
目的:评价厄洛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与卡铂治疗EGFR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于西京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80例EGFR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38)及... 目的:评价厄洛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与卡铂治疗EGFR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于西京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80例EGFR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38)及对照组(n=42),两组患者均予厄洛替尼靶向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时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与卡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生存状况[3年生存率、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为36.84%高于对照组的23.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NK细胞、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OS、PFS均长于对照组(均P <0.05),且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CEA、CYFRA21-1、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研究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厄洛替尼靶向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与卡铂治疗EGFR驱动基因阳性NSCLC,治疗效果良好,可减少免疫功能损伤,延长晚期NSCLC患者PFS,提升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无进展生存期 厄洛替尼 白蛋白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 被引量:150
7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 +22 位作者 张鸿祺 杨新健 屈延 贺民 段传志 耿介文 翟晓东 吉喆 向思诗 冯华 王天龙 刘健 朱巍 李文强 米热扎提·吐尔洪 刘海啸 郭为 伍聪 李路莹 梁锐超 曾云辉 郭慎全 何旭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34-664,共31页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较为常见,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死率、致残率高。UIA诊疗过程包括动脉瘤检出、评估破裂风险及治疗获益、治疗策略选择及术后随访等,对UIA的全面了解和精准评估有助于更好地治疗该疾病。2015年美国卒中协会出版了颅内...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较为常见,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死率、致残率高。UIA诊疗过程包括动脉瘤检出、评估破裂风险及治疗获益、治疗策略选择及术后随访等,对UIA的全面了解和精准评估有助于更好地治疗该疾病。2015年美国卒中协会出版了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此后关于UIA的高质量研究及先进的诊疗技术陆续发布,但目前仍缺乏适合中国人群的UIA诊疗指南推荐。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十三五”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该指南对UIA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介入治疗、开颅治疗及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撰写,旨在以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我国UIA的规范性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未破裂动脉瘤 影像 风险评估 介入治疗 开颅治疗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 被引量:219
8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 +21 位作者 张鸿祺 杨新健 屈延 贺民 段传志 张彤宇 刘鹏 向思诗 冯华 王天龙 王坤 刘海啸 郭为 李进 田蕊 郭慎全 何旭英 赵兵 王轩 陈周青 吴建梁 麦麦提图尔荪·阿不杜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46-574,共29页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存在破裂倾向。而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其他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的疾病,具有残死率高、临床症状复杂、自然史及转归不...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存在破裂倾向。而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其他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的疾病,具有残死率高、临床症状复杂、自然史及转归不明确、治疗方式及效果不佳、并发症多样、随访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自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南发布后,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9》两版指南。破裂颅内动脉瘤(RIA)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其相关高质量研究及先进的诊疗技术陆续发布,而我国关于RIA的规范性诊疗仍缺乏推荐,故专家组结合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共同撰写了本指南,旨在对RIA的病因、诊断、治疗、并发症以及随访等内容进行更新与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颅内动脉瘤 诊断 治疗 并发症 随访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影像学评价专家共识 被引量:28
9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焦力群 +1 位作者 赵振伟 高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75-584,共10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的30%~50%。ICAS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评价,因此ICAS影像学评估至关重要。当前ICAS影像评价尚缺乏统一标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有...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的30%~50%。ICAS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评价,因此ICAS影像学评估至关重要。当前ICAS影像评价尚缺乏统一标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我国临床实践,反复讨论并达成ICAS影像学评价专家共识,旨在为ICAS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影像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吸取栓联合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治疗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效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东 崔健 +3 位作者 姜海洋 邓剑平 赵振伟 陈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43-850,859,共9页
目的探讨抽吸取栓联合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治疗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CAS-O)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10例)、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例)及西安市... 目的探讨抽吸取栓联合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治疗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CAS-O)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10例)、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例)及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10例)采用抽吸取栓联合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治疗急性ICAS-O患者25例,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抽吸取栓后血管再通比例、血管成形方式、血管成功再通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采用症状性颅内动脉疾病华法林-阿司匹林研究(WASID)方法评价闭塞血管再通后残余狭窄率,狭窄率>70%为重度狭窄。根据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血管开通程度,mTICI分级2b~3级为成功再通。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5分为预后不良,6分为死亡。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导丝导管穿出血管、球囊扩张致血管破裂、术中血栓形成、术中血管夹层及症状性颅内出血。根据海德堡出血分级,症状性颅内出血定义为术后48 h内NIHSS评分增加4分以上。结果25例患者均行抽吸取栓,其中14例(56.0%)抽吸取栓后正向血流恢复,提示重度狭窄;行单纯球囊扩张6例,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8例;11例(44.0%)抽吸取栓后正向血流未恢复,中间导管无法通过闭塞处,行单纯球囊扩张5例,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6例。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24例(96.0%),血流均达mTICI分级3级;血管未通1例(4.0%),mTICI分级2a级。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80~1440 min,中位穿刺时间为420(300,660)min。手术时间45~150 min,中位时间60(30,60)min。术后1周平均NIHSS评分低于术前,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1.4)分比(16.4±2.1)分,t=5.2,P<0.01]。25例患者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预后良好者18例,占72.0%;预后不良者6例,占24.0%;死亡1例,占4.0%。结论初步诊疗经验提示,抽吸取栓联合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治疗ICAS-O安全有效。但本研究结果尚需大样本及多中心数据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栓切除术 血管成形术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无创性评价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常涛 高立 +1 位作者 杨彦龙 李立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1-596,共6页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TCD无创性评估颅内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和有创性颅内压(ICP)监测的68例颅脑创伤患者行术后TCD无创性颅内压评估,同时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和视...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TCD无创性评估颅内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和有创性颅内压(ICP)监测的68例颅脑创伤患者行术后TCD无创性颅内压评估,同时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和视神经鞘直径(ONSD);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ONSD和PI与颅内压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ONSD和PI诊断颅内压增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术后1周颅内压与ONSD呈正相关(r=0.679,P=0.000),且ICP≥20和<20 mm Hg时与ONSD均呈正相关(r=0.665,P=0.000;r=0.358,P=0.006);而仅ONSD≥5 mm时与颅内压呈正相关(r=0.644,P=0.000)。颅内压与PI亦呈正相关(r=0.458,P=0.000),且ICP≥20和15~20 mm Hg时均与PI呈正相关(r=0.716,P=0.000;r=0.705,P=0.000);PI≥1.20和<1.20与颅内压均呈正相关(r=0.350,P=0.021;r=0.282,P=0.029)。ROC曲线显示,ONSD诊断颅内压增高(ICP≥20 mm Hg)的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0.831~0.969,P=0.000),灵敏度为0.821、特异度0.931,临界值为5 mm;PI诊断ICP≥20 mm Hg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0.623~0.834,P=0.000),灵敏度为0.483、特异度0.860,临界值为1.20;ONSD≥5 mm联合PI≥1.20诊断ICP≥20 mm Hg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95%CI:0.866~1.000,P=0.000),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0.857。结论TCD监测参数(ONSD和PI)可以反映颅内压水平,但其与颅内压的相关程度在不同颅内压水平下有所差异,应根据病理生理学改变合理解读监测指标,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颅内压 视神经 大脑中动脉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ad访视软件在手术室术前访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姜雪 赵将 +4 位作者 李娟 李瑞刚 潘卓 薛曼菲 郎红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iPad访视软件在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择期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2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6)和对照组(n=103),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术前访视;观察组采用iPad访视软件实施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iPad访视软件在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择期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2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6)和对照组(n=103),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术前访视;观察组采用iPad访视软件实施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访视时间、手术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术前准备质量和术前访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前访视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手术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术前准备质量及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iPad访视软件使手术室术前访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有效缩短术前访视时间,提高择期手术患者手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术前访视满意度,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术前访视 IPAD 访视软件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唤醒联合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导航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患者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雪 刘媛媛 +2 位作者 高丽娟 李娜 李思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9-40,53,共3页
目的总结术中唤醒麻醉联合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导航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52例术中唤醒麻醉下联合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导航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术前访视进行指令性语言及动作训练,术中做好体位管理、疼痛、... 目的总结术中唤醒麻醉联合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导航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52例术中唤醒麻醉下联合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导航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术前访视进行指令性语言及动作训练,术中做好体位管理、疼痛、躁动预防及呼吸管理,配合做好脑功能区域及肿瘤位置的标记步骤等护理措施。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唤醒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积极科学的手术配合,保障了手术顺利进行并可达到手术配合质量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颅内恶性肿瘤 术中唤醒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神经导航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细胞增强因子2C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雷颉 蔡峰 +2 位作者 逯芳芳 杨倩 高国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索肌细胞增强因子2C(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MEF2C)在人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升高以及其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病人组织中MEF2C的表达;CCK-8法检测U251细胞在缺血缺氧、氧化应激刺激后细胞活性... 目的:探索肌细胞增强因子2C(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MEF2C)在人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升高以及其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病人组织中MEF2C的表达;CCK-8法检测U251细胞在缺血缺氧、氧化应激刺激后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检验U251细胞侵袭性。结果:MEF2C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存在表达升高现象;氧化应激处理后,过表达MEF2C组相对于对照组细胞活性增强(P<0.01),sh MEF2C组相对于对照组细胞活性减弱(P<0.01);缺血缺氧处理后,过表达MEF2C组相对于对照组细胞活性增强(P<0.01),sh MEF2C组相对于对照组细胞活性减弱(P<0.001);过表达MEF2C组相对于对照组细胞侵袭性增强(P<0.001),sh MEF2C组相对于对照组细胞侵袭性减弱(P<0.05)。结论:MEF2C在胶质母细胞瘤中高表达,MEF2C提高了U251细胞对缺血缺氧、氧化应激刺激的抗性,同时增强了U251细胞迁移和侵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F2C 脑胶质瘤 氧化应激 缺血缺氧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于低级别胶质瘤的继发性胶质肉瘤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为 刘竞辉 +5 位作者 冀培刚 娄淼 翟玉龙 高国栋 屈延 王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58-963,共6页
目的介绍1例继发于低级别胶质瘤的继发性胶质肉瘤患者的治疗原则,总结胶质肉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42岁,头部CT显示左侧额叶占位性病变,首次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级);术后1... 目的介绍1例继发于低级别胶质瘤的继发性胶质肉瘤患者的治疗原则,总结胶质肉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42岁,头部CT显示左侧额叶占位性病变,首次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级);术后19个月肿瘤复发,第2次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术后辅助替莫唑胺化疗;第2次术后22个月肿瘤再次复发,第3次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胶质肉瘤(WHOⅣ级),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和替莫唑胺同步化疗;第3次术后14个月死亡。结论针对胶质肉瘤的治疗方案与胶质母细胞瘤相似,应最大程度手术安全切除,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和同步药物化疗;IDH1基因突变和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对预后具有重要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肉瘤 肿瘤 继发原发性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在运动障碍性疾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宇昆 王学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26-629,共4页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非侵入性显示白质纤维束的MRI技术,业已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术前手术方案制定和术后评估。由于其可以可视化神经核团周围白质纤维束的优点,逐渐在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脑深部电刺激...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非侵入性显示白质纤维束的MRI技术,业已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术前手术方案制定和术后评估。由于其可以可视化神经核团周围白质纤维束的优点,逐渐在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得到应用。未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展,联合DTI可以更好地阐明脑深部电刺激术的作用机制并指导最佳目标靶点的选择,以实现精确定位目标靶点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特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 深部脑刺激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脂连蛋白通过非AMPK依赖的蛋白激酶C途径抑制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炎症相关蛋白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逊元 白浩 +5 位作者 吴勋 罗嘉宁 刘海啸 冯达云 屈延 赵振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6-602,共7页
目的探讨重组脂连蛋白(APN)是否通过蛋白激酶C(PKC)及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途径在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中发挥抗炎作用。方法MA1800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分别采用氧糖剥夺(OGD)2、4、6、8、12、24 h及(20、50、100、20... 目的探讨重组脂连蛋白(APN)是否通过蛋白激酶C(PKC)及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途径在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中发挥抗炎作用。方法MA1800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分别采用氧糖剥夺(OGD)2、4、6、8、12、24 h及(20、50、100、200、400、600、800、1000、1200、1600、2000)μmol/L氯化钴(CoCl2)进行OGD/R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KC、AMPK的磷酸化水平,确定后续实验中OGD/R处理条件。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OGD/R处理组、单纯APN处理组、OGD/R联合APN处理组、AMPK抑制剂联合OGD/R和APN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KCα、磷酸化的广谱PKC[p-PKC(pan)]、AMPKα、磷酸化的AMPKα(p-AMPKα)以及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炎性体和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在OGD处理6 h后复氧以及OGD处理中CoCl2为400μmol/L时,PKC磷酸化水平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PKCα、p-AMPKα水平,NLRP3炎性体及培养细胞上清中TNF-α水平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APN处理组和AMPK抑制剂联合APN处理组的p-PKC(pan)水平、NLRP3水平及培养基中的TNF-α水平降低,但对APN处理组AMPKα的磷酸化无显著影响。结论重组APN可能通过非AMPK依赖的PKC途径抑制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炎症相关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APN) 星形胶质细胞 蛋白激酶C(PKC) 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伦理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志红 邵琳 +2 位作者 李玉骞 徐菲菲 王樑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12期1404-1408,共5页
近年来,临床研究在国内快速发展并逐渐与国际接轨,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从推进临床医学研究生伦理教育的目的出发,阐述开展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伦理教育的意义,分析国内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伦理教育... 近年来,临床研究在国内快速发展并逐渐与国际接轨,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从推进临床医学研究生伦理教育的目的出发,阐述开展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伦理教育的意义,分析国内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伦理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伦理教育的对策建议:提高重视程度,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注重理论转化实际,增加相关课程设置;明确培养目标,分阶段贯穿式培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培养效果;利用临床研究实践开展临床研究伦理能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临床研究 伦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医师国家考试医学人文综合试题研究与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菲菲 邵琳 +2 位作者 马晓樾 李志红 刘侃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49,共4页
通过对比中日两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人文模块试题,对试卷题型结构、试题内容效度等进行分析。认为虽然中日两国医学人文模块在试题结构上没有差异,但是医学人文试题占比日本要高于中国。通过对日本医师国家考试医学人文综合试题命题... 通过对比中日两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人文模块试题,对试卷题型结构、试题内容效度等进行分析。认为虽然中日两国医学人文模块在试题结构上没有差异,但是医学人文试题占比日本要高于中国。通过对日本医师国家考试医学人文综合试题命题策略分析,认为日本试题设计重现临床现场,重视融合型试题的使用,穿插设置含禁忌选项试题等方面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内容,可以起到提高应用人文思维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从更高认知层次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形成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素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教育 医师资格考试 医学人文综合试题 命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28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举磊 黄涛 +3 位作者 田启龙 周加华 王樑 屈延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0-315,共6页
目的总结儿童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与结果选择2012年3月至2019年12月的原发性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患儿共28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临床表现有高颅压症状、上视不能、性早熟等。其中7例经诊断性放... 目的总结儿童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与结果选择2012年3月至2019年12月的原发性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患儿共28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临床表现有高颅压症状、上视不能、性早熟等。其中7例经诊断性放化疗间接诊断为单纯生殖细胞瘤,其余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包括15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3例成熟畸胎瘤、2例未成熟畸胎瘤、1例绒毛膜癌。采用诊断性放化疗证实有效后继续完成放射治疗或药物化疗者7例。术前尝试药物化疗3例,肿瘤进展后改为开颅手术,直接开颅手术切除18例,其中手术入路为经前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15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6例。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所有患儿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均显著下降,平均为69.55%。平均住院时间19.35 d。术后出院时1例因昏迷放弃治疗,其余27例患儿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症状明显缓解,有10例继发脑积水,再次出现高颅压症状,均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症状消失。平均随访2.53年,其中7例生殖细胞瘤患儿未见复发。15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儿完全缓解8/15;术后放弃治疗1例,失访1例;复发率5/15,其中原位复发2例、2例脑室播散、1例脊髓播散;死亡1例(1/15),术后23个月因肿瘤进展死亡。5例畸胎瘤患儿均未见复发。1例绒毛膜癌患儿于术后4个月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儿童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病理类型多样,以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多见,血清学肿瘤标记物在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联合规范放化疗是重要治疗手段,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生殖细胞和胚胎性 松果腺 儿童 神经外科手术 化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