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定带参与帕金森病调控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俊 田甜 +5 位作者 彭霏 纪英博 刘博语 李文柯 韩欣妍 林家骥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518,共7页
未定带(ZI)是位于丘脑底区后部内的一个叶状核团,与经典基底运动环路的调控联系紧密,在帕金森病(PD)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干预调控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围绕ZI参与PD干预调控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ZI和PD经典环路之间存在多种投射联... 未定带(ZI)是位于丘脑底区后部内的一个叶状核团,与经典基底运动环路的调控联系紧密,在帕金森病(PD)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干预调控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围绕ZI参与PD干预调控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ZI和PD经典环路之间存在多种投射联系、ZI在PD病程发展中的变化特点,调控和损毁ZI改善PD运动症状的现状,利用ZI治疗改善PD非运动症状(睡眠觉醒、精神情感)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中基于ZI的干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定带 帕金森病 神经调控 功能外科 聚焦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小鼠中脑神经元多巴胺D2受体使其生脂基因表达上凋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家琦 陈晓莉 +2 位作者 林家骥 朱俊玲 李柱一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研究小鼠中脑神经细胞多巴胺D2受体(DRD2)对神经元生脂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针对DRD2短发夹RNA(shRNA)的慢病毒载体,特异性下调小鼠原代中脑神经元的DRD2表达;神经元分为阴性病毒对照组和DRD2-shRNA病毒感染组,进行高通量转录... 目的研究小鼠中脑神经细胞多巴胺D2受体(DRD2)对神经元生脂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针对DRD2短发夹RNA(shRNA)的慢病毒载体,特异性下调小鼠原代中脑神经元的DRD2表达;神经元分为阴性病毒对照组和DRD2-shRNA病毒感染组,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两组差异基因并以共表达网络筛选核心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验证该差异基因表达并检测神经元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成功培养小鼠中脑神经元并下调DRD2;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发现中脑神经细胞DRD2下调对多个生脂基因有调节作用,主要包括δ(14)-固醇还原酶、乙酰辅酶A合成酶、胰岛素诱导基因1蛋白、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等,其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上调最显著(上调4倍),并经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得到验证。同时脂肪酸含量检测发现与SCD1关系密切的游离脂肪酸在DRD2下调组显著增加。结论下调小鼠中脑神经元DRD2可以显著上调SCD1的表达,SCD1上调可以加速饱和脂肪酸向单不饱和脂肪酸转化,防止脂毒性对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D2受体 高通量测序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中脑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性敲除Med23基因对成年小鼠海马新生神经元及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颖志 陈国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观察条件性敲除中介体亚单位23(Med23)基因对小鼠海马神经发育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灌胃方法给予Med23 CKO小鼠他莫昔芬(TAM),通过括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和黑白箱实验检测检测小鼠的行为,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海马5-溴-2-脱... 目的:观察条件性敲除中介体亚单位23(Med23)基因对小鼠海马神经发育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灌胃方法给予Med23 CKO小鼠他莫昔芬(TAM),通过括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和黑白箱实验检测检测小鼠的行为,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海马5-溴-2-脱氧尿苷(BrdU)、mKi-67基因编码核蛋白(Ki67)、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双皮质素(DCX)和神经源性分化因子(NeuroD)的表达。结果:与WT小鼠相比,Med23 CKO小鼠中间静息时间明显缩短(P<0.05),进入白箱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到白箱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在白箱停留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Med23 CKO小鼠海马BrdU、Ki67、MCM2表达均减少(P<0.05),DCX和NeuroD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减少。结论:Med23参与调节小鼠海马神经化生,海马Med23缺失会导致小鼠出现焦虑及抑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基因敲除 中介体复合物23亚单位 焦虑 抑郁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MP基因新突变致孪生姐妹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2例
4
作者 窦炜康 朱婷鸽 +3 位作者 赵旭霞 兀瑞 周慧敏 史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9-623,共5页
总结2例TYMP基因突变致孪生姐妹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mitochondrial neurogastrointestinal encephalomyopathy,MNGIE)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特点。患者为19岁同卵双生姐妹,均以周围神经病起病,表现为四肢无力伴麻木进行性加重,同时... 总结2例TYMP基因突变致孪生姐妹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mitochondrial neurogastrointestinal encephalomyopathy,MNGIE)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特点。患者为19岁同卵双生姐妹,均以周围神经病起病,表现为四肢无力伴麻木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身体消瘦、肝脏肿大、转氨酶升高等;头颅磁共振显示弥漫性脑白质病变。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两姐妹TYMP基因均存在两处杂合变异:c.239_263delTTCGGGGCATG GATCTGGAGGAGAC(p.L80Pfs*4)和c.776G>A(p.G259E),其母亲仅携带前者,父亲仅携带后者。ACMG预测这两处突变分别为“可能致病”和“临床意义未明”,且目前尚未见报告。考虑父母均未发病,而MNGIE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此推测孪生姐妹TYMP等位基因同时出现母源性c.239_263 del和父源性c.776G>A突变而导致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 TYMP基因 周围神经病 脑白质病变 孪生姐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体验及应对策略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司雨朦 杜静 +4 位作者 余红 郝书婕 廖国琼 徐倩 范香格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112,共4页
目的深入了解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体验及应对策略,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按照目的抽样法选取16例卒中后疲劳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结果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体验... 目的深入了解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体验及应对策略,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按照目的抽样法选取16例卒中后疲劳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结果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体验共提炼出4个主题:卒中后疲劳特征、日常生活陷入紊乱状态、与他人讨论疲劳的反馈、渴望获得支持与理解。疲劳应对策略共提炼出2个主题:努力克服及适应疲劳、逃避或放弃应对疲劳。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疲劳筛查与评估,鼓励患者正确应对疲劳,并采取多渠道的综合干预策略,缓解患者的疲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后疲劳 心理体验 应对策略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通过影响线粒体膜电位参与小鼠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性损伤 被引量:11
6
作者 岳萌 孙世辉 +2 位作者 张紫晶 高伟俊 马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参与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联合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建立小鼠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5、24 h收集脑组织,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评价高血糖对脑缺血...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参与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联合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建立小鼠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5、24 h收集脑组织,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评价高血糖对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用ROS荧光探针-二氢乙啶(DHE)、JC-1分析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ψ)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相比,高血糖脑缺血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脑梗塞体积明显增加,活性氧产量于再灌注5和24 h明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于再灌注24 h明显去极化。结论: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性损伤,且活性氧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膜电位参与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宁腿综合征临床特点与规范化治疗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显超 任佳封 +1 位作者 孙述昱 宿长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97-503,共7页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强烈、迫切想要移动肢体冲动/欲望,常常伴随着肢体深处不舒服或难以描述的感觉,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或加重,具有昼夜节律性,按摩或活动后缓解...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强烈、迫切想要移动肢体冲动/欲望,常常伴随着肢体深处不舒服或难以描述的感觉,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或加重,具有昼夜节律性,按摩或活动后缓解,安静时加重。本文将从RL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宁腿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书雨 张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2-286,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致病基因变异等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心脏病理生理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及其可能... 阿尔茨海默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致病基因变异等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心脏病理生理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全面理解阿尔茨海默病以及探索新型药物和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心脏病 淀粉样β肽类 早老素类 载脂蛋白E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小鼠模型的行为检测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海鹰 李瑞 +5 位作者 郭保霖 任可可 孙唐娜 姚涵 武胜昔 王文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7-450,共4页
孤独症是一种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社会不良影响日渐突出。孤独症的诊断主要基于行为学评估,针对其两大核心要素(1)社交互动以及社交沟通受损(2)刻板运动和重复的行为模式,以及狭隘的兴趣活动的诊断是关键,也是评估孤独... 孤独症是一种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社会不良影响日渐突出。孤独症的诊断主要基于行为学评估,针对其两大核心要素(1)社交互动以及社交沟通受损(2)刻板运动和重复的行为模式,以及狭隘的兴趣活动的诊断是关键,也是评估孤独症模型构建成功与否以及后期分析的关键。我们对目前常见的评估孤独症小鼠模型的行为检测方法做一综述,为验证孤独症相关的基因缺陷,探索新的潜在的治疗措施等提供以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社交互动 社交沟通 刻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non对雌性焦虑抑郁小鼠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国艳 孙颖志 +2 位作者 芦希艳 雷革胜 宿长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1-535,共5页
目的:建立焦虑抑郁小鼠模型,观察甘丙肽非特异性受体激动剂galnon对小鼠焦虑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组(CUMS)、galnon处理组(galnon)及氟西汀处理组(FLX)。通过慢性不... 目的:建立焦虑抑郁小鼠模型,观察甘丙肽非特异性受体激动剂galnon对小鼠焦虑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组(CUMS)、galnon处理组(galnon)及氟西汀处理组(FLX)。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制备焦虑抑郁小鼠模型,galnon处理组及氟西汀处理组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注射每天给予氟西汀(20 mg/kg)及galnon (0.5 mg/kg)处理,利用黑白箱实验和旷场实验(OFT)检测小鼠焦虑样行为,利用悬尾实验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结果:CUMS组小鼠体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与CUMS组小鼠相比galnon处理组及氟西汀处理组小鼠体重没有明显变化。在黑白箱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CUMS组小鼠入白箱的潜伏期延长,在白箱活动时间缩短;galnon组小鼠出白箱的潜伏期较CUMS小鼠显著增加。旷场实验结果表明,CUMS组小鼠中间静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galnon组小鼠较CUMS小鼠的中间静息时间明显缩短。悬尾实验显示,CUMS组小鼠静止不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氟西汀处理组小鼠的不动时间明显下降,而galnon组小鼠的不动时间较CUMS组相比没有显著的降低。结论:Galnon可增加雌性焦虑抑郁小鼠的焦虑样行为,但是对抑郁样行为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 galnon 焦虑抑郁样行为 C57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