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注射多柔比星与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大鼠后肢行为学影响的比较
1
作者 李丽梅 陈军 +7 位作者 郑宝森 王慧星 张志利 孙薇 杨帆 王晓亮 喻文立 杜洪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178,共7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注射多柔比星与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e doxorubicin,PLD)对成年大鼠后肢行为学的影响,探讨多柔比星脂质体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镇痛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注射多柔比星与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e doxorubicin,PLD)对成年大鼠后肢行为学的影响,探讨多柔比星脂质体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镇痛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3):生理盐水组(Vehicle组)、隐形脂质体组(Liposome组)、0.2%多柔比星组(DOX组)及0.2%多柔比星脂质体组(PLD组)。各组均采用经皮椎间孔注射方法,于大鼠左侧L4~5、L5~6椎间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隐形脂质体注射液、0.2%多柔比星及0.2%多柔比星脂质体10μl。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1天、3天、5天、7天、14天、21天、28天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并观察注药后大鼠后肢的运动情况。注药后3天,DOX组和PLD组随机各抽取3只大鼠,观察多柔比星自发荧光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显示,DOX组和PLD组大鼠注药侧DRG内均可见大量红色多柔比星自发荧光分布。与Vehicle组和Liposome组相比,DOX组注药后1周内、PLD组注药后2周内MWT值下降,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后呈逐渐上升趋势,至注药后28天增高最明显(P<0.05);DOX组和PLD组注药后1天TWL值下降,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时点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注药后28天,DOX组轻微跛行率为30%,其余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正常。结论:经皮椎间孔注射0.2%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大鼠背根神经节能够产生和多柔比星相似的镇痛作用,且不影响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脂质体 背根神经节 自发荧光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