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度洛西汀对肠易激综合征小鼠内脏高敏感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林思雨 王景杰 马力天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95-1307,共13页
目的 研究度洛西汀对避水应激导致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小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并观察其对小鼠粪便微生物群及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18只8周龄的C57BL/6小鼠,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 目的 研究度洛西汀对避水应激导致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小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并观察其对小鼠粪便微生物群及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18只8周龄的C57BL/6小鼠,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避水应激+PBS组和避水应激+度洛西汀组,每组6只。对照组每日放置在没有注水的水箱中央平台上,持续1 h,每日每只灌胃200μL的PBS;避水应激+PBS组在避水应激结束后,灌胃200μL的PBS;避水应激+度洛西汀组在避水应激结束后,灌胃200μL含有3 mg/mL度洛西汀的PBS,避水应激造模持续10 d。造模结束后,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评估内脏敏感性的变化,并通过16S rDNA和真菌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测序(ITS测序)分析各组小鼠粪便中的细菌及真菌在多样性、物种组成和差异物种的变化,同时检测十二指肠和升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相关生化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避水应激+PBS组小鼠的内脏敏感性显著升高(P<0.05);与避水应激+PBS组相比,避水应激+度洛西汀组小鼠内脏敏感性显著降低(P<0.05)。在α多样性方面,相较于对照组,避水应激+度洛西汀组细菌群落的Chao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其他指数无显著差异;对于真菌群落,与对照组相比,避水应激+PBS组及避水应激+度洛西汀组Chao指数和Sobs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在β多样性方面,三组小鼠粪便细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避水应激+度洛西汀组与其他两组分离明显。LefSe的LDA分析揭示,在细菌方面,对照组主要包括丹毒丝菌科、另枝菌属、阿克曼氏菌属和疣微菌目,避水应激+PBS组为Eubacterium_siraeum_group,而避水应激+度洛西汀组为乳杆菌属和脱硫弧菌属;在真菌方面,对照组的生物标识涵盖硬壳囊菌科、折球菌科、弦霉属和假丝酵母属等,还包括一些未分类明确的属,避水应激+PBS组的生物标识为小囊菌科,避水应激+度洛西汀组的生物标识则为二孢菌科及其下属的一个未明确分类的属。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避水应激+PBS组小鼠十二指肠和升结肠中TNF-α显著升高(P<0.05),避水应激+度洛西汀组TNF-α水平未显著升高(P>0.05),且三组间氧化应激相关生化指标(T-SOD、GSH-Px、MDA)也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度洛西汀可以降低避水应激所致的内脏高敏感,并对肠道微生物群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十二指肠和升结肠组织中TNF-α及氧化应激相关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洛西汀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避水应激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R1-Akt信号转导通路在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微微 唐华 魏颖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高血压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FB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复制大鼠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模型(AAC),比较正常组(Blank)、假手术组(Sham)、AAC组以及自发...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高血压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FB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复制大鼠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模型(AAC),比较正常组(Blank)、假手术组(Sham)、AAC组以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体质量、尾动脉收缩压(SBP)以及左心室体质量指数(LVMI);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DDR1、Akt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分析DDR1磷酸化水平与SBP及LVMI的相关性。通过Ⅰ型胶原刺激诱导SHR大鼠原代MFBs中DDR1磷酸化表达,采用DDR1抑制剂D-IN-1进行干预;BrdU掺入标记实验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DDR1及Akt的表达及磷酸化。结果4组大鼠组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AAC组和SHR组SBP及LVMI明显增高,DDR1和Akt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DDR1磷酸化水平与SBP及LVMI均呈正相关。Ⅰ型胶原刺激能够加快MFBs增殖,促进DDR1和Akt磷酸化。结论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中存在Ⅰ型胶原-DDR1-Akt通路活化现象,DDR1抑制剂具有潜在的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结构域受体1 蛋白激酶B 腹主动脉缩窄术 心肌纤维化 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SK4、p6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艳红 张哲 +1 位作者 王哲 王景杰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p6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食管鳞癌活检标本72例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癌组织中RSK4、p63蛋白表达,染色结果采用半定量分析。选取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p6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食管鳞癌活检标本72例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癌组织中RSK4、p63蛋白表达,染色结果采用半定量分析。选取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E-11、TE-10及正常食管细胞Het-1A,分别采用q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SK4、p63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SK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5%(45/72),p6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3%(60/72)。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E-11、TE-10)中RSK4、p63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食管细胞Het-1A(P均<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SK4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0.05),且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P均<0.05);p6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均无关(P均>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SK4阳性表达、pT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食管癌患者生存有关(P均<0.05)。结论RSK4与p6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异常表达,RSK4可作为潜在食管癌分期的分子标志物及预后评估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核糖体S6蛋白激酶4 P63基因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jal间质细胞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及番泻苷A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林强 张静瑜 +2 位作者 秦小金 王景杰 李冀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52-559,共8页
目的探究Cajal间质细胞(ICC)在慢传输型便秘(STC)中作用,以及番泻苷A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7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ZD7288+番泻苷A组、番泻苷A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冰水灌胃... 目的探究Cajal间质细胞(ICC)在慢传输型便秘(STC)中作用,以及番泻苷A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7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ZD7288+番泻苷A组、番泻苷A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ZD7288+番泻苷A组接受ZD7288和番泻苷A药物联合干预,番泻苷A组接受番泻苷A药物干预,莫沙必利组接受莫沙必利药物干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胃肠道中c-kit标记的ICC数目及其功能蛋白HCN1通道的表达水平;结肠排珠实验在体检测肠道推进速率;肌条张力实验离体检测肠道收缩张力运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c-kit阳性的ICC数目显著减少,且HCN1蛋白表达减少(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推进速率、结肠离体肌条收缩幅度与频率降低(P<0.05)。番泻苷A组大鼠结肠推进速率、结肠离体肌条收缩幅度与频率不仅高于模型组(P<0.05),也略高于莫沙比利组(P<0.05)。ZD7288+番泻苷A组大鼠结肠推进速率、结肠离体肌条收缩幅度与频率与模型组大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ICC数目减少和HCN1蛋白表达下调可能在慢传输型便秘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番泻苷A可以刺激结肠蠕动,从而对STC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泻苷A 胃肠动力 慢传输型便秘 HCN1通道 CAJAL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低蛋白饲料对子代大鼠肠道葡萄糖转运体表达及糖代谢的影响
5
作者 李宇君 王楠 +4 位作者 杨妙妍 张琳 薛阳利 郑乐 梁俊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431-1438,共8页
目的观察大鼠围产期低蛋白饲料对子代的体质量、葡萄糖代谢及肠道葡萄糖转运体的影响。方法将12只妊娠期大鼠随机分为标准组和低蛋白组,每组6只,每只大鼠独立笼饲养,在3周的妊娠期和3周的哺乳期分别给予标准饲料或低蛋白饲料。在子鼠出... 目的观察大鼠围产期低蛋白饲料对子代的体质量、葡萄糖代谢及肠道葡萄糖转运体的影响。方法将12只妊娠期大鼠随机分为标准组和低蛋白组,每组6只,每只大鼠独立笼饲养,在3周的妊娠期和3周的哺乳期分别给予标准饲料或低蛋白饲料。在子鼠出生后,每笼留4只雄鼠,子鼠3周龄离乳后均给予标准饲料。每周测量子鼠体质量。将分娩日设为子鼠出生第0天,在第3周和第10周,每笼中随机选取1只子鼠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另1只子鼠测定血清中糖脂代谢相关激素:胰岛素、胰高糖素样肽(GLP-1)和酪氨酸-酪氨酸多肽(PYY)浓度,并收集其空肠、回肠及十二指肠组织,以检测肠道葡萄糖转运基因:钠依赖葡萄糖转运蛋白1(SGLT1)、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和葡萄糖转运蛋白5(GLUT5)的表达。结果与标准组比较,低蛋白组子鼠出生时体质量降低,并持续到10周龄(P<0.05)。与标准组比较,低蛋白组子鼠在10周龄时糖耐量减退(P<0.05)。在3周龄时,低蛋白组子鼠血清中GLP-1的浓度较标准组降低(P<0.05);在10周龄时,低蛋白组血清中胰岛素、GLP-1、PYY的浓度均较标准组降低(P<0.05)。在3周龄和10周龄,低蛋白组子鼠小肠组织中SGLT1、GLUT2和GLUT5的表达水平较标准组增加(P<0.05)。结论母代在围产期的低蛋白饮食会增加子代肠道葡萄糖转运体的表达,促进肠道对葡萄糖吸收,加重胰岛细胞负担,导致子代的糖耐量减退,即使子代离乳后给予标准饮食也不能完全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葡萄糖转运体 葡萄糖耐量 糖脂代谢相关激素 母代低蛋白饮食 围产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IG2在小鼠胃肠道中的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6
作者 林强 张蓉 +4 位作者 秦小金 窦唯佳 席筱厚 徐家桥 王景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020-1025,共6页
目的观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2(LRIG2)在小鼠胃肠道中分布特点,并探讨LRIG2在胃肠动力调控以及胃肠道肿瘤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LRIG2蛋白在成年小鼠胃、小肠、结肠中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 目的观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2(LRIG2)在小鼠胃肠道中分布特点,并探讨LRIG2在胃肠动力调控以及胃肠道肿瘤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LRIG2蛋白在成年小鼠胃、小肠、结肠中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LRIG2在胃肠道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的分布特点,以及LRIG2在Cajal间质细(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PDGFRɑ阳性细胞或肠内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LRIG2蛋白在胃、小肠、结肠均有表达,而且表达水平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结肠最高,小肠次之,胃最低。肠道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LRIG2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小肠、结肠肌间神经丛;LRIG2阳性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也有分布。肠道全层铺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LRIG2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肌间神经丛中,细胞呈卵圆形,并团簇状紧密排列。肠内胶质细胞并不表达LRIG2,但是包绕于LRIG2阳性细胞周围。LRIG2在Cajal间质细胞以及PDGFRα阳性细胞上也均不表达,但是LRIG2阳性细胞和二者紧密相邻。结论LRIG2在胃肠道中分布广泛,并且和胃肠动力以及胃肠道细胞增殖的调控密切相关。LRIG2可能是研究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以及肠道肿瘤的发病机制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2 胃肠动力 SIP合胞 小鼠 胃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4蛋白及其受体在不同发育期大鼠胃肠道的表达分布
7
作者 孟宪博 林强 +2 位作者 韩士举 梁世洋 王景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563-1569,共7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及其受体BMPR1B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胃肠道的表达分布,探讨BMP4可能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胃肠功能维持及肠动力产生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检测BMP4及其受体BMPR1B在8周龄大鼠胃肠道全层的分布特...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及其受体BMPR1B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胃肠道的表达分布,探讨BMP4可能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胃肠功能维持及肠动力产生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检测BMP4及其受体BMPR1B在8周龄大鼠胃肠道全层的分布特点。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MP4及其受体BMPR1B在5日龄、3周龄及8周龄大鼠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免疫荧光双标显示,BMP4分泌后在胃体和结肠的黏膜层、肌层分布,其受体在平滑肌细胞和腺体细胞中均有表达。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胃体、十二指肠及结肠BMP4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胃)=23.6,P<0.05;F_(十二指肠)=16.6,P<0.05;F_(结肠)=58.0,P<0.05)。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胃体、十二指肠与结肠中,BMPR1B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胃)=20.1,P<0.05;F_(十二指肠)=15.8,P<0.05;F_(结肠)=45.1,P<0.05)。对于同一发育阶段大鼠,胃、十二指肠与结肠BMP4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5d)=40.2,P<0.05;F_(3周)=93.8,P<0.05;F_(8周)=13.3,P<0.05)。对于同一发育阶段大鼠不同消化道部位,3周龄与8周龄大鼠胃体BMPR1B表达水平均高于结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日龄大鼠胃体、十二指肠与结肠BMPR1B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P<0.05)。结论BMP4及其受体在大鼠不同发育阶段的胃肠道中均有表达,分布广泛。不同发育阶段BMP4及其受体的差异性表达与出生后大鼠胃肠功能完善相关。BMP4及其受体可作为研究胃肠动力及胃肠平滑肌发育分化机制研究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4 胃肠动力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研究1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基因表达的改变
8
作者 李洁 马力天 +4 位作者 金兆丰 郑伟杰 王敬博 毛培军 叶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04-712,共9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4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实验组采用腹腔单次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的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在注射STZ的第...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4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实验组采用腹腔单次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的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在注射STZ的第0,4,30,60天测定每只大鼠的血糖,并在第30,60天测定糖尿病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阈值低于自身基础水平85%的1型糖尿病大鼠则认为1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模型构建成功。在第60天痛阈检测结束后,收集1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腰膨大部的脊髓背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层次聚类树分析、组间表达差异分析和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①20只实验组大鼠中,共有17只为1型糖尿病大鼠,在这17只大鼠中,8只成功构建了1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模型。②PcoA主坐标分析和层次聚类树分析结果表明1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和对照组大鼠可以明显分开,且每组组内样本重复性很好。③与对照组相比,1型糖尿病神经痛组共有42个基因在转录水平发生了上调,有51个基因在转录水平发生了下调。④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富集于酰基磷酸酶活性、MHC蛋白复合物和MHCⅠ类蛋白复合物3个GO分类条目,差异基因的改变可能与这3个功能类群有关。KEGG富集分析提示,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5条通路上,分别是:抗原加工和提呈、氨基苯甲酸酯降解、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细胞黏附分子(CAM)和吞噬体。结论1型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存在显著的基因表达的改变,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1型糖尿病所致神经病理性痛的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病理性神经痛 脊髓背角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