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及需求属性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俊 王艳艳 苏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8,共5页
目的联合应用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和KANO模型评价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探究低水平护理服务项目的服务需求属性。方法采用SERVQUAL模型问卷和KANO模型问卷,对儿科门诊就诊的289例患儿的家属进行调查。通过SERVQUAL模型分析不符合患... 目的联合应用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和KANO模型评价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探究低水平护理服务项目的服务需求属性。方法采用SERVQUAL模型问卷和KANO模型问卷,对儿科门诊就诊的289例患儿的家属进行调查。通过SERVQUAL模型分析不符合患儿家属期待的低水平护理服务项目,再通过KANO模型调查上述低水平护理服务项目的需求属性。结果护理服务质量总分为-1.77分;SERVQUAL模型问卷38个条目中,20个条目护理服务质量处于低水平,其中必备属性服务9项,魅力属性服务8项,期望属性服务3项。结论儿科门诊护理服务总体未达到患儿家属满意,管理者需要根据不同服务需求属性采取针对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门诊 患儿家属 护理服务质量 SERVQUAL模型 KANO模型 需求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越 董炜 +3 位作者 周晓艳 尹阳 肖姗姗 何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1-796,共6页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DHA)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青蒿素衍生物DHA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能力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核基质蛋白CIZ1、Snail及T...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DHA)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青蒿素衍生物DHA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能力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核基质蛋白CIZ1、Snail及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进一步探究外源施加TGF-β1或TGF-β1通路抑制剂SD-208后,TGF-β1-smads通路对药物抗转移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影响。结果DH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并下调CIZ1、Snail、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TGF-β1外源处理可增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且上调CIZ1、snail及smad2/3蛋白磷酸化水平;双氢青蒿素可以逆转TGF-β1诱导的以上效应。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DHA、SD-208、DHA+SD-208联合处理组均明显下调CIZ1、snail和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结论DHA通过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和CIZ1分子,发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乳腺癌 TGF-β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1例临床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玉品 卜婧愉 +4 位作者 虎崇康 杨洁 曾令超 王宝西 江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分析1例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患儿的临床和SLC5A1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诊治的1例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家系单基因病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方法进行SLC5A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男性患儿... 目的分析1例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患儿的临床和SLC5A1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诊治的1例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家系单基因病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方法进行SLC5A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男性患儿,生后第3天开始出现腹泻,黄色稀水样便,伴发热,无寒战;多次电解质检查提示血钠明显升高,最高162 mmol/L。全基因外显子检查发现SLC5A1基因2个与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OMIM:606824)相关性较高的变异,c. 406(外显子5) delT、c. 92 T>A(外显子1),患儿父母亲表型均正常,母亲c. 92 T>A杂合。行葡萄糖、果糖激发试验,提示糖吸收不良,确诊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10月龄予去碳水化合物液态奶及果糖喂养,半天后患儿大便即转成形便,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是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出生早期出现持续水样腹泻,基因分析可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及去碳水化合物液态奶及果糖喂养对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 SLC5A1基因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超声动态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感染性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杜京奚 王臻 +3 位作者 王玉娟 王鹏 段云友 杨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4-867,共4页
目的观察肺部超声(LUS)动态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感染性肺炎患儿效果的价值。方法纳入30例接受BAL治疗的感染性肺炎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6天)及出院当天行LUS检查,观察肺部声像图表现并进行LUS评分,测量最高体温及氧合指... 目的观察肺部超声(LUS)动态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感染性肺炎患儿效果的价值。方法纳入30例接受BAL治疗的感染性肺炎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6天)及出院当天行LUS检查,观察肺部声像图表现并进行LUS评分,测量最高体温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分析LUS评分与PaO_(2)/FiO_(2)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及出院当天,患儿最高体温逐渐减低,PaO_(2)/FiO_(2)逐渐增加;LUS评分逐渐减低,较显著肺实变范围逐渐缩小(P均<0.05)。治疗前LUS评分与PaO_(2)/FiO_(2)呈负相关(r_(s)=-0.5607,P=0.0013);治疗后LUS评分降低程度与PaO_(2)/FiO_(2)增加程度呈正相关(r_(s)=0.4803,P=0.0072)。结论LUS可动态观察并评估BAL治疗感染性肺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超声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通过抑制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调控巨噬细胞M1型极化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郭世博 刘佳祺 +3 位作者 张芽龙 梁世倩 江逊 林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73-678,共6页
目的研究缺刻基因(Notch)信号通过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方法将小鼠RAW264.7细胞分别给予脂多糖(LPS)与γ干扰素(IFN-γ)或者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极化为M1/M2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研究缺刻基因(Notch)信号通过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方法将小鼠RAW264.7细胞分别给予脂多糖(LPS)与γ干扰素(IFN-γ)或者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极化为M1/M2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IL-10、甘露糖受体(MR)及SIRPα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IRPα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基因转染方法激活Notch信号或利用γ分泌酶抑制剂(GSI)阻断Notch信号后,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SIRPα表达变化;利用小鼠基因组DNA扩增SIRPα启动子区(-2615-+123),通过报告基因实验观察Notch信号激活对SIRPα的调控作用。结果M1型巨噬细胞SIRPα表达降低,M2型巨噬细胞SIRPα表达增加;Notch信号激活可抑制巨噬细胞SIRPα的表达,而GSI抑制Notch信号可增加巨噬细胞上SIRPα的表达;进一步报告基因实验证实Notch激活可显著抑制由SIRPα启动子片段驱动的荧光素酶表达。结论Notch信号通过抑制SIRPα表达参与调控巨噬细胞M1型极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 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 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可溶性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胞外段蛋白增强巨噬细胞对L1210白血病细胞的吞噬能力 被引量:4
6
作者 林燕 李玉品 +3 位作者 虎崇康 曾令超 梁世倩 韩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克隆小鼠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胞外段基因(mSIRPα)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实现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后,研究mSIRPα^(ext)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小鼠淋巴结来源的cDNA扩增mSIRPαext基因,并进一步构建pET32a-SIRPα^(ext)... 目的克隆小鼠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胞外段基因(mSIRPα)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实现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后,研究mSIRPα^(ext)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小鼠淋巴结来源的cDNA扩增mSIRPαext基因,并进一步构建pET32a-SIRPα^(ext)原核表达载体。在实现含有硫氧还蛋白(Trx)标签的重组Trx-mSIRPα^(ext)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后,培养小鼠骨髓来源单核细胞并诱导其向巨噬细胞分化,接着将巨噬细胞与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标记的L1210白血病细胞共培养,在共培养体系中添加Trx-mSIRPα^(ext)蛋白及Trx对照蛋白,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蛋白在巨噬细胞吞噬肿瘤细胞中的作用。结果获得纯化的可溶性Trx-mSIRPα^(ext)蛋白,利用体外吞噬实验证明该蛋白可增强巨噬细胞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的吞噬作用。结论原核表达的Trx-mSIRPα^(ext)蛋白可有效提高巨噬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发挥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 CD47 原核表达 吞噬作用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_circ_0005389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细胞炎症模型中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游铭钰 周欢 +2 位作者 张宇涵 李冰洁 陈筱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5-953,共9页
目的:基于人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研究hsa_circ_0005389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ARDS)的关系,以期为NARD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 目的:基于人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研究hsa_circ_0005389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ARDS)的关系,以期为NARD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建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炎性标志物及相关通路指标在阴性对照组和敲低hsa_circ_0005389表达的干预组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同时用CCK⁃8与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A549细胞与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的A549细胞敲低或者过表达hsa_circ_0005389后的增殖与凋亡情况。结果: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549细胞暴露于10μg/cm^(2)LPS 48 h时,各炎性标志物及相关通路指标高表达(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低hsa_circ_0005389表达后,A549细胞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oluble 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 1,sTNFR1)mRNA相对表达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在急性肺损伤模型中,敲低hsa_circ_0005389表达后,各炎性标志物及相关通路指标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P<0.001)。CCK⁃8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低hsa_circ_0005389表达的A549细胞增殖加快,凋亡率降低(P<0.05),而过表达hsa_circ_0005389后A549细胞增殖减慢,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中,hsa_circ_0005389促进肺损伤炎性标志物的表达,并且影响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提示hsa_circ_0005389参与NARDS的炎症过程,可能是NARDS潜在的干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05389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 环状RNA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缺陷病1B型疾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兰莉 谈倩倩 +5 位作者 王春晖 王玉娟 罗丹 赵宏芳 王佳 尹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85-687,703,共4页
目的探讨peroxin 1(PEX1)复合杂合突变致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缺陷病(PBD)的临床及基因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PB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4岁6个月,智力发育迟缓,无其他明显异常。基因检测发现患儿PBD相关PEX1基因... 目的探讨peroxin 1(PEX1)复合杂合突变致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缺陷病(PBD)的临床及基因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PB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4岁6个月,智力发育迟缓,无其他明显异常。基因检测发现患儿PBD相关PEX1基因存在2个尚未报道的杂合突变,c.539A>C(p.Lys180Thr)和c.27042708delTTTAT(p.Phe902fs),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确诊为PBD1B型。结论 PBD患者临床表型多样,其严重程度与PEX1基因的突变类型有关,基因检测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缺陷病 PEX1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