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外科在口腔医学教育中教学设计与培训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那思家 崔浩 +3 位作者 梁想 杨耀武 屠军波 王维戚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期490-492,F0003,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口腔医学本科实习生和口腔颌面外科青年住院医师显微外科培训效果,探讨显微外科教学的设计和培训的最佳时机。方法70名实习生和30名住院医师参加7天的显微外科培训,3名导师独自对参培学员进行评分取均值。结果住院医生缺席... 目的通过比较口腔医学本科实习生和口腔颌面外科青年住院医师显微外科培训效果,探讨显微外科教学的设计和培训的最佳时机。方法70名实习生和30名住院医师参加7天的显微外科培训,3名导师独自对参培学员进行评分取均值。结果住院医生缺席率高(P<0.01);理论部分,实习生为15.06分,住院医师为12.73分(P<0.01);实践部分,实习生为11.69分,住院医师则为9.87分,并且实习生在处理组织方面得分高于住院医师(P<0.01)。结论实习生和住院医师均掌握了显微外科技术,但实习生培训效果优于住院医师。这提示应在口腔医学本科实践教学中设立显微外科培训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 显微外科培训 培训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基质干细胞促进脂肪移植后血管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成鹏 倪华 +3 位作者 马锐 李龙 刘斌 刘彦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21-626,共6页
目的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对脂肪移植物存活率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组织中ADSCs,与自体兔脂肪颗粒混合移植于裸鼠背部。实验分为对照组(脂肪颗粒+生理盐水)和实验组(脂肪颗粒+ADSCs)。分别于移植后1,2,4,6周,通过B超检... 目的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对脂肪移植物存活率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组织中ADSCs,与自体兔脂肪颗粒混合移植于裸鼠背部。实验分为对照组(脂肪颗粒+生理盐水)和实验组(脂肪颗粒+ADSCs)。分别于移植后1,2,4,6周,通过B超检测和CD31免疫组化方法评价移植物体积和血管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的ADSCs呈梭形生长,能够分化为成脂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脂肪移植后第1,2,4,6周,实验组脂肪移植物存活率为83.48%±4.91%,67.38%±8.04%,38.23%±5.99%,29.23%±3.61%;对照组存活率为82.98%±8.11%,62.86%±9.60%,21.39%±8.96%,14.29%±5.71%;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物存活率随时间逐渐降低,实验组脂肪移植物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脂肪移植物血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脂肪基质干细胞移植物可促进脂肪移植物早期血管化,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基质干细胞 脂肪移植 血管化 裸鼠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Dil体外标记脂肪基质干细胞及其在脂肪移植裸鼠模型体内示踪研究
3
作者 吕成鹏 倪华 +3 位作者 马锐 李龙 刘斌 刘彦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CM-Dil对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的体外标记及其在脂肪移植裸鼠模型的体内示踪。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AD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CD29、CD31免疫组化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阳性率;对第3代细胞进行成骨、成脂诱导... 目的探讨CM-Dil对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的体外标记及其在脂肪移植裸鼠模型的体内示踪。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AD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CD29、CD31免疫组化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阳性率;对第3代细胞进行成骨、成脂诱导,鉴定其成骨成脂多向分化潜能。CM-Dil体外标记ADSCs,并用荧光显微镜检测。6周龄雌性BALB/c裸鼠制备脂肪移植裸鼠模型,将标记CM-Dil的ADSCs脂肪移植复合体移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移植后4周取脂肪移植物制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ADSCs的分布情况。结果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的ADSCs呈梭形生长,CD29表达阳性细胞比例为84.52%±4.91%,CD31表达阳性细胞比例为2.13%±0.95%,ADSCs能够分化为成脂细胞和成骨细胞。荧光显微镜显示,CM-Dil标记的ADSCs在裸鼠脂肪移植中表达阳性。结论CM-Dil能够体外标记ADSCs,可用于ADSCs在脂肪移植裸鼠模型的体内示踪,ADSCs可能参与了脂肪移植后的组织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Dil 细胞示踪 脂肪基质干细胞 脂肪移植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