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R-RIS辅助的通信系统中混合场波束成形方案设计
1
作者 邵凯 王泓谕 王光宇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8,共10页
基于同时透射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STAR-RIS)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波束成形设计方案。针对极大规模天线阵列(ELAA)带来的混合远近场问题,首先根据阵列导向矢量建立了混合远近场信道模型;其次根据STAR-RIS至用户的信道强度对远场用户与... 基于同时透射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STAR-RIS)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波束成形设计方案。针对极大规模天线阵列(ELAA)带来的混合远近场问题,首先根据阵列导向矢量建立了混合远近场信道模型;其次根据STAR-RIS至用户的信道强度对远场用户与近场用户进行匹配,提出了基于混合非正交多址接入(H-NOMA)的远近场用户混合分簇策略及接收端串行干扰消除(SIC)方案;最后通过优化波束成形向量和STAR-RIS相移矩阵,求得最大最小化总速率问题的次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混合场景中具有优越的性能,采用STAR-RIS和H-NOMA有效提升了系统的通信性能。与传统的被动RIS、正交多址接入、远场信道模型等方案相比,所提方案的最大最小化总速率分别提升了220.9%、71.2%和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远近场通信 混合非正交多址接入 同时透射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 波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赋能多集群无线携能通信网络的自维持能力增强性研究
2
作者 邵凯 毛恬恬 +1 位作者 王光宇 楚征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195,共11页
研究了由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的多集群无线携能通信网络(WPCN)通信性能最大化问题。为提升网络的自我维持能力,约束了网络设备的信噪比(SNR),并提出了一种混合时分多址(TDMA-TDMA)传输方案。首先,为避免集群间干扰采用TDMA模式轮询... 研究了由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的多集群无线携能通信网络(WPCN)通信性能最大化问题。为提升网络的自我维持能力,约束了网络设备的信噪比(SNR),并提出了一种混合时分多址(TDMA-TDMA)传输方案。首先,为避免集群间干扰采用TDMA模式轮询集群;其次,基于RIS的时间选择性,在单集群内采用TDMA策略设计无源波束成形和时间分配。所建立的优化问题,采用非线性能量采集(NLEH)模型,考虑了RIS的相移误差(PSE)、传输时间、用户的SNR和不完美信道状态信息(CSI)等约束条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资源分配方案相比,所提方案提高了网络边缘用户生存能力,有效地保证了网络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携能通信网络 可重构智能表面 资源分配 相移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地通信中基于压缩感知的OTFS信道估计
3
作者 邵凯 聂芝荣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2,共9页
针对低轨卫星星地通信高动态信道特点,采用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OTFS)调制方式,提出一种低导频开销、高精度的两阶段信道估计方法,实现对时延、多普勒频移和信道增益3个参数的精细估计。所提TP-CSIE(Two Phase ... 针对低轨卫星星地通信高动态信道特点,采用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OTFS)调制方式,提出一种低导频开销、高精度的两阶段信道估计方法,实现对时延、多普勒频移和信道增益3个参数的精细估计。所提TP-CSIE(Two Phas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Estimation)方案采用时域训练序列为导频结构,解决时延-多普勒(Delay-Doppler, DD)域嵌入式导频方案在高动态星地链路下导频开销过大的问题。由于DD域信道的固有稀疏性,OTFS信道估计问题被转化为稀疏信号的恢复问题。在算法第一阶段,选用稀疏信号恢复算法进行信道参数的初始估计,利用重叠相加法获得部分先验信息以提高压缩采样匹配追踪(Compressive Sampling Matching Pursuit, CoSAMP)算法的准确性。在算法第二阶段,设计增强型旋转不变子空间算法实现信道参数的准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案相比,所提算法归一化均方误差性能约有7 dB性能的提升,误码率性能约有10 dB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 星地通信 正交时频空(OTFS) 信道估计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反射面辅助通信系统信道估计
4
作者 王丹 张文豪 彭丽娟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3-1618,共6页
针对智能反射面(RIS)辅助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道去噪网络(CDN)的信道估计方案,将信道估计问题建模为信道噪声消除的问题。首先使用传统算法对接收到的导频信号进行初步预估计,随后将该预估计信号输入信道估... 针对智能反射面(RIS)辅助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道去噪网络(CDN)的信道估计方案,将信道估计问题建模为信道噪声消除的问题。首先使用传统算法对接收到的导频信号进行初步预估计,随后将该预估计信号输入信道估计网络以学习噪声特征并进行去噪处理,从而恢复出精确的信道系数。为了提高网络的去噪能力,设计了加权注意力块(WAB)和膨胀卷积块(DCB)以增强网络对噪声主体特征的提取,同时设计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以防止浅层特征的丢失。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的DnCNN (Denoi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和CDR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based Deep Residual Network)方案相比,所提方案的归一化均方误差(NMSE)在不同信噪比(SNR)下平均降低了2.89 dB和2.01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智能反射面 信道估计 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地面通信网络多普勒频偏多级高精度估计方法
5
作者 李昌淼 申滨 黄晓舸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4-462,共9页
与地面蜂窝网络相比,非地面通信网络如低轨卫星通信场景下往往存在更高的多普勒频偏和较低的接收信噪比等问题,严重影响系统性能。为了提高同步性能,提出了一种多级频偏估计方法,以补偿由星地之间相对运动引起的多普勒频偏。首先,星历... 与地面蜂窝网络相比,非地面通信网络如低轨卫星通信场景下往往存在更高的多普勒频偏和较低的接收信噪比等问题,严重影响系统性能。为了提高同步性能,提出了一种多级频偏估计方法,以补偿由星地之间相对运动引起的多普勒频偏。首先,星历频偏预估计利用终端位置和星历信息进行粗略估计。其次,对于剩余频偏估计问题,将其等效地转化为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插值迭代频率估计问题,并通过残余频偏粗估计和精估计分别完成。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互相关方法及其他几种典型改进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多普勒频偏估计精度,在归一化频偏为4.487、信噪比为0 dB时,频偏估计的均方根误差可达到10-2,有助于提高接入成功率和通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面通信网络 同步性能 多普勒频偏估计 插值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R-RIS和中继集成系统的下行NOMA覆盖增强技术
6
作者 陈思宇 申滨 元文军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9-476,共8页
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与中继技术相结合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增强型无线通信技术。为实现下行覆盖增强,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时反射和透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 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与中继技术相结合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增强型无线通信技术。为实现下行覆盖增强,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时反射和透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与解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DF)中继协同工作的下行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双用户系统。在Nakagami-m信道假设下,通过联合优化基站和中继处的NOMA功率分配以及STAR-RIS的能量分裂系数,实现最大化该系统中两个用户的可实现速率之和。在满足功率约束和理想连续干扰消除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中继系统流量平衡的双层迭代算法,通过内层迭代功率分配和外层迭代能量分裂系数来得到最优值。仿真结果表明,该集成系统覆盖性能在系统功率同为1 W的情况下要优于纯中继系统,且优势随STAR-RIS元件数量增多而变大;当STAR-RIS元件个数小于200或发射信噪比小于80 dB时,该系统相较于纯STAR-RIS系统亦可获得0.5~2 b/s/Hz的系统和速率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RIS 非正交多址(NOMA) 解码转发中继 集成系统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异构车辆边缘计算资源分配方案
7
作者 刘子兴 唐宏 +1 位作者 燕星芮 施杰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430-3437,共8页
集成专用短程通信(DSRC)、基于蜂窝的车到基础设施(C-V2I)和毫米波(mmWave)优势的车辆边缘计算(VEC)系统可以有效增强通信能力。为解决此异构环境下通信与计算资源的协同优化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的异构车辆边缘计... 集成专用短程通信(DSRC)、基于蜂窝的车到基础设施(C-V2I)和毫米波(mmWave)优势的车辆边缘计算(VEC)系统可以有效增强通信能力。为解决此异构环境下通信与计算资源的协同优化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的异构车辆边缘计算资源分配方案。首先,基于随机网络演算(SNC)理论,考虑异构VEC场景,以最小化系统成本为目标,同时满足URLLC需求;其次,利用Lyapunov优化将长期队列约束转换为短期决策问题。针对此类高维非凸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优先经验回放的改进软演员-评论家算法(PER-SAC),通过优先采样关键经验样本来学习最优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车辆密度动态变化场景下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并满足URLLC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边缘计算 资源分配 深度强化学习 异构网络 随机网络演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硬件损伤的认知反向散射通信网络鲁棒安全资源分配算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勇军 姜思巧 +2 位作者 张海波 王正强 周继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2-661,共10页
为了提高反向散射通信网络频谱效率、传输鲁棒性及信息安全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硬件损伤的认知反向散射通信网络鲁棒安全资源分配算法。首先,考虑认知反向散射用户的最小安全速率、传输时间、能量收集和反射系数等约束,基于有界信道不... 为了提高反向散射通信网络频谱效率、传输鲁棒性及信息安全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硬件损伤的认知反向散射通信网络鲁棒安全资源分配算法。首先,考虑认知反向散射用户的最小安全速率、传输时间、能量收集和反射系数等约束,基于有界信道不确定性和频谱感知误差模型,建立一个多变量耦合的吞吐量最大化非凸资源分配问题。其次,利用最坏准则、连续凸近似和交替优化方法,将原问题转换为凸优化问题,并提出一种基于迭代的鲁棒资源分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对比,所提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反向散射通信 鲁棒资源分配 硬件损伤 安全通信 频谱感知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分层切片技术的数字孪生传感信息同步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唐伦 李质萱 +2 位作者 文雯 成章超 陈前斌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93-2802,共10页
针对传感数据在无线接入网(RAN)中传输的不可靠性与不及时性造成数字孪生(DTs)同步信息的不精确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分层切片技术的DTs传感信息同步策略。该策略在双时间尺度下,以最大化传感信息满意度和最小化切片重配置及DTs同... 针对传感数据在无线接入网(RAN)中传输的不可靠性与不及时性造成数字孪生(DTs)同步信息的不精确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分层切片技术的DTs传感信息同步策略。该策略在双时间尺度下,以最大化传感信息满意度和最小化切片重配置及DTs同步成本为目标,联合优化切片无线资源配置以及DTs传感信息同步问题。首先,在大时间尺度,利用网络切片为有着不同服务质量(QoS)的DTs提供隔离以及解决部署问题;在小时间尺度,通过更加灵活的无线资源分配来提高DTs传感信息同步任务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通信性能,建立更逼近于物理实体的DTs。其次,为了求解不同时间尺度的优化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双层深度强化学习(DRL)框架实现高效的网络资源交互,其中下层控制算法利用优先经验放回(PER)机制加快收敛速度。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网络切片 深度强化学习 状态估计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通信系统时变级联信道估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凯 鲁奔 王光宇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针对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通信系统时变级联信道的估计中需解决的级联信道稀疏表示、时变信道参数跟踪和信号重构等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Khatri-Rao积的分层贝叶斯卡尔曼滤波(KR-HBKF)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信道的稀疏特性,通过Kha... 针对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通信系统时变级联信道的估计中需解决的级联信道稀疏表示、时变信道参数跟踪和信号重构等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Khatri-Rao积的分层贝叶斯卡尔曼滤波(KR-HBKF)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信道的稀疏特性,通过Khatri-Rao积和克罗内克积变换得到RIS级联信道的稀疏表示,将RIS级联信道估计问题转化为低维度的稀疏信号恢复问题。然后,根据RIS级联信道的状态演化模型,在HBKF算法的预测模型中引入了时间相关性参数,应用改进的HBKF解决时变信道参数跟踪和信号重构问题,完成时变级联信道的估计。KR-HBKF算法综合利用了信道的稀疏性和时间相关性,能以较小的导频开销获得更好的估计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压缩感知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具有约5 dB的估计性能提升,且在不同的时变信道条件下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智能表面 信道估计 贝叶斯压缩感知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MA的室内可见光通信最优功率分配方案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围 徐锐 +1 位作者 李倩倩 窦文静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7-1308,共12页
在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多用户下行室内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y,VLC⁃NOMA)系统中,针对和速率与用户公平性冲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权和速率最大化的... 在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多用户下行室内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y,VLC⁃NOMA)系统中,针对和速率与用户公平性冲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权和速率最大化的迭代功率分配方案。该方案以最大化加权和速率为目标,可通过改变权重因子来调节用户公平性。由于目标问题属于非凸优化问题,通过辅助变量法和凸优化理论将该非凸问题转化为凹问题,再通过拉格朗日对偶法进行求解,并根据问题的解设计了一种迭代功率分配算法。对所提算法的收敛性、系统和速率以及用户公平性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迭代功率分配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相较于VLC⁃OMA系统,VLC⁃NOMA系统能够获得更好的和速率性能。通过调整权重因子,在牺牲较小系统和速率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比现有功率分配方案更好的系统和速率与用户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非正交多址接入 加权和速率最大化 功率分配 用户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反转直扩通信系统及性能分析
12
作者 雷维嘉 邹梦婷 +1 位作者 雷宏江 唐宏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0,共12页
时间反转传输技术的空时聚焦特性能够有效地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设计了一种将时间反转技术应用于直扩通信系统的方案,并对多径衰落信道下单用户和多用户系统的接收信干噪比、系统容量、误比特率等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理... 时间反转传输技术的空时聚焦特性能够有效地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设计了一种将时间反转技术应用于直扩通信系统的方案,并对多径衰落信道下单用户和多用户系统的接收信干噪比、系统容量、误比特率等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理论与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时间反转预处理,直扩通信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改善,且优于复杂度较高的多通道Rake接收的系统,且多径数目越多,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序列扩频 时间反转 RAKE接收机 系统容量 误比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面增强的全双工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波束成形算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晓茜 徐勇军 +1 位作者 吴翠先 黄崇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4-924,共11页
当前传统环境反向散射通信存在双重衰落、障碍物阻挡和网络容量有限的问题。智能反射面(RIS)作为6G的关键候选技术因能够主动改善信号传输质量、提升通信系统传输性能而备受关注。为此,该文将RIS与全双工技术引入到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 当前传统环境反向散射通信存在双重衰落、障碍物阻挡和网络容量有限的问题。智能反射面(RIS)作为6G的关键候选技术因能够主动改善信号传输质量、提升通信系统传输性能而备受关注。为此,该文将RIS与全双工技术引入到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研究了考虑硬件损伤与RIS离散相移的RIS增强全双工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波束成形算法。首先,考虑反射节点最小能量收集与服务质量约束、功率站最大发射功率约束和RIS相移约束,建立了总发射功率最小的波束成形优化问题。然后,利用交替优化、半正定松弛、变量替换、半正定规划将原非凸问题转化成可求解的凸优化问题。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比传统波束成形方法平均功耗降低了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反向散射通信 智能反射面 资源分配 硬件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期望传播算法的多天线信号检测:架构、技术与挑战 被引量:2
14
作者 蒲旭敏 孙致南 +1 位作者 宋米雪 陈前斌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近年来,期望传播(Expectation Propagation,EP)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信号检测。EP是一种优良的贝叶斯推断算法,能够良好匹配信号检测工作所对应的贝叶斯模型,是目前接近最优检测算法的先... 近年来,期望传播(Expectation Propagation,EP)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信号检测。EP是一种优良的贝叶斯推断算法,能够良好匹配信号检测工作所对应的贝叶斯模型,是目前接近最优检测算法的先进检测算法之一。面向6G,EP可在诸多场景达成高性能信号检测,对未来超高可靠通信需求提供支撑,具有实际研究意义。然而,当前研究缺乏该算法的综述性分析,相关研究人员缺乏直观学习参考。概述了基于期望传播算法的MIMO信号检测架构以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总结了现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挑战,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思路,为EP信号检测算法服务6G实际通信场景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多输入多输出(MIMO) 信号检测 期望传播 消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空间概率增强的图像对抗样本生成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华华 范子健 刘泽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3-890,共8页
对抗样本能够有效评估深度神经网络的鲁棒性和安全性。针对黑盒场景下对抗攻击成功率低的问题,为提高对抗样本的可迁移性,提出一种基于多空间概率增强的对抗样本生成方法(MPEAM)。所提方法通过在对抗样本生成方法中引入2条随机数据增强... 对抗样本能够有效评估深度神经网络的鲁棒性和安全性。针对黑盒场景下对抗攻击成功率低的问题,为提高对抗样本的可迁移性,提出一种基于多空间概率增强的对抗样本生成方法(MPEAM)。所提方法通过在对抗样本生成方法中引入2条随机数据增强支路,而各支路分别基于像素空间和HSV颜色空间实现图像的随机裁剪填充(CP)和随机颜色变换(CC),并通过构建概率模型控制返回的图像样本,从而在增加原始样本多样性的同时降低对抗样本对原数据集的依赖,进而提高对抗样本的可迁移性。在此基础上,将所提方法引入集成模型中,以进一步提升黑盒场景下对抗样本攻击的成功率。在ImageNet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方法——迭代快速梯度符号方法(IFGSM)和动量迭代快速梯度符号方法(MIFGSM),所提方法的黑盒攻击成功率分别平均提升了28.72和8.44个百分点;相较于基于单空间概率增强的对抗攻击方法,所提方法的黑盒攻击成功率最高提升了6.81个百分点。以上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以较小的复杂度代价提高对抗样本的可迁移性,并实现黑盒场景下的有效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样本 深度神经网络 黑盒场景 可迁移性 多空间概率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最小二乘的稀疏FIR滤波器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庄陵 宋诗苇 刘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大规模通信系统的发展对传统滤波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稀疏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具有低计算复杂度与低实现成本的特点,但常规凸松弛近似设计方法会产生额外的逼近误差,稀疏性也不理想,并且求解过程复杂。针对FIR滤波器在设计中由... 大规模通信系统的发展对传统滤波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稀疏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具有低计算复杂度与低实现成本的特点,但常规凸松弛近似设计方法会产生额外的逼近误差,稀疏性也不理想,并且求解过程复杂。针对FIR滤波器在设计中由于乘法器个数多而导致实现成本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最小二乘准则的稀疏FIR滤波器设计方法。首先,根据不同范数性质对初始稀疏表示的L0范数进行替换,即对目标函数进行改进,从而在保持稀疏性的基础上,解决非凸函数难以直接求解的问题;然后,将目标问题转化为2个凸子问题差的形式,根据迭代规则构造形式更为简单的子问题,采用交替求解方法求解子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求解效率并降低求解复杂度;最后,在确定0系数的位置后,通过求解一个加权最小二乘问题来进一步减小近似误差。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与已有的稀疏滤波器求解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提高FIR滤波器的系数稀疏性,降低乘法器个数,并且在稀疏性增强的情况下获得较为折中的均方根误差与最大误差,同时计算机求解时间更少,求解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器 设计方法 有限脉冲响应 加权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功率域与码域NOMA‑OTFS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围 陈黎 +2 位作者 向曾 黎飞雨 余明明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9,共7页
正交时频空(OTFS)调制是一种新的6G候选波形,可在高移动性场景中提供可靠通信。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6G的需求,需要在高移动性场景中兼顾高频谱效率。然而现有功率域NOMA⁃OTFS(PD⁃NOMA⁃OTFS)和码域NOMA⁃OTFS(SCMA⁃OTFS)系统存在和速率低... 正交时频空(OTFS)调制是一种新的6G候选波形,可在高移动性场景中提供可靠通信。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6G的需求,需要在高移动性场景中兼顾高频谱效率。然而现有功率域NOMA⁃OTFS(PD⁃NOMA⁃OTFS)和码域NOMA⁃OTFS(SCMA⁃OTFS)系统存在和速率低、过载率(用户数/资源数)低和可支持用户数量少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联合功率域与码域NOMA⁃OTFS(PD⁃SCMA⁃OTFS)系统。该系统在发射端,根据信道增益高低将用户分为强、弱用户组,组内用户使用传统SCMA方式叠加,组间用户使用功率域NOMA思想叠加。在接收端,使用消息传递算法(MPA)和串行干扰消除(SIC)进行联合检测。通过对不同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系统拥有更高的和速率,并且过载率是传统SCMA⁃OTFS和PD⁃NOMA⁃OTFS系统的1.5~2倍,可支持用户数量是传统系统的1.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时频空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 稀疏码多址接入 和速率 过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特征编解码的自动驾驶3D目标检测
18
作者 邵凯 吴广 +2 位作者 梁燕 奚兴发 高琳珈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68-3178,共11页
针对自动驾驶三维目标检测中多层次特征提取和多尺度特征上下文依赖性问题,采用点-体素的检测框架,提出一种综合多项技术的基于局部特征编解码区域卷积神经网络(local feature encode-decode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针对自动驾驶三维目标检测中多层次特征提取和多尺度特征上下文依赖性问题,采用点-体素的检测框架,提出一种综合多项技术的基于局部特征编解码区域卷积神经网络(local feature encode-decode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LFED-RCNN)。首先,在三维特征提取阶段提出结合卷积网络和Transformer编解码结构的卷积编解码主干,其中额外下采样卷积网络提取多层次三维特征,局部编解码网络建模特征间关联并融合深浅层特征,提升模型在复杂背景下对前景目标的特征获取能力。其次,设计位置编码模块对鸟瞰图视角下的二维特征进行位置编码,建立长期依赖关系,提升检测精度。所提方案LFED-RCNN在KITTI和ONCE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在KITTI数据集的困难等级下,对车、行人、骑行者三类检测对象分别可达到82.95%、57.48%、72.14%的平均准确率(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在困难模式上表现出优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目标检测 点云 TRANSFORMER 编码器 解码器 接受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尺度特征融合的遥感微小目标检测算法
19
作者 邵凯 李浩刚 +2 位作者 梁燕 宁婧 陈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1431,共11页
针对遥感图像微小目标检测中存在的浅层细化特征、深层语义表征和多尺度信息提取3个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运用多项技术的跨尺度YOLOv7(cross-scale YOLOv7,CSYOLOv7)网络。首先,设计跨阶段特征提取模块(cross-stage feature extraction mod... 针对遥感图像微小目标检测中存在的浅层细化特征、深层语义表征和多尺度信息提取3个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运用多项技术的跨尺度YOLOv7(cross-scale YOLOv7,CSYOLOv7)网络。首先,设计跨阶段特征提取模块(cross-stage feature extraction module,CFEM)和感受野特征增强模块(receptive field feature enhancement module,RFFEM)。CFEM提高模型细化特征提取能力并抑制浅层下采样过程中特征的丢失,RFFEM加大网络对深层语义特征的提取力度,增强模型对目标上下文信息获取能力。其次,设计跨梯度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cross-gradient space pyramid pool module,CSPPM)有效融合微小目标多尺度的全局和局部特征。最后,用形状感知交并比(shape-awar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Shape IoU)替换完全交并比(complet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CIoU),提高模型在边界框定位任务中的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CSYOLOv7网络在DIOR(dataset for image object recognition)数据集和NWPU VHR-10(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Very High Resolution-10)数据集上分别取得了74%和89.6%的检测精度,有效提升遥感图像微小目标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微小目标 特征提取 上下文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空谱约束的加权残差NMF高光谱图像解混
20
作者 陈善学 戚俊杰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3-568,共16页
标准的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模型应用于高光谱图像解混时,由于模型的非凸性、光谱和空间先验信息未充分利用的问题,导致解混精度不高。为提高解混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空谱约束的加权残差非负矩阵... 标准的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模型应用于高光谱图像解混时,由于模型的非凸性、光谱和空间先验信息未充分利用的问题,导致解混精度不高。为提高解混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空谱约束的加权残差非负矩阵分解高光谱图像解混算法。该算法首先,对传统的NMF模型进行改进,利用在迭代过程中原始高光谱图像矩阵与重构图像矩阵之间的残差来构建残差权重因子,为损失函数的每一行分配贡献权重,以减轻噪声的影响,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其次,为利用高光谱图像丰富的先验信息,算法引入像元空谱相似度来衡量像元间的相似性以捕获像元在空间及光谱上的联系,并由相似度矩阵自适应地确定像元邻域来构造空间权重因子,提升了丰度的分段平滑性。此外,结合丰度矩阵的固有特征,构造光谱权重因子,促进了丰度的稀疏性。最后,由于高光谱图像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相邻波段的反射值变化较小,因此端元光谱具有一定的平滑度,算法通过端元光谱反射值间的差异分配平滑权重,以调整在迭代过程中端元光谱的平滑程度。本文利用梯度下降推导出算法的乘法更新规则,为证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将其与其他几种算法在模拟数据以及Jasper Ridge和Urban两个真实高光谱数据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具有更好的解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解混 非负矩阵分解 加权残差 像元空谱相似度 平滑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