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布式协作通感网络移动性管理
1
作者 魏浩 张梦洁 王东明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6,共14页
分析通感一体化技术的工业界研究以及应用情况,基站自发自收感知模式是当前5G-Advanced(5G-A)阶段通感网络部署的普遍选择。基于基站自发自收感知模式,确定数据级融合的感知协作层级,根据感知特征测量精度定义感知置信度,并作为感知数... 分析通感一体化技术的工业界研究以及应用情况,基站自发自收感知模式是当前5G-Advanced(5G-A)阶段通感网络部署的普遍选择。基于基站自发自收感知模式,确定数据级融合的感知协作层级,根据感知特征测量精度定义感知置信度,并作为感知数据融合的合并权值,同时提出一种感知功能分布式部署的网络架构。设计非合作终端的分布式协作移动性管理方案,其锚点基站的建立、协作基站的选择和锚点基站的切换均由通感基站控制执行。设计合作终端的分布式协作移动性管理方案,其锚点基站的建立和协作基站的选择由通感中心控制执行,而锚点基站的切换由通感基站控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化 感知置信度 分布式网络 移动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数字孪生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生成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广明 杨鲲 +1 位作者 刘强 陈建军 《中兴通讯技术》 2023年第3期15-20,共6页
未来6G时代将进入虚拟化的数字孪生世界,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愿景。移动通信网络的数字孪生需要建立物理通信网络与孪生通信网络之间的高精度映射,保证孪生虚拟数据与实际物理数据保持高度匹配。针对上述数字孪生环境生成的问题... 未来6G时代将进入虚拟化的数字孪生世界,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愿景。移动通信网络的数字孪生需要建立物理通信网络与孪生通信网络之间的高精度映射,保证孪生虚拟数据与实际物理数据保持高度匹配。针对上述数字孪生环境生成的问题,采用了数据驱动的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方法,对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无线信道、基站业务流和用户移动轨迹进行时序预测与生成,从而构建出高精度数字孪生环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精准生成未来时序数据,与物理通信网络真实数据保持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网络 数字孪生 长短期记忆网络 时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信道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现状及展望
3
作者 官科 张美文 +9 位作者 何丹萍 艾渤 刘婷 王熙平 魏垚 赵旭 卢斌 窦建武 王欣晖 钟章队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9-799,共11页
随着6G的逐步推进,无线信道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未来网络演进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无线信道数字孪生技术的背景、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无线信道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背景与需求、... 随着6G的逐步推进,无线信道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未来网络演进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无线信道数字孪生技术的背景、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无线信道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背景与需求、系统特点以及研究进展;然后,详细讨论了复杂环境多介质电磁参数获取、高性能射线追踪仿真技术和模型-数据双驱动的混合信道建模等关键技术;最后,对无线信道数字孪生技术在6G时代的发展做出展望,并总结了潜在的标准化工作。无线信道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无线信道的虚拟孪生体,提供了无线信道特性建模及其效应预测能力,对6G及未来通信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无线信道 数字孪生 射线追踪 混合信道建模 介质电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频段高速移动场景参考信号方案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利平 暴桐 +1 位作者 辛雨 胡留军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1,共8页
针对太赫兹频段高速移动场景,提出了一种参考信号方案——增强型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E DFT-s-OFDM)DMRS:将具有循环前缀(CP)和循环后缀(CS)的参考信号序列分割为首部和尾部参考信号序列,然后分别嵌入每个OFDM符号的尾部和... 针对太赫兹频段高速移动场景,提出了一种参考信号方案——增强型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E DFT-s-OFDM)DMRS:将具有循环前缀(CP)和循环后缀(CS)的参考信号序列分割为首部和尾部参考信号序列,然后分别嵌入每个OFDM符号的尾部和首部。这种方案的优点在于,前一个OFDM符号的尾部和后一个OFDM符号的首部构成一个完整的参考信号序列,从而允许接收端在每个OFDM符号间隔内都能进行信道估计,提高了信道估计的精度和实时性。此外,相邻OFDM符号的首部和尾部参考信号序列相同,从而省去了每个OFDM符号的传统循环前缀(CP),提高了频谱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在太赫兹频段高速移动场景下,与5G NR DFT-s-OFDM波形的DMRS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信道估计更精确,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频段 高速移动场景 参考信号 信道估计 频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线和射频智能设计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田珅 尹卫爽 方轶圣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7-418,共12页
近年来,得益于AI、机器学习及优化算法的快速发展,天线和射频设计在智能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工程师的设计效率,尤其在天线多参数多目标优化、新形态和非规则的天线与射频结构设计等方面。总结了射频智能设计的... 近年来,得益于AI、机器学习及优化算法的快速发展,天线和射频设计在智能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工程师的设计效率,尤其在天线多参数多目标优化、新形态和非规则的天线与射频结构设计等方面。总结了射频智能设计的常用技术与方法,以基于高斯回归模型的自动化优化工具为例,验证了其在基站天线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仅38次全波仿真,成功优化得到在2.48~2.72 GHz频段内驻波比小于1.5、异极化隔离度大于15 dB、合成增益大于9 dBi的设计方案,整个优化过程完全无需人工干预。相比传统优化方法,单保真度优化算法节约了超过1/3的时间;基于多保真度模型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效率,再节省约1/5的时间。为了快速对比,使用了经工程师初步优化过的模型,如果使用未经处理的原始模型,则优化节省的时间将更多。这些结果充分证明了智能化设计在天线与射频优化中的应用潜力和技术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设计 机器学习 高斯回归 天线优化 射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实时音视频网络的总体设计
6
作者 陈俊江 申光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互动性更高、沉浸感更强的实时音视频业务交互需求,驱动着音视频承载网络升级变革。针对传统音视频网络服务质量(QoS)效果不佳、网络流量不均衡、吞吐量低等一系列挑战,创新性地提出智能实时音视频网络(SRTN)理念。基于云网融合、云边... 互动性更高、沉浸感更强的实时音视频业务交互需求,驱动着音视频承载网络升级变革。针对传统音视频网络服务质量(QoS)效果不佳、网络流量不均衡、吞吐量低等一系列挑战,创新性地提出智能实时音视频网络(SRTN)理念。基于云网融合、云边端协同等思想,设计了多业务融合调度系统,研发出一系列创新技术和方案,提供低时延、高质量、大并发、高可靠的智能化音视频交互服务。SRTN有望成为一种面向下一代音视频应用的全新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音视频智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音视频通信 云网融合 融合调度 统一媒体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5G承载的网络切片架构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强 陈捷 廖国庆 《中兴通讯技术》 2018年第1期58-61,共4页
5G承载网作为基础网络,面临着大带宽、低延时、灵活连接、高精度时间同步和网络切片五大挑战。提出了面向5G承载的网络切片分层架构,并对涉及的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面切片、基于灵活以太网(Flex E)的转发面硬切片、承载设备切片与虚... 5G承载网作为基础网络,面临着大带宽、低延时、灵活连接、高精度时间同步和网络切片五大挑战。提出了面向5G承载的网络切片分层架构,并对涉及的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面切片、基于灵活以太网(Flex E)的转发面硬切片、承载设备切片与虚拟化技术、5G业务的端到端切片编排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承载网 网络切片 硬切片 软切片 Flex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的无线接入网络数字孪生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段向阳 康红辉 +1 位作者 吕星哉 芮华 《中兴通讯技术》 2023年第3期32-37,共6页
未来6G网络不但可以为数字孪生技术提供数据传输、高可靠性连接等基础能力,自身也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来实现网络智能化。从数字孪生技术的原理及6G网络的需求出发,研究了数字孪生无线网络的架构、关键技术和应用等,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 未来6G网络不但可以为数字孪生技术提供数据传输、高可靠性连接等基础能力,自身也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来实现网络智能化。从数字孪生技术的原理及6G网络的需求出发,研究了数字孪生无线网络的架构、关键技术和应用等,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6G无线接入网络中的作用。认为数字孪生无线网络可成为6G网络的基础性架构,也是6G网络智能化的关键使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6G 人工智能 大数据 无线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边缘计算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陆威 章璐 +3 位作者 杜鹏 李立平 史庭祥 杨立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2年第3期480-484,共5页
针对大范围移动场景下的计算和网络需求,介绍了边缘计算和5G网络的特征,分析了当前边缘计算和网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MEC-云”智能预加载、网随端动的UPF智能预切换、边随网动的“MEC-MEC”智能预切换等关键技术,基于这些关键技术能从... 针对大范围移动场景下的计算和网络需求,介绍了边缘计算和5G网络的特征,分析了当前边缘计算和网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MEC-云”智能预加载、网随端动的UPF智能预切换、边随网动的“MEC-MEC”智能预切换等关键技术,基于这些关键技术能从端到端满足大范围移动场景下的低时延业务要求。最后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特点,提出了智能边缘计算网络技术的发展落实需要产业链协同合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接入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预加载 预切换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韩炳涛 刘涛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8,共13页
介绍了自ChatGPT发布以来,大模型关键技术和应用的主要进展。在大模型设计方面,模型规模不断增加,但已有放缓趋势,更长的上下文以及多模态已经成为主流,计算效率明显提升;在模型训练方面,从单纯追求数据数量逐渐转变为关注数据的多样性... 介绍了自ChatGPT发布以来,大模型关键技术和应用的主要进展。在大模型设计方面,模型规模不断增加,但已有放缓趋势,更长的上下文以及多模态已经成为主流,计算效率明显提升;在模型训练方面,从单纯追求数据数量逐渐转变为关注数据的多样性和质量,特别是如何使用合成数据训练大模型成为主流探索方向,这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关键;在模型推理方面,模型量化和推理引擎优化极大降低了模型使用成本,诸如投机采样等新兴算法逐渐成熟。在应用层,Agent技术获得了重大进展,在克服大模型固有缺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规划、研发以及使用大模型,企业级大模型应用架构日益成熟完善,并以场景、技术、算法三要素为抓手加速大模型商业价值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模型训练 推理加速 大模型安全 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通道绑定的更高速无源光网络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伟良 王霄雨 黄新刚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传统无源光网络单通道速率提升成本越来越高。多通道无源光网络可通过动态通道绑定实现速率提升,进一步满足服务多样性需求。分析了现有IEEE和ITU-T无源光网络标准中的动态通道绑定需求和功能实现,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带宽效率、... 传统无源光网络单通道速率提升成本越来越高。多通道无源光网络可通过动态通道绑定实现速率提升,进一步满足服务多样性需求。分析了现有IEEE和ITU-T无源光网络标准中的动态通道绑定需求和功能实现,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带宽效率、数据顺序恢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更高速无源光网络动态通道绑定中数据序列化传输和顺序恢复方法。该方法简化了动态通道绑定处理,避免了带宽效率下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高速无源光网络 动态通道绑定 序列化传输 顺序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技术展望 被引量:23
12
作者 田开波 杨振 张楠 《中兴通讯技术》 2021年第5期2-6,共5页
作为实现全球网络无缝覆盖的重要手段,空天地一体化是未来移动通信的重要愿景之一。简要回顾了地面无线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发展历史,论证了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并首次定义了网络融合发展的不同层次。随后针对空天地一... 作为实现全球网络无缝覆盖的重要手段,空天地一体化是未来移动通信的重要愿景之一。简要回顾了地面无线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发展历史,论证了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并首次定义了网络融合发展的不同层次。随后针对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的网络架构、关键技术、融合终端3个方面,展望了未来网络融合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通信网络 非地面网络 地面网络 未来无线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网络可信通信技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闫新成 周娜 蒋志红 《中兴通讯技术》 2021年第5期52-59,共8页
可信通信技术是网络5.0、6G等未来网络的核心技术方向,也是长期困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键安全问题。系统分析了未来网络新架构下的可信通信需求和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构造了一套可信通信技术体系,并阐述了可信通信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 可信通信技术是网络5.0、6G等未来网络的核心技术方向,也是长期困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键安全问题。系统分析了未来网络新架构下的可信通信需求和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构造了一套可信通信技术体系,并阐述了可信通信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两种技术防御思路,并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网络 可信通信 身份假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网络内生安全通信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闫新成 周娜 蒋志红 《中兴通讯技术》 2023年第1期26-32,共7页
网络安全技术是保证未来云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针对未来网络安全挑战及现有技术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可信身份的轻量化密钥验证技术——网络可信通信(NISC)技术。该技术具备近源协同防护和无状态随路验证等特征,目前已在试验网络上验... 网络安全技术是保证未来云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针对未来网络安全挑战及现有技术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可信身份的轻量化密钥验证技术——网络可信通信(NISC)技术。该技术具备近源协同防护和无状态随路验证等特征,目前已在试验网络上验证了其防御网络攻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为未来网络安全可信保障提供参考,加速未来云网安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网络 NISC 内生安全 主动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5G-R网络特点及网络规划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玮 《中国铁路》 2022年第9期38-46,共9页
铁路5G-R网络即将进入工程建设阶段,为做好前期工程技术储备,需提前研究5G-R网络特点与网络规划技术。5G-R网络与运营商5G网络有较大不同,主要提供给铁路工作人员使用,覆盖目标为铁路沿线,是铁路上一代移动通信系统GSM-R技术的演进。通... 铁路5G-R网络即将进入工程建设阶段,为做好前期工程技术储备,需提前研究5G-R网络特点与网络规划技术。5G-R网络与运营商5G网络有较大不同,主要提供给铁路工作人员使用,覆盖目标为铁路沿线,是铁路上一代移动通信系统GSM-R技术的演进。通过全面总结梳理5G-R的系统架构、网络覆盖、组网技术、业务特点、设备冗余、网络性能等特点,研究5G-R网络规划技术,包括频率、覆盖、容量、参数、室分、切换等关键技术,提出5G-R网络规划建议,为后续工程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R 网络规划 覆盖 容量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网业协同技术
16
作者 李娜 张诗壮 程义超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4-90,共7页
分析扩展现实(XR)业务在业务网络双向感知、业务保障和业务评估方面面临的挑战,根据XR业务特征和网络要求,研究并提出面向XR业务的网业协同技术,构建基于XR业务的低时延、大带宽和高可靠的广义确定性网络。
关键词 扩展现实 业务评估 业务保障 感知 网业协同 元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大规模分布式网络设计与性能评估
17
作者 叶新泉 卢光延 陈艺戬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提出了一种面向6G的异构大规模分布式网络(Het-LDN)。该网络由大量异构的分布式无线节点构成,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易部署和易扩展等特征,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的各项需求,包括实现极致的蜂窝系统容量,保证超高可行性传输,支持海量... 提出了一种面向6G的异构大规模分布式网络(Het-LDN)。该网络由大量异构的分布式无线节点构成,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易部署和易扩展等特征,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的各项需求,包括实现极致的蜂窝系统容量,保证超高可行性传输,支持海量用户同时接入和取得一致性的用户体验。介绍了分层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与多链路协同传输方案,并通过仿真实验展示了用户吞吐量的性能优势。认为该网络可成为面向6G的具备强竞争力的商业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大规模分布式网络 无线前传 节点选型 传输设计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5G NR L2协议安全的自动化模糊测试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宏 夏云浩 +1 位作者 张金鑫 马致原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7,共8页
5G协议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5G通信系统能否正常提供服务,而新空口(NR)协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5GNR协议进行安全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测试的5GNR协议漏洞检测自动化系统,针对媒体接入控制层(MAC)、无线链路控制层(RLC... 5G协议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5G通信系统能否正常提供服务,而新空口(NR)协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5GNR协议进行安全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测试的5GNR协议漏洞检测自动化系统,针对媒体接入控制层(MAC)、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DCP)的L2协议,分析协议特征来设计高效的数据变异策略,提高测试用例的有效性,实现多种工作模式适配以提高漏洞挖掘效率。接着,基于5G基站和移动终端设备,开发了一套原型系统用以评估本文所提方案的性能。实验数据显示,数据包处理时间能够满足5G业务时延性能要求,同时能够发现MAC、RLC和PDCP协议的多种安全漏洞,验证了所提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测试数据包的合法性和漏洞挖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NR 网络协议 漏洞挖掘 模糊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显微分析技术在CDM失效问题上的应用
19
作者 晁拴社 林欣毅 +4 位作者 何潇 梅娜 杨丹 王梦华 欧阳可青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4-939,共6页
带电器件模型(CDM)是引起静电放电(ESD)失效问题的主要模型,特别是先进制程和高速射频电路,CDM的故障定位与根因分析对优化ESD设计和改善ESD防护至关重要。借助高阶显微分析技术,如等离子体聚焦离子束(PFIB)、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 带电器件模型(CDM)是引起静电放电(ESD)失效问题的主要模型,特别是先进制程和高速射频电路,CDM的故障定位与根因分析对优化ESD设计和改善ESD防护至关重要。借助高阶显微分析技术,如等离子体聚焦离子束(PFIB)、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电子束感应电流(EBI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失效位置并确认失效机理。通过分析先进制程芯片射频电路增益降低问题,确定了CDM泄放路径与失效形貌,并解释了CDM的损伤机理。通过高阶显微分析技术研究CDM失效问题,有助于优化ESD防护电路,提高芯片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器件模型(CDM) 先进制程 高阶显微分析技术 泄放路径 失效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发展模式 被引量:39
20
作者 段向阳 杨立 +2 位作者 夏树强 韩志强 谢峰 《电信科学》 2022年第3期37-48,共12页
面向5G-Advanced演进系统和未来6G新系统,与通感算智相关的新功能、新业务被不断地开发拓展并融入系统中。阐述了在5G-Advanced和6G不同阶段,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场景用例和未来技术模式功能的需求预期,从中提炼出其技术五大发展模式特征... 面向5G-Advanced演进系统和未来6G新系统,与通感算智相关的新功能、新业务被不断地开发拓展并融入系统中。阐述了在5G-Advanced和6G不同阶段,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场景用例和未来技术模式功能的需求预期,从中提炼出其技术五大发展模式特征,并以此指导未来5G-Advanced系统开发和6G新系统的标准化开展,使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能得到有效的落地应用和未来商业价值最大化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演进 6G 通感算智一体化 技术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