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县域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与乡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关系——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
20
1
作者
崔家兴
靳涵
+3 位作者
罗滢渊
林勇
童新
朱媛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2-1836,共15页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亟需研究其演变机制和管控措施。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四期土地覆盖数据和农业劳动力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县域耕...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亟需研究其演变机制和管控措施。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四期土地覆盖数据和农业劳动力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县域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乡村人口空心化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非农化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且存在围绕中心城市高值集聚的态势。非粮化则大致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倾向,远离大城市的边远县域非粮化程度较高。研究期内非农化和非粮化呈整体加剧趋势,乡村人口空心化程度显著提升。(2)非农化、非粮化和乡村人口空心化之间呈现较强耦合作用,失调区域逐渐扩大。(3)非农化、非粮化和乡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并逐渐增强。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且数量逐渐减少,低值集聚区分布相对分散。(4)非农化、非粮化和乡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具有较强时空动态特征,但县域及其邻域协同变动的比例较高,表明具有较强的局域整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化
非粮化
乡村人口空心化
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西沉积型赤铁矿含矿沉积盆地与成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斯小华
刘林
夏循茂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鄂西是中国沉积型高磷赤铁矿的重要产区,含矿岩系为上泥盆统黄家蹬组和写经寺组,前者主体为近滨亚相沉积,后者为较平坦的远滨带。铁矿化受含矿沉积盆地和岩相古地理环境控制,矿化主要赋存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含矿建造层序构成了沉积...
鄂西是中国沉积型高磷赤铁矿的重要产区,含矿岩系为上泥盆统黄家蹬组和写经寺组,前者主体为近滨亚相沉积,后者为较平坦的远滨带。铁矿化受含矿沉积盆地和岩相古地理环境控制,矿化主要赋存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含矿建造层序构成了沉积旋回,与海进-海退相呼应。中泥盆世盆地下陷接受沉积;晚泥盆世下陷加速,在晚泥盆世晚期海水最深。之后盆地抬升,海平面上升,盆地沉积结束。沉积期成矿作用表现为机械沉积作用、胶体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主要形成赤铁矿。成岩期表现为固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新生矿物充填交代作用,磁铁矿在该期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赤铁矿
时空分布规律
沉积盆地分析
岩相古地理
成矿作用
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县域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与乡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关系——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
20
1
作者
崔家兴
靳涵
罗滢渊
林勇
童新
朱媛媛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
湖北省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区域
规划
部
秭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2-1836,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201,42071170)。
文摘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亟需研究其演变机制和管控措施。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四期土地覆盖数据和农业劳动力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县域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乡村人口空心化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非农化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且存在围绕中心城市高值集聚的态势。非粮化则大致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倾向,远离大城市的边远县域非粮化程度较高。研究期内非农化和非粮化呈整体加剧趋势,乡村人口空心化程度显著提升。(2)非农化、非粮化和乡村人口空心化之间呈现较强耦合作用,失调区域逐渐扩大。(3)非农化、非粮化和乡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并逐渐增强。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且数量逐渐减少,低值集聚区分布相对分散。(4)非农化、非粮化和乡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具有较强时空动态特征,但县域及其邻域协同变动的比例较高,表明具有较强的局域整合性。
关键词
非农化
非粮化
乡村人口空心化
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
长江经济带
Keywords
non⁃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non⁃grain production
rural population hollowing
exploratory spatio⁃temporal data analysi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分类号
F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西沉积型赤铁矿含矿沉积盆地与成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斯小华
刘林
夏循茂
机构
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
湖北省
秭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基金
湖北省地勘基金项目“湖北省恩施——宜昌地区高磷赤铁矿整装勘查”(No.[2012]474)。
文摘
鄂西是中国沉积型高磷赤铁矿的重要产区,含矿岩系为上泥盆统黄家蹬组和写经寺组,前者主体为近滨亚相沉积,后者为较平坦的远滨带。铁矿化受含矿沉积盆地和岩相古地理环境控制,矿化主要赋存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含矿建造层序构成了沉积旋回,与海进-海退相呼应。中泥盆世盆地下陷接受沉积;晚泥盆世下陷加速,在晚泥盆世晚期海水最深。之后盆地抬升,海平面上升,盆地沉积结束。沉积期成矿作用表现为机械沉积作用、胶体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主要形成赤铁矿。成岩期表现为固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新生矿物充填交代作用,磁铁矿在该期形成。
关键词
沉积型赤铁矿
时空分布规律
沉积盆地分析
岩相古地理
成矿作用
鄂西
Keywords
Sedimentary hematit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sedimentary basin analysis
petrographic paleogeography
mineralization
western Hubei
分类号
P61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县域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与乡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关系——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崔家兴
靳涵
罗滢渊
林勇
童新
朱媛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西沉积型赤铁矿含矿沉积盆地与成矿作用分析
斯小华
刘林
夏循茂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