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25(OH)维生素D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付丽坤 崔红梅 +6 位作者 卢坤玲 邹春燕 纪桂贤 李莉 李京龙 盛丽娜 谢长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OH)维生素D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肝内脂肪含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8月我院健康体检及住院的NAFLD者120例,将患者分为血清25(OH)维生素D>75nmol/L(n=25,A组),50~75nmol/L(n=35,B组),25~50nmol/L(n=32,C组),<... 目的探讨血清25(OH)维生素D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肝内脂肪含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8月我院健康体检及住院的NAFLD者120例,将患者分为血清25(OH)维生素D>75nmol/L(n=25,A组),50~75nmol/L(n=35,B组),25~50nmol/L(n=32,C组),<25nmol/L(n=28,D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OH)维生素D浓度,应用T1WI同/反相位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全部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组(28.66±6.45)%及C组(38.74±11.47)%肝脏脂肪含量高于A组(22.79±6.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54.79±5.28)%肝脏脂肪含量高于A、B、C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清25(OH)维生素D含量减低,肝脏脂肪含量升高,呈负相关关系(P<0.05,r=-0.125)。结论血清25(OH)维生素D越低,肝脏脂肪含量越高,血清25(OH)维生素D有望成为NAFLD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OH)维生素D 肝内脂肪含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G、α1-MG、β2-MG测定对亚临床肝肾综合征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吕春艳 齐铮琴 +2 位作者 韩俊岭 李莉 郝殿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ase,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和血β2-MG对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ase,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和血β2-MG对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的诊断意义。方法:将3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和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以及30例体检正常者分3组,检测尿NAG、α1-MG、β2-MG及血β2-MG。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尿NAG、α1-MG、β2-MG和血β2-MG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尿NAG、α1-MG、β2-MG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的血β2-MG也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结论:尿NAG、α1-MG、β2-MG和血β2-MG有助于发现肝硬化患者早期肾损害,并可反映随肝功能下降而加重的损害程度,对预测HR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亚临床肝肾综合征 NAG Α1-MG Β2-M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治疗结肠息肉32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苏忠 杨奕 +5 位作者 李高岩 姜东春 孙友俊 杨涛 张玉香 史文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8年4月~2009年10月32例基底直径〉1.0 cm结肠镜下无法切除的结肠息肉在结肠镜引导下行腹腔镜下切除,其中21例广基息肉在结肠镜指导下腹腔镜切除并缝合修补肠管;11... 目的探讨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8年4月~2009年10月32例基底直径〉1.0 cm结肠镜下无法切除的结肠息肉在结肠镜引导下行腹腔镜下切除,其中21例广基息肉在结肠镜指导下腹腔镜切除并缝合修补肠管;11例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切除病变肠段。结果 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70 min(40~150 min),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8 h(20~30 h)。32例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8~1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在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切除结肠镜切除困难的结肠息肉,定位准确,切除彻底,是治疗结肠息肉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镜 结肠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柴芍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吕春艳 王洁冰 +4 位作者 韩俊岭 李莉 徐梅梅 谢长顺 郑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412-3414,共3页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柴芍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和柴芍承气汤,两组均监测各项...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柴芍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和柴芍承气汤,两组均监测各项生化指标,治疗结束后进行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与柴芍承气汤,可以降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缩短病程,尽早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丙氨酰-谷氨酰胺 柴芍承气汤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川芎嗪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韩俊岭 韩莹 +4 位作者 张春艳 李朝晖 曲磊红 李莉 郑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07-1610,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川芎嗪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川芎嗪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4周后观察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川芎嗪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川芎嗪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4周后观察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Lept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各组治疗后肝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肝纤维化指标、TGFβ1、IL-6、Leptin及TNF-α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及川芎嗪组之间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TGFβ1、IL-6、Leptin及TNF-α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较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及川芎嗪组显著改善(P<0.05),肝纤维化指标、TGFβ1、IL-6、Leptin及TNF-α较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及川芎嗪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川芎嗪治疗酒精性肝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川芎嗪 酒精性肝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韩俊岭 杨艳红 +4 位作者 任凤杰 韩莹 谢长顺 郑岳 姚树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12-1414,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胃黏膜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增殖细胞,探讨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86例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和42... 目的:研究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胃黏膜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增殖细胞,探讨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86例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和42例正常对照胃黏膜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组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p阳性和Hp阴性亚组之间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增强可能是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病机制之一,Hp感染未加重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胃黏膜细胞凋亡和增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 细胞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适配体的筛选及其亲和力和特异性的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岳 邸娅 +3 位作者 赵运旺 卢坤玲 黄百海 徐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50-1356,共7页
目的:采用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获得一组已知和未知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适配体,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便捷方法。方法:收集50例首次经诊断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血清,以及50例体检无异常的正常人血清,并分别等比... 目的:采用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获得一组已知和未知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适配体,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便捷方法。方法:收集50例首次经诊断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血清,以及50例体检无异常的正常人血清,并分别等比例混合制备成肝癌混合血清和正常人混合血清,作为筛选的靶标分子,磁珠作为分离载体。先将磁珠-正常人血清复合物与ssDNA文库结合,取上清再与磁珠-肝癌血清结合,经过洗脱、分离与肝癌血清结合的特异性ssDNA,并进行扩增,链霉亲和素磁珠法制备次级ssDNA,进行9轮筛选,将9轮筛选获得的饱和文库与PMD18-T载体连接进行转化、挑选单克隆送上海生工进行测序,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适配体的亲和力(Kd值)。结果:经9轮筛选,成功分离出200个核酸序列,其中序列不同的有10个。特异性检测表明,筛选得到的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适配体与肝癌血清的结合解离常数均在纳摩尔级水平,其中Seq-1、Seq-16、Seq-17、Seq-56、Seq-72号适配体能高特异性结合肝癌血清,与正常人血清不结合,再通过200例肝癌血清和200例正常人血清进一步鉴定5条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适配体检出肝癌的阳性率,阳性检出率达91%以上。结论:利用随机单链寡核苷酸文库成功获得与肝癌患者血清特异性结合的适配体,所获得的适配体具有拮抗肝癌血清的能力,有可能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便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清 SELEX 适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tatrophin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利利 高福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31-2634,共4页
目的探讨Betatrophin预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NAFLD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低脂肪含量组(LFC,n=65)和高脂肪含量组(HFC,n=95),另选取健康人群7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 目的探讨Betatrophin预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NAFLD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低脂肪含量组(LFC,n=65)和高脂肪含量组(HFC,n=95),另选取健康人群7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TG、HDL-C、LDL-C、ALT、AST、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和Betatrophin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血清Betatrophin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脂肪含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LFC组和HFC组血清Betatrophin水平分别为(269. 3±15. 4) pg/ml、(290. 2±30. 5)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50. 2±20. 1)pg/ml,F=16. 134,P <0. 001],且HFC组高于LFC组(P <0. 05)。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脂肪含量、TC相关(r值分别0. 301、0. 128,P值分别为0. 012、0. 027)。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脂肪含量与Betatrophin(t=3. 361,P=0. 005)、TG(t=2. 610,P=0. 010)和AST(t=2. 015,P=0. 012)呈正相关,而与HDL-C(t=-1. 847,P=0. 048)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血清Betatrophin水平越高,肝脂肪含量越高。血清Betatrophin或可作为NAFLD的预测指标,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Betatrophin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二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梅梅 高福来 +2 位作者 李莉 谢长顺 郑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60-2762,共3页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临床较少见,且诊断困难,易误诊。我科3年间收治2例AIP患者,均以黄疸为主要表现,伴腹部不适、球蛋白升高、IgG4明显升高等改变。影像学检查示,胰腺异常、胆总管改变。综合检查结果诊断为AIP。临床应注意与胰腺癌鉴...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临床较少见,且诊断困难,易误诊。我科3年间收治2例AIP患者,均以黄疸为主要表现,伴腹部不适、球蛋白升高、IgG4明显升高等改变。影像学检查示,胰腺异常、胆总管改变。综合检查结果诊断为AIP。临床应注意与胰腺癌鉴别,最大限度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慢性 黄疸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