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静脉期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喉鳞癌患者预后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嘉玮 程梦雨 +3 位作者 杨哲 李文菲 赵月梅 王占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0,45,共6页
目的:研究增强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喉鳞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6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喉鳞癌的患者作为训练组;将TCGA数据库中下载的39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基于患者术前CT增强静脉期图像,利用3D-slicer软件提取喉鳞癌全域影像组学... 目的:研究增强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喉鳞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6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喉鳞癌的患者作为训练组;将TCGA数据库中下载的39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基于患者术前CT增强静脉期图像,利用3D-slicer软件提取喉鳞癌全域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组中,应用单因素COX及LASSO回归确定复发相关的最佳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风险评分对喉鳞癌患者预后分层;基于多因素COX回归构建预测1年、3年无进展生存的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像组学风险评分的诊断效能。最后采用相同阈值对验证组患者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训练组确定4个影像组学特征与复发显著相关,构建影像组学评分模型,Kaplan-Meier曲线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低风险组(组学评分<0.7)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高风险组(P<0.001,P=0.025)。多因素COX回归研究表明影像组学评分是喉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训练组中列线图预测喉鳞癌患者三年术后无进展生存C指数为0.816,影像组学模型C指数为0.795。在验证组中列线图C指数为0.858,影像组学模型C指数为0.795。结论:基于术前CT增强图像提取的喉鳞癌组学特征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可用于术前预测患者术后复发,且诊断效能高于临床常用TNM分期,可作为临床诊疗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梗死不同亚型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
2
作者 庞舒桐 胡玉瑞 +3 位作者 李文菲 尹雪梅 王玉琳 王占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6-41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I VWI)及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ies,MCA)梗死不同亚型斑...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I VWI)及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ies,MCA)梗死不同亚型斑块特征、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HR-MRI VWI及PWI检查的单侧急性或亚急性MCA梗死患者,根据梗死类型将患者分为3组:动脉到动脉栓塞(artery-to-artery embolism,AA)组,穿支闭塞性疾病(branch occlusive disease,BOD)组,穿支闭塞性疾病合并动脉到动脉栓塞(branch occlusive disease and artery-to-artery embolism,BOD-AA)组。对比分析三组临床资料、斑块特征、豆纹动脉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为确定与BOD相关因素,将BOD组和BOD-AA组合并为BOD+组,与AA组比较;为确定与AA组相关因素,将BOD-AA和AA组合并为AA+组,并与BOD组比较。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单侧急性或亚急性MCA梗死患者42例,其中AA患者9例,BOD患者14例,BOD-AA患者19例。结果显示,AA+组狭窄程度高于B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6,P<0.05);BOD+组患侧LSA数量高于AA组[2.00(1.50,3.00)vs.3.00(3.0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9,P<0.05);AA+组半卵圆中心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低于BOD组[0.90(0.84,0.93)vs.0.99(0.97,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55,P<0.05);BOD+组基底节区rCBF低于AA组[0.89(0.83,0.93)vs.1.01(0.9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0,P<0.05)。结论BOD+患者狭窄程度小于AA患者。MCA梗死不同亚型斑块与LSA的空间关系不同,BOD+患者斑块更靠近LSA开口,更易堵塞LSA开口,患侧LSA数量更少,LSA供血区rCBF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大脑中动脉 粥样硬化 豆纹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免疫亚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燕生 杨哲 +1 位作者 沈卓 李文菲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74-1379,共6页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GG)与不同免疫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33例LGG患者的MRI影像特征和免疫相关基因数据进行影像基因组学分析。利用3D-slicer软件提取胶质瘤患者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GG)与不同免疫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33例LGG患者的MRI影像特征和免疫相关基因数据进行影像基因组学分析。利用3D-slicer软件提取胶质瘤患者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一步筛选与预后显著相关的特征构建影像组学评分。利用聚类算法确定最佳的免疫分型,为了探索不同影像分型预后差异的遗传背景,差异性分析不同免疫分型与影像组学评分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33例LGG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28例,IDH突变型105例,其中野生型1p19q共缺失68例。最终由11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风险评分,影像组学风险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n=66)和低风险组(n=67),高评分组患者生存期预后明显较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表明影像组学预测LGG患者1年、5年生存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和0.86。聚类分析将LGG患者分为免疫炎症型(n=13)和免疫沙漠型两种亚型(n=113)。免疫炎症型患者影像组学评分较高,提示肿瘤纯度较低,异质性较高,预后较差。结论:影像组学评分可以有效预测LGG预后,影像组学评分与免疫分型存在一定平行关系,大部分LGG患者属于免疫沙漠型。少部分免疫炎症型患者影像组学评分较高,异质性明显高于免疫沙漠型,免疫炎症型患者可能获益于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免疫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老年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中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马丽娜 郑禹樵 +5 位作者 尹雪梅 王玉琳 张俊 项宁 栗静媛 秦学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老年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心源性AIS患者101例。依据急性脑卒中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标准对所有...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老年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心源性AIS患者101例。依据急性脑卒中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标准对所有受试者病因进行分型。对比两种分类系统在检查前后各病因分型的构成比。结果TOAST分型检查结果显示,有8例小动脉闭塞型、1例其他原因型及5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小动脉闭塞型,7例LAA及4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其他原因型,共修正26例(25.74%)患者的病因诊断,TOAST分型检查前后构成比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5.425,P<0.01)。CISS检查结果显示,有10例穿支动脉疾病型、1例其他原因型及4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LAA,9例LAA及3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其他原因型,共修正27例(26.73%)患者的病因诊断,CISS检查前后构成比比较(χ^(2)=17.300,P<0.01)。结论HRMRI对老年非心源性AIS的精准病因分型具有诊断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卒中 TOAST系统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系统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2型糖尿病所致腮腺病结构及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汪学梅 方元 +4 位作者 刘兰祥 牛明佳 郑涛 吴爽 李京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3-546,551,共5页
目的应用MRI分析腮腺影像学表现与口干之间的关系,探讨2型糖尿病所致腮腺病的发病机制。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40~60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59例和健康志愿者90例,采取MRI腮腺成像测量其体积、脂肪相对信号值(RSI),进行脂肪分型;同时采用口干... 目的应用MRI分析腮腺影像学表现与口干之间的关系,探讨2型糖尿病所致腮腺病的发病机制。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40~60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59例和健康志愿者90例,采取MRI腮腺成像测量其体积、脂肪相对信号值(RSI),进行脂肪分型;同时采用口干问卷对口干和脂肪信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腮腺脂肪RSI为29.97±9.89,较对照组的24.79±8.06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口干存在显著相关性(r=0.650,P=0.001)。本组59例糖尿病患者腮腺中,31例出现局灶成熟脂肪沉积,其中Ⅲ型24例、Ⅳ型7例。结论糖尿病所致腮腺病的发病与脂质或成熟脂肪浸润存在联系。脂质沉积可通过减弱唾液腺的分泌功能引起口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磁共振成像 口腔干燥 腮腺肿瘤 脂肪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