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麻改善失眠作用机制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胡芙蓉 王昱涵 +4 位作者 向琴 唐菁雯 贺思桥 耿敬章 娄在祥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8-447,共10页
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会影响人们情绪健康、造成免疫系统紊乱并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天麻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物质,其主要活性成分、天麻提取物及其衍生物在改善失眠方面展示出良好的效果。目前,围绕天麻活... 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会影响人们情绪健康、造成免疫系统紊乱并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天麻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物质,其主要活性成分、天麻提取物及其衍生物在改善失眠方面展示出良好的效果。目前,围绕天麻活性成分改善失眠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进展,但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因此,本文首先总结了失眠的发生机制;其次对天麻中的活性成分及提取物辅助改善失眠的作用,包括调节生物钟、平衡神经递质的释放、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最后探讨以天麻为主要原料改善失眠的产品开发利用现状,旨在为天麻辅助改善失眠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失眠机制 活性成分 产品开发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香圆资源调查与产业开发现状研究
2
作者 魏丽娜 胡佳 +5 位作者 敖义俊 邓茜茜 邓家锐 李丽 丁德宽 蒋景龙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3,共9页
香圆(Citrus wilsonii Tanaka)为中药材“香橼”的来源植物之一,是陕南地区特色柑桔栽培种类,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一定产业规模。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陕南香圆资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走访调查,对陕南地区香圆的生长特征、资源分布、... 香圆(Citrus wilsonii Tanaka)为中药材“香橼”的来源植物之一,是陕南地区特色柑桔栽培种类,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一定产业规模。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陕南香圆资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走访调查,对陕南地区香圆的生长特征、资源分布、栽培管理技术和产业化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香圆 形态特征 资源分布 栽培管理 产业化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微塑料的生物学毒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玉菲 李盼 +4 位作者 薛振 路宏朝 王令 王珊珊 张涛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微塑料已经成为海洋、河流、湖泊和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对不同类型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都有较大影响,最终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累积对人类健康造成较大危害。为全面把握微塑料毒理学研究热点和趋势,本文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We... 微塑料已经成为海洋、河流、湖泊和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对不同类型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都有较大影响,最终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累积对人类健康造成较大危害。为全面把握微塑料毒理学研究热点和趋势,本文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微塑料毒性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微塑料毒性研究领域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以外文文献发展为主,发文量排名前三的作者和机构均来自于中国,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大影响力。微塑料毒性领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主要是生物毒性、海洋环境、生态毒性和毒性效应等,早期研究以微塑料环境污染为主,之后集中于生态毒性作用,近年主要为其暴露而引发的疾病及其致病机制等方面。研究已经明确,微塑料暴露可导致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代谢系统等多种疾病,由于塑料目前的不可替代性,本研究建议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微塑料污染的管控、塑料替代品开发、微塑料生物毒性的预防及微塑料损伤疾病的治疗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毒性 文献计量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肠-肝轴与酒精性肝病及其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红星 冀乐 祁珊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66-375,共10页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全球最普遍的慢性肝病类型,早期表现为脂肪肝,进而演变成脂肪性肝炎,随着饮酒时间延长会发展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肠-肝轴是指肠道及其微生物群与肝脏之间的双向作用,由门静脉和胆道建立。酒...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全球最普遍的慢性肝病类型,早期表现为脂肪肝,进而演变成脂肪性肝炎,随着饮酒时间延长会发展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肠-肝轴是指肠道及其微生物群与肝脏之间的双向作用,由门静脉和胆道建立。酒精会破坏这一双向作用,导致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和病原体易位到肝脏,造成肝损伤。本文以肠道屏障、肠道微生物组成、肠道微生物成分和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主,综述了肠-肝轴介导AL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ALD的营养干预措施,尤其是靶向噬菌体干预肠道微生物群以及三甲胺、溶细胞素、念珠菌溶素在ALD中的作用,以期为以肠-肝轴为靶点抗ALD功能物质的发现、营养干预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肠-肝轴 肠道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 营养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秦岭石蝴蝶传粉生物学与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佳 蒋景龙 +5 位作者 程文娜 魏丽娜 王勇 胡凤成 邓茜茜 李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595-8604,共10页
秦岭石蝴蝶(Petrocosmea qinlingensis)是秦岭地区特有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状态。以野生、人工培育的秦岭石蝴蝶居群为对象,通过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对其传粉生物学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石蝴蝶种群花期... 秦岭石蝴蝶(Petrocosmea qinlingensis)是秦岭地区特有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状态。以野生、人工培育的秦岭石蝴蝶居群为对象,通过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对其传粉生物学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石蝴蝶种群花期为7月初—9月底,正值汉中多雨季节,影响授粉;花冠筒较深,不利于昆虫授粉,柱头位置高于花药,需要传粉者协助授粉。(2)柱头在花药开裂前具有可授性,柱头在第4—6天可授性最强,花粉活力第5天达到峰值,花粉和柱头虽有重叠期,但重叠期较短,仅为1—2 d。(3)访花昆虫平均访花频率较低、每朵访花停留时间较短,阴雨天气严重影响昆虫访花行为。(4)繁育系统检测与套袋实验结果显示,花粉胚珠比(P/O)为77.92,杂交指数(OCI)为4,秦岭石蝴蝶繁育系统以自交亲和为主,与异交并存的混合交配型系统,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传粉者在传粉过程发挥极其重要作用。(5)种子萌发试验表明,秦岭石蝴蝶自然条件下萌发率较低,仅为23.33%。以上结果表明,秦岭石蝴蝶传粉对昆虫依赖性较高,受天气影响较大,花粉和柱头活力重叠期较短,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秦岭石蝴蝶濒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石蝴蝶 开花物候 繁育系统 访花昆虫 濒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对麦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国泰 贺思桥 +5 位作者 蒙倩倩 芦润青 唐菁雯 向琴 耿敬章 田洪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4,共9页
目的:探究分别添加2.5%及5%质量分数的黄精对麦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今后黄精麦曲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对黄精麦曲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功能基因进行注释,使用主成分分析、堆叠柱状图及聚... 目的:探究分别添加2.5%及5%质量分数的黄精对麦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今后黄精麦曲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对黄精麦曲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功能基因进行注释,使用主成分分析、堆叠柱状图及聚类热图等方法分析黄精对麦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添加质量分数为2.5%的黄精制作的麦曲(HJ100)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均高于质量分数为5%(HJ200)及未添加黄精的麦曲(PTMQ);三者在属、种水平上均存在差异,其中HJ100的优势属为Aspergillus、Paecilomyces、Rasamsonia、Limosilactobacillus、Rhizopus、Klebsiella、Pantoea及Puccinia;HJ200与PTMQ的优势属均为Asper-gillus、Paecilomyces及Rasamsonia;HJ100优势种为Paecilomyces varioti、Rasamsonia emersonii、Limosilactoba-cillus pontis、Pantoea agglomerans、Rhizopus microsporus及Puccinia striiformis,HJ200与PTMQ的优势种均为Paecilomyces varioti和Rasamsonia emersonii;与HJ200及PTMQ相比,HJ100所注释出的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展现出更高的均匀性,同时又具有高丰度的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功能基因,该基因与黄酒的品质直接相关;酿造实验表明HJ100酿造的黄酒在总糖和多糖含量等指标上均优于HJ200及PTMQ,可保障黄酒的功能性与品质,且HJ100具有与PTMQ及HJ200相同的发酵能力。结论:添加2.5%质量分数的黄精,能够提高麦曲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和品质,可用于今后的黄酒酿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麦曲 宏基因组学技术 功能注释 微生物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和专利计量的天麻食品研发态势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冯铭柯 杨艺娜 +3 位作者 田文豪 贾凡凡 李柯锐 陈琛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171,共9页
通过中国知网和IncoPat分析文献和专利数据,深入挖掘天麻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20年天麻食品的中文发文量呈现波动性增长态势,尤其是近3年快速增长;天麻食品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合作网络两极分化;研究热点包括活性... 通过中国知网和IncoPat分析文献和专利数据,深入挖掘天麻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20年天麻食品的中文发文量呈现波动性增长态势,尤其是近3年快速增长;天麻食品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合作网络两极分化;研究热点包括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工艺优化等。中国申请天麻食品专利最多,其中,贵州省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创新开发了多种形态的天麻食品,韩国侧重于天麻食品组合物;天麻保健食品以颗粒、片剂等剂型为主,以提高免疫力的保健食品最多。未来,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国际合作,加速天麻食品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应深入挖掘其在健康领域的多重潜在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文献计量 专利分析 活性成分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青苷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彩芬 韩豪 +4 位作者 金文刚 李新生 江海 陈小玲 李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35-340,共6页
花青苷生物活性的研究,近年来因成为保健食品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花青苷类化合物活性及结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综述,指出花青苷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癌、抗菌、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视力、抗炎及预防肥胖导致... 花青苷生物活性的研究,近年来因成为保健食品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花青苷类化合物活性及结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综述,指出花青苷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癌、抗菌、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视力、抗炎及预防肥胖导致的慢性疾病等生理活性,对于研究单体花青苷的生物活性,建立系统的分离纯化花青苷单体的方法,花青苷类化合物深层次研究和系列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苷 结构特点 生物活性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对麦曲及其酿造黄酒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9
作者 董建伟 张国泰 +4 位作者 廖慧颖 田洪磊 耿敬章 朱新鹏 娄在祥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35,共13页
为研究黄精对麦曲及其酿造黄酒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普通麦曲(PTMQ)及其酿造黄酒(PTMQ-W)为对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添加2.5%和5%的黄精麦曲(HJ100,HJ200)及其酿造黄酒(HJ1... 为研究黄精对麦曲及其酿造黄酒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普通麦曲(PTMQ)及其酿造黄酒(PTMQ-W)为对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添加2.5%和5%的黄精麦曲(HJ100,HJ200)及其酿造黄酒(HJ100-W,HJ200-W)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探究了风味化合物与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麦曲及其酿造黄酒的整体挥发性风味存在明显差异,黄精对麦曲及其酿造黄酒的风味均具有重要影响。3种麦曲共定性出10类46个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24%)、醛类(17%)及酯类(22%);与PTMQ相比,HJ100和HJ200中醇类、醛类和酮类的含量升高,差异倍数较大的风味化合物有2-丁醇、反-2-己烯醛、1-己醛、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2,3-丁二醇以及大部分酮类物质。3种黄酒共定性出9类37个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要包括酯类(35%)、醇类(27%)及醛类(11%);与PTMQ-W相比,HJ100-W和HJ200-W中醇类、醛类及烯类的含量占比升高,差异倍数较大的风味化合物包括3-丁酸-甲基乙酯、异丁酸乙酯、α-蒎烯等。主要差异风味化合物的风味特征与果香味、甜味及酒味有关。麦曲及其酿造黄酒中差异显著的风味化合物与麦曲优势微生物群落相关性分析表明,黄精促进麦曲中Puccinia、Pantoea及Klebsiella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间接提高麦曲及其酿造黄酒中的醇类、醛类等风味物质的丰度,为中草药制曲改善黄酒风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麦曲 黄酒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微生物群落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茶区5个茶树品种夏秋季白茶品质差异分析
10
作者 杨晨曦 付静 +2 位作者 刘佳 赵欣蕊 沈小萌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60-27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夏秋季白茶的品质差异。以汉中茶区5个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陕茶1号、平阳特早、碑坝群体种、翠峰)的夏季和秋季鲜叶为原料制成寿眉白茶。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 为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夏秋季白茶的品质差异。以汉中茶区5个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陕茶1号、平阳特早、碑坝群体种、翠峰)的夏季和秋季鲜叶为原料制成寿眉白茶。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等技术方法对白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翠峰品种的夏季和秋季白茶感官审评得分均为最高,分别为91.6分和89.8分。夏季白茶和秋季白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46.78%~50.50%、42.30%~49.62%,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6.71%~22.59%、17.60%~24.32%,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41%~5.46%、2.94%~3.33%,酚氨比分别为3.43~2.15、5.69~8.18,咖啡碱含量分别为3.39%~5.36%、3.40%~4.49%,儿茶素总量分别为14.91%~21.42%、13.29%~20.34%,其中翠峰夏季白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5.46%)和咖啡碱含量(5.36%)最高。不同茶树品种的夏季和秋季白茶中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102种,其中已知挥发性成分82种,包括醛类28种、醇类19种、酮类14种、酸类7种、呋喃类6种、酯类5种、吡嗪类2种和氧化环类物质1种,醛类相对含量最高,为33.70%~36.86%,其次是醇类为24.80%~26.78%,其中翠峰夏季白茶中的正丙醇、异丁醇、2-甲基-1-丁醇相对含量最高。挥发性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可以区别不同茶树品种及季节的白茶。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5个茶树品种夏秋季白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均有显著差异,翠峰夏季白茶的适制性最好。本研究可为揭示汉中茶区白茶品质特点、夏秋季茶品类多样化开发和鲜叶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白茶 感官品质 理化成分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黄芪研究现状分析
11
作者 王昱涵 胡芙蓉 +4 位作者 贺思桥 唐菁雯 向琴 耿敬章 娄在祥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7-1278,共12页
黄芪作为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物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功效,近年药食同源领域的发展使其成为极具影响力的产品。鉴于掌握黄芪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为持续发展黄芪产业提供新思路,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文献源:CNKI、... 黄芪作为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物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功效,近年药食同源领域的发展使其成为极具影响力的产品。鉴于掌握黄芪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为持续发展黄芪产业提供新思路,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文献源:CNKI、Web of Science等)及关键词分析,分析黄芪年份发文数量、药食领域核心期刊、专利量等,检索出2003—2023年关于黄芪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共7458篇、专利3320项。结果表明,国内黄芪的相关研究显著高于国外;研究对象以“药理作用”“药食同源”等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研究内容向作用机制、功能活性等逐步深入。目前,黄芪正处于发展阶段,基于产业创新与营养健康消费观念的转变,黄芪研究应兼顾功能活性、产品多元化以及营养健康等多方面因素,本研究可为黄芪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文献计量 专利 药食同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粪生物炭对废水中Cd^(2+)的吸附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智峰 汤波 +2 位作者 宋凤敏 赵佐平 刘瑾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61,共5页
采用高温热解的方法制备了一种蚯蚓粪生物炭(EB),并用其吸附废水中的Cd^(2+),研究了Cd^(2+)初始浓度、pH、EB投加量、反应温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Cd^(2+)的初始浓度为8 mg/L,EB的投... 采用高温热解的方法制备了一种蚯蚓粪生物炭(EB),并用其吸附废水中的Cd^(2+),研究了Cd^(2+)初始浓度、pH、EB投加量、反应温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Cd^(2+)的初始浓度为8 mg/L,EB的投加量为2.0 g/L,pH=5.0,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150 min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Cd^(2+)去除率可达96.79%。蚯蚓粪生物炭对Cd^(2+)的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是以多层非均相吸附为主的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粪 生物炭 Cd^(2+)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法水解淫羊藿总黄酮制备淫羊藿苷元工艺优化
13
作者 张芬 刘格歌 +1 位作者 保会珍 陈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4-1617,共4页
目的 优化双酶法水解淫羊藿总黄酮制备淫羊藿苷元工艺。方法 将蜗牛酶和α-L-鼠李糖苷酶混合后水解总黄酮,制备苷元。以淫羊藿苷元得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pH值、底物与酶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结果 最佳条件为pH值5.5,总黄酮、... 目的 优化双酶法水解淫羊藿总黄酮制备淫羊藿苷元工艺。方法 将蜗牛酶和α-L-鼠李糖苷酶混合后水解总黄酮,制备苷元。以淫羊藿苷元得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pH值、底物与酶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结果 最佳条件为pH值5.5,总黄酮、蜗牛酶、α-L-鼠李糖苷酶比例1∶1∶4,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6 h,淫羊藿苷元质量浓度为0.96 mg/mL,得率为68.3%。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反应条件温和,底物浓度高,可为工业化生产淫羊藿苷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元 淫羊藿总黄酮 蜗牛酶 α-L-鼠李糖苷酶 制备工艺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菌酶在食品保鲜及贮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启蓉 王武 白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溶菌酶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天然抗菌酶,能选择性水解细菌细胞壁,并使其失去活性。在食品工业,溶菌酶可作为一种安全的食品防腐剂应用于食品保鲜。作者介绍了溶菌酶的理化性质、抑菌作用机理以及各种因素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并综述了溶菌酶... 溶菌酶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天然抗菌酶,能选择性水解细菌细胞壁,并使其失去活性。在食品工业,溶菌酶可作为一种安全的食品防腐剂应用于食品保鲜。作者介绍了溶菌酶的理化性质、抑菌作用机理以及各种因素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并综述了溶菌酶在各类食品保鲜、贮藏过程中的应用进展,以及与高压超声波处理技术、控释包装技术、气调包装技术等保鲜技术结合的应用进展,为开发新颖、绿色、安全的防腐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抑菌活性 天然食品防腐剂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大鲵肉冷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群演替规律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萍 金文刚 +3 位作者 兰阿峰 刘俊霞 裴金金 陈德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72-182,共11页
为探究大鲵肉冷藏过程中菌相组成及特定腐败微生物,对托盘包装大鲵肉不同冷藏时间(4℃,0、2、4、6、8 d)的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探究其微生物菌群变化与多样性。结果表明,大鲵肉在冷藏... 为探究大鲵肉冷藏过程中菌相组成及特定腐败微生物,对托盘包装大鲵肉不同冷藏时间(4℃,0、2、4、6、8 d)的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探究其微生物菌群变化与多样性。结果表明,大鲵肉在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呈上升趋势,分别在第6天和第8天超标。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大鲵肉中微生物丰度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在门水平上进行群落组成分析,细菌的优势菌门从冷藏前期(0、2 d)的拟杆菌门、厚壁菌门逐渐转变为中(4 d)、后期(6、8 d)的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细菌的优势菌属从冷藏前期主要的拟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逐渐转变为中、后期的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Hafnia-Obesumbacterium、沙雷氏菌属。主坐标分析显示0-2、4、6、8 d之间微生物菌群差异较大,2个主坐标叠加解释度达80.92%;LEfSe分析表明,引起大鲵肉各冷藏期差异显著的菌门主要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纤维杆菌门、厚壁菌门,菌属主要为假黄单胞菌属、Bauldia、沙雷氏菌属、不动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ambiguous_taxa、Hafnia-Obesumbacterium、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Prevotella_9、拟杆菌属、纤维杆菌属、毛螺菌属、Faecalibacterium、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进化分析表明大鲵肉冷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群演替与冷藏时间具有较强相关性。综合分析,引起冷藏期间大鲵肉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为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Hafnia-Obesumbacterium和沙雷氏菌属。该研究为今后大鲵肉冷藏过程中靶向抑菌及货架期延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冷藏 高通量测序技术 16S?rDNA 特定腐败菌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肉制品微生物研究现状和热点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宁波 王令 +1 位作者 路宏朝 张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1-82,共12页
为了探究肉制品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结合1980~2022年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和1977~2022年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对肉制品微生物领域842篇... 为了探究肉制品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结合1980~2022年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和1977~2022年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对肉制品微生物领域842篇中文文献和1530篇英文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和可视化分析。从年度发文量,核心文献,核心发文国家、作者、机构以及期刊分布,关键词共现聚类等角度,阐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结果显示,有关肉制品微生物的研究,国内外发文量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外文文献量增长更为显著,外文文献的被引频次远高于中文论文;发文国家主要以美国、西班牙、巴西和中国等为主力军;研究机构主要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如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CSIC)、美国农业科学研究院(ARS)、江南大学等;全球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微生物对肉制品风味品质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微生物在肉制品生产过程中参与代谢的机理以及食品安全性等方面。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为我国科研人员从事相关研究和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肉制品 微生物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地区浆水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其功能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阳 王珊珊 +4 位作者 高琪 甄子辰 王令 路宏朝 张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149,共8页
该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发酵不同阶段的汉中浆水进行细菌与真菌多样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较为稳定,真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先增加后趋于稳定。3个发酵时期中优势细菌门均为厚壁菌门... 该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发酵不同阶段的汉中浆水进行细菌与真菌多样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较为稳定,真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先增加后趋于稳定。3个发酵时期中优势细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细菌属为乳植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腐败乳杆菌属(Loigo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寡碳乳杆菌属(Paucilactobacill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等;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优势真菌属主要有双胞菌属(Cystofilobasidium)、白冬孢酵母属(Leucosporidium)、镰刀菌属(Fusarium)、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Holtermanniella等。整个发酵过程中优势菌属相对含量有明显波动,参与发酵的真菌种类多于细菌。微生物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细菌中涉及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的通路比例分别为(74.11±0.11)%、(12.07±0.19)%、(3.71±0.10)%,代谢功能主要分布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核苷酸、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等。该研究揭示了汉中地区浆水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为浆水的食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浆水 微生物群落演替 高通量测序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地区6个本地油茶品种茶籽油的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曾海涛 徐皓 +2 位作者 郑涛 白桥 刘林秀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7-152,共6页
以汉中地区本地6个油茶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油茶籽表型性状、脂肪酸成分及理化性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个油茶品种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茶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6.02%~31.19%,表型变异丰富;油酸是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平... 以汉中地区本地6个油茶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油茶籽表型性状、脂肪酸成分及理化性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个油茶品种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茶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6.02%~31.19%,表型变异丰富;油酸是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在85%以上,17号油茶籽油的亚油酸含量最高,为6.50%;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小(1.29%),稳定性最高,棕榈酸的变异系数最大(12.72%),最不稳定;油酸与亚油酸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0.816,P<0.05);17号油茶籽油的酸价、碘值、过氧化值最低,油茶籽油新鲜且稳定最强;6个油茶品种茶籽油的品质排序为17号>4号>5号>27号>30号>3号。该研究结果为汉中地区油茶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种植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地区 油茶 脂肪酸组分 理化特征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玉兰花挥发油成分鉴定及其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娅 解修超 +1 位作者 徐易洁 邓百万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提取紫玉兰花朵中的挥发油,分析其挥发油中的组分,探讨其挥发油的生物活性,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己烷萃取法提取紫玉兰花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和MTT... 为提取紫玉兰花朵中的挥发油,分析其挥发油中的组分,探讨其挥发油的生物活性,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己烷萃取法提取紫玉兰花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和MTT法初步研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从紫玉兰花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6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2%,主要为烯烃类(17种,16.9%)、烷烃类(8种,18.43%)、酯类(6种,3.46%)、酚醇类(6种,4.18%)、醛酮类(4种,1.9%)、杂环类(1种,9.26%)醚类(1种,1.09%)及其他类别(3种,3.76%),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是加尔加拉文(二苯基四氢呋喃衍生物),相对含量达9.26%,其次是烷烃类的二十六烷、二十四烷以及正二十三烷,其相对含量分别为5.05%、4.57%和3.28%,余下物质的相对含量均低于2.5%。活性检测表明挥发油样品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l、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均有抑菌活性,当挥发油浓度为1000.0μg·mL^(-1)时,对枯草芽孢杆菌抑菌圈直径达14.8 mm;对人早幼粒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显示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达到84.3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玉兰花 挥发油 GC-MS 抑菌活性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感染对家蚕血淋巴黑化及微生物蛋白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游山 朱瑞 +1 位作者 夏庆友 赵萍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5-710,共6页
家蚕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绢丝昆虫,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家蚕易受到环境中各种病原物的侵染而发生疾病。通过观察家蚕感染球孢白僵菌后血淋巴黑化程度的变化、家蚕血淋巴蛋白SDS-PAGE分析和微生物蛋白酶抑制剂的胶内活性染色分... 家蚕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绢丝昆虫,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家蚕易受到环境中各种病原物的侵染而发生疾病。通过观察家蚕感染球孢白僵菌后血淋巴黑化程度的变化、家蚕血淋巴蛋白SDS-PAGE分析和微生物蛋白酶抑制剂的胶内活性染色分析,研究球孢白僵菌感染对家蚕血淋巴黑化和微生物蛋白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感染会激活家蚕血淋巴的黑化反应,参与对真菌的免疫应答。SDS-PAGE分析显示,接种球孢白僵菌后120h内家蚕血淋巴蛋白未发生明显的水解。胶内活性染色表明,家蚕血淋巴中存在一种白僵菌诱导型蛋白酶抑制剂SI-3,其抑制活性随着感染进程的推移而略有变化。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阐明病原性真菌与家蚕的互作关系,发现新的抗真菌分子,而且对农林害虫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球孢白僵菌 黑化反应 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