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实验室化学药品的缓冲式保护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旭娃
-
机构
秦安县第三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73,共4页
-
基金
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实验室中化学药品的分级保护”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HJ2014-0012
-
文摘
试剂瓶封闭不严,是造成很多化学药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气体流动的量越多,化学药品变化的程度就越大。针对气体的流动,设置了限制气体流动的缓冲区,引入了缓冲式保护措施。无论是自身易分解的化学药品还是由外部气体引起变化的药品,都可以采取缓冲式保护。
-
关键词
化学药品
缓冲式保护
化学品保质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应注重情感的培养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杨焕存
-
机构
甘肃秦安县第三中学
-
出处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5年第8期47-48,共2页
-
文摘
情感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是极其复杂而具体的。情感始终与教学中学生的活动紧密联系。农村中学因信息欠发达,家庭,学校环境缺乏对孩子情感的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是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基础,是体育教学成功的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体育教学
情感培养
师生关系
情景创造
-
分类号
G633.96
[文化科学—教育学]
G718.4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对几个基础化学实验的分析及应用
- 3
-
-
作者
李旭娃
-
机构
秦安县第三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67,78,共3页
-
文摘
对三个较特殊的基础化学实验作精准清晰的分析,并利用这三个实验的特点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启发引导,进行实验探究,巧妙地复习和巩固知识,揭示化学反应的不同本质。对化学实验教学中灵活处理某些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与探索。
-
关键词
特殊实验
溶解平衡
操作顺序
浓度影响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关于氢氧化铜及有关反应的实验探究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党文祥
李旭娃
-
机构
秦安县第三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0-72,共3页
-
基金
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用变化的观点研究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HJ20150010)
-
文摘
中学化学教材中对Cu^2+与OH^-反应的生成物的叙述,存在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会对教学产生误导。通过实验探究,揭示了Cu^2+与OH^-反应的生成物随时间、浓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提出了溶解性表中对生成物相应符号的合理表述。指出了Cu(OH)2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教材的局限性。建议对Cu(OH)2的制取从量化着手,才能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并对其量化的具体操作进行了举例说明。
-
关键词
Cu^2+与OH-的组合
溶解性表
氢氧化铜
量化操作范围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对碳酸铜及有关反应的实验探究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3
- 5
-
-
作者
李旭娃
-
机构
秦安县第三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91,共5页
-
基金
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用变化的观点研究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HJ2015-0010
-
文摘
不同教材对于碳酸铜在水中能否存在叙述不一。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出了碳酸铜能够在一定时段内存在的结论。碳酸铜不稳定,在转化成氢氧化铜的过程中增强了溶液的酸性。在多种反应的协调下,碳酸铜和氢氧化铜通过溶液中的Cu(2+)、CO_3(2-)、OH-的重新组合,转化成了碱式碳酸铜。分析和叙述了竞争反应和倒逼作用的特点,揭示了生成二氧化碳与生成碱式碳酸铜的反应分别进行的事实,从电荷平衡的角度分析和总结了化学式和反应方程式。对碳酸铜存在问题得出了较为合理的结论,并对教学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
关键词
Cu2+与CO32-的反应
碳酸铜
反应机理
实验探究
过渡性物质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二氧化氮制取实验装置和除气操作的改进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李旭娃
-
机构
秦安县第三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62,共4页
-
文摘
常用的制取二氧化氮气体的装置,在制备时会有产物气体逃逸。使用传统的除去二氧化氮余气的方法也会使有害气体泄漏。为此对二氧化氮制取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对二氧化氮气体的除去采用倒吸法,并将倒吸法的应用进行推广。运用倒吸法除去二氧化氮气体的方法内容和改进过程,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
关键词
二氧化氮
制取装置
余气处理
倒吸法
实验改进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对几个趣味实验的探究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李旭娃
伏军贤
吴小平
许洁
-
机构
甘肃省秦安县第三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1-63,共3页
-
基金
天水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与志向的形成研究”(课题批准号:TS[2019]LX239)研究成果。
-
文摘
对“烧不坏的手绢”实验、“黑面包”的制作实验作了改进探究,得出优化的实验条件并作相关的说明。根据碘在水、煤油、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不同以及碘在这些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探究设计了一个三层色的趣味实验。改进经典的银镜反应,探究设计了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的制作实验。
-
关键词
趣味实验
烧不坏的手绢
黑面包实验
碘的萃取
镜面制作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从时间和浓度变化研究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李旭娃
-
机构
秦安县第三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2,共5页
-
基金
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用变化的观点研究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HJ2015-0010
-
文摘
现用溶解性表中的符号表述,有不少与实际问题不符,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引入了离子组合、相应物质的概念,概括出了溶解性表中的符号条件。分别从时间变化和离子浓度变化的角度分析了离子组合的相应物质,将其分为符合符号条件和不符合符号条件两类。叙述了相应物质符号的合理表述。从变化的角度编制了适用于教师参考的动态溶解性表,并叙述了动态溶解性表在教学中的意义。
-
关键词
溶解性表
离子组合
符号条件
动态性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依据反应实际条件 合理添加水后气体符号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李旭娃
-
机构
秦安县第三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6-78,共3页
-
文摘
针对教材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有水存在时,其气体符号标注的混甜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水后气体符号的使用条件,通过举例说明提出了教学建议。
-
关键词
化学方程式
水后气体符号
使用条件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用变化的观点研究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的应用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李旭娃
党文祥
-
机构
秦安县第三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3-97,共5页
-
基金
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用变化的观点研究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HJ20150010
-
文摘
用变化的观点分析了溶解性表的内涵及其应用状况,指出了现用溶解性表使用状况的不合理性。针对使用溶解性表的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对溶解性表进行了分级编排和呈现。利用新溶解性表中的结论,分析了教材中存在的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新溶解性表中符号所表达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
关键词
变化的观点
新溶解性表
分级编排
应用问题
数据解读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语言错误的根源与纠错的策略
- 11
-
-
作者
何茂林
-
机构
甘肃省秦安县第三中学
-
出处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年第10期48-50,共3页
-
文摘
一、引言 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学母语还是学外语,由不会说到会说之间,必然会出现“错误”,这已为语言学界所公认。语言学家将学习者尚不完善的目的语语言体系称为“中继语言”、“语际语”或“过渡语”(interlanguage)。
-
关键词
语言错误
纠错
语言学习
心理过程
学习过程
语言体系
语言学家
目的语
学习者
-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H09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