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秘鲁中部曼塔罗盆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质量评价
1
作者 刘君安 朱意萍 +8 位作者 姜瀚涛 César De La Cruz POMA Oliberth Pascual GODOY Luis Enrique Vargas RODRíGUEZ 郭维民 姚春彦 王天刚 张明 姚仲友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9-235,共17页
为加强中国与秘鲁两国地学合作,推广我国优势的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方法,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秘鲁地质矿产冶金研究院(INGEMMET)以秘鲁中部曼塔罗(Mantaro)盆地为研究区共同开展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以我国现行相关行业规范为标准,采集样... 为加强中国与秘鲁两国地学合作,推广我国优势的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方法,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秘鲁地质矿产冶金研究院(INGEMMET)以秘鲁中部曼塔罗(Mantaro)盆地为研究区共同开展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以我国现行相关行业规范为标准,采集样品并于我国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调查和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总体呈弱碱性,Au元素强烈富集,I、C、C_(org)、Cd和N等指标较富集;土壤养分指标N和P较丰富,K则较缺乏,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较丰富(二等)为主,面积占比为74.1%,土壤肥力较好;土壤环境评价指标中,Zn和Pb在少量地区存在轻微—重度污染,Cd和As则有较大面积的污染,土壤环境综合等级以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为主,污染地区主要分布于曼塔罗河两侧5 km范围内,重度污染区则主要分布于紧邻曼塔罗河地区和人口密度最大的万卡约市周边,重金属污染较严重,污染空间分布与曼塔罗河密切相关;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主要为中等—劣等,面积占比达83.18%,优质和良好级土壤面积仅占16.82%。综上所述,秘鲁曼塔罗盆地地区土壤养分较丰富,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土壤综合质量为中等偏差,建议秘鲁有关部门加强对曼塔罗河及上游重金属污染源的环境管理与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塔罗盆地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特征 秘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鲁西北部早白垩世Oyotún组火山岩层序、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古Farallon板块俯冲作用细节的揭示
2
作者 段政 郭维民 +3 位作者 曾勇 刘君安 Astete Igor Guerrero Leyla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43-2263,共21页
Oyotún组火山岩为中安第斯西北缘中生代出露范围最广的一套火山岩,对研究中安第斯早白垩世壳幔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西部Oyotún组火山岩出露面积小,厚度薄,岩性单一,而东部出露范围大,厚度厚,岩性复杂。LA-ICP-MS锆石... Oyotún组火山岩为中安第斯西北缘中生代出露范围最广的一套火山岩,对研究中安第斯早白垩世壳幔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西部Oyotún组火山岩出露面积小,厚度薄,岩性单一,而东部出露范围大,厚度厚,岩性复杂。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Oyotún组火山岩时代集中在139.7~131.0Ma之间。主量元素SiO_2含量介于54.44%~72.33%之间,中等富MgO(0.56%~1.55%),偏铝-强过铝,A/CNK=0.98~3.51,富集Cs、Rb、Th、U、Pb和轻稀土元素,无明显Eu异常,亏损Nb、Ta、Ti、P等,具明显的火山弧特征。Oyotún组火山岩εHf(t)值在3.37~8.42之间,且底部εHf(t)值显著低于顶部,指示其可能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后伸展背景下,由亏损地幔衍生的新生玄武质下地壳,经板片流体作用而产生的低程度部分熔融过程,并受到太古宙古老陆壳物质的混染,其混染程度随时代变新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西北部 早白垩世 Oyotún组火山岩 层序 年龄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鲁南部阿雷基帕段海岸岩基带找矿方向探讨(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沃特.卡约 丹德.索贝龙 +5 位作者 刘君安 米瑞安.玛玛尼 里多.罗德里格斯 郭维民 丹尼尔.多特 阿兰.桑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75-2286,共12页
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锆石U-Pb年龄的研究,秘鲁海岸岩基带阿雷基帕段的填图工作得到了补充,该岩基带岩浆活动可分为7个阶段和4个旋回,各阶段都显示出不同的岩浆容量,其地貌主要表现为岩基和岩脉。旋回Ⅰ和旋回Ⅱ代表侏罗纪岩浆活动阶段(20... 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锆石U-Pb年龄的研究,秘鲁海岸岩基带阿雷基帕段的填图工作得到了补充,该岩基带岩浆活动可分为7个阶段和4个旋回,各阶段都显示出不同的岩浆容量,其地貌主要表现为岩基和岩脉。旋回Ⅰ和旋回Ⅱ代表侏罗纪岩浆活动阶段(201~145Ma),岩浆分异为辉长岩到花岗岩;旋回Ⅲ和旋回Ⅳ代表白垩纪岩浆,岩浆分异为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闪长岩与花岗闪长岩及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对角闪石和黑云母矿物晶体的数量关系研究表明,旋回Ⅰ的侵入岩有大量辉石和角闪石结晶,并伴随金-铁成矿作用;旋回Ⅱ有大量的群集角闪石晶体和呈定向排列或群集的六边形黑云母,且伴随铜-金-铁成矿作用;旋回Ⅲ侵入岩内发育角闪石和黑云母,伴随着金-铜和铁成矿作用;旋回Ⅳ发育大量角闪石和六边形黑云母,岩石更偏长英质,并伴随铜-锌-金-银-铁和铜-金-钼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海岸岩基带 阿雷基帕省 断层系统 晶体数量 U-PB年龄 岩浆分异 岩浆弧和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