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前同时反演方法在流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
作者 郎晓玲 彭仕宓 +2 位作者 康洪全 凌勇 许建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69,共6页
基于多角度道集和多尺度信息约束的叠前同时反演方法是利用多个角度的叠加数据体,将叠后波阻抗和叠前AVO属性整合到反演流程中,并将地震、测井、地质(包括构造倾角)等多尺度信息作为软约束条件参与反演的方法。应用迭代算法,同时反演出... 基于多角度道集和多尺度信息约束的叠前同时反演方法是利用多个角度的叠加数据体,将叠后波阻抗和叠前AVO属性整合到反演流程中,并将地震、测井、地质(包括构造倾角)等多尺度信息作为软约束条件参与反演的方法。应用迭代算法,同时反演出与岩性和含油气性相关的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和密度等多种弹性参数,综合判别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降低单纯利用纵波弹性阻抗反演的非唯一性,增强反演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综合利用颜色编码交会分析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众多叠前同时反演属性三维数据体在剖面和空间上进行解释,提高了对弹性反演属性的解释能力。将该反演方法和技术思路应用于新疆某油田M地区,优选Xu-White模型估算S波时差曲线,对4个不同角度的叠加数据体进行了叠前同时反演,使用AVO颜色编码交会分析技术预测了工区中砂岩和含油气性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储层和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同时反演 角度叠加 泊松比 颜色编码交会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地貌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阳孝法 张学伟 林畅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5,共5页
地震地貌学或地震沉积学是一门融合了地震地层学、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新兴应用沉积学科,是在综合应用各种地质及高分辨率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osamentier等提出的地震地貌学、Zeng等提出的地震沉积学和Gao等应用... 地震地貌学或地震沉积学是一门融合了地震地层学、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新兴应用沉积学科,是在综合应用各种地质及高分辨率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osamentier等提出的地震地貌学、Zeng等提出的地震沉积学和Gao等应用的三维地震结构原理和方法基本属于同一个学科范畴,三者的研究内容是基本等同的。三者的不同点主要在于技术和方法运用上。地震沉积学或地震地貌学的应用应该注意几个方面:不能仅仅依赖于技术手段,要注重与同时代同沉积环境的露头进行类比;地震同相轴不是简单地反映等时界面或岩性界面,不同频段的地震数据反映的地质信息是不同的;区分小尺度的沉积古地貌和大尺度的构造古地貌,并紧密结合两者来研究沉积相等。近年来,碳酸盐岩沉积体系的地震三维地貌可视化开始应用于油气的研究。地震地貌学正逐渐由定性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并深入到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貌学 地震沉积学 三维地震结构原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式构造沉降过程中可容纳空间的变化规律——以掀斜式半地堑盆地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阳孝法 林畅松 +2 位作者 彭莉 张学伟 肖天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22,共5页
掀斜式半地堑盆地构造活动的幕式变化强调每一幕构造活动是控边断裂由强变弱的过程。这一过程变化不是盆地的简单整体沉降和可容纳空间的整体增加。在盆地不同部位,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是不一致的,那么在全盆地寻找统一的地层层序界面来... 掀斜式半地堑盆地构造活动的幕式变化强调每一幕构造活动是控边断裂由强变弱的过程。这一过程变化不是盆地的简单整体沉降和可容纳空间的整体增加。在盆地不同部位,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是不一致的,那么在全盆地寻找统一的地层层序界面来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就成为研究的难点。对半地堑盆地几何形态和运动过程的简化模型定量分析,表明经历一期掀斜式旋转运动后,沉降中心向缓坡带方向迁移,盆地绝对水平面是下降的,缓坡带和陡坡带均有先前水下地层的暴露,由盆缘向盆内可容纳空间不变的临界点,可容纳空间总体是变小的,但都有向盆内增加的趋势;可容纳空间在临界点之间总体是变大的,且向沉降中心都有增加的趋势。在半地堑型的博兴洼陷中,沙四段和沙三段段沉积时期4个受掀斜式构造活动所控制的层序特征证明了上述观点。这对指导建立掀斜式半地堑盆地的等时沉积层序格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地堑 幕式构造沉降 相对水平面 可容纳空间 沉积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