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及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其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鲁文赓 司琳清 +5 位作者 田春雨 袁思琦 谢何昕 周继伟 金吉东 韩英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06-2514,共9页
【目的】探讨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bovine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AD-MSCs)对氧化应激条件下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0、5、25、50、100、200μmol/L H_(2)O_(2)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 【目的】探讨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bovine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AD-MSCs)对氧化应激条件下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0、5、25、50、100、200μmol/L H_(2)O_(2)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4、6、8、12 h后,通过MTT试验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来筛选H_(2)O_(2)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最佳条件。在细胞划痕试验中设立对照组、H_(2)O_(2)组、bAD-MSCs共培养组(1∶0.5)、bAD-MSCs共培养组(1∶1)、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共培养组(1∶0.5)和MACT共培养组(1∶1)共6组,分析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迁移能力,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Erk)和磷酸化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TT试验结果显示,4~12 h内50μmol/L H_(2)O_(2)组细胞存活率为50%~80%,适用于构建氧化应激模型。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用50μmol/L H_(2)O_(2)刺激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 h时,R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4、6、8、12 h组(P<0.05)。划痕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_(2)O_(2)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与H_(2)O_(2)组相比,bAD-MSCs共培养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迁移能力均显著增加(P<0.05),MACT共培养组细胞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_(2)O_(2)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pEr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_(2)O_(2)组相比,bAD-MSCs共培养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pEr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MACT共培养组细胞中pEr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50μmol/L H_(2)O_(2)处理2 h可成功构建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bAD-MSCs可促进氧化应激条件下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迁移并参与调控Erk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氧化应激 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奶牛真皮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鲁文赓 袁思琦 +4 位作者 司琳清 田春雨 谢何昕 周继伟 金吉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41-45,共5页
为了比较两种体外分离和培养奶牛真皮成纤维细胞方法,采集奶牛蹄部真皮组织,通过组织块贴壁法和双酶消化法(胰蛋白酶-Ⅰ型胶原酶)分离原代奶牛真皮成纤维细胞,通过传代培养进一步纯化并扩增。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MTT法用... 为了比较两种体外分离和培养奶牛真皮成纤维细胞方法,采集奶牛蹄部真皮组织,通过组织块贴壁法和双酶消化法(胰蛋白酶-Ⅰ型胶原酶)分离原代奶牛真皮成纤维细胞,通过传代培养进一步纯化并扩增。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MTT法用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表面标志物,鉴定细胞纯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贴壁后第6天有细胞爬出,形态多呈长梭形,排列紧密呈漩涡状或束状;双酶消化组第2天有长梭形细胞生长,混杂少量上皮细胞生长。生长曲线图表示,组织块贴壁组细胞生长速度较快。免疫化学荧光检测第四代奶牛真皮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角蛋白-18呈阴性表达,表示细胞纯度较高。两种方法均能分离出奶牛真皮成纤维细胞,与双酶消化法相比,组织块贴壁法分离的细胞纯度更高,活性更佳,增殖周期更短,提示组织块贴壁法是分离培养奶牛真皮成纤维细胞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蹄叶炎 真皮成纤维细胞 组织块贴壁法 双酶消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杜珍珍 司琳清 +7 位作者 李旭阳 徐郑美 袁思琦 金吉东 原冬伟 付世新 周玉龙 鲁文赓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探讨成体奶牛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AD-MSCs)对奶牛乳腺炎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首先分离纯化来自奶牛乳腺炎病例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通过比浊法测定其在细胞用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进一步通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奶牛... 为探讨成体奶牛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AD-MSCs)对奶牛乳腺炎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首先分离纯化来自奶牛乳腺炎病例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通过比浊法测定其在细胞用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进一步通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及体外平板计数法来探讨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细胞用培养基中10 h以上达到对数生长期。与对照组相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与bAD-MSCs共培养组具有较为显著的抑菌作用(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bAD-MSCs培养上清液共培养组显示了极为显著的抑菌作用(P<0.001);金黄色葡萄球菌与bAD-MSCs共培养组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bAD-MSCs培养上清液共培养组相比较,后者具有较为显著的抑菌效果(P<0.01)。研究表明:bAD-MSCs及其培养上清液具有显著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生长的能力,为防治奶牛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生长 乳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石蜡作为同期排卵预处理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受胎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卜也 单欢欢 +5 位作者 刘奇 刘刘 朱婷婷 金吉东 邵立宇 鲁文赓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24-29,50,共7页
为了探讨液体石蜡(LP)作为同期排卵预处理方法对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受胎率的影响及确定经直肠超声波诊断子宫内膜炎的标准。试验采用子宫颈口粘液涂片法将奶牛分为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组(n=5)、隐性子宫内膜炎组(n=4)和正常组(n=5)的方法... 为了探讨液体石蜡(LP)作为同期排卵预处理方法对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受胎率的影响及确定经直肠超声波诊断子宫内膜炎的标准。试验采用子宫颈口粘液涂片法将奶牛分为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组(n=5)、隐性子宫内膜炎组(n=4)和正常组(n=5)的方法。在注入LP前,对各组奶牛子宫腔进行经直肠超声波检查,而后在同期排卵技术实施前6 d将LP注入子宫内,每头牛50 m L(每个子宫角各25 mL)。并在实施人工授精后的21 d进行孕检。结果为临床型子宫内膜炎、隐性子宫内膜炎和正常牛的宫腔内分别呈现出强的回声光斑、回声细线和无回声。第1次孕检受胎率均为0%。实验表明经直肠超声波检查可以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炎。但LP作为同期排卵预处理方法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受胎率并未获得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炎 液体石蜡 受胎率 经直肠超声波 同期排卵预处理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