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发展观的社会生态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曼琳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5-49,共5页
在生态学所关注的生命系统中,维持和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生态学追求的终极目标。用生态学理论分析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种种失衡现象,并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能使我们理性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在生态学所关注的生命系统中,维持和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生态学追求的终极目标。用生态学理论分析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种种失衡现象,并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能使我们理性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现代化进程中的我国保持均衡发展的态势,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生态学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统领地位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巧华 《学习论坛》 2006年第2期72-74,共3页
科学发展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居于统领地位,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现实决定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它是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合乎逻辑的演变结果;从现实的角度看,它是走出发展误区、消除体制弊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科学发展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居于统领地位,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现实决定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它是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合乎逻辑的演变结果;从现实的角度看,它是走出发展误区、消除体制弊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地位体现在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统领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竞争选拔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内在张力与统一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鹏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48,共3页
公开竞争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施行以来,已经成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领导干部竞争选拔实践环节中,如何通过民主的环节和科学的程序、方法,让干得好的人考得上、能力强的人选得上、作风... 公开竞争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施行以来,已经成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领导干部竞争选拔实践环节中,如何通过民主的环节和科学的程序、方法,让干得好的人考得上、能力强的人选得上、作风实的人出得来、选上的人群众满意,一直是领导干部竞争选拔工作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制度 公开竞争 选拔工作 民主化 科学化 内在张力 20世纪80年代 干部人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成果
4
作者 严书翰 《新视野》 CSSCI 2004年第4期12-14,共3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成果。邓小平理论从多方面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等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成果。邓小平理论从多方面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等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主题与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5
作者 侯远长 《中州学刊》 CSSCI 2001年第3期62-67,共6页
19世纪 4 0年代以后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两个必然”就成为贯穿这一理论体系的主题。如何实现这一主题要求 ,马恩提出了两个设想 :一是“同时发生”理论 ;二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二战后 ,世界上出现了一系列... 19世纪 4 0年代以后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两个必然”就成为贯穿这一理论体系的主题。如何实现这一主题要求 ,马恩提出了两个设想 :一是“同时发生”理论 ;二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二战后 ,世界上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跨越了资本主义这个“卡夫丁峡谷”基础上实现的。这就揭开了社会主义辉煌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此期间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波匈事件、“文化大革命”、苏东剧变三次重大挫折 ;同时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又发生了三次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制度 ;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创立过程中又经受了 1978年中国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考验 ;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及党的十五大前夕中国举什么旗的考验 ,使全党同志更加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主题 社会主义 历史进程 "同时发生"论 "卡夫丁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6
作者 杨庆毓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88,共5页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党执政能力的综合反映。科学发展观在民族地区的落实,关键在于干部的执政能力,而干部执政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反映并深刻影响着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进程。考察科学发展观在民族地区面临的困难和问...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党执政能力的综合反映。科学发展观在民族地区的落实,关键在于干部的执政能力,而干部执政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反映并深刻影响着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进程。考察科学发展观在民族地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性、艰巨性,更加认真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以更加务实的态度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民族地区 干部 执政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将永远激励后人──论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7
作者 王怀超 《新视野》 1997年第3期4-6,共3页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社会主义本质论 时代主题论
全文增补中
纵向应急管理职责关系的异化张力与优化策略——基于连续统一体视角的分析
8
作者 顾金喜 蒋林慧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70,共12页
以“属地管理为主”为运行原则的政府纵向应急职责关系是影响应急管理成效的关键变量,“连续统一体”可为该议题提供新的诠释,即根据外部风险冲击定位关键责任主体(点)、形塑责任移递链条(线)与协作网络(面),并动态调适责任供给(体)。... 以“属地管理为主”为运行原则的政府纵向应急职责关系是影响应急管理成效的关键变量,“连续统一体”可为该议题提供新的诠释,即根据外部风险冲击定位关键责任主体(点)、形塑责任移递链条(线)与协作网络(面),并动态调适责任供给(体)。属地管理为主强调的职责归属逻辑、连续逻辑、权变逻辑多异化为职责归属点模糊、职责链条中断及网络离散、职责体系适应性障碍。要明晰权责制度谱系,压缩避责卸责空间;打通纵向层级壁垒,促进职责纵贯协调;精准感知情境态势,扩容履责能力阈值,驱动纵向应急职责关系由混沌到清晰、由断裂到贯通、由脱节到适配,真正达成属地管理为主的设计初衷和职责连续统一体的预期目标,助推应急管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纵向应急职责关系 连续统一体 属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锋精神效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被引量:17
9
作者 周志平 王蔚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3期15-23,共9页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多种高贵精神,雷锋精神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一种。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同志之名命名、以在雷锋身上体现的精神为基础、在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伟大事业与美好生活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崇高精神。雷锋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多种高贵精神,雷锋精神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一种。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同志之名命名、以在雷锋身上体现的精神为基础、在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伟大事业与美好生活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崇高精神。雷锋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结合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特征,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现阶段弘扬雷锋精神,要以党员干部学雷锋为抓手,把握着力点,创新学雷锋的方式方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隙治理: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一种新模式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伟 张润峰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78,共7页
无缝隙治理既是一种治理机制的创新,亦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无缝隙治理包括治理主体参与的无缝隙、治理能力提升的无缝隙、治理绩效机制与价值取向的无缝隙以及治理服务客体的无缝隙四个核心维度。无缝隙治理概念的生成... 无缝隙治理既是一种治理机制的创新,亦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无缝隙治理包括治理主体参与的无缝隙、治理能力提升的无缝隙、治理绩效机制与价值取向的无缝隙以及治理服务客体的无缝隙四个核心维度。无缝隙治理概念的生成逻辑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科学统一。可以从多元主体参与的无缝隙格局、组织结构设置的无缝隙优化、能力培养机制的无缝隙链接、公共价值追求的无缝隙服务、服务客体对象的无缝隙导向、办理一次到位的无缝隙体验等维度理解社区无缝隙治理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治理 无缝隙治理 社区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纽型治理: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组织的领导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熙 张博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近几年出现的社会现象,学界有着正反两种不同的评价。依据国家—政党—社会的分析框架,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出发来阐释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政治内涵。执政党的"放-收"逻辑在增强执政党对社会组织领导的同时,...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近几年出现的社会现象,学界有着正反两种不同的评价。依据国家—政党—社会的分析框架,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出发来阐释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政治内涵。执政党的"放-收"逻辑在增强执政党对社会组织领导的同时,也成为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改革的重要保障。社会组织管理改革能否突破双重管理体制的困境,关键在于执政党如何在社会网络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比较嵌入式治理和枢纽型治理可以发现,枢纽型治理是执政党领导社会组织的较好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型治理 嵌入型治理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被引量:20
12
作者 田文富 《学习论坛》 2007年第7期64-66,共3页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党做出的一项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决策,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起生态价值观念,积极倡导绿色生产和适度消费,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 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生态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构建“失独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秋波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96,共5页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在有效缓解人口对于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数百万计的"失独家庭"。正视"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和现实需求,着力从政策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亲朋邻里助力...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在有效缓解人口对于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数百万计的"失独家庭"。正视"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和现实需求,着力从政策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亲朋邻里助力等方面构筑安全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家庭 计划生育政策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创业环境与守业对策透析我国民营科技企业 被引量:4
14
作者 雷小峰 傅晓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9-32,共4页
民营科技企业内外部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的产业调整新阶段 ,这又为民营科技企业创业和守业提供了机遇。最后讨论了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守业和发展的对策措施 :营造平... 民营科技企业内外部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的产业调整新阶段 ,这又为民营科技企业创业和守业提供了机遇。最后讨论了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守业和发展的对策措施 :营造平等的竞争发展环境、完善金融财政的扶持措施、重新设计产权制度、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科技企业 创业环境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秦刚 《党政研究》 2014年第5期18-24,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改革开放的强烈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作出了深刻阐释和解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改革开放的强烈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作出了深刻阐释和解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所提出和阐释的新思想与新观点,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也体现了同中华文化的融合与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划分与演进——基于核心要素的视角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亚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0-75,共6页
当前理论界对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划分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方法,本文提出“核心要素”的新视角,将文化产业划分为资源型文化产业、制造型文化产业和创意型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演进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遵循着由资源型文化产业向... 当前理论界对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划分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方法,本文提出“核心要素”的新视角,将文化产业划分为资源型文化产业、制造型文化产业和创意型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演进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遵循着由资源型文化产业向制造型文化产业再到创意型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解构文化产业结构并深入研究其演进规律,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内部结构 划分 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新世纪人类文明之走向 被引量:5
17
作者 牛先锋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4-76,共3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它的基本内容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它的核心是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它的落脚点是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研究当代科学技术进...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它的基本内容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它的核心是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它的落脚点是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研究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其结论是 :物质成果丰裕、精神成果丰硕、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共享、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将是 2 1世纪人类文明演进的总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晓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89,共4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命题。一年多来,国内理论界对党的建设科学化从基本内涵、现实意义、主要特征与发展路径等维度进行全面、深度解读。本文对目前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评析。
关键词 科学化 党的建设 执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区治理研究的视角转换:从政社关系到党社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21,共4页
“国家—社会”关系或政社关系是西方学界研究社区治理的主要视角。长期以来,我国社区治理研究沿用西方的政社关系视角,忽视了党在我国社区治理构架中的地位和作用,导致社区治理研究中的党建维度普遍缺失。我国社区治理研究的视角从政... “国家—社会”关系或政社关系是西方学界研究社区治理的主要视角。长期以来,我国社区治理研究沿用西方的政社关系视角,忽视了党在我国社区治理构架中的地位和作用,导致社区治理研究中的党建维度普遍缺失。我国社区治理研究的视角从政社关系转向党社关系,是回应社区治理失灵的需要,也是我国政治权力结构与党的宗旨和属性的体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应当遵循以组织融入促进有效在场、以机制创新促进有效动员、以综合服务促进有效治理的路径,实现党建与社区治理的有机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党建引领 政社关系 党社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4,共8页
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兼容,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这是近代中国... 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兼容,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这是近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属性,其本质特征、发展方式、动力寻求、发展宗旨、根本原则、目标设置等都可以在中华文化中找到源头和依凭,是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道路上的集中表达,是中华文化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发挥重大作用的鲜明体现。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文化高度契合,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民族心理支撑。道路自信的本质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