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轴镗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时变误差测量及补偿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阔 王率峰 +3 位作者 宋磊 张泽伟 陈虎 王永青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航空航天领域关键零部件高端制造的需求对国产数控机床提出了高精度稳定性的要求,时变误差是影响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精度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易导致航空零件批量加工精度波动。五轴镗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是航空航天领域核心零件的主力加工装备... 航空航天领域关键零部件高端制造的需求对国产数控机床提出了高精度稳定性的要求,时变误差是影响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精度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易导致航空零件批量加工精度波动。五轴镗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是航空航天领域核心零件的主力加工装备,为减小五轴镗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的时变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理与数据混合驱动的数控机床时变误差补偿方法,通过测量机床在不同温度状态下的时变误差数据,厘清机床主轴和进给轴主要时变误差项,建立主轴和进给轴主要时变误差项的机理与数据混合驱动的时变误差模型,并基于坐标原点偏置原理实现机床时变误差补偿。经试验验证,补偿后X进给轴时变误差可以减少61.2%,主轴径向时变误差可以减少42.3%,大幅度提高了机床的精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主轴 进给轴 时变误差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数控机床动态精度技术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5
2
作者 吕盾 张佳辉 +3 位作者 王大伟 成群林 赵万华 卢秉恒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33,共12页
高档数控机床是支撑航空、航天及能源工程等领域零件加工的关键装备。当前我国已经可以设计和制造各种结构型式的高档数控机床,但是机床的性能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其中高速下的动态误差大是主要差距之一。将动态误差定... 高档数控机床是支撑航空、航天及能源工程等领域零件加工的关键装备。当前我国已经可以设计和制造各种结构型式的高档数控机床,但是机床的性能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其中高速下的动态误差大是主要差距之一。将动态误差定义为进给轴执行器末端位置相对于指令位置的偏差,并划分为闭环内动态误差和闭环外动态误差两部分。以某国产数控机床为对象,对动态误差进行测量和分离,呈现出动态误差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各种形式动态误差的成因,归纳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指出围绕动态误差我国需要聚焦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动态误差 多轴机床 高速机床 高速高精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瓣面积最大原则的变螺旋铣削力模型标定方法
3
作者 王杰 尹书强 +2 位作者 陈圣然 张芷甄 姜尚磊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0,共6页
变螺旋角刀具有良好的铣削抑振性能,对其铣削力模型进行准确标定是实现变螺旋铣削力、加工稳定性精确预报等工作的基础。针对标定过程中仿真力与实验力的相位同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刃啮合力瓣面积最大原则的相位同步策略。该策略根据... 变螺旋角刀具有良好的铣削抑振性能,对其铣削力模型进行准确标定是实现变螺旋铣削力、加工稳定性精确预报等工作的基础。针对标定过程中仿真力与实验力的相位同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刃啮合力瓣面积最大原则的相位同步策略。该策略根据变螺旋角铣刀几何构型及时域内单刃铣削特征,通过在特定时间段内寻找最大力瓣面积实现实验力与仿真力相位同步,然后基于遗传算法对未知参数进行逆辨识,最终实现力系数和跳动参数的同步标定。所提方法的可靠性通过侧铣实验得到验证,采用标定的力系数和跳动参数预报的变螺旋铣削力获得与实测力高度吻合的逼近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螺旋角铣刀 力系数 跳动 标定 相位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齐次泊松过程的数控系统可靠性建模 被引量:3
4
作者 罗静 程家龙 +1 位作者 杨立波 吴淇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7-140,共4页
为了定量分析数控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水平,建立基于非齐次泊松过程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推导了早期故障期拐点与损耗故障期拐点的计算公式,并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以两台数控系统的运行故障数据为例,经计算其早期故障期约为... 为了定量分析数控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水平,建立基于非齐次泊松过程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推导了早期故障期拐点与损耗故障期拐点的计算公式,并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以两台数控系统的运行故障数据为例,经计算其早期故障期约为8个月,运行约33个月后开始进入损耗故障期。使用Laplace趋势检验方法验证了系统故障过程符合浴盆曲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系统 全寿命周期 非齐次泊松过程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数控机床丝杠传动进给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杜长林 任志辉 鲍文禄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6-147,共2页
针对数控机床直线轴伺服进给系统中电动机直联丝杠的传动方式详细地介绍了一种丝杠导程和伺服电动机选型的优化计算方法。该方法也可作为其他机械中丝杠传动系统选型计算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 数控机床 丝杠传动 导程 伺服电动机 转动惯量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C62数控系统专用加工功能的开发和集成 被引量:3
6
作者 耿文剑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77,共4页
工艺复杂、工序繁多的工件普遍采用数控加工,对编程人员技术能力及经验要求极高。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可利用开放式数控系统二次开发功能,把复杂的过程和庞大的NC代码封装成数控系统专用功能,使用该功能进行编程和操作,有向导式的提示及... 工艺复杂、工序繁多的工件普遍采用数控加工,对编程人员技术能力及经验要求极高。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可利用开放式数控系统二次开发功能,把复杂的过程和庞大的NC代码封装成数控系统专用功能,使用该功能进行编程和操作,有向导式的提示及图形化的说明,大幅降低了编程及操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同时也提升了编程效率及操作的准确性,将开放式数控系统优势和价值发挥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程序 封装 图形化 开放式数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步体对角线法的数控机床空间误差补偿
7
作者 韩伟 崔益铭 +3 位作者 刘阔 陈玉峰 陈虎 王永青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9-85,共7页
空间误差的测量与补偿是提升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一种基于激光多普勒位移测量仪的分步体对角线法测量辨识了机床的几何误差元素。然后,基于齐次坐标变换理论,建立了立式加工中心的空间误差模型,并采用离线修改G代码的方式... 空间误差的测量与补偿是提升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一种基于激光多普勒位移测量仪的分步体对角线法测量辨识了机床的几何误差元素。然后,基于齐次坐标变换理论,建立了立式加工中心的空间误差模型,并采用离线修改G代码的方式实施了机床空间误差补偿。与激光干涉仪多线法相比,分步体对角线法更加简便快捷,通过4次测试快速获得12项关键几何误差元素。误差测试与补偿试验结果表明,加工中心的整体精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体对角线误差降低为原来的3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误差 分步体对角线法 误差补偿 误差辨识 齐次坐标变换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系统薄弱部件的递进诊断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静 李豪 陈星年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1,共7页
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故障数据,准确地得到数控系统薄弱部件。提出一种递进分析法对数控系统进行研究,该方法从两个层次递进分析:第一层从数控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考虑,应用动态重要性测度模型和频率统计结合进行分析,得到伺服驱动系统... 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故障数据,准确地得到数控系统薄弱部件。提出一种递进分析法对数控系统进行研究,该方法从两个层次递进分析:第一层从数控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考虑,应用动态重要性测度模型和频率统计结合进行分析,得到伺服驱动系统为数控系统的薄弱子系统;第二层从伺服驱动系统层次结构出发,结合实际伺服驱动系统硬件情况,采用聚类的思想,应用JAVA编程,通过遍历算法进行计算;在这两层故障数据递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电动机为数控系统关键薄弱部件。通过对合作企业的数控系统数据的计算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可为设计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合理设计和有利于维修人员制定维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系统 故障分析 全生命周期 测度重要性 聚类遍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速数控转台动平衡检测及调整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宏伟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对高速数控转台动平衡检测理论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动平衡评价标准,提出了高速数控转台动平衡检测硬件的选用方案,并对高速转台动平衡的调整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结合实例,验证了动平衡调整方案,结果表明此项研究能够降低高速数控转台在... 对高速数控转台动平衡检测理论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动平衡评价标准,提出了高速数控转台动平衡检测硬件的选用方案,并对高速转台动平衡的调整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结合实例,验证了动平衡调整方案,结果表明此项研究能够降低高速数控转台在使用中由于动不平衡引起的振动,进而提高机床加工的精度及机床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数控转台 动平衡理论 不平衡量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C61数控系统的斜面加工功能
10
作者 刘沛 董大鹏 江世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173,共4页
为实现一次装卡测量加工多个不同倾斜面的功能,GNC61数控系统加入了斜面加工的功能模块。该模块通过系统自动计算倾斜坐标系的原点和坐标系转换矩阵,实现了在不同结构机床上的倾斜面加工功能。该模块适用于双摆头结构、双转台结构、一... 为实现一次装卡测量加工多个不同倾斜面的功能,GNC61数控系统加入了斜面加工的功能模块。该模块通过系统自动计算倾斜坐标系的原点和坐标系转换矩阵,实现了在不同结构机床上的倾斜面加工功能。该模块适用于双摆头结构、双转台结构、一摆头一转台结构的机床。最后通过用户实际使用证明该功能满足用户对3+2斜面加工的各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机床 斜面加工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跟踪仪的机床误差快速测量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相鹏 宋明山 +1 位作者 孙永杰 田文杰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29,共6页
几何误差测量是机床几何精度评定的关键一环。现有的几何误差测量方法在测量效率、测量空间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弊端。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的机床误差快速测量方法。首先,通过测量机床工作空间中不共面的4个位置的坐标,实现机床... 几何误差测量是机床几何精度评定的关键一环。现有的几何误差测量方法在测量效率、测量空间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弊端。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的机床误差快速测量方法。首先,通过测量机床工作空间中不共面的4个位置的坐标,实现机床坐标系和跟踪仪坐标系的对准;其次,通过测量机床直线轴行程内若干位置的坐标,求解出机床各直线轴的3项位置误差和各直线轴间的垂直度误差;再次,通过测量机床工作空间体对角线上若干点的位置坐标,实现机床空间误差的测量;最后,在一台卧式加工中心上和XM60多光束激光干涉仪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仪器测量得到的误差曲线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该方法为机床误差测量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误差 空间误差 误差测量 激光跟踪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标准体系 被引量:211
12
作者 陶飞 马昕 +25 位作者 胡天亮 黄祖广 程江峰 戚庆林 张萌 刘蔚然 张贺 王尚刚 薛瑞娟 黎晓东 韦莎 刘默 刘棣斐 周剑 张健 李勤 欧阳劲松 胡雯 葛军 闫丽娟 贺东东 陈录城 徐慧 刘魁 易旺民 陈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05-2418,共14页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作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等先进理念的重要使能技术,当前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如何在各领域落地应用更是关注的重点。但在数字孪生理论研究与落地应用过程中,发现缺乏数字孪生相关术语、系统架构、适...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作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等先进理念的重要使能技术,当前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如何在各领域落地应用更是关注的重点。但在数字孪生理论研究与落地应用过程中,发现缺乏数字孪生相关术语、系统架构、适用准则等标准的参考,导致不同用户对数字孪生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差异;缺乏数字孪生相关模型、数据、连接与集成、服务等标准的参考,导致模型间、数据间、模型与数据间集成难、一致性差等问题,造成新的孤岛;缺乏相关适用准则、实施要求、工具和平台等标准的参考,造成用户或企业不知如何使用数字孪生。为解决上述问题,亟需数字孪生相关标准来参考和指导。因此,首先从数字孪生概念的理解与沟通、关键技术研究与实施、行业落地应用3个角度对数字孪生标准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期提出的数字孪生五维模型,与国内本领域相关标准技术委员会及应用企业(包括机床、卫星、发动机、工程机械装备等行业)共同建立了一套数字孪生标准体系架构。该标准体系主要由数字孪生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工具/平台标准、测评标准、安全标准、行业应用标准6部分构成,期望相关工作能为数字孪生标准研究与制定人员提供参考,同时为数字孪生落地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标准体系 数字孪生五维模型 基础共性 关键技术 工具/平台 行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轴机床加工零件轮廓误差预测方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吕盾 刘青 +3 位作者 刘沛 汤洪涛 赵万华 卢秉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5,共7页
研究了五轴机床进给轴实际位置预测方法和零件轮廓误差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轴机床加工零件轮廓误差预测方法。机床进给轴实际位置的预测,通过辨识选定机床进给轴传递函数和读取待加工零件插补指令、将各轴指令输入各轴传递函数... 研究了五轴机床进给轴实际位置预测方法和零件轮廓误差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轴机床加工零件轮廓误差预测方法。机床进给轴实际位置的预测,通过辨识选定机床进给轴传递函数和读取待加工零件插补指令、将各轴指令输入各轴传递函数获得。零件轮廓误差的求解,通过正运动学变换求解工件坐标系下待加工零件的指令位置轨迹和实际位置轨迹、求解二者之间的轮廓误差来实现。以S形试件为加工零件,以科德KMC600S UMT五轴铣车立式复合加工中心为加工机床,预测了S缘条直纹面A的轮廓误差。刀尖位置误差和刀轴姿态误差引起的零件轮廓误差随着直纹面的位置变化,误差分别在0.04 mm和±7×10^-5 rad内。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五轴机床加工零件轮廓误差预测方法,可以在加工前实现零件轮廓误差的精确预估,提前判断选定机床是否能够满足零件轮廓误差的要求,为优化加工参数、保证高速加工下的零件轮廓精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数控机床 轮廓误差 精度预测 S形试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串联轴伺服进给系统的跟随误差控制策略 被引量:7
14
作者 吕盾 刘硕 +3 位作者 赵艳超 李文庆 赵万华 卢秉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44,共11页
针对多轴数控机床中串联轴引入低阶模态,造成跟随误差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模态滤波器与陷波滤波器的综合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建立具有串联轴滚珠丝杠伺服进给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串联轴引入的机械模态。其次,设计陷波滤波控制器与... 针对多轴数控机床中串联轴引入低阶模态,造成跟随误差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模态滤波器与陷波滤波器的综合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建立具有串联轴滚珠丝杠伺服进给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串联轴引入的机械模态。其次,设计陷波滤波控制器与模态滤波控制器组合方案,对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高阶模态及串联轴引入的低阶模态进行抑制。最后,分析各个组合方案对伺服带宽及跟随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具有串联轴的滚珠丝杠伺服进给系统,由串联轴引起的低阶模态是限制位置环带宽提高的关键模态;仅采用工程上常用的陷波滤波器对丝杠一阶、二阶扭转振动等高阶模态进行抑制,无法提高具有串联轴滚珠丝杠伺服进给系统的位置环带宽,也无法有效控制跟随误差;对于具有串联轴的滚珠丝杠伺服进给系统,其跟随误差控制策略应为速度前馈控制器与低阶模态模态滤波器和高阶模态陷波滤波器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轴 模态滤波器 陷波滤波器 跟随误差 数控机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几何误差和跟随误差的五轴联动轨迹误差预测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吕盾 罗世有 +3 位作者 王大伟 汤洪涛 赵万华 卢秉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49,共12页
为了准确分析五轴联动轨迹误差,从而提升零件加工效率,提出了考虑几何误差和跟随误差的五轴联动轨迹误差预测方法,在加工前或加工中预测在某选定机床上加工某轨迹的轨迹误差,提前判断选定机床是否能够满足零件轮廓误差的要求,保证零件... 为了准确分析五轴联动轨迹误差,从而提升零件加工效率,提出了考虑几何误差和跟随误差的五轴联动轨迹误差预测方法,在加工前或加工中预测在某选定机床上加工某轨迹的轨迹误差,提前判断选定机床是否能够满足零件轮廓误差的要求,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加工效率。所提方法将位置相关的30项几何误差表征为函数,将位置无关的11项几何误差表征为常量,读取各轴指令位置序列和光栅检测位置序列,合成了包含跟随误差和41项几何误差的刀轴矢量轨迹,实现了五轴刀心位置轨迹误差及刀轴姿态轨迹误差的预测,并选用AC双转台立式五轴机床加工S形试件,对所提五轴联动轨迹误差预测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指令轨迹和预测轨迹均呈现出S形,预测轨迹相对于指令轨迹存在一定偏差,呈现了几何误差和跟随误差的影响;实测轨迹与预测轨迹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两曲线均反映出部分尖峰特征,说明预测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机床 几何误差 跟随误差 轨迹误差 S试件 误差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加速度及加加速度对S形缘条加工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盾 宋彦宏 +2 位作者 刘艺柱 王大伟 赵万华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6-102,共7页
在航空结构件的加工中,除进给速度外,进给加速度和加加速度同样对加工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以S形试件S形缘条精加工为例,采用科德GNC61数控系统研究了进给速度、加速度及加加速度对加工时间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提高速度、加速度及加加速度... 在航空结构件的加工中,除进给速度外,进给加速度和加加速度同样对加工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以S形试件S形缘条精加工为例,采用科德GNC61数控系统研究了进给速度、加速度及加加速度对加工时间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提高速度、加速度及加加速度对机床误差及S形试件加工误差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速度、加速度及加加速度的提高有效降低了S形缘条的加工时间,进给速度由1000mm/min提高到5000mm/min,加速度进一步由0.1m/s;提高到1.0m/s^(2),加速度建立时间进一步由200ms缩短到20ms,S形缘条的加工时间分别缩短24.20%、25.38%和41.84%。提高速度、加速度及加加速度造成的问题是指令频宽增宽及激励成分增多,使得机床跟随误差及联动轨迹误差的控制难度增大,并易于激起机床机械结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形试件 加工时间 进给速度 进给加速度 进给加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声发电系统最大声功捕获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健 夏加宽 +2 位作者 王雪 何新 李文瑞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37,共6页
为了使热声发电系统实现最大声功捕获,提出一种基于热声发电系统声学阻抗设计方法,通过选择合适弹簧刚度系数和谐振电容参数使热声发电系统声学阻抗匹配捕获声功最大.根据相似定理和热声发电系统声学阻抗流源机理,采用类电路相量法建立... 为了使热声发电系统实现最大声功捕获,提出一种基于热声发电系统声学阻抗设计方法,通过选择合适弹簧刚度系数和谐振电容参数使热声发电系统声学阻抗匹配捕获声功最大.根据相似定理和热声发电系统声学阻抗流源机理,采用类电路相量法建立声功捕获模型,推导声功函数与各元件参数关系.以直线发电机安全运行为约束条件,推导出直线发电机弹簧刚度系数和谐振电容设计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声发电系统 永磁直线发电机 阻抗匹配 最大声功捕获 机械谐振 热声发动机 分布式能源 刚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高效率区混合永磁同步磁阻记忆电机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婷 曹磊 王雪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6,共9页
铁氧体、钕铁硼混合永磁同步磁阻电机相对铁氧体永磁同步磁阻电机,具有较高的永磁磁链,提高了功率密度尤其是弱磁运行时的功率密度,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速、低转矩区的效率。为此,在铁氧体、钕铁硼混合永磁同步磁阻电机的基础上采用一... 铁氧体、钕铁硼混合永磁同步磁阻电机相对铁氧体永磁同步磁阻电机,具有较高的永磁磁链,提高了功率密度尤其是弱磁运行时的功率密度,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速、低转矩区的效率。为此,在铁氧体、钕铁硼混合永磁同步磁阻电机的基础上采用一定量的铝镍钴替代钕铁硼,设计成混合永磁同步磁阻记忆电机,在不降低电机弱磁运行功率的情况下,对不同工况下的永磁磁链进行调节,采用铁氧体、钕铁硼和铝镍钴三种永磁材料混合,可有效提高混合永磁同步磁阻电机高速、低转矩区效率。从维持弱磁运行功率和永磁磁链调节两方面对铝镍钴和钕铁硼的相对用量进行设计,对永磁磁链的调节过程和效率分布进行分析,证明了所设计的电机拓宽了高效率区范围,并分析了相关电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永磁同步磁阻电机 记忆电机 效率分布 功率密度 转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喷式超低温加工机床的温度场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班仔优 刘阔 +2 位作者 韩灵生 汤洪涛 孙永杰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0,共6页
以自主研制的内喷式超低温加工机床为分析对象,建立了该型号机床的整体三维模型。在充分分析机床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内喷式超低温加工机床多物理场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ANSYS进行热-流-固耦合仿真分析,得到内喷式超低温加工... 以自主研制的内喷式超低温加工机床为分析对象,建立了该型号机床的整体三维模型。在充分分析机床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内喷式超低温加工机床多物理场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ANSYS进行热-流-固耦合仿真分析,得到内喷式超低温加工机床在一定转速下的温度场分布、变形以及热平衡时间等热态特性,并探究内喷液氮对机床热态特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内喷液氮对机床热态特性有明显的改善,得到的温度场和变形情况也为内喷式超低温加工机床的结构优化设计以及热误差补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加工 数控机床 有限元分析 多物理场耦合 热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耦合对静压溜板承载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立新 陈虎 陈伟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9-105,共7页
对重型机床静压溜板承载部位进行流固耦合分析,通过建立以雷诺方程和有限元计算为基础的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开式定量静压油垫的油膜刚度受供油流量、负载和材料特性的影响规律。将计算结果与不考虑流固耦合特性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 对重型机床静压溜板承载部位进行流固耦合分析,通过建立以雷诺方程和有限元计算为基础的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开式定量静压油垫的油膜刚度受供油流量、负载和材料特性的影响规律。将计算结果与不考虑流固耦合特性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供油流量相同条件下,考虑流固耦合特性的油膜刚度相对不考虑流固耦合特性的油膜刚度下降更严重,所以,流固耦合特性对油膜刚度的影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溜板 流固耦合 雷诺方程 静压油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